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一、引言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认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工作任务(1)开展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和区域集中开采区或群采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共享;(4)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7)向社会提供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信息服务。

三、工作流程四、监测指标(1)侵占、破坏土地及土地复垦监测:侵占和破坏土地类型、面积,破坏土地方式,破坏植被类型、面积,可复垦和已复垦土地面积。

(2)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监测: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年排放量、累计积存量、来源、年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堆的主要隐患、压占土地面积等。

(3)尾矿库监测:尾矿库数量和规模,年接纳尾矿量,尾矿的主要有害成分、主要隐患、年综合利用量等。

(4)采空区地面沉(塌)陷监测:塌陷区数量,塌陷面积,塌陷坑最大深度、积水深度,塌陷破坏程度等。

(5)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本年度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

(6)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监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域面积及治理情况等。

(7)矿区地表水体污染监测:废水废液类型、年产出量、年排放量、年处理量、排放去向,地表水体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环利用量、年处理量。

(8)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9)地裂缝监测:地裂缝数量、最大地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地裂缝走向、破坏程度。

(10)废水废液排放监测:年废水排放量及达标排放量,废水主要有害物质及排放去向,废水年处理量和综合利用量等。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摘要:中国大部分的矿井都是由井下工人来完成,矿井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矿难,浅层矿山的开采是我国矿山发展的大势所趋。

与浅层采矿相比较,深层采矿过程中,岩石的受力状况和受力状况更为复杂,在采矿过程中,尤其是矿突起和冲击波等问题的机率较高。

矿山在进行深井采矿时,一旦出现了地质灾害,就很难进行抢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我国自然资源开采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治理工程监测方案研究对保障环境治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降低监测和管理成本,本文主要探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矿山开采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监测引言矿产资源开发阶段需要时刻警惕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到矿产正常开采,而且还会威胁到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安全性,防范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明确各类灾害的出现原因与防范措施,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的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了控制矿山地质风险,管理人员开始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等,该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确保矿山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1)将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这一原则充分落实,重视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利益关系。

特别是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矿业开发的协同推进,这样才能为甘肃省矿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落实,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应当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项防治工作,找准重点,做好预防。

同时,要将矿山开发工程与保护矿山环境工程统筹考虑,科学设计与施工,并确保两项工程均可同时投产使用。

(3)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科学研究,提升管理水平。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矿山环境监测是指对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矿山开采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本文将围绕矿山环境监测展开论述,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监测方法。

一、土壤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矿渣填埋以及土壤污染等方面。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监测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土壤质量指标监测,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肥力指数、重金属含量等来评估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壤侵蚀等进行动态监测。

二、水体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周围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源的消耗与污染两个方面。

为了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可采取定点观测和流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点观测可通过设置采样点,定期对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

流域监测则是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监测站点,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和流速等指标,以便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变化。

三、大气监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粉尘、气味等方面。

为了准确监测大气环境的变化,可以采取现场监测和远程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使用气象仪器和颗粒物采样装置等设备,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远程遥感监测则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对矿山周围的大气环境进行遥感观测,以监测大气污染的扩散情况。

四、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是指通过调查和分析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来评估环境质量。

在矿山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对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分布、数量和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了解矿山开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标志物等方法,对矿山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土壤监测、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一)目标任务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范围为矿山开采区及其影响到的区域。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标是:预测地面采空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以及损毁的土地资源;矿区道路两侧边坡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以及占压的土地资源;截水沟和废料场堆放物料和废石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及压占的土地资源。

其目的是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监测的任务是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损毁的土地资源进行监测。

(二)监测设计根据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具体监测如下:(1)监测内容:地表变形、降雨量、记录影像。

(2)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量雨器、GPS测量、多点位移计、岩体含水率测得仪、摄像机、固定桩、皮尺、钢尺或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具体监测点设计:(1)边坡监测内容:边坡稳定性及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

监测方法: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2)废料场监测内容: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源、水源和流动过程中的顶面高程等。

监测方法:定期通过目视巡察。

(3)土地占用情况监测内容:土地占用变化情况,是否存在越界占用情况。

监测方法:定期巡视。

(4)矿区地质灾害情况监测内容:矿业活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危害。

监测方法:定期巡视。

(三)技术措施1)加强矿山监测管理工作,完善矿山环境监测的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矿区地质环境监测人员,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岗,针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派人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通报处理。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

3)及时探访矿区周边群众,注意收集矿区周边环境变化的有关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提出应对和解决措施。

4)主要采用人工观巡视测法。

观测边坡上的裂缝、位移、坍塌等现象以及采场地形地貌景观变化,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处理。

(四)主要工程量每次监测人工为3人,现场巡视。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

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是采矿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就采矿业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在采矿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是确保矿山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环境监测方法:1.地质勘探:在采矿前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了解矿床的位置、分布、规模以及地质构造情况。

这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深部矿山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地质灾害监测:矿山常常面临岩溶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是确保矿山安全的必要步骤。

4.气象监测:矿山运营过程中,气象因素对矿山环境的影响较大。

进行气象监测,了解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对矿山的影响程度,可以为矿山运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是考察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策略和措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方法:1.环境影响评价(EIA):EIA是评估矿山开发活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查、评价和预测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可以合理规划和管理矿山活动,减少环境损害。

2.矿山区生态功能评估:矿山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行生态系统评估,了解矿山开发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并评估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有助于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3.风险评估:采矿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采矿活动潜在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有助于保障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4.矿山可持续性评估:矿山的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估矿山开发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6〕52号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6〕52号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正文:----------------------------------------------------------------------------------------------------------------------------------------------------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6〕52号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杨凌示范区国土资源局,韩城市国土资源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为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落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指导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自觉开展治理与监测工作,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缴存与提取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44号令”、“国土资发〔2016〕63号”、“陕西省政府170号令”、“陕国土资发〔2013〕37号”及“陕国土资发〔2014〕61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治理方案》编制及修编。

一是坚持全覆盖。

督促未编制《治理方案》的矿山企业尽快完成编制工作,确保到2017年6月底全省矿山《治理方案》编制达到全覆盖。

督促已到适用期或临期的矿山企业及时启动《治理方案》的修编工作(附件1),确保《治理方案》不断档。

对未按要求编制的矿山企业将进行通报并按照“国土资源部44号令”第三十条进行处罚。

二是严把质量关。

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本辖区内所有矿山《治理方案》质量把关工作,确保《治理方案》的科学性、操作性和针对性,从专家现场检查到评审备案全程督导参与并提出本部门意见,送审稿中未提交编制单位和矿山企业的内审意见与修改说明的,不予通过。

三是强化科学性。

督促矿山企业根据《治理方案》编制治理工程设计,对于存在威胁对象的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进行工程勘查。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

溉 设 箍 、 化 旅 游 景 观 等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问题 及 地 质 灾 害 包 括 : 陷 、 裂 缝 、 塌 、 文 塌 地 崩 滑
坡 、 石 流 、 土 流 失 、 下 水 枯 竭 及 矿 井 瓦 斯 爆 炸 、 水 等 地 质 灾 害 事 故 和 隐 患 的规 泥 水 地 透 模 、 布 害 、 在威 胁 , 因 展 趋 势 等 。 分 危 潜 成 发 () 4 系统 成 员 及分 工 。 系统 成 员 包 括 遥 感 调 查 部 门 、 地 专 业 调 查 队伍 、 山 企 业 、 实 矿
地 方 主 管部 门 和 受 影 响部 门 。 遥 感 调 查 部 门 主 要 利 用 卫 星 和 航 空 遥 感 资 料解 译 矿 区 地 形 地 貌 、 动构 造 、 镇 分 活 村 布 、 场 分 布 、 土 流 失 程 度 和 范 围 , 一 定 规 模 的 塌 陷 坑 、 石 堆 、 矿 库 、 矸 石 堆 采 水 有 废 尾 煤 等 。 定期 或 不 定 期 地 对 全 区或 重 点 区进 行 数据 采 集 , 过 处理 提 取 有 关 信 息 , 上 述 内 通 对
1 必要 性
自二 十世 纪八 十年 代 以 来 , 所 未 有 的 群 采 高 潮 , 得 很 多矿 区 的生 态 环境 恶 化 到 前 使 了 使 人 们 难 以最 受 的 程 度 。很 多地 区小 矿 山 星 罗 棋 布 , 采 乱 挖 , 了 留下 大 片大 片的 乱 除 “ 自茬 山 ” 外 , 使 更 大 范 围 成 了半 秃 山 , 成大 片 的 水 土 流 失 。 以 还 造 近些 年 来 雨 水 减少 , 或 有 雨 即 是 暴 雨 , 常 形成 的 泥 石 流 灾 害 不 无 关 系 小 矿 山 排 出 的废 石 和 尾 沙 堆放 在 河 与 道、 山沟 或 山坡 上 , 重 污 染 河 水 , 成 了 较 严 重 的 泥 石 流 灾 害 和 普 遍 存 在 的泥 石 流 和 严 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监测单位2017/8/28第一节项目简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项目地点:XX村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二、项目背景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

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

2016 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 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

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

2017年8月25 0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

为了保护国家资源' 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 目的' 任务(1)目的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纟吉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

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 05 '49 ";北纬34° 06 ' 17" o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
监测单位
2017/8/28
第一节项目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项目地点:XX村
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
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
二、项目背景
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

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

2016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

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

2017年8月25日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

为了保护国家资源、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目的、任务
(1)目的
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
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结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
一、交通位置
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

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05'49";北纬34°06'17"。

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治理区地处皖北低山丘陵区。

山脉起伏呈北东向展布,马山头主峰海拔标高+227m,山上植被稀疏,主要为杂草及灌木丛,无建筑物。

坡洪积裙环山分布。

治理区水系不发育,山间冲沟呈“V”形浅、短季节性干沟,方向与坡向一致,平时均无水,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治理区地貌为露天采坑,属现代人工地貌,由于原采石厂及其邻近采石场长期连续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现已形成一个较大的采矿宕口,南北长约460m,东西宽约360m,面积约136866.6m2的采坑,采场边坡高度约10-37m,边坡角50-70°左右,最大边坡角近90°,矿区地表基岩出露,主要由块状灰岩组成。

三、地质构造
治理区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北分支,鲁南隆起之南边缘,坐落在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之中近徐州段,为磨山——大方山背斜之东南翼。

区内构造简单,为一稳定的单斜构造,岩层倾向128°,倾角40°,产状较平缓。

⑴褶皱
刁集—老山寨背斜,轴向北东-南西。

延伸较远,北西翼发育不完整,被北东向纵向断层破坏。

⑵断裂
区域构造上北东和北西断裂发育。

治理区未见断层。

发育190°与302°两组裂隙。

⑶岩浆岩
治理区及周围岩浆岩不发育。

四、治理区水文地质条件
⑴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治理区无第四系松散层,只分布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该含水层(段)分布整个治理区,且大部分岀露地表。

据对治理区人工边坡观察,地表之下1m深度范围内岩石风化较强,开口状裂隙。

岩溶发育一般,岩溶形态以溶沟和溶槽为主,上宽下窄,并多为粘土充填。

据该市等地石灰岩勘查报告资料,岩溶发育率为1-5%。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q=0.005-1.51/ s•m,富水性弱-强。

据相邻矿水
质测试资料:地下水类型为HCO3-Ca或HCO3-Ca•Mg,pH值为7.42,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0.35g/1。

治理区为裸露型寒武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段)。

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埋深+40m以下的裂隙、岩溶中。

⑵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治理区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地下水的径流受地形条件、地层产状控制,径流方向与坡向一致,沿裂隙(节理)侧向径流是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其次是人工开采和泉水。

治理区原为露天山坡开采,矿层裸露地表,矿层透水,不含水。

矿山开采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大气降水可自然排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五、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治理区及周围出露的地层、岩性、结构及工程力学性质等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

⑴岩体
主要为中厚层碳酸盐岩岩组,由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及徐庄组灰岩组成,中厚层状构造,隐-细晶质结构,致密、坚硬,裂隙较发育,局部岩性破碎。

岩石密度2.66-2.68t/m3,抗压强度63.71-66.28MPa,属坚硬岩石,岩体稳定性较好。

⑵土体
主要分布在山脚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土体,由残坡积物组成,岩性为中更新统粘土、粘土夹碎石,厚0-10m,结构松散-稍密,可塑性较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300kpa,土石分级属Ⅰ级松土,自
由膨胀率Fs=40-61%,具有弱膨胀潜势,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

六、治理区环境地质条件
治理区内矿体上无植被和居民建筑物。

大气、土壤、水无污染。

矿体中放射性物质背景值为正常值,对人、畜健康无影响。

治理区内未见新构造活动迹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

治理区内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

无标准型地质地层剖面及化石保护层位。

无标准型地形地貌保护区段。

治理区内未发生过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曾发生过小型崩塌灾害。

矿山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大,环境地质条件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