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ppt

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对矿山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为及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问题提供了保。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0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
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治理
预期成果
实现矿山地质环境 有效保护
通过实施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有效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污 染,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率
将废弃矿地进行复垦和利用,增 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
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植被恢复和水资源保护与利 用,促进治理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值。
水资源破坏
02
采矿活动可能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使水质恶化,水量减少
。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03
采矿活动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
生态平衡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周边环境的 生态功能。
人类财产损失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可能造成人类财产的损失,威胁人民群众的生 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
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 方责任与义务。
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01
加强国内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02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和矿区生态修复新方法,提高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完整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一、任务的由来灰岩矿位于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
委托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7)《土地复垦规定》;(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21);(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规]字第103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
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某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1:引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旨在保护和恢复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并规划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确定污染物治理和修复目标,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矿山地质环境特征2.1:地质条件概述- 描述矿山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等地质情况。
- 说明地壳稳定性、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2.2: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调查并评估矿山区域的水质、土壤质量、气候等现状。
- 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3:污染物治理目标3.1:污染物鉴别与评估- 确定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 进行污染物排放和迁移分析,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污染物治理目标设定- 设定矿山污染物排放限值,以确保对地质环境的最小干扰。
- 制定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风险。
4:矿山治理措施4.1:污染物排放控制- 制定矿山开采活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
- 确定排放治理措施,包括净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等。
4.2:污染物迁移控制- 制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 设立污染物扩散防治措施,如建设拦河大坝或人工湖等。
4.3:土壤修复与重建- 评估受污染土壤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 实施土壤修复措施,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土壤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8年颁布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5.2:《环境影响评价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3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5.3:《矿产资源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6: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地质环境调查报告- 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治理措施实施方案- 土壤修复验收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矿山概况(一)矿山位置与范围矿山位于_____,矿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_____。
(二)矿产资源类型与开采方式该矿山主要开采_____矿产,采用_____的开采方式。
(三)矿山生产规模与开采历史矿山生产规模为_____,开采历史已有_____年。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土地资源破坏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表面遭到破坏,形成了大量的采坑、废渣堆和废弃地,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三)含水层破坏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含水层结构改变,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水质。
(四)地质灾害隐患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对周边居民和设施构成威胁。
四、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达到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的目标。
(二)近期目标(_____年)完成重点区域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初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中期目标(_____年)进一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地形地貌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四)远期目标(_____年)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实现矿山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及时对已造成的破坏进行治理。
(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其承担起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义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关山瓦板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方案编制旳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案编制旳任务、目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作概况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旳合用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矿山基本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矿山交通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实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矿山开发运用方案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下水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岩土体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矿体(层)地质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矿山及周围其他人类工程活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影响生产活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可能导 致矿山的生产活动受到影 响,甚至被迫停产。
破坏生态环境
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土 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对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通过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可以减 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
加强公众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的参与,建立信息公开和公众
监督机制。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
技术和经验。
0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标与任务
目标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效果仍 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生态 恢复的需求。
部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未 得到彻底解决,需要进一步 加大治理力度。
部分地区水体治理效果不够 理想,需要加强治理措施的 实施和管理。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需要更加注重生态恢复的需求,以提高土地复垦和 植被恢复的效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未来需要加强水体治理措施的实施和管理,以满足人民 群众对优良水体环境的期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和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2023-10-28CATALOGUE 目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可行性分析•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概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可分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岩爆、井下突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还会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定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及矿山环境污染等问题。
0102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充填、封闭等治理措施,防止塌陷事故的发生。
岩爆、井下突水防治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岩爆和井下突水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岩爆和井下突水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滑坡、崩塌防治对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截排水、加固等防治措施,防止滑坡、崩塌事故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在矿区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同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设计030405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理效果和效率。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实施措施02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矿山治理恢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降低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环境保护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因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生产矿山治理恢复可以改善矿山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提供支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建立全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 的重要支撑作用
面临形势与挑战
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部分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亟待解决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治理任务艰巨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治理水平
加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政 策法规的执行和实施效果的监督。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06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02
现状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矿山数量及分布
我国矿山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矿山类型、开采方式、规模等存在 差异。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
生态恢复治理现状
已开展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等。
生态恢复治理取得的成果
部分地区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土地复垦率提高、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等。
发展前景与趋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将迎来新的机 遇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 理的重要动力
未来将更加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 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将促进绿色矿业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缺乏系统规划
当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缺乏系 统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二)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三)技术依据:《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百色年鉴》(2011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三、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规划基期为2010年。
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
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
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 km2,占49.45%;丘陵3242.00 km2,占14.45%;盆地3979.13 km2,占17.81%;平原3191.13 km2,占14.29%。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2011年百色市辖冷水滩、零陵两个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9个县及金洞、回龙圩两个管理区,188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
全市总人口61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9万人,城镇化水平30%。
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国家及广西省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GDP 达到7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达到12560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年总收入达到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百色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已经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矿产资源基本状况百色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为齐全。
截止2010年底,已探明的矿种有62种(亚种75种),已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45种(亚种54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156种矿产的28.85%,占广西省已探明有储量83种的54.22%。
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16种(含亚种),矿山企业882个,其中大型矿山1个、中型3个、小型878个,矿业从业人数10.54万人。
全市固体矿石产量247万吨,矿山企业总产值1275533万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2%。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①矿山地质灾害,②矿山三废污染(固体废物、废水、废气),③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④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四个方面。
(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详见下表1、表2:表1 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矿种)表2 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行政区)全市矿山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8处,影响范围32.078公顷;地面沉陷3处,沉降面积22.78公顷;地裂缝2处,影响范围0.32公顷;滑坡7处,影响范围3.638公顷;崩塌3处,影响范围0.051公顷;泥石流2处,影响范围8.5公顷;矿坑突水1起。
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总计为63.367公顷。
综合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历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26处,直接经济损失达933.05万元(详见表2)。
(二)矿山固体废物、废水、废气污染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年产废渣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年综合利用量16.41万吨,年综合利用率12.49%,累计积存量达2926.74万吨。
全市矿山废水年产出量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65%。
(详见附表1-3)矿山企业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废渣挥发物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
根据市环保局2010年度《百色市环境统计年报》,当年全市矿业废气排放总量达2616634万标立方米。
(三)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全市矿坑年抽排地下水总量为625.24万立方米,因矿坑排水导致地下水系统遭受破坏的矿山数为62座,其中煤矿山3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388.1万立方米;金属矿山2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214.64万立方米;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2座,年排矿坑水总量22.5万立方米。
(四)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全市矿山用地面积11341.84公顷,受损与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308.97公顷,其中农田57.97公顷、其它耕地61.22公顷、林地2021.18公顷及草地72.43公顷、其它用地96.17公顷。
已治理面积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详见附表1-2)。
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将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Ⅲ)。
各区位置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见附图1与附表3。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全市共划分8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冷水滩区和祁阳县。
金属矿山划分7个区,较集中分布在道县、江华县和东安县。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
全市共划分7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北部地区。
金属矿山划分6个区,较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南部地区。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
全市共划分2个区,主要为非金属矿山(区),分布在道县及江永县。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现状2008年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完成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调查了各矿种、各成因及各开采形式的矿山共587座,对本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2009年以来,根据调查的587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资料,本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动态数据库,基本上反映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能提供管理服务的作用。
但数据库缺乏专人管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象治理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大中型国有矿山或闭坑矿山遗留的以及因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内容治理工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废石场(含煤矸石)、尾矿库、塌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污染等。
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复垦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拦(挡)工程、锚固与注浆工程、护坡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引水工程、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工程、采空区及塌陷坑回填工程、地形地貌再造与环境修复等。
(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据2008年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共有14座矿山诱发了地质灾害。
在国家及省财政的支持下,对部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恢复治理,防止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
同时,各县(区)、乡(镇)、村采取了地质灾害预警措施,成功预报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矿山“三废”治理全市有矿渣、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场737处,年产出固体废弃物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累计积存量2926.74万吨。
由于改进了矿石开采技术和选冶工艺,并积极开展了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利用废石填充矿坑、制砖、填路等,全市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6.41万吨,综合利用率12.49%。
全市矿山废水的年产出量为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为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3.65%。
3、矿山土地复垦“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矿山土地复垦工作。
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业活动占用破坏土地面积为2308.97公顷,已恢复治理面积为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不平衡;2、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难度较大;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有待提高;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落后;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资金不足。
五、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总体将逐步趋于好转1、加强管理和规范矿业活动将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整体发展趋势减缓;2、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逐步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将逐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4、矿业先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