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准确评估和监测环境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近年来,3S技术(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监测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详细介绍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快速获取和准确识别。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信息,并能有效监测陆地覆盖变化、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开发利用以及水体质量等指标。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陆地覆盖变化的监测。

通过获取和分析遥感影像,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包括城市扩张、农田退化和森林破坏等。

这些信息对于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准确识别和监测植被覆盖情况。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可以精确定量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和植被状况等指标,提供科学依据用于制定植被保护和恢复计划。

另外,遥感技术也能够监测水体质量变化。

通过获取水域遥感影像,可以分析水体的营养盐含量、藻类浓度、水体透明度等指标,从而评估水质状况,并为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IS可以帮助整合和分析各种环境数据,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首先,GIS可以用于环境敏感区域的划定。

通过收集和整合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分布等数据,结合相应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准确划定环境敏感区域,为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规划。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借助于3S技术显著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力度,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和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随着该领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3S技术还将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

本文对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引言: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合理应用3S技术,应明确3S技术本身所包含的各类技术,将3S技术充分融合,进而结合多项先进技术,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

同时充分发挥3S技术优势,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得到精准数据。

就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加以分析,此项核心技术具有支撑作用,有利于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与效率。

1、3S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概述1.13S技术简述3S技术包括三种比较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1)遥感技术RS技术兼具远近距离探测功能,在探测信息收集完成后,可联合信息化技术,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与传递。

在RS技术帮助下,有利于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监测植被破坏,并分析导致植被破坏因素,最终制定合理优化策略,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强化环境保护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所含功能诸多,不仅具备空间定位功能,更能对图形、图像与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集中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交通管控等环节。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此项技术逐步更新,GIS技术得到合理应用,有利于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强化环境监测有效性,获得更为精准监测数据,在维护现代社会稳步发展同时,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和谐发展这一要求。

(3)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空间定位系统,其覆盖范围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查找特定区域,并获取区域实际情况。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三种技术的简称,它们的结合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卫星图像、航空遥感图像等数据,能够全面、快速、定量地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环境信息。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测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等问题,监测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不间断地获取环境数据,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掌握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可以直观地表示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

比如可以通过GIS技术对生态系统的构成、结构、功能和服务等进行全面研究,探索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可以通过GIS技术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以及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模型和工具相结合,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资源利用评价等研究,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球定位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和地面站点的组合,可以实时、连续地获取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纬度、高程和时间等信息。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可以对环境要素进行精确定位、实时监测和追踪。

比如可以利用GPS技术对动态植被分布进行跟踪和监测,分析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物种组成;可以利用GPS 技术对动物的迁徙路径和繁殖地选择进行跟踪和研究,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栖息地需求。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一种领先的技术组合,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图像的获取和分析,以及对地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遥感影像数据来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水体面积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识别植被类型、检测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水质评估和测量气候变化等。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时效性强、空间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它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基于地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它可以对空间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使用户能够针对某一区域或特定现象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IS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的生态环境信息,如生态系统的类别、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等。

此外,GIS技术还能够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和方案,帮助制定环境管理决策。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表面位置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卫星和基站来确定接收器的准确位置,并且可精确到厘米级。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PS技术可以收集监测数据并将其与遥感数据集成起来,以创建准确的生态环境数据模型。

此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采样数据、记录地理位置和监测动物迁徙等。

本文深入探讨了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展示了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整合这些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环境,以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有效支持。

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应用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及时有效预防环境污染问题。

对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引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在务实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环保产业也得到了扩大。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基本手段与依据支持,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及时、准确的预测信息与监测信息,可以为环境治理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但要想提升我国生态监测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环境保护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入,确保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在现实应用中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1环境监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多是各种复杂元素构成的污染物所造成的。

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对环境是否含有污染物以及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能够及时预防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和破坏问题。

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来看,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仍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针对地区经常出现的污染物成分,通过环境监测技术定期对污染物的含量进行监测,能够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助力。

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还能够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更为科学的评判,并将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作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判环境保护效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工作的对象以水质环境和大气环境为主,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能够依据样品中的污染物成分来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将监测样品与标准水质、大气等方面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可以直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依据得到的数据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如何科学监测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因此,近年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

其中,3S技术应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精确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3S技术指的是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环境数据,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评估和预测。

下面将分别从3S 技术在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个方面介绍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 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与数据的集成、共享与处理新型信息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地理数据的自动化生产、处理、管理和应用。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地物图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评估生态环境,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数据。

在运用过程中,空间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图形化界面,将数据和信息直观呈现,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可视化水平。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直升机等载体获取地面物体信息的专业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高光谱数据等,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的环境信息包括气象、气候、植被、土地、水体等,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的评估、监测、预测和管理。

同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和识别,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快速监测和响应,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来源。

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总之,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数据,用于分析和评估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将不断完善。

相信在未来,3S技术将为我们更加精准地了解生态环境,提供更可靠的环境数据。

基于3S技术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基于3S技术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基于3S技术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保护与管理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利用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对野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这一评价,我们期望能够为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3S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背景和优势。

接着,将详细阐述研究区域——野鸭湖湿地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3S技术进行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野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本文将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建议,以期为野鸭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也将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二、3S技术概述在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的集成使用,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高效、准确且全面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在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可视化表达,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和生态特征。

遥感(RS)技术则通过搭载在飞机、卫星等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无接触的探测和测量。

在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湿地范围、湿地植被分布、湿地水体状况等信息的快速获取,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中3S技术运用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中3S技术运用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中3S技术运用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快速膨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的3S技术已成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中的核心支撑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

1 3S技术概述1.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RS)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应用这一技术识别探测目标的过程中,受距离的限制性被减少。

遥感技术发挥功能时所需的物质包括可见光和电磁波等。

由于该技术受探测距离的限制性越来越小,因此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高科技领域。

而其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的功能更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储存并分析各种数据;在气象分析以及侦查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在利用R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勘察的过程中,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科学的进行土地规划设计。

1.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支持下管理、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

从应用的角度看,GIS最重要的应用对象是与地理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的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是为资源与环境的信息管理、定量分析、综合评价与辅助决策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

1.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监控对象进行动态定位和跟踪的系统。

将相关的通讯技术同GPS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时间、距离的测量,并进行空间定位,由此可见,该技术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测试。

并且精确度高是在应用该技术进行测量中的主要特点,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升。

GPS可以在任何天气状态下发挥监测功能,还能够灵活地进行移动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交通系统和农业勘查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1期2009年2月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肖继东1,2,3,陆锋4,李虎5,张旭1,石玉1,冯志敏1,杨志华1,邢文渊1,傅华1,李聪1,陈爱京1(1.新疆生态环境遥感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3.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3;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5.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在《生态气象观测规范(试行)》、《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基于3S技术,利用CBERS和EOS/MODIS 卫星数据结合前期相关专业调查成果和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并构建了一整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指数,如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生物丰度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

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生态质量气象监测模型与评价标准以及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模型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X87;X82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799(2009)01-0004-05 Method Research on Monitor and Apprais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Quality Based on3S TechnologyXIAO Ji-dong1,2,3,LU Feng4,LI Hu5,ZHANG Xu1,SHI Yu1,FENG Zhi-ming1,YANG Zhi-hua1,XING Wen-yuan1,FU Hua1,LI Cong1,CHENG Ai-jing1(1.Xin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Center,Urumqi830002,China;2.Xinjia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Eco-Oasis,Urumqi830046,China;3.Xinjiang NormalUniversit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life,Urumqi830053,China;4.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Geography Science and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CAS,Beijing100101,China;5.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Abstract:The standard documents such as Ecolog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ndard (Implementation),Ecology Quality Meteorology Appraisal Standard(Implementation),Ecology Monitor Target System lay foundation for this studying.Based on the3S technology,using CBERS收稿日期:2008-10-06;修回日期:2008-11-12基金项目: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计划项目(XJDX0201-2008-07)作者简介:肖继东(196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安全、环境灾害、农情信息等领域的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工作。

E-mail:xjd_xj@and EOS/MODIS satellite data,combined with correlated investigation achievement in earlier period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the technical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apprais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studied on Xinjiang cases.Firstly,a series of indices such as the moisture index,the vegetation cover index,the network of rivers and lakes density index,the land degeneration index,the disaster index,the biological abundance index and the pollution load index are constructed.Hereby,the ecology quality meteorology monitor model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nthesis monitor model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Key words:3S techn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quality;monitor;appraisal;method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依据。

生态环境质量标志着社会生产和人居环境稳定和协调的程度。

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测定和观察,并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充分认识和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和潜在的发展趋势,为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是生态环境预警的基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家对空间信息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开发应用新型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服务于我国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成为我国科技界的重要任务。

目前遥感信息已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信息源,为大范围、动态、周期性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提供了数据、技术支持和成果精度保证。

进一步加强新型航空航天对地观测数据的开发利用,开拓遥感卫星应用新领域,建立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对地观测信息采集与分析平台及其业务运行系统,准确及时地掌握资源与环境变化状况,进而指导人们正确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家决策部门和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研究区域及数据获取1.1研究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地理坐标为73°41′~96°18′E,34°32′~49°31′N,东西长2000km,南北宽约1650km,土地面积165.1104万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

1.2数据获取采用3S技术和地面监测、统计、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手段,获取生态质量评价所需要的各项数据。

2方法生态质量是指在一定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生态质量评价是基于选定指标体系和质量标准,运用3S技术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

本项研究所建立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是在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灾害指数的基础上构建的综合指数,突出考虑了气候湿润状况以及气象灾害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侧重于气象部门自身优势条件。

本项研究所建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是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和污染负荷指数的基础上构建的综合指数,突出考虑了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污染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全面综合。

由于不同的因素对生态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参评因素进行权重系数测定。

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采用专家打分法。

各评价指数均为0~1之间的数,各评价指数乘以100为各评价指数作用分值。

2.1湿润指数湿润指数系指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比,是判断某一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水热平衡状况。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K=A R/ET×R/E T式中,A R/ET为湿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R为降水量,E T为潜在蒸散量。

计算值>100时,一律按100计算。

K<1时,表示大气降水少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当K=1时,表示该区域大气降水与植被生理需水达到平衡;当K>1时,表示大气降水大于植被生理过第3卷第1期2009年2月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Meteorology程需水量,降水条件不成为当地植被生理需水的限制因子,如果K >1,规定K =1。

2.2植被覆盖指数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赋以不同的权重,得出地表覆被状态值,作为生态状态的重要表征之一。

参考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新疆植被分类的实际情况,应用前期植被分类调查成果,建立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植被生态遥感监测评价的方法。

植被生态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林地指标是林地面积与辖区区域面积的比值;(2)草地指标是草地面积与辖区区域面积的比值;(3)农区指标是耕地面积与园地面积的和与辖区区域面积的比值;(4)新增植被指标是相对于前期植被调查新增的植被面积与辖区区域面积的比值。

植被覆盖指数=A veg ×〔0.5×林地面积×生长期+0.3×草地面积×生长期+0.2×(农田+园地)面积×生长期+1.0×新增植被面积×生长期〕/区域面积。

式中:A veg 为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计算值>100时,一律按100计算。

生长期为生长天数占评价期天数的百分比。

植被覆盖指数各因子权重见表1。

表1植被覆盖指数分权重2.3水网密度指数水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尤其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水是生态系统的决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