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鉴赏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800字)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而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拔。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
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涯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
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歌鉴赏技巧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外延

诗歌鉴赏技巧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外延诗歌鉴赏技巧: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外延诗歌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反映思想等方式,以诗意、节奏和韵律的独特组合,传达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意境。
而现代诗作为一种与传统诗文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其内涵与外延也承载了特定的意义与风格。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诗的精髓,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审视现代诗的诗意表达现代诗倾向于遣词造句的简洁与抽象,抛弃了传统诗歌中绚丽的修辞和明确的意象描绘。
因此,对于现代诗,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诗意的解读。
在鉴赏时,我们可以关注诗歌的隐喻、暗示以及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二、感知现代诗的节奏与韵律与传统韵文和韵律要求相比,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更加灵活自由。
有的现代诗甚至完全放弃了韵律和押韵,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鉴赏现代诗时,我们需要倾听诗歌的声音,感受其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性。
通过诗歌的语调、音节和停顿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传递。
三、解读现代诗的文化背景现代诗作为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人类思想的艺术形式,承载着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因此,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环境对于准确理解现代诗的内涵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诗人的思想、政治观点、文化背景等来理解他们创作诗歌的动机和目的。
同时,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诗中所蕴含的意义。
四、体味现代诗的前卫大胆现代诗以其出格的表现形式和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而闻名。
在鉴赏中,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体会现代诗的前卫与大胆。
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现代诗中的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现代诗中独特的语言运用、意象修辞和结构手法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现代诗中隐含的情感和思想。
五、多角度解读现代诗的多义性现代诗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多义性,诗人故意弥漫了一些暧昧和模糊的表达。
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浅谈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摘要:在对现当代诗歌的鉴赏中,我们要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再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关键词:诗歌鉴赏;创作背景;意象;情感;语言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都有很大地好处。
那么鉴赏现当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从诗歌产生的背景入手背景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是作品的“大语境”,具体诗句是小语境。
如果把握了大语境,便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
文学作品源自现实生活,诗歌更是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
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一般认为,1922年他赴美留学,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所受到的歧视,写过多首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
”正是在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的情况下,闻一多先生吟出了这首杰出之作《死水》。
将自己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时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的恨交织在一起,思想感情表现得集中强烈。
所以,我们在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就不难理解整首诗的内容。
再如,穆旦的《赞美》一诗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穆旦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春城昆明时所作。
一路上诗人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这段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现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惨痛现实,使他清楚地了解到中华民族苦难的生存现状。
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
《赞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是一曲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歌。
由此可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能够正确解读赏析诗歌所不能缺少的一个步骤。
二、要把握诗歌的意象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但实际上,也可以用它来解释中国现当代诗歌。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会员独享】【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1. 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2. 联系社会现实。
3. 捕捉意象。
4. 体会意境。
(1)意境“诗人创造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
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诗中的景情人。
”《水乡行》水乡的路, 要找人,水乡铺; 稻海深处;进庄出庄, 一步步,一把橹。
踏停蛙鼓。
鱼网作门帘, 蛙声住,挂满树; 水上起暮雾;走近才见, 儿童解缆送客,几户人家住。
一手好橹。
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
这首诗描述顺序由远及近,进水乡,在水乡,出水乡。
意境非常优美。
村庄、榴树、杨柳、鱼网、蛙鼓绘成一幅勃勃生机的水乡风情图,渲染了一种安全宁静的气氛。
(2)注重表现手法拟人、夸张、对偶、衬托、象征、联想、想象等顾城《远和近》⎪⎭⎪⎬⎫一会儿看云。
一会儿看我,你,“你”左顾右盼的行为。
⎪⎭⎪⎬⎫你看云时很近。
你看我时很远,我觉得,“我”的独特感觉(反常)诗人在这里运用象征的手法,把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对立形象表现出来,体现作者对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失望以及对人与人良好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模拟试题】一. 关山月(何其芳)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如白鸽展开着沐浴的双翅,如素莲在水影里堕下的花片,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积霜似的鸳瓦上的秋声。
但渔阳也有银色的月波吗?即有,怕也凝成玲珑的冰了,梦纵如一只满帆顺风的船,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二. 意象叠加:在一个地铁站台(美庞德)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隐现显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三. 隐喻:水成岩(卞之琳)水边人想在岩上刻几行字迹;大孩子见小孩子可爱,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母亲想起了自己发黄的照片堆在尘封的旧桌子抽屉里,想起了一架的瑰艳藏在窗前干瘪的扁豆荚里,叹一声“悲哀的种子!”“水哉,水哉!”沉思人叹息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避免分段写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这一新时期,中国当代诗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断吸收新的创作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极面对现实,在新的文学环境中有所发展,充分地展示出了新式诗歌的品位和魅力。
中国当代诗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不仅仅表现出中国作家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素养,更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艺观念和文学意象。
本文将聚焦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颖思路、文学特色以及鉴赏思路,并且加以分析和思考,从而尝试探索中国当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话语形式,追求新活力与表达思想。
中国当代诗歌融入许多新的创作理念,把思想放在文学上,期望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取得一种新和谐,以充分展示它独特的文学特色。
例如,“新诗运动”从“实用性”和“抽象性”等方面下定义,强调诗歌的形式结构的新表现形式,强调诗歌的精神内涵价值;价值社会主义文学研究理论同时探讨,刻画生活的诗歌在表达社会价值观,以及文学话语与实践动员力量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虚构文学走向超现实,追寻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大众文学研究理论注重以大众为主体的表达,左翼思潮的变化使得人们作品中的叙事更多元化,传达的思想也更加社会化。
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思路应该根据不同作者的具体作品进行。
只有在有所了解的作者的文学特色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并深入欣赏作者诗歌的各种特殊性,如对表达精神的基调与节奏,整体性与分离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等,把握这一看似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当代诗歌欣赏中,读者应该分析其中的审美元素,如代词比喻重叠,符号集、氛围色彩等,还可以把握更多的信息。
比如,一些诗人灵巧地处理关注点,感官刺激,表达了远超我们意料的景象和精神内涵,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精神力量。
此外,现代的阅读理解进程比以往更加立体,多层次的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实现。
读者更加强调理性的推理,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把握作家意图的细节,权衡作品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当代文学的真谛。
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诗歌是一种充满韵律美的语言表现形式。
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诗歌,需要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方法。
一、积极阅读首先,要想有效地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积极阅读诗歌。
而且不仅仅是阅读一遍,而是要多读、多领悟。
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韵味和结构。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当代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煜等,逐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歌。
二、注重感性体验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重感性体验。
即通过诗人语言的描绘,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共鸣,欣赏诗歌所表现的美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
诗歌并不仅仅是用来阅读和学习的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与人生密切相关的情感表达。
三、理解诗歌意境阅读诗歌时,同样重要的是理解诗歌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不同。
要想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用意、艺术构思,以及诗歌中的比喻、暗示等手法来进行。
同时,要注意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
鉴赏诗歌,就需要对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
四、诗歌欣赏除了阅读和领悟之外,诗歌欣赏也是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参加诗歌朗诵、诗歌朗读会等活动,去感受诗歌的声音之美,体验诗歌的韵律之美。
这样能够更好地打破读书人们的孤独感,增强对诗歌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不断提高对诗歌的赏识。
五、多角度思考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考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作品,会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可以从作者的背景、社会情境、审美意识、生命观等角度入手,全面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感情。
六、关注诗歌创作想要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关注诗歌创作,去了解诗人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思路,了解不同诗人的思想、情感、创作灵感等。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诗歌的鉴赏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形式,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常常采用比喻、象征、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意象的堆砌和联想的跳跃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意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要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留心诗歌的押韵、韵脚和节奏,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声音之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音韵之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再者,要关注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对诗歌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诗歌形式和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留意诗歌的行数、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变化,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对诗歌意义的塑造和表达的影响。
最后,要注重诗歌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
诗歌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它蕴含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深入诗歌的内在意义,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总之,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它通过精炼的文字、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思想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要欣赏诗歌,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和节奏、结构和形式、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时,能够用心感受诗歌的魅力,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技巧余光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作品深受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技巧独特,独具匠心,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
一、音韵之美:余光中的诗歌以优美的韵律和声韵变化著称。
他善于运用韵脚、韵味和韵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
例如,他在《九月十三日夜现赋》一诗中写道:“当年十三秋,春如十三夜。
月色一山水,故园有一缺。
”诗中的“夜”与“缺”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使整首诗更具节奏感和美感。
二、意象之美:余光中的诗歌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动的画面感。
他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触摸的感官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在《台北湾》一诗中以台北湾为背景,描述了悠闲的渔船、飘荡的帆影,通过舒缓的节奏和生动的图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
三、意境之美:余光中的诗歌审美风格独特,在诗歌中处理好情感和理性的结合,使作品充满悲壮、深邃和哲理性的含义。
他注重构思和意境的塑造,通过写意和象征来表达深层次的主题。
例如,在《踏青》一诗中,他通过描绘田野、花草和春风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通过对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奔逝的感慨。
四、批判之美:余光中的诗歌常常融入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的元素。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勾勒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痛苦和迷茫。
他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诗歌进行思想批判和思考,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河流之歌》一诗中,他以河流为隐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蜕变和迷失的现象,引起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总之,余光中的诗歌创作技巧独特而多样,他通过音韵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和批判之美等手法,赋予诗歌以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他的作品使读者得以领略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启发人们对美的思考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
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必须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
因此,鉴赏现当代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
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
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
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
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生活图画和自然形象来展现,是以实写虚的过程;那么,阅读鉴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
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由表及里,通过品读形象寓意去发掘情感内涵是领会情感美的重要渠道。
二、展开想像、感受形象美
诗歌除了以情动人外,还以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
”阅读鉴赏现当代诗歌也是如此。
对诗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味,往往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
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都能让我们陶醉其中,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具体而言,可参考如下方法去鉴赏诗歌形象。
1、观照背景,步入典型环境。
感受诗歌的形象美,欣赏者必须把握诗人的社会经历、气质、个性以及诗歌的社会背景,步入诗歌的典型环境中,才能准确地把握、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形象。
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
观照背景,步入典型环境还能
帮助鉴赏者领悟到诗作中的“这一个”形象,把握形象的独特性、典型性。
只有走进诗人的写作环境,探测诗人的内心情感,步入诗歌的典型环境,才能品析到形象的差异,感受到独特的形象美。
2、调动积累,张开想像的翅膀。
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造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也就是说,可以将自己想像成诗中的人。
调动积累,在想像中体会形象,真是美不胜收。
3、体察物象,剖析寓意。
纵观中国诗歌形象,自然界的物象占据着显著地位,历代的诗人总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
现当代诗人承继这一传统并且发扬光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
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曾卓的笔下那一颗“悬崖边的树”,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体会这一类形象的美,欣赏者要学会由此及彼地联想,由表及里地剖析,在体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形象的寓意,从而领会形象的意蕴美。
三、物意契合,赏析意境美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的综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形神结合的艺术表现之美。
1、抓住意象,发挥想像,由形象悟情感。
诗歌的创作,就是要能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反之,阅读诗歌时就要透过形象感悟抽象。
即抓住具体的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去领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我们只要抓住诗中意象深入玩味,并调动联想和想像,就会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神话境界,心中的美感就会与诗人的思想脉搏一起跃动。
2、透析形神,体悟情理,由具体到抽象。
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从美学的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涵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这首诗深邃而绵远、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一首好诗,不论长短,只要诗人情真意挚,只要我们遵循形象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这一艺术欣赏规律,就能进入形美意足的境界。
3、品味情境,观照情感,于客体察主体。
意境作为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其对“境”的褒贬态度,正像王国维
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我们鉴赏诗歌就不仅要品味其情境,更要观照诗人的情感,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
四、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优秀的诗人善于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欣赏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驰的想像。
1、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
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
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3、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最常见的表现技巧之一,诗歌也不例外。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等。
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形象生动之美感。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呼告、比喻、通感等的运用,使语言产生音韵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真切地表现出了诗人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
五、解析透视,品评章法美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1、理清层次,扣住内容,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
构思囊括了由生活到诗歌的全过程,是诗歌成败的关键所在。
构思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包括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等一系列问题。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线索、把握基调,从诗歌的层次、内容切入,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从而领会诗歌的章法美。
现当代许多诗人都很讲究诗歌的形式美,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倡“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这实际上不仅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
乐美,而且也倡导了诗歌构思的章法美,在欣赏时应注意发掘。
2、整体观照,对比阅读,把握风格的独特之处。
漫步于诗的郊野,我们会欣赏到青青的绿草、绚丽的鲜花、清澈的小溪、连绵的山峰,这些景物会激起我们愉悦、惊喜、舒畅、崇高等等不同的审美感受。
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缘于它们迥然有别的诗风,即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个诗人在艺术上成熟与否往往以其有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标志。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就要学会整体观照全诗,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把握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从而品出诗歌的章法美。
在诗歌的鉴赏品评中,还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诗歌风格的理解,将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或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等等,在比较异同之中诗歌风格自然呈现。
有人说欣赏文学作品要“先钻进去,然后跳出来”,鉴赏诗歌也是一样。
我们在“钻进去”品析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之后,也应“跳出来”站在宏观的角度,整体观照全诗,甚至顾及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