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传统文化故事、传统节日、数学游戏以及数学智慧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数学的融合。
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传统文化节日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智慧也在数学教育中传承发扬,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数学课堂、融合、故事、节日、游戏、智慧传承、教育意义、影响、兴趣、理解1. 引言1.1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含义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愈发凸显。
教师们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和数学智慧的大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命力的传递,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1.2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文化的故事、节日和智慧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传统文化数学游戏的推广,则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一、利用传统文化故事激发数学兴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寓教于乐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形象生动的人物、情节以及富有智慧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一直厌恶利用数字解决问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如《白蛇传》中的法术变化,引导学生学习代数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深刻理解数学。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二、传统文化与古代数学渊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数学智慧和理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古代数学著作中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
可以通过教授《算经》中的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数学的本质。
三、数学教学中的文化符号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如八卦、十二生肖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数学内容。
可以借助十二生肖,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或故事,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这些文化符号的魅力,并且在游戏中巧妙地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图案、装饰等元素,设计数学教学用品,如数学符号的图案化设计,数字的书法呈现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如古代算盘的使用、古代建筑中的几何原理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融入数学教学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价值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
通过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传统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知识层面,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
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应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重要性、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教学的价值、融合、应用案例、影响、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爱国之情,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具有积极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智慧,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启发和帮助具有重要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起到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学习效果。
1.2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具有深厚而广泛的影响力,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道德、审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小学数学课堂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可以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今天我们从五个方面谈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一、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中国的古代数学闻名于世,我们国家的传统数学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精深的实践经验,其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培养当代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体会传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感悟更深刻。
二、增加数学题材的趣味性传统文化中的寓言、诗歌、歌谣、谚语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这些内容,就能够在题材上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初步知识时,可以采取“老鼠钻洞”寓言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并理解多边形的构成、性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贴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文化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很好的教育资源,小学数学教育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文化,用数学的案例和问题表达道德价值观,从而真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融入到道德教育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家庭观念和个人品德。
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缺乏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的融入就是要让学生深入地体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宽视野。
五、强化跨学科交叉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跨学科交叉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小学数学教育也不能例外。
传统文化教育与数学教育的交叉,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整合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智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
质和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
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就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讨论。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是一种优
秀的精神文化,它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数学教
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到各种优秀的
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数学家在思维逻辑上的卓越
表现,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故事,来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
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素质。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
学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
丰富、更多元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益终身。
【文末附】。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利用传统节庆、传统故事、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数学问题、传统游戏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达数学知识,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共生,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值得重视。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策略、传统节庆、传统故事、数学知识、传统文化元素、数学问题、传统游戏、数学教学、文化传承、学生数学素养、不可替代性、共生关系、综合素质、促进作用。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和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学也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1.2 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它承载着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品质。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数千年文明历史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这里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数学名言、数学谚语来渗透传统文化数学名言、数学谚语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引用数学名言、数学谚语,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例如,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熟能生巧”等名言和谚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古代数学故事、传说不仅具有情趣性,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神话、传说,来传授数学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算盘山》、《司南之典》等古代数学故事,来讲解数学计算方法、数学发展的历史。
三、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来渗透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是一种重要的渗透方式。
老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从而使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光彩更加闪耀。
例如,在讲解孔子心学的“仁、义、礼、智、信”时,可以考虑如何将这些道德准则渗透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从而通过数学教育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
数学童话、寓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童话、寓言来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并通过故事的叙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例如,讲述《聪明的一休》一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渗透策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1)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数学教学变得单调。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许多与数学相关的典故、趣闻和智慧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
这导致数学教学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未能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结果记忆,轻视思维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公式、定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未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训练。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许多学生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等方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和总结,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设计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需明确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19-11-21T15:25:30.6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作者:石明德[导读]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
石明德(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民族小学湖北恩施 445033)摘要: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
如果能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入数学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对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肯定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147-01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璀璨的数学文化,我们可以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宝贵素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民族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促进其主动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此我在课堂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一、以丰富的图片图形为载体渗透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
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丈化传统。
在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课,展示给学生有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图案、立交桥、故宫建筑等图案。
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在生活中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著名的数学人物为载体渗透
教材中对我国在数学研究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数学人物都有一定的介绍。
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学生简单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中外数学家们为了攻克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数学难题所作的不懈努力,并着重介绍了一个摘取这个“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中国人——陈景润。
让学生们有自豪感。
又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19岁时染上流行的伤寒后,由于家境贫寒,病愈后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一左腿关节变形,瘸了。
这一打击并未能使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决心,反而使华罗庚决心把一生献给数学,使学生感受到身残志坚的精神。
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生动的史料故事为载体渗透
教材中的习题、练习有许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以及历史名人和数学有关的故事。
如: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所谓“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
四、以优秀的传统数学成就为载体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数学教材的体系为主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
然后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约2000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
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
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总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参考文献
[1]张良美.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年02期
[2]赵妹.浅谈数学教育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4年12期
[3]朱德锋.让情感与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共舞[J];新课程(小学);2010年12期
[4]陈长虹.浅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5年04期
[5]于童童.用爱融入学生的心灵[J];魅力中国;2017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