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试卷(A)

专业 年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病因学说的确立 B.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C.新感温病学说的确立 D.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E.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确立

2、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

A.胃火冲激 B.肾阴枯涸

C.肾火上炎 D.胃热津伤

E.肺胃阴伤

3.热入心包的舌象是:( )

A.舌尖红赤起刺 B.舌绛而干

C.舌中生红点 D.舌绛不鲜,干枯而萎

E.舌纯绛鲜泽

4.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

A.首犯肺卫 B.变化迅速

C.发自阳明 D.兼挟湿邪

E.易伤津气

5.温病壮热,头痛如劈,渴喜冷饮,口秽喷人,谵狂不安,腰如被杖,斑疹色黑,衄血,尿血,苔焦黑,舌质紫绛,治宜:( )

A.活血通络 B.凉血散血

C.大清气血 D.清热泻火

E.凉血解毒

6.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A.脉浮弦而细者 B.脉沉者

C.身热汗出者 D.不渴者

E.汗不出者

7、春温的治则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养阴,透邪外出。下列治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热在气分,苦寒清泄里热

B.热在营分,清营解毒,透邪外达

C.热盛动血,清热瘀血解毒

D.热盛动风,凉肝息风

E.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清养肺胃

8、生脉散除下列哪一证外均不可用:( )

A.阳明热盛,津气受伤证 B.暑热内郁,津气俱伤证

C.暑伤津气,津气欲脱证 D.邪恋气发,战汗脉伏证

E.暑病汗多,病邪未尽证

9、决定湿温病湿热转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邪气盛衰 B.中气盛衰

C.肾气盛衰 D.元气盛衰

E.以上均不是

10.发病初起为表里同病,里热有在气在营之分,且有暑湿郁蒸的温病是指:( )

A.春温 B.暑温

C.湿温 D.伏暑

E.以上都不是

11、温病其人昏谵躁扰,妄为如狂,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其昏谵机理为:( )

A.营热扰心 B.热陷包络,扰乱神明

C.湿热酿痰,蒙蔽包络,扰及心神 D.热结肠腑,胃热扰心

E.以上均不是

12、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 )

A.朱肱 B.王安道

C.吴又可 D.刘河间

E.汪石山

13、治疗烂喉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其含义是:( )

A.用辛凉清透,使邪从汗解 B.用辛温发汗的方法

C.要用透热转气的方法 D.通过战汗达到透邪

E.滋补阴液,补充汗源

14.既能化火,又能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

A.暑热 B.温毒

C.风热 D.燥热

E.湿热

15、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为:( )

A.上燥增液,中燥治气,下燥治血

B.上燥治气,中燥治血,下燥增液

C.上燥治血,中燥增液,下燥治气

D.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E.上燥增液,中燥治血,下燥治气

16、湿遏热伏的热型是:( )

A.身热汗出 B.日晡热甚

C.身热不扬 D.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E.往来寒热

17.邪伏膜原的典型舌苔是:( )

A.白腻 B.黄腻

C.黄白相兼 D.白腻如积粉

E.白腻而滑

18、女性、45岁,咳嗽已十余日,近三天来喘促不宁,痰涎壅盛,潮热,便秘,舌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拟用主方是:( )

A.麻杏石甘汤 B.桑菊饮

C.宣白承气汤 D.清燥救肺汤

E.五仁橘皮汤

19.下列哪一项不是春温的特点:( )

A.一般发病急骤 B.变化较多

C.变化较重 D.初起以肺卫证候为主要表现

E.多发于春季

20、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

A.表湿偏重者 B.湿邪偏重,湿中蕴热者

C.湿热并重者 D.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

E.以上均不是

21、王氏连朴饮的适应证是:( )

A.湿温热重于湿 B.湿阻肠道,传导失司

C.湿热蕴毒 D.邪阻膜原

E.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22、低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神倦耳聋,舌干绛,脉虚细,方选: A.沙参麦冬汤 B.三甲复脉汤

C.加减复脉汤 D.黄连阿胶汤

E.大定风珠

23、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咳痰带血,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治宜:

A.清肺化饮,泻热止利 B.清热涤暑,兼化湿邪

C.清热化湿 D.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E.以上都不是

24、湿温病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其病机为:

A.余邪未尽,肺胃阴伤 B.邪热留伏阴分

C.余湿未净,胃气不舒 D.邪热羁留,肝肾阴伤

E.邪退正虚,脾运失健

25、在斑疹的治疗上,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

A.斑宜清胃解毒,凉血化斑;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

B.斑疹并见者,治宜透疹为主,兼以化斑

C.斑疹初透,忌用凉泻

D.不可妄用滋补之品

E.不可妄用升提之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的,该小题无分。每题1分,共5分)1.对通下法的运用应注意的是:

A.腑腑实重者不宜用 B.如见窍闭者不宜用

C.因肠液干枯而便秘者不宜用 D.兼有正虛者不能用

 E.里未成实者,不可妄用

2.温病过程中的肝风内动可发生于:( )

A.热在气分 B.热在营分

C.热入下焦 D.气营两燔

E.气血两燔

3.初起病在中焦脾胃的温病有:( )

A.风温 B.冒暑

C.秋燥 D.暑秽

E.湿温

4、暑温余邪未净根据证候不同可选用:( )

A.沙参麦冬汤 B.青蒿鳖甲汤

C.清络饮 D.生脉散

E.三甲散

5、燥干清窍,其证可见:( )

A.耳鸣 B.目赤

C.苔薄黄脉数 D.干咳无痰

E.龈肿咽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温病学萌芽阶段是 时期;成长阶段是 时期。

2.温病根据发病类型分为 , 两大类。

3.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 、起病较缓,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4.伏暑初起多为 ,治疗原则为 。

5.烂喉痧因感受 而引起,因其能 ,故又名疫喉痧。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透热转气

2.逆传心包

3.伏邪温病

4.温病

5.辛凉轻剂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分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辩证要点。

2、如何区别运用清心开窍法和豁痰开窍法?

3、如何理解治暑“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4、如何鉴别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招生简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公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4年10月,办学历史达55年之久,为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地和推广地之一,现为江苏省重点高校、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批3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要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学生3000多人,学院设有业余、夜大、函授等多种办学形式。承担师资进修以及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举办各种专业证书教学班、进修班、培训班等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282号邮编:210029 电话:025--86798179 86798178 86798096 8679823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210486196.html,/Nydcjy/index.aspx

一、2009年招生专业、学制、学习形式及考试科目

备注:1.全国统考的时间为2009年10月17日、18日两天。2.考试科目:大专三门、本科三门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统一考试。成人高考专用教材、复习资料可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学校不再另行加试。 二、报名时间及确认手续 8月20日至8月24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进行招生网上咨询会。8月21日至9月7日,考生凭本人有效证件号码登录2009年江苏省成人高校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填报志愿(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210486196.html,)。9月5日至8日,已经进行过网上报名、填报志愿的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到所在市(区)招办办理确认手续,未经确认的报名和志愿信息无效。确认时须持本人身份证,报考专升本考生还需出具本人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毕业证书原件和两份复印件。复印件经验核人签字后,一份由考生保留,用于报到后复查,另一份由确认点留存。本省成人高校在校应届毕业生报考专升本时,必须持学校出具的《江苏省各类成人高校应届专科毕业生报考专升本的证明》。 三、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均可进行报考。其中,报考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最新温病学-分章试题-资料大全

最新温病学-分章试题-资料大全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証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清单(单价10)

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一览表(10万元≤单价≤20万元) 截止2012年2月共计79台 仪器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单价使用部门管理人购置日期20110130高效液相色谱仪无181,380.00药学院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殷放宙2011-03-23 FlexComo Inifiniti185,000.00第二临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教研室张敏2010-09-07 20100678表面肌点分析和生物刺激反 馈训练系统 20100679言语康复评估和训练系统TG-PX-III110,000.00第二临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教研室张敏2010-09-07 19980311多功能病理图象系统CMIAS98A121,00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1998-09-01 19980266全息动态心电血压仪PL-200170,00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徐斌1998-09-01 20062103觉能测定仪无163,162.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闫丽萍2006-04-01 19980537荧光显微镜BX-60171,56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1998-09-01 20000513体视显微镜MZ75114,432.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2000-11-01 20055949微晶磨疤机无132,937.00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实验中心陈霞2005-11-01 19980538双波长飞点扫描仪CS-9301PC200,00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马骋1998-07-01 20062105全自动组织包埋装置TEC-5100,472.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2006-04-01 20071313冷冻切片机Leica cm1900140,62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2007-12-01 19980533冷冻干燥离心机SS32139,40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王耘1998-07-01 20000514脱水仪TP1020132,345.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项晓人2000-11-01 20000516高速冷冻离心机Stratos107,950.00二临针药结合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马骋2000-11-01 20100794组织包埋机TEC-5115,700.00药学院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乐巍2010-10-08 20100803微波消解系统ETHOS A156,200.00药学院中药资源学教研室严辉2010-10-08 20100795全自动染色仪DSR-2000J193,800.00药学院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乐巍2010-10-08 20054744巴布膏自动成型机3型125,000.00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潘林梅2005-10-01 20070624胶囊分装机NJP200C-2110,000.00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潘金火2007-07-01 1

温病 温病学考试复习

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 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

3.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首如裹。在下---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周身重痛,白pei出现。在里---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 4.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面色不红反淡黄。口干: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 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 1.甘寒生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胃,从而获得热减阴复的效果。 2.咸寒甘润法 邪热深入肝肾,真阴亏耗,需用咸寒滋填之品,如玄参、阿胶、熟地黄、龟甲等,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入阴搜邪,透热外达,治疗温病后期热伏阴分,故宜于此方,临床上治虚热广为应用。 3.酸甘化阴法 以酸敛药物,收敛肺气,起到保阴作用。常用于温病特别是暑温津气耗伤之证。主要方剂是生脉散。如连梅汤,此方为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用于暑邪深入厥、少二阴,水亏火旺之证。 4.苦甘合化法 将苦寒药与甘寒之品配合运用,取苦甘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邪热。冬地三黄汤为代表方。热病小便不利,阴气又伤,此方确为对证之治,又春温内陷下痢,阴精欲脱,立法以救阴为主。育阴坚阴为救阴之两大法门,故吴氏化裁仲景之黄连阿胶汤而成加减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苦寒坚阴泄热;阿胶、生地黄、白芍甘寒育阴,而救厥脱。 湿困中焦的治法,代表方 一、治法: 湿重热轻——以芳香化浊为主,佐以淡渗分消——代表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一览表 曹贵珠教授,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各类肿瘤。周二下午 巢因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内、妇科疑难病症,尤擅长治疗胆道疾患,脾胃、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妇女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周二下午 陈金锭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江苏省名中西结合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更年期综合症及老年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三上午 陈仁寿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委和学术秘书、江苏省老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喘及其它妇科杂病、妇科病、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周五上午 陈松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内科杂病。擅长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周五上午 陈文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结合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高血脂症、震颤、麻痹等病症。周三下午 仇裕丰副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咳嗽、眩晕、头痛、前列腺肥大症、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周二四六上午 樊巧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 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学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肿瘤病、代谢病、妇女内分泌失调、免性疾病等疑难杂病和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内科杂症。擅长应用中药外敷方治疗哮喘。周一上午

温病期末考试大题名词

1温病学2.温病3伏寒化温4新感温病5.气营两燔6.气血两燔7 湿蒙心包8 身热不扬9 神昏谵语10. 神识昏蒙11开达膜原12. 分利湿邪13 轻法频下14 透热转气15风温16逆传心包17.伏邪自发18. 新感引发19 暑温 简答题 1、对温病的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应如何理解? 3、简述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诊断 4、春温热灼营分、阳明热盛及阳明腑实均可见“谵语”,如何鉴别。 5、试述吴鞠通所创五个加减承气汤的适应症。 6、春温和风温后期均有伤阴之象,其证候表现、治法、方药上有何不同? 7、简述暑温病的发病特点。 8、暑温病后期暑伤心肾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如何辨治?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何谓湿温病?湿温病是怎样形成的? 11、简述湿温病的病机有何特点? 12、伏暑病邪结肠腑的病机及证候表现有何特点?应如何治疗?能否用承气汤类攻下?为什么?(两个简答) 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薛生白所说的“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湿温病邪在中焦气分阶段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病理类型,三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何共同点?在证候表现及治则、方药上又如何区别?(会选其中一部分来考) 二、热闭心包和湿蒙心包在因脉证治上全面区别、论治? 三、伏暑病暑湿郁阻少阳证应如何治疗?与伤寒小柴胡汤证的证治有何区别? 病例分析题 1.黄某某,男,35岁,工人。1959年1月20日初诊:患者两天前突然发烧、恶寒、咳嗽,咯吐黑色痰涎,右下胸部疼痛,时有鼻衄。查体温39.1℃,咽充血,右下胸背部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血化验白血球18.0 ×109/L,中性0.87,淋巴0.10、单核0.03。西医诊断为右下大叶性肺炎,曾用抗菌素等治疗两天,疗效不显,故来中医科就诊。 诊见:发热恶寒,头痛有汗,咳嗽,痰中带血,量不多,右季肋疼痛,咳则加重,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白,脉象浮数。 请诊断中医病名、证型,并讨论主要病机、治法、适宜方药 2.王某,女,45岁。因发热口苦,胸胁不舒6天,于2001年2月5日就诊。患者于6日前因劳累自觉发热,周身酸楚,测体温39℃,曾服速效感冒胶囊、阿莫西林而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症见:身热不退,口苦而渴,伴心烦,时有恶心,胸胁满闷不舒,不思饮食,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胆B超及化验肝功,未见异常。请作出诊断(病名、证型), 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3.黄某某,女性,14岁,学生。于1983年2月15日下午,因高热、头痛伴剧烈呕吐1天,由急诊入院。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微恶寒、口渴、心烦等,在门诊治疗未见好转,今晨起诸症状加重,呕吐频频,由其父送来急诊。接诊时体温40℃,神情烦躁,面色红赤,头痛难忍,汗出湿衣,肌肤斑点,颈项强直,呼吸气粗,口渴欲饮,呕吐时作;查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混浊,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舌红苔黄干,脉洪数。 要求:中医诊断、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现代医学基础学科、生物技术及部分公共基础学科组成。学院下设8个学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药理学系、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病原与免疫学系、公共卫生学系;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实验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教职工90人,其中“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具有完善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以及“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等研究技术平台。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依托学科优势,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科学研究,2016年主持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近三十项,获批江苏省“退行性疾病药靶与药物”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项(中西医结合基础),“十三五”省重点学科1门(临床医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病理学),省重点教材1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病理学》、《医学生物学》等规划、精编教材。 学院人才培养覆盖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专业涉及临床医学、生物技术、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药理学等。学院拥有2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研究学科分布涉及中药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物设计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 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院整体竞争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 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 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我 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叶先生的医术很好。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

癌、胃癌、肠癌等病。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遇到心脏病人,先生1/73页会教我听心音。然后在纸上画一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卷三

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训练试题三 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改错题:在每道试题横线上方的容中,均有错误或不正确的表述,应试者将其找出,把正确的容写在该处的下面,并不得改动横线外的文字。 (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硫黄功效是:解毒收湿止痒,补火助阳固精。 2.白术,欲其健脾止泻宜生用,燥湿利水宜炒用。 3.鹿茸为雄鹿头上已骨化密生茸毛的老角。 4.五味的阴阳属性香、甘、淡属阳。酸、苦、麻属阴。 5.土荆皮主要用于湿疹、手足癣、疥疮。 6.补骨脂、益智仁皆能固精缩尿,但补骨脂还能摄唾,益智仁又可平喘。 7.白芍平肝敛阴,多酒炒用;养血调经,多生用。 8.僵蚕用治痰核瘰疬之证,取其攻毒散结,又可通络。

9.子的功效是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润肠通便。 10.木瓜的功效是祛风活络,利胆和胃。 二、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分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解表药入汤剂大多() A宜先煎B不宜久煎C宜包煎D宜另煎E宜烊化冲服 2.善治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泄脱肛,脏下垂的药物是() A黄芪B党参C白术D山药E白扁豆 3.有祛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 A人参B党参C甘草 D 黄芪E白术 4.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消肿生肌的药物为() A仙鹤草B乳香C没药D白及E棕榈炭 5.沉香与丁香的共同作用是() A行气散鲒B温中止呕C破气消痞D理气健脾E温肺化痰 6.半夏的功效为) A温化寒痰,温肺化饮,降逆止呕 B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C燥湿化痰,祛风解痉,降逆止呕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110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全日制博士(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专业代码及名是否主持在备院系所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称研国家项目注 B 梅晓云 01 中医藏象理论及其治则治法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501 医基础理论③3001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陈刚 02 中医脑病个体化诊疗生物学基础及转化 B 马健 01 温病学理论体系及临床应用研究龚婕宁是 02温病治法治则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③3202温病学杨进03温病学理论的临床应用及温病治法的机理研究刘涛是 04温病辨治理论研究及在杂病中的运用研究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 100502中医临周春祥医基础理论、2210免疫学选一③3201是05中药复方抗炎、抗肿瘤免疫研究床基础伤寒论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③3201伤寒论、3220金匮要06经方医学研究黄煌略选一 002 07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谢世平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基础医医基础理论③3220金匮要略 B 08络病学研究吴以岭是学院 B 01方剂配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樊巧玲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医基础理论、2206中药药理学选一100504方剂学02传统名方的配伍方法、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瞿融③3206方剂学03方剂组方理论与效应研究范欣生是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505 01五脏病

证规范研究吴承玉医基础理论③3210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01中医药对细胞生命周期、基因突变和凋亡干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詹臻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001分子生物学、2002病理学选一③3203免02基于系统生物学揭示中医药复杂体系多样性研究张旭是疫学 100601中西医 03中医药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王明艳结合基础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001分子生物学、2403生理学选一③3203免04“痛”和“痒”产生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镇痛止痒研究唐宗湘是疫学、3211神经生物学选一 B ①1001英语、1002日语选一②2201中100800中药学01中药药性、配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唐德才是 1 02中药及其配伍效应的应用基础研究陈卫平医基础理论、2206中药药理学选一③是3212中药学 B 03抗衰老中药临证辨治机理研究马红 01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研究周仲瑛 02朱良春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朱良春 03中医药治疗肝胆病临床与实验研究周珉04肝胆病中医药基础及临床研究薛博瑜05中医药抗肿瘤治疗吴勉华是 06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汪悦07消化道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机制研沈洪是 B 08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李七一09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周学平是 10中医脾胃、疑难病治法暨周仲瑛学术传承研究赵智强是 11脾胃病基础、临床及名医经验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