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入境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策略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策略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策略杭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风景如画的西湖、古朴典雅的南宋御街、壮丽雄奇的灵隐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然而,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杭州市旅游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杭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杭州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增长贡献智慧和建议。

一、挖掘旅游资源潜力,丰富旅游产品为了促进杭州市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以丰富旅游产品。

杭州市不仅有西湖这一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还有许多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村镇、名胜古迹等待被发掘。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对这些潜力资源进行整理评估,并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同时,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美好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保障游客体验的关键。

杭州市应注重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服务、文化知识、语言交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旅游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投诉。

同时,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打造美好的旅游体验。

三、加强市场宣传推广,提升杭州旅游品牌价值市场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杭州市应加大对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

可以通过国内外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杭州市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独特魅力。

同时,与各大旅游网站和在线旅行社合作,推出优惠套餐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杭州旅游。

此外,杭州市还可以借助国内外重要旅游展会,增加市场曝光度,提升杭州旅游品牌价值。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旅游环境杭州市的旅游业还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

包括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方便游客来往杭州;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优化城市治理,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旅游环境质量。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杭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概况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杭州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二、市场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追求着独特、个性化、舒适的旅游体验。

在旅游市场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倾向于寻找有特色的文化、自然景点以及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并且对于旅游服务的体验需求也逐渐增加。

三、市场研究结果
1. 目前杭州旅游市场以西湖、灵隐寺等传统景点为主要的吸引点,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由于客流量过大,导致景点资源受限,使得游客的观光体验受到影响。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红打卡点、小众景点和深度体验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这也是旅游市场的新趋势。

3. 由于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文化的体验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四、市场发展建议
1. 在保护传统景点的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宣传未曾开发的小众景点,提高游客游览体验。

2. 在扩大旅游规模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特色文化和乡土风情。

3. 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

4. 加大对旅游市场营销宣传的投入,提高市场知名度。

总结: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杭州的旅游市场己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积极开发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保持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入境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入境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入境旅游发展情况汇报一、入境旅游的总体态势哎呀,入境旅游这事儿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全球派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都想来咱们这儿凑凑热闹。

你看啊,近年来,入境旅游人数那是蹭蹭往上涨,就像火箭发射似的。

就拿去年来说,比前年可是多了好多人呢。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这儿就像一块超级有吸引力的大磁石,把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给吸过来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咱们这儿这么有魅力呢?那原因可太多啦。

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咱们国家啊,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

从壮丽的长城,那可真是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外国人一看到就惊叹不已,到那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卷。

这些独特的风景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外国游客好奇的心门。

还有咱们丰富的文化遗产,那古老的寺庙、神秘的宫殿,就像一部部活着的历史书,吸引着那些对历史文化痴迷的外国友人。

我就碰到过一个法国游客,他跟我说:“在中国旅游,就像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穿梭,每一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咱们的旅游资源有多诱人吗?三、旅游设施的改善以前啊,有些地方的旅游设施可能有点不尽如人意,就像一个漂亮的蛋糕却放在一个破盘子里。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喽!现在的酒店啊,就像一个个温馨的小港湾,各种档次的都有,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交通也方便得很呢,机场、火车站就像一个个忙碌的交通枢纽,把游客快速地送往各个目的地。

就说我在机场看到的场景吧,那指示牌清晰得很,工作人员也特别热情,就像一群热情的小蜜蜂,在忙碌地帮助游客。

这就好比是给游客铺了一条顺畅的红地毯,让他们能舒舒服服地游玩。

你说,这样的改变,谁能不喜欢呢?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咱们的旅游从业者啊,就像是一群热情的导游,带着游客领略中国的美。

他们的服务质量那可是越来越高了。

我认识一个导游朋友,他对待游客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不管游客有什么问题,他都能耐心解答,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这就像阳光一样,能驱散游客心中的阴霾。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杭州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游客对于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杭州市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

然而,在这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二、旅游资源过度开发1. 景区过度商业化:部分知名景区在经营中更强调商业利益而忽视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2. 历史建筑保护不力:由于旧城改造等原因,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被破坏或改建,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服务质量亟待提升1. 服务意识不够强:个别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礼貌意识,在与游客沟通时态度较差。

2. 游客满意度低:部分景区设施陈旧老化、导览解说内容单一等问题使得游客体验感下降。

四、交通拥堵制约旅游发展1. 交通系统建设不完善:主要景区周边的公交、停车设施不够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困扰。

2. 高峰期拥堵严重:在假期或者节假日等高峰期,部分景区周边道路出现长时间拥堵现象。

五、环境治理亟待加强1. 垃圾处理问题:部分旅游热点地区存在乱丢垃圾的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

2. 自然保护意识淡薄:有些游客没有正确的环保意识,随意采摘植物或滥捕野生动物。

六、促进杭州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增加停车场、快速公交等基础设施优化城市旅游出行体验。

2.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监管,在岗位上树立良好形象和服务态度。

3.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注重历史建筑保护并合理利用其价值,在商业开发中控制度偏重的现象。

4. 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引导游客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低碳旅游方式并号召文明出行。

总结:杭州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在旅游业迅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交通拥堵情况以及增强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杭州市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广大来杭州旅行的人们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

旅游业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浙江旅游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

发展现状浙江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西湖、普陀山等著名景点。

同时,以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城市为代表的浙江市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较多,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浙江省注重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对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临的挑战浙江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1. 业态单一。

浙江省旅游业以山水景点和红色旅游为主。

缺乏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创新旅游项目;2.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市场现象突出,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良惯等;3. 城市化发展影响旅游业。

浙江旅游名城、名胜古迹以及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逐步失去原有的特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拆迁、破坏文物古迹等现象,使浙江旅游业面临严峻挑战。

对策建议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拓展旅游业务范围。

开发能突出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业态,提高浙江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3. 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

加大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力度,加快大规模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

浙江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资源,以提升浙江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乘风破浪,浙江省的旅游业正在经历着一次快速发展的历程。

以杭州市为中心,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结合与杭州接壤的九个县市,共同形成了浙江省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杭州旅游地区。

近年来,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旅游业的收入不断提高,杭州的观光旅游势头也在蓬勃兴起,带动了旅游地区的整体发展。

杭州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特别是客运和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更新,使杭州酒店、旅游景点、伴手礼等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为杭州景点宣传、招徕游客提供了良好条件。

杭州市近年来还积极开发和维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开发推广西湖自然保护区、余杭自然风景区等新建和改建的自然旅游景点,还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推出多种新型旅游管理与旅游服务。

同时,杭州城市旅游已形成一定的特色旅游线路,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比如拱墅区的历史街区、咏梅文化园等景点。

加之向外发布的海内外旅游宣传和宣讲,也增添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令杭州的旅游更具多样性和魅力。

此外,杭州市也不断改善旅游秩序,组织更多文化活动,加大对拥有旅游特色的景点和文物的保护,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以及加大对旅游活动的监督力度,以保障游客安全,满足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改革,全面提升杭州的市容市貌。

总的来看,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由于杭州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上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日益增长的游客对杭州旅游业的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将助推其蓬勃发展。

来杭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来杭旅游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本报告通过对来杭旅游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游客的旅游偏好、消费习惯以及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为杭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杭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在线旅游平台等公开渠道,数据时间范围为2018年至2022年。

三、游客概况分析1. 游客来源根据数据统计,来杭游客主要来源于以下地区:- 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周边省份。

- 国际游客:主要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等。

2. 游客性别比例来杭游客中,男性游客占比约为55%,女性游客占比约为45%。

3. 游客年龄结构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18-45岁之间,其中25-35岁年龄段游客占比最高。

四、旅游偏好分析1. 旅游目的地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灵隐寺、宋城等是游客最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2. 旅游活动游客在杭州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 参观景点:游览西湖、宋城、灵隐寺等景点。

- 体验文化:品茶、赏花、观看演出等。

- 休闲购物:逛商场、购买特产等。

3. 住宿偏好游客在杭州的住宿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类型:- 四星级酒店:舒适、便利,适合商务和休闲游客。

- 民宿:独具特色,体验当地风情。

五、消费习惯分析1. 消费水平来杭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约为3000元,其中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占比较高。

2. 消费结构- 住宿:约占总消费的30%。

- 餐饮:约占总消费的25%。

- 购物:约占总消费的20%。

- 交通:约占总消费的15%。

- 景点门票:约占总消费的10%。

六、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 个性化旅游需求增加随着游客消费水平的提升,个性化旅游需求逐渐增加,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更加多样化。

2.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成为热点游客对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杭州应加大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3. 互联网+旅游发展趋势明显在线旅游平台、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杭州应积极拥抱互联网,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2023年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杭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行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面临的挑战。

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庞大,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杭州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西湖是杭州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优美的风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还有杭州古街区、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中心等各种旅游景点,都为杭州市旅游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会。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增长,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从2016年至2019年,杭州市旅游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2%。

与此同时,杭州市的旅游接待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杭州市的旅游接待量达到了1.38亿人次。

这些数据表明,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

然而,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尽管市场规模较大,但竞争激烈。

杭州市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各方面都在争夺游客的关注和市场份额。

其次,杭州市旅游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设施滞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对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光顾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杭州市作为一座大都市,人口密度较高,旅游环境面临压力,如交通拥堵、环境整洁度等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和改进。

为了进一步发展杭州市旅游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其次,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提高杭州市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加强旅游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最后,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高市场秩序和竞争公平性。

总之,杭州市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趋势良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发展杭州市旅游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杭州入境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速、蓬勃发展,入境旅游也蓬勃、快速地发展起来,日益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调整旅游的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享受的日益注重,旅游地点也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

所以对入境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更好促进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旅游业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西欧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等几个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出现了最早研究旅游业的学者,例如罗马大学的讲师马里奥蒂、柏林大学的教授葛留克斯曼以及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亨泽克尔等。

国外在旅游市场研究方面的历史较长,尤其是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西班牙等等。

波兰的A.Szwichtenberg在1978年首次采用了问卷方法对游客进行大量调查。

80年代又出现了意大利政府统计局的博迪奥(L-Bodio)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Sulmovimento dei forestieri in Iralia e sul denaro che vi spendoo)》、S.Smith 的《游憩地理学》和《旅游分析手册》、C.Gunn的《度假景区:旅游区的规划设计》、D.Peazce的《当代旅游:地理学分析》和阿切尔的《旅游需求预测》、S.Witt的《旅游市场营销和管理手册》、E.Heath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一种战略的规划手段》等著作中都对客源地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威廉·瑟厄波德主编的《全球旅游新论》(2002)提出了新的细分客源市场的方法,主要是以加拿大及很多国家用的旅游观和生活方式作为划分的标准。

(2)关于旅游需求方面的研究国外对于旅游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需求模型,另一个则是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

在旅游需求模型方面,有很多学者做出了贡献,主要有Kenneth J.White ,Eugeni Aguild Perez和Sampol Catalina Juaneda等。

Kenneth J.White 建立了美国到西欧的国际旅游需求模型。

[1]Eugeni Aguild Perez和Sampol Catalina Juaneda则利用回归模型对巴利阿里群岛上不同旅游细分市场的旅游花费在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2]其次,在旅游客源市场预测方面,研究人员建立了很多模型,如引力预测模型、回归预测模型、时间数列预测模型、概率预测模型等。

1948年,G.K.Zipf和J.Q.Stewart 提出了最原始的引力模型,在他们的基础上,L.J.Crampon在1966年对它进行了修改, 1967年,Wilson也对它进行了修改,他们建立了基本引力模和最大熵——引力模型;1995年,Stucka Tihomir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OLS:Ordinal Least Square)与似非相关回归模型(SUR: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来预测克罗地亚的旅游需求,并就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Turgut Var采用时间序列法对土耳其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预测;[3]Kulendran Nada与King Maxwell(1997)通过使用误差修正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国际旅游的季度流动,文章通过美国、日本、英国与新西兰这4个主要旅游市场流向澳大利亚的旅游者季度流动预测来比较预测模型。

2001年,Margarida De Mello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替代接近理想需求方法(AIDS: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分析了旅游份额、旅游价格与英国旅游者预算之间的长期关系。

Ao(2003)利用模糊理论来预测旅游业的不确定性。

(3)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研究一般来说,影响一国入境旅游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两方面,国际因素包括客源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与我国地缘的接近程度、文化的认同效应、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国家关系等方面。

在1973年,Strazhein,Harrow应用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来分析国际旅游需求的快速发展,Askari把引发旅游需求的原因归结为一系列的因素。

1991年,Sung Soo Pyp在他的《旅游需求的线性消费模型》中成功地运用模型来分析价格、收入、时间等因素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之后又有许多文章对一些因素进行量化的分析,如Geoffery的《收入和价格队国际旅游业的影响》、David的《旅游需求约束》、Bob Van Limburg的《价格对新西兰和阿姆斯特丹的影响——以美国游客为例》等。

2.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吴必虎等在1999年所著的《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是对国内游客客源市场研究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专题研究,它从地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四个角度观察和分析了旅游客源市场,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SSM 模型在旅游客源市场优势的分析方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石丹(2010)在《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的SSM分析——以吉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例》中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 - share Method,缩写为SSM),对吉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2002 - 2007 年期间虽基本上处于一个优势结构,但总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却呈现弱化趋势。

白如山(2010)在《基于 SSM 的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研究》中通过借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2000~2007 年间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福建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定位为四种类型:成熟型市场、成长型市场、停滞型市场和潜在的机会市场。

曹新向、苗长虹(2009)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中运用SSM 分析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增长性,对河南省1991—2006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分析方法,SSM方法在客源市场的竞争优势分析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发现客源市场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的竞争地位的变化。

通过SSM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邵筱叶、成升魁、李琛在《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中运用了市场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总结了入境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划分了入境和国内旅游的三级客源目标市场,力图从旅游市场拓展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胡雪君、闪媛媛(2008)在《杭州人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中利用竞争态和亲景度的方法对杭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杭州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

袁平(2009)对河南省的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通过科学定量分析,指出河南省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客源市场。

[4]另外,闫玮[5]对洛阳境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阎希娟[6]对西安国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开拓策略,林德荣[7]对福建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台湾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李巧玲、何孝祖、董原[8]、樊妍芳、石培基、程华[9]等对甘肃境外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

(2)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

目前国内的预测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10]、SARIMA模型[11]、多元回归分析方法[12]、指数平滑法[13-14]、ARIMA模型[15-16]、EGARCH模型[17]、GARCH模型[13]、曲线拟合法[16-17]、灰色预测模型[18-19]等,张红贤、马耀峰(2005)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多元回归预测》中收集了1978-2003年中国入境游客量的值,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入境游客的规模进行预测。

刘敏、罗华、陶春峰(2005)在《江西省涉外游模型的建立以及市场划分》中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江西省海外客源市场模型,并对江西省海外客流量进行了预测。

王峰博、郑未君(2009)建立单变量ARIMAMA—GARCH、ARIMA—EGARCH以及多变量CCC—GARCH模型,对我国8个国际旅游主要客源国从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境客流量及其增长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各国旅游需求的波动具有短期或长期的持续性及不对称性,它们之间大多正向相关,存在互补关系。

[20]夏冰、陈东彦、潘状元(2009)基于旅游需求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以BP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旅游需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实现,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1]王纯阳、黄福才(2009)在《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以外国客源市场为例》中采用一般到简单的建模方法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各国的总体旅游需求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2009—2017年的各国赴中国旅游的人数进行了预测。

研究表明,旅游者的忠诚行为是影响入境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价格和收入对不同客源国的旅游需求的影响程度不同;各种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都大幅度影响国际旅游需求,使中国旅游业严重受挫;旅游需求的预测应基于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结果。

李先锋(2008)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和旅游流等指标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动进行了分析,对甘肃省国际旅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22]韦福巍、甘永萍(2009)以广西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和旅游流等指标对广西入境旅游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广西入境旅游的时空变化特征。

[23]黎洁、韩飞(2009)在《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中构建了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将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江苏省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分析。

张侨、蔡道成(2010)在《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海南中部国际旅游需求预测》中尝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模型,对海南中部国际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吴江华、葛兆帅,杨达源(2002)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3层BP模型来仿真模拟国际入境旅游需求,并以日本对香港的国际旅游需求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