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重点掌握内容

合集下载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药剂学重点

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章药物溶出的形成理论1、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2、(理解)药物的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表示dC /dt=KS(Cs-C)S:固体的表面积Cs:溶质在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固体表面饱和层浓度)C:t时间溶液主体中溶质的浓度第三章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1、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度米芬)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脂肪酸甘油酯(W/O型辅助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O/W型乳化剂分散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元醇型脂肪酸山梨坦(W/O型乳剂)聚山梨酯(O/W型乳化剂)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2、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WbHLBbWaHLBaHLB**+=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4、Kraff点: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5、昙点: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加热升温时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析出(溶解度下降)、出现浑浊,此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

第四章微粒分散体系1、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称为单分散体系,大小不均一的体系称为多分散体系。

其测得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吸附法、Stokes沉降法。

2、Stokes 定律:ηρρ9)21(*2gr r V -=3、絮凝与絮凝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的被吸附在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匀,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药剂学重点知识

药剂学重点知识

药剂学重点知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作用机制、贮藏、配伍、副作用、毒理学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因为药剂学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

下面就是一些药剂学重点知识的介绍。

一、药物分类药物分类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重点,它是基础中的基础,了解药物的分类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性质和应用。

药物可以按其化学结构分类,按照其药理学分类,根据其治疗疾病的分类等等。

二、药物代谢方式药物代谢被称为药物动力学的一部分,它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等过程的科学,而药物代谢方式实际上就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代谢方式主要分为肝脏代谢、肾脏代谢、肠道代谢以及胰岛素的代谢等。

三、药物的贮藏药物的贮藏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药物的储存条件对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药物贮藏应该保持在正确的温度和湿度下,并能避免阳光直射和化学品的接触,特别是对于易受潮的药物及易氧化的药剂应特别注意防潮和防氧化。

四、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

在药物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药物毒理学。

掌握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药物的毒性,并对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测。

五、药物剂量计算药物剂量计算也是一个药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使药物在治疗中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计算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重量和吸收情况等因素以及药物的毒性和治疗方法等。

六、药用植物及其成分药用植物及其成分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许多著名的药用植物(如人参、黄连和阿胶等)已被广泛应用,它们的有效成分也成为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了解药用植物及其成分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等,对于合理用药和维护人们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总之,药剂学的知识非常广泛,并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全面阐述清楚的。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溶剂
1、分类:
(1)按成分分类:水溶性和非水溶性。

(2)按作用分类:稀释溶液、溶出溶液、固溶体溶液。

2、溶剂作用:
(1)改变溶质形态:改变溶质的溶解和吸收;
(2)改变溶剂性质:增强溶质的溶解度;
(3)控制剂型:控制药物制剂的形态,如固体药物制剂。

三、药物动力学
1、分类:
(1)按作用类型分类: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肤吸收、肠外给药和肠内给药。

(2)按特性分类:渐进型药物、快速型药物、慢速型药物等。

2、药物动力学:
(1)通量:指每单位时间内经药物通道运输药物的数量,常用量纲为毫克/毫升每小时;
(2)吸收速率常数:是药物吸收过程中每秒钟吸收的比例,常用量纲为小时-1;
(3)分布容积:指某一时刻一定量的药物分布在全身渗漏体空间的容积,常用量纲为升/公斤;
(4)清除率:指药物被机体清除的速率,常用量纲为小时-1。

药剂学 重点

药剂学 重点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能够判断出给的剂型的归类:液体(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气体(气雾剂、喷雾剂)、固体(散剂、丸剂、片剂、栓剂、膜剂)、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3、药典:①现行药典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2005年版本的分为三部,一部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药。

而2015年分为4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②《英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方局》、《欧洲药典》、《国际药典》4、药品研究的所涉及规范: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翻译为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OPC:非处方药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溶解度(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有分析法和定组成法,药物溶解度的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①特性溶解度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②平衡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胶束增溶助溶及潜溶:加入助溶剂、潜溶剂成盐晶型: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晶格束缚,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较结晶型大。

假多晶型药物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结晶型改变,形成药物的溶剂化物。

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溶剂化物的顺序排列。

3、常用的包合材料:环糊精:α、β、γ三种,分别对应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β-环糊精溶解度小,毒性低,筒状结构,温度↑,溶解度↑,可将体积和形状适合的药物分子的部分基团包合在筒内,形成包合物。

《药剂学》章节重点

《药剂学》章节重点

《药剂学》章节重点第一章绪论1、概念:药剂学、药物剂型(剂型)、药物制剂(制剂)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药物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是指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无型不成药(原料药无法给药)疾病——剂型(急症缓症)药物——剂型(作用疾病类型、作用速度、作用部位、毒副作用、疗效等)3、药剂学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4、下面缩写字母代表的意思:DDS、GMP、OTC、SFDA、GLP、GCPDDS:药物传输系统,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OTC:非处方药,SFD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LP:药品安全试验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5、GMP的检查对象和三大要素分别是什么?它适用于制药的哪个阶段?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和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三大要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药品的生产阶段第二章表面活性剂1.概念:界面、表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胶束、CMC、HLB、Krafft点、昙点界面: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

表面:通常将有气体组成的气—固,气—液等界面称为表面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

表面活性:甲物质的加入能降低乙液体的表面张力,则称甲对乙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胶束: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

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HLB(亲水亲油平衡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能力大小的值(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一、名词解释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有效部位:系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者数类有效成分,其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有效成分:系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

喷雾干燥法:系直接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与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泡腾干燥:又称流床干燥,系指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试“泡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冷冻干燥法:系将浸出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成为表面活性剂。

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

这个使溶液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点称为昙点。

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征象称为增溶。

具有增溶感化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松片:片剂硬度不够,将压成的片剂置中指和食指之间,用拇指轻轻加压就能碎裂的现象称为松片。

裂片:片剂感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开裂或从顶部脱落一层称为裂片。

气雾剂:系指药物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定阀门装置的耐压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重点掌握内容(2学时)2011-6-141.工业药剂学(工业生产),物理药剂学(理论),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药物动力学(体内过程量化),临床药剂学(医院患者合理用药)4-5页工业药剂学(indastrial pharmacy)是利用溶液的形成理论、粉体学、流变学、界面化学等的研究手段研究剂型及制剂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一门学科。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y)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方法、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学科。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剂型、生理等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学科。

着重于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的定性研究。

药物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时间与药效关系的学科,它对指导制剂和用药提供量化指标。

临床药剂学(clinical pharmaceutics)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也称调剂学或临床药学。

2.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7页溶液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低分子溶液。

胶体溶液型:主要以高分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高分子溶液。

乳剂型: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混悬型: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微粒分散型: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3.《中国药典》是我国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篡、出版,并且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0页4.何谓液体制剂的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常用防腐剂如尼泊金类、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及其盐、苯扎溴铵的最适pH值和作用特点。

21页增溶剂:是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分子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其在溶剂(主要是水)中溶解度。

潜溶剂是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常用防腐剂1)尼泊金类: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2)苯甲酸及其盐:苯甲酸未解离的分子抑菌作用强,所以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好,最适pH是43)山梨酸及其盐:本品起防腐作用的是未解离的分子,在pH4水溶液中效果较好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本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外用消毒。

在制备溶液型制剂时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问题的三种有效的方法?在制备的溶液中加入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5.液体制剂中低分子溶液剂、胶浆剂(高分子溶液的性质)、糖浆剂(单糖浆85%,g/ml)、酊剂、混悬剂、乳剂的定义(概念)及制备方法。

25低分子溶液剂,是小分子药物一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其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稀释法胶浆剂(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6.混悬剂的Stokes定律及混悬剂的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概念。

337.混悬的制备:分散法(大量生产用胶体磨,质重、硬度大、难溶于水而要求特细的可用水飞法进行分散)。

348.药剂学灭菌内容:48(1)灭菌目的:既要杀死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又要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物理灭菌技术包括:干热、湿热、过滤和射线灭菌法。

各种方法的适用对象。

如软膏基质和注射用油用干热灭菌法灭菌;无菌室空气用紫外线灭菌;(2)采用热压灭菌器灭菌的操作注意事项。

50(3)D值是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的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53(4)热压灭菌法以F0值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生物F0的数学表达式F0=D121℃×(lgN0-lgN t)中,N0最好小于10。

549.制药工业空气净化内容:(1)空气滤过器的安装顺序:一般是初效(前端)→中效→高效(2)层流(单向流)洁净技术可达到100级的洁净度(3)我国《GMP》净化度标准56页表3-110.冷冻干燥的原理、冷冻干燥曲线。

注射用辅酶A粉针的干燥设备?6311.纯化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67 12.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pH和等渗调节剂、增溶剂、局麻剂、抑菌剂、抗氧剂等。

6913.等渗与等张溶液的概念。

渗透压的调节计算题(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70-7214.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注射用水的制备流程。

73自来水-->滤过-->电渗析-->离子交换-->蒸馏-->注射用水15.热原的(性质)去除方法。

7716.注射液过滤装置:81-82垂熔玻璃滤器化学性质稳定;砂滤棒用于大生产中的粗滤;板框压滤机适于注射剂生产的预滤;微孔滤膜滤器应串联在常规滤器末端使用;微孔滤膜滤器能热压灭菌。

17.注射剂的灌封:83目前主张拉封;按药典规定适当增加剂量;药液不粘瓶以防焦头;通隋性气体以驱除氧气,封口后尽快灭菌。

18.Vc注射液的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制备工艺分析。

Vc、葡萄糖输液的灭菌条件?85如: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目的是避免肌注疼痛,并增加稳定性;采用依地酸二钠的目的:络合金属离子配制时注射用水为何要通入CO2至饱和?采用什么条件灭菌?灭菌时间为min?19.在静脉输液剂质量要求:87应无菌和无热原,应无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含量、色泽、pH值应符合要求;渗透压应调至等渗或偏高渗;无引起过敏反应的异常蛋白及降压物质,不可添加抑菌剂20.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有何异同?醋酸可的松滴眼液的处方分析?9621.口服制剂吸收快慢的一般顺序:108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22.根据Noys-Whitney方程:dC/dt=KS(Cs-C) 固体制剂提高溶出速度的三种有效方法是:粉碎使药物微粉化技术、药物的固体分散技术和药物的包合技术。

10923.散剂粉碎机如球磨机、万能粉碎机、流能磨适用范围?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表示筛孔大小,“目”的意义是什么?112-11524.散剂要达到均匀的混合效果,应考虑哪些问题?118 (1)混合比例:如物料的量相差悬殊时,或是毒性药品制备倍功时,要采用的混合方法为等量递增法(配研法)(2)密度和粒径,先装密度小的或粒径大的物料,再装密度大或粒径小的(3)粘附性和带电性,量大或不易吸附的物料垫底,量少或易吸附的物料后加入。

(4)含液体的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至不润湿为止。

25.葡萄糖和抗坏血酸钠的CRH分别为82%和71%,其混合物的CRH为CRH混≈CRH A×CRH B 120页26.片剂常用辅料:126-132淀粉(Starch)、糖粉、乳糖——稀释剂;蒸馏水、乙醇——润湿剂;淀粉浆、MC、CMC-Na——粘合剂;干淀粉、CMS-Na——崩解剂;硬酯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润滑剂27.在湿法挤压制粒法中制备软材及颗粒的要点:136软材应“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粘合剂应用量适中,颗粒大小应均匀。

因粘合剂用量过多时颗粒易被挤压成条状;粘合剂用量过少时颗粒易松散或成粉状。

28.固体制剂湿物料干燥条件:143湿物料干燥温度一般为50~60℃;个别对热稳定的药物干燥温度可为70~80℃;干燥温度应根据药物性质而定;湿物料应及时干燥;一般物料干燥程度是控制水分为3%左右。

29.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pw-p>0;pw-p=0;干燥停止;pw-p<0,物料吸潮30.对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52压力不匀易裂片,单冲压片机比多冲旋转压片机易出现裂片;粘合剂用量不足和压力小易形成松片;颗粒含水分过多易于粘冲;颗粒流动性不好及细粉太多,易使片重差异超限。

31.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或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片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注解;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操作过程。

15632.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概念,哪些药物适合制成胶囊剂?滴丸与软胶囊制备所用设备、材料及方法的异同点?165—169两种丸都可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主要以明胶为囊料;滴制时两者设备不同;但两者均需要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滴制时均需要控制药液和冷却液的温度和滴制速度。

33.胶囊剂的质量检查:169外观、装量差异限度、崩解度或溶出度或释放度应符合规定;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34.乳膏剂的定义。

水杨酸乳膏的处方分析、制法和注解。

18535.栓剂置换价的概念(药物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

含药栓需要基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196页36.有关中药制剂的提取分离方法:222-224中药材浸出方法有煎煮法和浸渍法、渗漉法(不适于易膨胀的药材)等;多功能提取器有煎煮、温浸等多种功能,属单级浸出工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离天然物质无溶剂残留;大孔树脂吸附技术适用于分离纯化苷类等成分。

37.对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232“药材比量法”是中药制剂制备中的含量控制法;药物化学成分明确的可用化学方法测定含量;剧毒药材制剂有时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含量(效价);浸出制剂均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紫外分光光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常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控制。

38.确定最稳定pH值的实验方法及相关一级反应速度公式。

29839、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稳定性的实验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

31340、防止药物制剂氧化应采取哪些措施?41.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37842.载药脂质体的特点:具有靶向性;具有缓释性;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可降低药物毒性42243.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对半衰期短或需频繁给药的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缺点:临床应用中不能灵活调节剂量和给药方案430名词解释:1.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2.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的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3.灭菌制剂:4.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的概念。

5.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的概念。

6.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外用制剂。

置换价:7.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于另一种固体载体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