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泥石流与滑坡

合集下载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教材中对滑坡、泥石流的特点和成因做了简单介绍,着重通过“浙江丽水滑坡”和“甘肃舟曲泥石流”两个案例,展开对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的探讨,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简单分析,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短视频、网络等途径对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有所了解,但对他们的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认识的不够全面;高一的同学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解释能力还有所欠缺,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解地理环境的总体性,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措施,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防灾减灾措施。

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探究案例方法理解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2、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六、教学准备:教材,ppt,视频课件,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与素材。

七、教学过程:浙江丽水滑坡灾害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参考答案:滑坡会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①地质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

②地形陡峻。

③降水多且强度大等。

3、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参考答案:①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在野外活动时,人们应怎样应对泥石流威胁?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6卷第4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6N o.4 1999年12月R esearch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D ec.,1999Ξ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李 树 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环境、生态、灾害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同时也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课题之一。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除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外,在时间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表现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宏观动态特征不仅有其特殊的波动特性,而且还显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The Tem pora l and Spac i a l D istr ibution of Landsl ideand D ebr is Flow D isa sters i n Ch i naL i S hud e(D ep art m ent of U rban and E nv ironm ental S ciences,B eij ing U niversity B eij ing 100871)Abstract Environm en t,eco logy and disaster are the th ree p ressing p rob lem s facing m ank ind now adays,and m eanw h ile they con stitu te the leading sub jects in cu rren t scien tific research.A part from the obvi ou s distribu ti onal p attern s,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in Ch ina also show s certain regu larity in ti m e landslide and deb ris flow disasters,in o ther w o rds,no t on ly have show n m acro scop ic featu res,bu t have also show n certain cyclical character.Key words landslide deb ris flow disaster灾害是天体、地球大气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在生态圈的一个客观事件。

自然灾害第七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自然灾害第七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地形:孕育泥石流的流域一般地形陡峭,山坡的坡度大于25°,沟床的坡度 不小于14 °。巨大的相对高差使得地表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在外力触发 (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作用下,发生向下的滑动,形成泥石流。 2、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流域的斜坡或沟床上必须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能为 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固体物质。作为泥石流主要成分之一的固体物质来源 有:滑坡、崩塌的堆积物,山体表面风化层和破碎层,坡积物,冰积物以及人 工工程的废弃物等。 3、水:不但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泥石流流动特性的关键因素。 我国多数地区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因此夏季暴雨是泥石流最主要的水源。其次, 其水源来自冰雪融化和水库溃坝等。
(2)层面上摩擦系数的影响 层面上摩擦系数受水的影响很大,水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润滑作用:干燥的岩土层面摩擦系数大,不容易发生滑动,一旦有水进入层面时 (特别是松软的岩层,水很容易渗入),摩擦系数会大幅度降低——大量滑坡多发 生在大量降雨和冰雪融化天气 减小正压力:水进入岩土层后,水的孔隙压力增大,导致有效正压力减小,从而减 小摩擦力
松散堆积物中发生的滑坡主要和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主要和千枚岩、页岩、泥灰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 滑石片岩、炭质页岩等有关;
冰川研磨作用产生的粒径小于0.02 mm的岩粉、火山灰风化产生 的粘土矿物也都属于易滑地层。
第7章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5)构造效应:构造条件包括区域构造特征、坡地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 及节理的发育特征、岩体结构、区域新构造活动性等。地质构造对坡地块体运动有 着多方面的影响。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 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 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软弱面(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 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上游地形多为 三面环山一面 出口的瓢状或 漏斗状
基础条件--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
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如特大暴雨)
泥石流爆发的原因分析:
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 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 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 成很大的危害。
5、防御措施——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例如加固岩体——通
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修建疏排水工 程);恢复地表植被;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 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2) 软弱面的存在 (3)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滑坡形成的原因分析
1.岩体破碎
自然原因: 2.地势起伏较大
3.植被覆盖差 4、暴雨、洪涝等起诱发作用
1、山地和丘陵地区大型工程建设
人为原因:(开挖山脚、坡面增加负荷、蓄水
等)频繁 2、植被破坏
[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1)地形陡峻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泥石流示意图
中游地形多为 狭窄陡深的峡 谷,谷床纵坡 坡降大
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文库)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文库)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崩塌:是指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一定要有水
垂直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为主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1)崩塌还是滑坡?
坡度>50° 石块滚落 垂直运动为主
崩塌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还是滑坡?
总体坡度<50° 坡面整体下滑
水平运动为主
滑坡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3)滑坡还是泥石流?
在山谷 不是坡面整体下滑 有流动的痕迹
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崩塌: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
一定要有水
垂直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为主
二、联系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的联系
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 缘可以有崩塌,崩塌堆载也可以形成滑坡。而崩 塌和滑坡都可以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空间分布上的联系
它们的空间分布 虽然不完全重合 ,但也有一定的 相关性,都主要 分布在山区。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滑坡泥石流-高中地理

真题感悟 |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典例1】► (2011· 课标全国文综,43)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 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 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 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 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 挖山坡,就会导致下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 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 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 坡。
读课本 p34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 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 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 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 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 不断加大等
滑坡、泥石流
比较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一、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 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 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二、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三、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 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 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 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一)泥石流
1、定义: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 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中国泥石流与滑坡
【泥石流与滑坡的概念及原因分析】
(一)滑坡
1、概念
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

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中。

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

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层间错层、断层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

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

2、原因:自然原因:1.岩体破碎 2.地势起伏较大 3.植被覆盖差
人为原因:山地和丘陵地区工程建设频繁
3、分布
(1)时间特点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

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2)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二)泥石流
1、概念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2、特点
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3、形成条件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2)岩石:岩体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3)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4)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时空分布特点
(1)时间特点
爆发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山区
5、我国泥石流类型
(1)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2)华北和东北山地——暴雨引发泥石流
(3)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冰川泥石流
(4)川滇山地——降水泥石流
二、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析
浙江丽水滑坡 甘肃舟曲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1)读材料: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的时间规律
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山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

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这些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
三、灾前预兆
1、滑坡主要征兆
(1)山坡上建筑物变形、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

(2)斜坡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局部沉陷。

(3)斜坡发生丘状隆起,出现裂缝。

(4)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浑浊。

2、泥石流主要征兆
(1)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

(2)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

(3)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四、避灾措施
图示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
、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
不要在滑坡体及滑坡体两侧、前缘等地带建房。

沟道内建

五、我国重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典型案例
(一)浙江丽水滑坡
1、灾害概述
新京报快讯 2015年11月13日22时50分许,浙江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山体位于村子东侧,滑坡后掩埋了20多栋房屋,并一直延伸到高速公路边,塌方量30余万立方米,致27户被埋。

目前已救出8人,其中7人死亡,1人正在医院救治,仍有30人失踪。

事发前的村庄事发后的村庄
2、村庄情况介绍
卫星地图显示,发生滑坡事故的里东村,东西两侧均为山脉,村庄建于山沟之中,长深高速G25由西南往东北从村中穿过。

3、事故原因
2015年11月13日晚,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平均降雨量只有6到8毫米,但之前的降水量大,截至13日上午8点的数据显示,近24小时平均雨量36毫米,有13个站点超过50毫米。

由于降水量过多,加之山体土壤较为疏松,因此酿成此次灾害。

(二)云南镇雄山体滑坡
1、灾害概述
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事故,总计约21万立方米的滑坡体从陡坡上倾泻而下,将赵家沟14户民房损毁掩埋,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

截止2013年1月12日4点,已发现43具遇难者遗体,5人失踪,在医院治疗的2人生命体征平稳。

2、事故原因
(1)滑坡区地形陡峻,坡度达35度到50度,地形条件不利于斜坡稳定,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滑移空间。

(2)滑坡区是第四纪残坡体堆积物,以粘性土为主,厚度大,自身稳定性差,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

(3)连续雨雪天气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1988年一个月,该区域持续降雨降雪,堆积物水分渗透浸泡后达到饱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坡。

(4)彝良县“9·7”地震对滑坡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图 1 Google Earth上的高坡村
图 2 现场救援工作
(三)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1、灾害概述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2、灾害原因
(1)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2)“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

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 5年时间。

(3)气象原因。

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4)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

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5)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

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排查出来。

(6)在舟曲泥石流受灾严重的三眼峪排洪沟上游,正在修建拦洪坝,灾害发生前,包括4座拦渣坝在内的工程尚未完工。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工程终止;而在刚建完的4道拦洪坝中的1号坝,在其残体内部堆着石块、沙砾,稍微用些力便可徒手抽出石块。

在灾害发生时,这些工程不仅没有发生其作用,反而还产生了不利影响。

图 3 Google卫星地图显示下舟曲的位置和地形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