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识第二讲
25.古人谈读书第二则课件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 到乎?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
请同桌每人一句交替着诵读这段古 文。然后换过来再读。这样多读几遍。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朗读视频
曾经
理解词句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这里(书本)
那么
理解词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既然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专心 一意
随意 也
一定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__到__,_眼__到_,_口__到_。 _心_不__在__此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既__不__专__一_,却只漫 浪诵读,决__不__能__记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_最__急_。心既到矣,_眼__口__岂__不_到__乎__?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第二则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古人谈读书(二)教材解读

古人谈读书(二)教材解读标题:古人谈读书(二)教材解读引言:古人谈读书,是一幅绚烂的文化画卷。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被视为修身养性、明智豁达的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解读,深入探讨古人对读书的理解,揭示其在人生、学业、修养方面的深刻见解。
正文:1. 论读书与修身养性的关系:在《论语》中,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表明,读书与思考相辅相成。
古人强调读书要求积极思考,将读书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
通过不断学习,人能够不断反思,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内外兼修的品质。
2. 论读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庄子》中提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句名言强调人生中拥有一个知音、知己的重要性。
读书不仅仅是对书本的研读,更是对人性、人情、人生的洞察。
通过读书,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3. 论读书对学业的促进作用:在《史记》中,司马迁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强调通过大量的读书积累,才能在写作中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古人认为,读书是学业成功的基石,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学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4. 论读书对修养的提升作用:《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名言中,“格物致知”强调了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而“修身”则意味着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古人认为,读书是一种对内在修养的一种精神熏陶,能够使人更加宽厚、坚韧,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5. 论读书的乐趣和境界:《红楼梦》中有云:“舍生忘死,不避穷愁,不闻生受死,两般皆通。
”这句话描述了读书的乐趣和境界。
古人认为,读书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境界。
通过读书,人能够超越物质,感悟人生的真谛,享受精神的愉悦,体验到生命的无尽可能。
结论:在古代文化的长河中,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经典。
通过深入解读古籍,我们发现古人对读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学问上,更是涉及到人生、学业、修养等多个层面。
《昆虫记》第二讲

第二讲《昆虫记》之科普知识主讲人:胡夏燕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跳读方法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作品内容。
2、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科普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科普知识。
一、课前预习1、了解跳读的阅读方法: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
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反应的速度,使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同步进行。
跳读不同于扫读,扫读是逐页扫视。
而跳读是有舍有取、跳跃前进。
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课文中关键部分阅读方法。
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作大幅度跳跃,舍去非本质的信息,捕捉本质信息,作新的接通和组合,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2、精读圣甲虫篇(隧蜂、松毛虫、圣甲虫、迷官蜂、)和昆虫的装死、昆虫的“自杀”等章节。
二、合作探究(一)昆虫档案袋《昆虫记》中介绍的昆虫种类繁多,容量巨大。
仅主要介绍的昆虫就有蜘蛛、蜜蜂、螳螂、蝉、蟋蟀等,同时,作者又对每种昆虫的研究过程、观察结果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记述,可谓名目繁多,包罗万象。
我们可以根据昆虫的种类进行阅读,用昆虫档案袋的形式概括出该昆虫的主要内容,从而了解该昆虫的基本科学知识。
概括时,首要确定“主角”,然后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幼虫:松毛虫、大孔雀蝶、小阔条纹蝶甲虫:蜣螂、天牛、象虫、金步甲、萤火虫、食粪虫、蜂:隧蜂、隧蜂门卫蜘蛛:纳尔仓那狼蛛、蟹蛛、圆网蛛、迷宫蛛、克罗多蛛其他昆虫请选择其中一类昆虫,根据文章的内容填写相应的信息。
昆虫档案袋二、研究流程图研究流程是指科学家为解决某一问题、解释某一现象、探索某一真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过程。
法布尔曾说:“观察提出问题,实验解决问题。
就算实验无法给我们带来大晴天,她也能让光亮从重重乌云的外缘透现出来。
”制作流程图不仅可以理清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更能感受法布尔的实证精神。
1、请仔细阅读《昆虫的装死》、《昆虫的“自杀”》章节,完成法布尔探究昆虫“装死”现象的科学实验过程。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第二章内容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第二章内容
读书是一种精神美德,是知识和思想的阶梯,也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方式。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是宋代学者司马光撰写的一部著作,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认识读书。
司马光提出,要认真阅读书籍,有目的地学习,要把文字吃透,并加以记忆与消化,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受一般概念的束缚,认识到书籍所给予的真实知识。
第二,有理解读书。
司马光强调,需要理解书籍的文字所含的意蕴,学会综观全局,理解不同读物的关联,并加以比较和总结,以便少走弯路,有效结合实际应用。
第三,有效统筹读书。
司马光认为,要把书本作为工具,开展研究,掌握书籍的内容,整理有用的知识,记录有关思想观点,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构建思维体系。
最后,提出行动建议。
司马光认为,读书是一个过程,必须付诸实践,要贯彻所学的知识,以自身的行动来证明真理的正确性,获得结果,从而不断推进智力的发展。
针对读书,司马光提出了诸多有效的建议和智慧,其中,有“读书要求认真”“理解所读内容”“有效统筹”“实践所学”等共性主张,他认为,只要坚持读书,不断推进创新,就会有真正的实践结果,积累智慧,提高智力水平。
司马光的著作对当代读书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的观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更为现代读书者提供了有效的读书
指导,让我们引起警惕,认真阅读,理解消化,联系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最佳读书之路。
读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以便实现和司马光一样的成绩,在读书当中获得认知、创新智慧和把握规律的能力,为实现人生美满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阅读知识点归纳

阅读知识点归纳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但要想真正从阅读中收获满满,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就为大家归纳一些阅读中重要的方面。
一、阅读的类型阅读大致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类型。
精读要求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逐字逐句地理解,剖析其中的语言运用、逻辑结构、思想内涵等。
比如经典的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就适合采用精读的方式,通过反复琢磨,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意图,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技巧。
泛读则更侧重于广泛涉猎,快速浏览大量的文本,以获取主要信息和大致内容。
比如新闻报道、杂志文章等,通过泛读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资讯和不同的观点。
二、阅读的技巧1、预测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标题、目录、前言等对内容进行大致的预测,这样在阅读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也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2、扫读快速浏览文本,获取关键信息,比如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图表等,初步了解文本的主旨和结构。
3、略读跳过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抓住主要内容和关键论点,提高阅读效率。
4、推理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出重要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有感触的语句等,方便后续回顾和思考。
三、提高阅读速度1、扩大视幅训练自己一次能看到更多的文字,而不是逐字逐词地阅读。
2、减少回读避免频繁回头重读已经读过的内容,培养流畅阅读的习惯。
3、限时阅读给自己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四、理解文本的方法1、抓关键语句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中心句等往往包含了重要的信息。
2、分析结构了解文本的组织结构,比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逻辑。
3、联系背景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理解文中的内容。
4、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阅读后的思考1、总结归纳读完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进行总结,梳理自己的收获。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25古人谈读书(精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具准备】课件。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①谓:说。
②心不在此。
此:这里。
③漫浪诵读。
漫浪:随随便便。
④决:一定。
⑤心到最急。
急:迫切、重要。
(2)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还有不到的道理吗?”(6)(3)出处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
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
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⑥识:记住,这里读zhì。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PPT

古人读书方 法
二、?朱熹: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那么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岂不到乎?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 口到,其中最重要的是 “心到〞。
“心到〞——勤能补拙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 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 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 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 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 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 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穿、彻底弄懂 才肯罢休。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 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我会解释词
有志那么断不甘为下流;有识那么知 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 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那 么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下流:下等、劣等。 自:自我。 如:如果。 窥:看。 恒:持之以恒。
我会译句子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 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那么自己不甘心为下流; 有见识那么知道学无止境,不 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 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 有见识的人;有恒心那么没有 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 可。
2.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说它 们的意思吗?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学 一味而读不书思而那不么思罔考,,思就而会不因学为那不么能殆深—刻—孔 子 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 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圈点勾画阅读法
1.用1.2.3.标示自然段的的序号,便于查 找内容。 2.圆圈“ 〞或者黑点“.〞标示精警之处。 3.直线“——〞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 。 4.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
中华第4节读书第2课时

中华第4节读书第2课时
摘要:
1.中华第四节读书的背景和意义
2.读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3.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4.阅读的建议和方法
正文:
【中华第四节读书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读书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尤其在中华第四节读书活动中,倡导全民阅读,旨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开始了读书第二课时的学习,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读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读书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的目的与价值、阅读的分类与层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以及阅读的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起对阅读的全面认识,以便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有效的阅读需要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为了娱乐、为了学习某个知识,还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
只有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
同时,有效的阅读还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详读等,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
【阅读的建议和方法】
阅读的建议和方法包括:1.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应该符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2.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学会多种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详读等,以便在不同的阅读场景下灵活运用;4.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的感悟和疑问,以便于回顾和总结。
【总结】
读书是一种永恒的学习方式,尤其在我国的中华第四节读书活动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投入到阅读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知识第二讲:从“一”到“十”----文学文化常识漫谈一: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语,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第一部国别史:国语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
论文》(曹丕)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二: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二乔: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程:北宋哲学家程顺、程颐兄弟。
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2)周公、孔子。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两李杜”: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三: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三苏:北宋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父子。
三杨:明代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张:西晋诗人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三杰:张良、肖何、韩信(西汉)。
三曹:三国时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擘:北宋文坛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三人。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三魏:清代散文家魏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
三隐:东晋诗人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
三大画家:六朝画坛大画家顾凯之、陆探微、张僧繇。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三代:夏商周《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王:夏禹商汤周公三教:儒释道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岁寒三友:松竹梅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三国:魏蜀吴三原色:红绿蓝四: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章四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故事情节结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志远、白朴、郑光祖。
战国散文四大家:韩非子、孟子、庄子、荀子。
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造字四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句子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律诗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四王: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坚、王翠、王原祁。
四君: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义宾。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宋欧阳询,元赵孟睢书法四体:真、草、楷、隶。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古代贵族四术:诗、书、礼、乐。
古代秀才四艺:琴、棋、书、画。
儒家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图书四部:经、史、子、集。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
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
四大菜系:山东菜、四川菜、江浙菜、广东菜。
四大名扇:杭州的檀香扇、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新会的葵扇。
花草四雅:兰、菊、水仙、唐菖蒲。
四大石窟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
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古都:西都洛阳、南都南京、东都长安、北都北京。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我国四大名楼:岳杨楼、黄鹤楼、滕王阁、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讽刺小说:清代的《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五:文章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常用五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子:宋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五行:金、木、水、火、土六: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君子:(1)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豸并称“苏门六君子”。
(2)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六人于狱中号为“六君子”。
(3)清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遭杀害世称“六君子”。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七:竹林七贤:魏晋名士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合称“七贤”。
七子:(1)汉末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鄅、应玚、刘桢被称为“建安七君子”。
(2)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向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
(3)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并称“后七子”。
七君子: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国民党政府逮捕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七名主张抗日的爱国人士,激起全国人民反对,时称七君子事件。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八: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清海内八大诗家: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九: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九老;唐代诗人白居易、胡皋、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称“香山九老”。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十: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世界十大文豪:荷马、但丁、歌德、拜伦、莎士比亚、雨果、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