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合集下载

北京石油机械厂-随钻测量系统 地质导向

北京石油机械厂-随钻测量系统 地质导向
2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结构组成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由测传马达(CAIMS)、无线接收系统(WLRS)、正脉冲无线随钻测量系统(CGMWD)和地面信息处理与导向决策软件 系统(CFDS)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结构组成 CAIMS测传马达结构见图2,自上而下由旁通阀、螺杆马达(i=5/6)、万向轴总成、近钻头测传短节、地面可调弯壳体总成(α=0~2°)和带近钻头稳定器的传动轴总 成组成。近钻头测传短节由电阻率传感器、自然伽马传感器、井斜传感器、电磁波发射天线和减振装置、控制电路、电池组组成。该短节可测量钻头电阻率、方位 电阻率、方位自然伽马、井斜、温度等参数。用无线短传方式把各近钻头测量参数传至位于旁通阀上方的无线短传接收系统。 WLRS无线接收系统主要由上数据连接总成、稳定器、电池与控制电路舱体、短传接收线圈和下接头组成,如图3所示。上与CGMWD连接,下与马达连接。接收 由马达下方无线短传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由上数据连接总成将短传数据融入CGMWD系统。
马达流量
Φ190 mm
马达压降
Φ216~Φ244mm (8-1/2~9-1/2)
钻头转速
指标 19 L/s~38 L/s
3.2 MPa 100 r/min ~200 r/min
北京石油机械厂
近钻头稳定器
上部稳定器 造斜能力 传输深度 最高工作温度
脉冲发生器类型
上传传输速率
短传数据率 连续工作时间 近钻头测量参数
北京石油机械厂
产品详细说明
首页
网站旧版 | 中文 | English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企业资质
新闻中心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钻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勘探深入和难度加大,传统的旋转钻井技术面临一定限制。

为了提高钻井效率和钻井质量,在石油钻探领域中,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程中。

本文结合某井的实际应用,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传统钻井方法与现代导向技术的完美结合。

它通过在钻头近端安装传感器,实时地测量井下地层情况,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实现钻头的方向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和导向,避免了传统钻井的不确定性与盲目性,提高了钻井质量和效率。

与传统的汇靶式(MWD)和测向定向(LWD)技术相比,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响应快、准确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标准。

二、某井的实际应用某井是一口石油勘探深井,地层复杂,地质条件十分恶劣,采用传统的钻井技术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采用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通过测量钻头附近地层的物理性质,然后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来控制钻头方向,并保证钻头按照既定的路径、深度和角度进行钻探。

在应用实践中,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提高钻井效率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钻头下方的地层情况,快速适应地层的变化并对钻头做出调整,使钻头更加准确地钻探并避开无用钻进,从而大大提高钻井效率。

在某井实践中,该技术能够节省工时,减少脚架装卸时间,降低井下作业难度,从而降低了成本。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实现了方向和角度的高精定位,避免了传统钻井的呈S形弯曲及偏斜问题,所有区间能够保证打垮、冲洗、提升和作业各环节安全可靠。

同时,该技术采用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够发现地层变化及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钻井调整,通过缩短调整时间,使调整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质量。

3. 减少环境污染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降低了钻井难度,同时使采油绿色化、环保化与可持续化成为可能,突破了钻井事故的种类、范围和频次,从而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一、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概述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钻井技术,它利用测井数据和地质信息,通过调节钻头方向和转速,实现对井眼轨迹的精准控制,从而避免了地层中断和钻井事故。

该技术通过实时的井下测量和数据传输,可以及时调整钻头的方向,使得钻井井眼能够在设计的地层中保持偏向,并避免偏离设计路线。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对于勘探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某井的实际应用某井位于油田的开发区域,地质情况复杂,包括了多个特殊地层,因此在钻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地层控制和井眼稳定。

为了确保钻井的效率和安全性,钻井团队决定采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在钻井前,专业人员对该井的地质信息和测井数据进行了精细分析和评估,确定了该井的设计井眼轨迹和地层特征。

根据这些数据,钻井团队制定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方案,并准备了相关的设备和工艺。

三、效果分析通过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在某井的实际钻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钻井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整个钻井过程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大大节省了勘探开发的时间成本。

井眼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地层断裂和井眼偏离的情况,降低了钻井事故的发生率。

该技术还可以帮助实现井眼的精确定位和布局,提高了油气开采的效果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某井的实际应用中,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种钻井技术不仅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地质控制和安全方面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对于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为石油行业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希望国内的石油行业单位能够积极推广和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的钻井方法,它通过对地质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钻井方向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井眼质量。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各类井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结合某井的实际案例,来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在钻井中的实际应用。

该井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包括泥页岩、砂岩、煤层等多种地层。

在传统的钻井方法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应对各种地质问题,井眼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

为了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成本,决定在该井中采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在钻井开始之前,先对该井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和分析,确定了各种地层的分布情况、性质特点、厚度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建立了地质模型,并确定了钻井的目标层位和井眼轨迹。

根据井下地质情况和钻头的实时运行状态,采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对钻头的方向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钻头沿着预定的轨迹前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标层位。

实际钻井中,通过实时采集地质数据和测井数据,对井下地层情况进行了精确的监测和分析。

根据这些数据,钻井工程师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井下地质情况进行实时判断,及时调整钻头的方向,避开复杂地质层段,降低钻头与地层的摩擦,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并保证井眼质量。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也可以进行地层性质的预测,为钻井液的配置和井下作业提供依据。

在整个钻井过程中,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成功地实现了钻头的精确导向,避开了地质障碍,减少了钻井风险,提高了钻井速度和井眼质量,大大降低了钻井成本。

最终,该井的钻井工期大大缩短,整个钻井过程非常顺利,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这个实际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出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钻井中的重要作用。

其实时监测和调控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挑战,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井眼质量。

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交流(丹诺)

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交流(丹诺)

• 3.经济价值明显,前景广阔.
• 在老油田后期开发、提高采收率及油层薄、形状特殊的难采油藏 开采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应用前 景沙 层
实际结果
断层
倾角变化
三.(2)应用实例高8-33平5井
• 由左图可以看出LWD 电磁波电阻率和近钻 头电磁波电阻率误差 为正负3欧姆,井段全 部位于储层中(大于10 欧姆可认为是储层 ),1447-1449米,是阻值 高区,表示此区间的储 层发育比较好
三.(2)应用实例高8-33平5井
近钻头地质导向技 术简介
汇报内容
引言:优秀水平井满足的特点
一、常规实钻水平井技术介绍 二、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介绍
三、现场实际应用效果
四、总结
引言:优秀的水平井应该有以下特点
• 高油藏钻遇率 ( > 90%)
– 增加有效泻油面积,提高水平井产量
• 井眼轨迹位于油藏最佳位置
– 井身定位于物性较好的油藏部分 – 井眼轨迹保持在油水界面安全距离之上 – 进一步提高水平井产量
近钻头方位地质导向服务
• 实时方位密度和中子 (测量井眼上下左右方)
– 实时确认井眼轨迹和地层的关系 – 实时地层倾角计算和更新
及时发现断层
及时发现地层倾角变化
实时密度层像 – 地层倾角计算和更新
近钻头实时井斜测量
更能精确的控制 和优化井眼轨迹
三.(1)现场实际应用效果 Philips China 2002 Jan
• 没有方位性测量 (只靠平均值)
• 存在很大的测量盲区(见下图)。电阻率 探测点距钻头约8~9 m, 伽玛测量点距钻 头约13~15 m,井斜、方位测量点距钻头 约17~21 m。井眼轨迹参数测量相对滞后 ,井底工程数据预测十分困难,无法准确 预计井眼轨迹的走向。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 GD S172N 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王伟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

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引言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

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

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

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仪器各测量传感器都装在远离钻头位置的螺杆上方的无磁钻铤内,存在很大的测量盲区(见图1)。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实际应用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地质导向软件和工具,在钻井过程中精确地测量地层信息,并根据地质特征进行钻进方向调整的钻井技术。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减少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优化油气开发效果,降低开采成本。

某井位于中国西部的一个油气富集区域,地层复杂,孔隙介质多样,地质情况复杂多变。

该井计划钻进水平井段,实施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以提高井下作业效率、减少钻井风险、降低成本。

下面将介绍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该井的实际应用情况。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某井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先进的地质导向软件进行地层信息预测和井位优化设计。

在钻井前,钻井工程师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地质勘探数据,结合地质导向软件进行地层信息预测和井位优化设计。

通过模拟地层构造,预测地层性质和结构,确定最佳钻井路径,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

2. 选择合适的测井工具和遥感技术,实时获取地层信息。

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测井工具和遥感技术,实时获取井下地层信息,包括地层性质、岩性、构造、孔隙度等参数,并且通过多次地层信息测量和分析,对比实际井壁信息,不断调整钻井方向和井眼轨迹,以确保钻井过程中真实地层信息与设计地层路径的一致性。

3. 采用智能钻头和定向控制技术,实现精准控制钻进方向。

通过采用智能钻头和定向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井眼轨迹的快速、精确调整,保持井眼在目标层位内,最大限度地减少钻井偏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

4. 实施实时钻井地质监测和风险评估。

在钻井过程中,钻井工程师根据实时测量的地层信息,不断优化钻进方向,同时进行实时钻井地质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井下地质问题,降低钻井风险。

以上这些实际应用方面的工作,都是在实施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些工作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钻井工程的成功,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降低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本。

CGDS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GDS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34 /136
详细技术指标及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对比
– 与世界上仅有的近钻头地质导向产品Schlumberger GST技术对比 • 钻头电阻率技术指标对比:测量范围相同,精度相当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
水基 测量精度 泥浆
垂直分辨率 探测深度 测量范围 油基 泥浆 测量精度
钻头电阻率技术指标对比
CGDS
26 /136
由4个子系统组成。
测传马达 无线接收系统 CGMWD系统
测得的近钻头5个参数通过无线电磁波方式,越过螺 杆马达,短传至上方的无线接收短节。
是一个机电一体化复杂装置,把接收到的近钻头参数 汇入其上部的MWD(无线随钻测量系统)数据总线,向 上传输。
无线短传
无线接收系统
测传马达
无线短传技术国外只有个别公司掌握
22 /136
CGDS系统是中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主持研 制的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装备,由北京石油机械厂产业化, 2008年取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2009年荣获国 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具有测量、传输和导向三大功能。适合于油气探井、 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等,尤其适用于复杂地层、薄油层开发 井。可提高探井成功率、开发井油层钻遇率和采收率。
23 /136
由4个子系统组成。
测传马达 无线接收系统 CGMWD系统 地面信息综合处
理与导向控制决 策系统
测传马达, CAIMS, China Adjustable Instrumented Motor System
24 /136
由4个子系统组成。
测传马达
下部装有近钻头测量短节。实现近钻头
地面信息综合处理与导向控制决策系统, CFDS, China Formation/Drilling Software Syst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王伟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

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引言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

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

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

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仪器各测量传感器都装在远离钻头位置的螺杆上方的无磁钻铤内,存在很大的测量盲区(见图1)。

电阻率探测点距钻头约8~9 m,伽玛测量点距钻头约13~15 m,井斜、方位测量点距钻头约17~21 m。

井眼轨迹参数测量相对滞后,井底工程数据预测十分困难,无法准确预计井眼轨迹的走向。

同时,地质参数的严重滞后造成地质人员无法掌握实时的地层资料,现场地层分析困难,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

图1 常规LWD 测量盲区示意图水平段导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水平井的钻探效果。

地质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使钻头轨迹在油层中上部顺层经过,尽量控制在目的层顶面 1 m 之内。

由于地下油层展布的不确定性,在实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井都能与设计一样符合,按照设计轨迹钻进时,往往会出现油层提前、滞后、钻头出层或其它异常情况。

由于常规LWD 测量盲区的存在,现场地质人员只能采用原始的捞取砂样、钻时对比、测录井的方法进行地质分析卡层,而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准确、直接地反应出当前所钻地层的特性,因为:(1)井斜较大,井底往往形成岩屑床,造成上返岩屑量少、岩样混杂、代表性差,甚至滞后多个录井间距,直接影响到岩屑录井质量。

加之目的层多为松散砂岩,砂粒极细,经振动筛振动和淘洗后,岩屑中很难发现真实含油岩屑,给岩屑描述和落实油气显示增加了难度。

(2)由于钻进模式的多变(定向钻进、复合钻进交替),钻压、转速等工程参数变化较大,钻时与岩性相关性降低,钻时资料难以真实反映地层岩性,钻时参考价值低。

(3)在水平井及大斜度井中,为保证井下施工安全顺利,原油、柴油等大量有机润滑剂的混入,直接造成气测假异常,或基值全线抬升,掩盖了地层中真正的油气显示,使气测异常预报难度加大,同时直接影响荧光录井发现和落实油气显示。

在实钻过程中,如果出现油层薄、工具造斜率发生突变、地层构造发生变化等现象,极有可能会导致无法找到油层。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常规LWD 仪器较大的测量盲区对地质参数测量、地层识别、寻找储层、轨迹预测和计算都十分不利,基本起不到真正的地质导向作用,只是起到了对所钻过的地层岩性起到验证作用,不适应于薄油层水平井施工,但可应用于油层较厚、地质结构稳定的水平井、大斜度井施工。

2、CGDS172NB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简介由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厂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仪器厂共同研发完成的CGDS172NB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填补了国内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的空白,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钻井装备。

2.1仪器结构CGDS172NB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由测传马达、无线接收系统、正脉冲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和地面信息处理与导向决策软件系统组成。

近钻头测传短节可测量钻头电阻率、方位电阻率、方位自然伽玛、井斜、温度、工具面等参数。

用无线短传的方式把近钻头测量参数传至上方的无线短传接收系统。

正脉冲无线随钻测量系统通过钻柱内泥浆通道中的压力脉冲信号进行通信并协调工作,实现钻井过程中井下工具的状态、井下工况、及有关测量参数(包括井斜、方位、工具面等定向参数,伽玛、电阻率等地质参数及钻压等其它工程参数)的实时监测。

2.2仪器特点(1)测量盲区短,实现了实时地质导向。

近钻头参数具有钻头电阻率、方位电阻率、方位自然伽玛三条地质曲线及井斜、工具面两个工程参数,并且测量零长都在2~3m范围内,其中近钻头电阻率可探测钻头以下0.7m的范围,真正实现了实时地质导向(见图2)。

由于可提供近钻头实时地质参数,能够帮助现场人员随时监控地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实时判断是否钻遇泥岩以及识别泥岩位于井眼的位置,能够比常规LWD更早发现油层,并能根据实时地质参数及时随时调整钻头姿态,保证钻头始终在油层中钻进,适合于复杂地层、薄油层钻进的水平井,可提高油层钻遇率、成功率和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进入油层的准确性和在油层内的进尺,具有随钻辨识油气层、导向功能强的特点。

图2 仪器测量零长示意图(2)可用于判断钻头在油层中所处位置。

在水平穿越油层时,可通过方位电阻率、方位自然伽玛及时判断钻头在油层中所处的位置,提前判断钻头是否即将出层。

在钻头钻出油层时,可以判断出钻头是从上方还是下方出层,非常适用于探井、薄油层及超薄油层水平井施工。

(3)可通过近钻头工程参数指导定向施工。

近钻头工程参数包括井斜和工具面两个参数,由于测量盲区很小(2.85m),能根据近钻头的井斜定性指导定向工程师及时进行轨迹计算和工具造斜率预测,并在第一时间发现角差是否存在误差,避免了因造斜率预测不准、角差误差等因素导致的井眼轨迹控制失败。

(4)仪器分辨率高,数据传输速度快,全套参数(工具面+伽玛+电阻率)测量只需要50~60秒,十分有利于定向施工和地层识别。

(5)具有较强的信号处理和识别能力,可传深度4500m以上。

(6)供电方式有锂电池和涡轮发电机两种。

(7)测传马达为可调式弯螺杆,度数调整范围为0.75°、1°、1.25°、1.5°,检测周期200小时。

该仪器近钻头模块安装在测传马达内,如测传马达需要检修,可单独将近钻头模块拆卸下来对马达进行修理。

(8)由于采用开放式总线设计,该仪器可兼容其它型号的脉冲发生器正常工作。

3、实例分析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地质难题,江汉油田于2010年先后在浩平2、严7平1和广13平1三口薄油层水平井应用了北石厂生产的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下面以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严7平1井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

3.1基本数据A靶垂深2820.48m,设计闭合位移282.44m,设计闭合方位278.82°;B靶垂深2820.98m,设计闭合位移417.66m,设计闭合方位289.34°;设计水平段长149.16m,设计水平段井斜89.81°,靶框半径上下0.5m、水平方向6m。

3.2施工难点(1)地层构造陡,磁偏角大,井眼轨迹可控性不高;(2)油层前标志层不确定;(3)地层倾角不确定;(4)地质结构不明,油层薄,预计油层1.8m 厚,实钻油层垂厚0.55~1.33m,穿层难度大,风险高。

3.3近钻头地质导向施工过程在井深2942m、井斜74°时下入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可调弯螺杆度数调为1.25°,并从井深2800m开始补测伽玛、电阻率曲线,同地质捞砂描样曲线进行数据对比,曲线基本吻合。

根据所测地质曲线与邻井资料对比,确认标志层垂深,将垂深2816m暂定为砂顶(比设计提前4.48m)。

为了把工具造斜率和地层油顶的不确定性,以及仪器本身因测量滞后所产生的误差影响控制在探油顶段,决定应用“安全着陆法”,即将井斜控制在86°稳斜探油顶,探到油层后再增至水平。

钻进至井深3079m时,井斜86.7°,垂深2817.22m,钻时加快,同时伽玛值由泥岩基值120API下降为60API,烃值升高,确认已进入油层,实际目的层垂深比设计提前 3.26m。

继续复合钻进4m下切油层后,准备增斜至水平。

但在循环测量方位电阻率、方位伽玛时,发现向下时伽玛值为61.37API、电阻率14.77Ω.m,向上时伽玛值为99.31 API、电阻率2.9Ω.m,判断此时钻头在油层顶部穿行,靠近上部泥岩。

如按原设计进行增斜,会从上部穿出油层,同时由于地质捞砂显示该油层物理特性不佳,因此决定改变计划进行定向降斜施工。

降斜施工至3091m 时,井斜85.05°,伽玛值上升至120 API,结合捞砂、气测值数据,显示钻头已出层。

根据地质资料及邻井对比,认为钻遇泥岩夹层,并且实际地层倾角要大于设计倾角,决定继续以较小井斜钻进。

在钻至井深3115.10m时,循环测量方位电阻率、方位伽玛,发现向下时伽玛值为82.29API、电阻率 4.47Ω.m,向上时伽玛值为114.62 API、电阻率3.85Ω.m,判断钻头正贴着油层上顶部穿行,继续控制85°左右井斜钻进。

在井深3131.5m时再次钻遇油层,伽玛值稳定在40 API左右,证明前期通过近钻头仪器所测的方位伽玛、方位电阻率值得出的“油层在井眼轨迹下方”的结论的正确性。

复合钻稳斜钻进至井深3157m时,油砂含量降低,循环测量方位电阻率、方位伽玛,发现向下时伽玛值为93API、电阻率7Ω.m,向上时伽玛值为44.2 API、电阻率14.4Ω.m,中间伽玛值47 API、电阻率10Ω.m,判断轨迹目前虽然仍在油层中穿行,但随时有可能从下部出层,决定定向增斜钻进。

由于定向钻进时托压严重、粘卡,摩阻大,定向增斜十分困难,无法保证井下施工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