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诊断分型标准

合集下载

软组织损伤诊断宋振华

软组织损伤诊断宋振华

第二章骨科康复常见疾病的诊断第二节软组织损伤1万(宋振华)一、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急挫伤、拉伤、扭伤等。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青紫瘀斑、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病程一般在3周以内。

(一)分型通常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情况来划分。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指伴有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伤口直接与外界组织损伤,常见的有擦伤、刺切伤和撕裂伤。

共同特点是易感染。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集聚在组织内。

(二)诊断1.症状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随意活动受限。

2.体征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淤血、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②损伤后2周左右,瘀肿大部分消退或转为黄褐色,疼痛逐渐消失,功能恢复或轻度障碍;③少许损伤较重的患者,恢复期较长,局部仍有肿胀或有硬结,隐隐作痛,肢体活动有不同程度。

3.辅助检查高频B超或MRI对软组织损伤有辅助诊断作用;肌肉损伤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活性升高;X线检查主要排除受伤的骨折、脱位及骨病。

1、3为确切诊断标准,2为辅助标准。

(三)鉴别诊断主要与急性损伤引起的骨折、关节脱位相鉴别。

1.症状急性损伤引起的骨折、关节脱位都有明显的外伤史,均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骨折因失血多可出现休克,关节脱位可见关节盂下空虚。

2.体征骨折的专有体征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关节脱位的专有体征有:关节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下空虚。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折、关节脱位,是特征性检查。

三者可以通过体征、辅助检查相鉴别。

二、肌肉损伤肌肉由肌膜、肌间隔、神经、动静脉血管、肌纤维等构成。

肌肉损伤是指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时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或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它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一次强力牵拉引起的肌肉急性损伤,此类多发生于跳跃、投项目;二是持续过度地使用肌肉引起的慢性损伤,此类多发生于长跑、竞赛项目等。

伤势鉴定的三种标准

伤势鉴定的三种标准

伤势鉴定的三种标准我国伤势鉴定分为三种标准:重伤、轻伤和轻微伤。

其具体介绍如下:1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

2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3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其具体分级如下:1.1颅脑、脊髓损伤1.1.1重伤一级a)植物生存状态。

b)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c)偏瘫、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小便失禁。

d)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重度)。

e)重度智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1.2重伤二级a)头皮缺损面积累计75.0平方厘米以上。

b)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

e)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f)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h)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i)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j)外伤性脑脓肿。

k)外伤性脑动脉瘤,须手术治疗。

l)外伤性迟发性癫痫。

m)外伤性脑积水,须手术治疗。

n)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o)外伤性下丘脑综合征。

p)外伤性尿崩症。

q)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r)脊髓损伤致重度肛门失禁或者重度排尿障碍。

1.1.3轻伤一级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cm以上。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平方厘米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4.0平方厘米以上。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
软骨损伤分级标准主要分为X线分级和关节镜下分级。

1. X线分级:
0级:正常,关节间隙无变窄,可疑有骨赘存在。

一级:关节间隙无变窄,有明显的轻度骨赘。

二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有明显的轻度骨赘。

三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骨质有硬化改变,中度量的骨赘形成。

四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硬化,出现关节畸形,有大量的骨赘。

2. 关节镜下分级:
一度:关节软骨轻度的肿胀。

二度:直径小于1cm的毛糙和浅表溃疡。

三度:直径大于1cm的溃疡,但是无软骨下骨的外露。

四度:全层软骨的损伤合并软骨下骨的外露。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软骨损伤分级方法,即Mankin评分。

Mankin评分分为四级:
一级:表面软骨完整,软骨全层完整,番红染色均匀。

二级:表层纤维化,表层番红染色丢失,深层番红染色正常。

三级:表层纤维化,表层番红染色丢失,深层番红染色不均匀。

四级:全层软骨损伤,包括软骨剥脱、撕裂等。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对软骨损伤进行临床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患者在发现软骨损伤时,应尽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方法或手术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软组织挫伤伤情鉴定等级标准

软组织挫伤伤情鉴定等级标准

软组织挫伤伤情鉴定等级标准软组织挫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皮肤下的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的情况,通常不伴有骨折。

在法医学中,对软组织挫伤的伤情鉴定等级标准主要基于挫伤面积、深度、位置、颜色变化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因素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般性的软组织挫伤伤情鉴定等级划分:1. 轻微挫伤:- 挫伤面积较小,通常小于5平方厘米。

- 颜色变化较轻,可能表现为轻微的红肿或者紫色。

- 无明显功能障碍或疼痛感。

2. 轻度挫伤:- 挫伤面积较大,介于5至10平方厘米之间。

- 颜色变化明显,可见紫色或青紫色斑块。

- 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3. 中度挫伤:- 挫伤面积超过10平方厘米。

- 颜色深紫或有血肿形成。

- 疼痛感较强,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

- 可能有肿胀和局部温度升高。

4. 重度挫伤:- 挫伤面积广泛,可能伴有大面积的血肿。

- 颜色变化极为明显,可能出现黑色或暗紫色。

- 疼痛剧烈,严重限制肢体活动。

- 常伴有肿胀、出血、水肿和功能障碍。

5. 特别严重挫伤:- 挫伤伴随其他组织的严重损伤,如神经、血管损伤。

- 可能出现开放性伤口或深层组织损伤。

- 功能丧失,需要手术治疗。

- 可能伴有感染、坏疽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伤情鉴定应由专业的法医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法律和医学标准来定义软组织挫伤的伤情等级。

在进行伤情鉴定时,还应考虑伤者的个体差异、受伤部位的特殊性和可能的并发症等因素。

诊断分型及功能评定标准【精选文档】

诊断分型及功能评定标准【精选文档】

创伤骨科诊断、分型及其功能评定标准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创伤组一、骨折诊断分型标准肩胛带和上肢骨折Bruce—Jesse分型:引自《现代创伤骨科学》669页作者:侯树勋肩胛骨骨折分为4大类,8小类.IA 肩峰骨折IB 肩峰基底部和肩胛冈的骨折IC 喙突骨折IIA 肩峰及肩胛冈外测的颈部骨折IIB 颈部骨折向外侧发展,涉及肩峰—肩胛冈基底IIC 颈部横行骨折III 肩胛盂骨折、关节囊内骨折IV 肩胛骨体部骨折锁骨骨折Edward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15页作者:刘云鹏锁骨中1/3骨折:分为:横行、斜型和粉碎型锁骨近1/3骨折:I 型轻度移位II 型明显移位,韧带断裂III型:关节内骨折IV型:儿童和年轻人的骨骺分离V 型:粉碎性骨折锁骨外1/3骨折I 型轻度移位,韧带间骨折II 型中度移位,喙锁韧带内侧骨折IIA 型有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附着II B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附着III型:关节内骨折IV型:儿童和年轻人的韧带和骨膜完整,伴随近端骨折块移位V 型:粉碎性骨折,近端和远端均无韧带附着,伴随粉碎的骨折片。

肩锁关节损伤Rockwood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16页作者:刘云鹏I 型肩锁韧带挫伤,肩锁关节、喙锁韧带、三角肌及斜方肌均完整胸锁关节脱位分型:引自《骨与关节损伤》539页作者:王亦璁根据锁骨内端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

前脱位:是最常见的胸锁脱位类型。

锁骨内端移向胸骨前缘的前方或前上方后脱位:后脱位较少见,锁骨内端移位至胸骨的后方或后上方。

根据损伤程度及损伤时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胸锁关节轻度扭伤:胸锁韧带部分发生损伤,不影响胸锁关节的稳定性.中度扭伤:关节囊、盘状软骨和肋锁韧带可发生部分损伤。

胸锁关节可发生前、后半脱位现象。

重度扭伤:胸锁关节囊韧带以及其他相关的稳定结构损伤,锁骨内端不稳.可发生前脱位或后脱位。

复发胸锁关节脱位:急性胸锁关节脱位损伤的韧带未经正常修复,以致胸锁关节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再脱位.陈旧脱位:原始脱位未经及时诊断或未能复位者,锁骨内端保持在脱位的状态。

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

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

抗生素的使用
3.医源性软组织损伤: ▪ 推荐根据术中感染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常使
用的广谱抗生素是头孢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38],清创术后即开始系统使用抗生 素,建议静脉2周,之后转为口服[39,40]。 ▪ 如果以治疗为目的,建议取出内固定物后继续使用6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4 周)抗生素; ▪ 如保留内固定物,抗生素则需延长至12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10周)[41]。当 怀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使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42]。
创伤性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置
2. 肢体临时固定:如伴有骨折,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肢体,固定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使用 前、后评估神经及血管状态。 3. 抗生素使用:见抗生素使用章节。 4. 破伤风的预防:推荐常规使用250 IU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无破伤风免 疫球蛋白且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者可行脱敏注射[8]。创面污染严重或病程超过6 h的创面,剂量加 倍[9]。 5. 清创:见清创章节。 6. 骨折稳定技术: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及钢板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稳定骨折,具 体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等[10-12]。如果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 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部、骶尾部分界;内侧以股沟与会 阴部分界。下肢分为髋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1]。本指 南所讨论的下肢软组织损伤在解剖学上以上述范围为界限。 2.软组织损伤的分类: ▪ 软组织损伤主要可分为创伤性损伤、慢性创面和医源性损伤。
下肢解剖学范围及软组织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创伤性软组织损伤是软组织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其完整性有 或无破坏,其连续性有或无中断,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菌性炎症 或细菌性感染,局部组织肿胀、出血、缺创伤性软组织损伤多伴发于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 型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开放性骨折分型系统(表1)[4]。

病例分型方法

病例分型方法

病例分型方法一、病例分型定义: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部分C、D病例如下所列:1、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或D型病例;2、病理诊断:恶性肿瘤为C或D型病例;3、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或D型病例;4、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 或D型病例。

二、病例分型与质量关系:CD率(CD率=同期出院顾客CD型病例数÷同期出院顾客病例总数)可用来表达医疗机构救治疑难、危重病例的技术水平。

CD型病例是医疗服务质量高位运行的客观指标,通过分型质量监控既反映了医疗机构的工作强度,又反映了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解决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技术因素难以量化的深层次问题。

三、专科分型:为了便于对临床上某些专科AB型和CD 型病例进一步分型,根据专科特点提出以下专科分型标准,供临床分型参考。

(一)外科A型病例:诊断明确的择期一、二级手术病例;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单纯软组织创伤;入院时已确诊的非手术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的非恶性肿瘤病例。

诊断明确的骨病非手术病例;肢体骨良性小肿瘤/骨病手术病例;肢体骨折术后处理病例;择期截指/趾手术病例。

B型病例:24小时实施手术的普通急诊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腹部单脏器或肢体创伤;无颅出血的头部创伤病例;非手术处理的急腹症病例。

无并发症的肢体及锁骨胸肋骨骨折病例;各类肢体关节脱位及组织损伤病例;急诊截指/趾手术或断指再植手术病例;手/足部创伤清创吻合手术病例;非手术处理的骨病急诊病例。

C型病例:择期三、四级手术病例;诊断为部脏器肿瘤的非手术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复合创伤;合并手术绝对禁忌症的非手术病例;探查手术病例;多学科协作择期手术病例;术后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例;合并创伤并发症的肢体骨折病例;头部/躯干骨病手术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躯干部骨折病例;肢体/躯干矫形置换手术病例;骨肿瘤非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病例;肢体/骨/皮瓣移植手术病例。

手部软组织损伤诊疗技术要点

手部软组织损伤诊疗技术要点

手部软组织损伤诊疗技术要点(一)屈肌腱损伤1.解剖肌腱是由工型胶原纤维组成。

屈肌腱的大多数血管位于腱外膜,它连续于肌腱内包裹独立胶原束的腱内膜。

指浅屈肌腱劈开包绕指深屈肌腱(FDP),止于中节指骨。

指深屈肌腱止于末节指骨。

指浅屈肌腱随着屈曲运动在掌中的滑移为26mm,在近节指骨为16mm。

指深屈肌腱随屈曲运动在掌中滑移为23mm,在近节指骨滑移17mm,在中节指骨上滑移5mm。

在手掌和手指的远端,屈肌腱被滑液鞘包裹。

内侧滑膜层覆盖屈肌腱,壁层连续于环形滑车和十字滑车。

纤维骨管从MCP 关节延伸至末节指骨,以确保手指有效的屈曲。

环形滑车可提供机械稳定性,而十字滑车则允许手指关节的灵活性。

必须保护近节指骨上的A2滑车和在中节指骨上的A4滑车,以防止弓弦畸形。

在A1、A3和A5的滑车分别源自MCP关节、PIP关节和DIP关节的掌板。

拇指有A1滑车、斜形滑车和A2滑车。

2.营养肌腱的营养是由直接的纤维管连接和滑液扩散组成。

节段性纤维管连接通过短的和长的血管连接来供给浅屈肌腱和深屈肌腱营养。

指屈肌腱的血管区面积在背侧比掌侧丰富。

滑液弥散是屈肌腱的另一种营养途径,可能比血流灌注更迅速和完全。

滑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肌腱表面的脉络“吮吸”被泵入肌腱内,肌腱的滑动可增强营养物质吸收。

3.屈肌腱的愈合屈肌腱同时具有内在的和外在的愈合能力。

愈合过程包括炎性反应期、成纤维细胞期(或胶原产生期)和重塑期。

在第一个3~5天以炎性反应期为主。

在此期间,修复的强度几乎完全由缝线本身来传递。

成纤维细胞期或胶原产生期开始于第5天,并直到第21天。

在此阶段,修复的强度迅速增加,由肉芽组织桥接缺陷。

在这一时期适当的被动活动可加速胶原纤维的重建、增加拉伸强度、减少粘连并改善滑移度。

重塑阶段在第21天之后,随着成纤维细胞在修复部位的完全成熟,需通过112天转变为正常的肌腱细胞。

在8周时,成熟的胶原蛋白重新排列呈一直线。

屈肌腱周围粘连形成的程度与组织破碎的程度或肌腱表面损伤的数量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