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1
中国篆刻艺术

比喻精心书写或过分装饰而雕刻的印章,因印章 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艺术迄今已有二千 多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 等。在2009年9
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 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 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 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 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汉 印
元 明 清 印
3、篆刻的种类:
(1)名章 (2)斋馆章 (3)闲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 白 守 黑
上 善 若 水
盛 东 亮 卯
三、篆刻的 工具材料与制作:
甲 骨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1、篆刻的起源:
(1)殷商: →甲骨文 (2)春秋战国至秦以前: → 玺、印、章、印信。
2、篆刻的发展:
(1)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 →玉石、金、牙、角等→古代篆刻艺 术时期。 (2)明清: → 石→篆刻艺术进入复兴时期。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吕后(前241年-前180年)
中国篆刻艺术
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 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 讲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 较章法和刀法。
二、篆刻的起源、
发展及其种类
中国文字的发展:
结绳记事、契刻记事→象形文 字→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章草、今草、狂 草)→ 楷书(真书)→行书 → 宋体→明体 → 宋体→……现在 的电脑字体
浅谈清代篆刻艺术

浅谈清代篆刻艺术【摘要】清代篆刻艺术是清代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政治风貌的特点。
本文从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和地位入手,探讨了清代篆刻艺术的特点、艺术家及其作品、影响、传承和变革等方面。
清代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影响着后世。
未来对清代篆刻艺术的研究方向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够深入挖掘清代篆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为其传承保护做出更多的努力。
清代篆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韵味将继续为后人所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清代篆刻艺术、发展背景、地位、特点、艺术家、作品、影响、传承、变革、独特魅力、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末期,随着清朝的建立,篆刻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清初,由于清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扶持,篆刻艺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对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大力支持篆刻艺术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代篆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还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清代社会稳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这为篆刻艺术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风气也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许多知名文人都是篆刻爱好者,他们的参与使得清代篆刻艺术在文人圈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传播。
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可以概括为政府扶持、文人风气、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这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影响,为清代篆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篆刻在清代的地位清代篆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和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清代篆刻家们通过刻画文字、图案和印章,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
他们在传统的篆刻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篆刻艺术风格,为中国古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历史和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中国篆刻艺术的演变过程。
一、历史起源篆刻起源于古代的刻石文化。
自商、周时期以来,篆刻就已经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文字艺术形式。
在秦代,篆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公务员和社会精英们广泛采用的印鉴工具。
随着社会的变迁,篆刻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发展演变篆刻艺术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篆刻家们争相追求真实、古朴和自然的艺术风格,注重刀法的变化和表现力的提升。
同时,宋代篆刻的创作题材也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印章,而是开始涉及诗词、画作以及其他文物的刻印。
明清时期,篆刻艺术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明代篆刻家汲取了宋代的精华,并将之与自己的艺术风格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而清代篆刻家则更加注重对篆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使得篆刻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篆刻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衰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复兴,篆刻艺术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篆刻艺术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艺术市场中备受追捧的一种艺术品。
三、篆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篆刻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追求自然、朴实和内涵的表现。
它通过刀法的力度、深浅和点画的安排,传达出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内涵。
篆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历史和文化:篆刻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递了一种深远的历史记忆。
2.艺术审美:篆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注重形式和内涵的统一,追求简洁、雅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文化认同与身份象征:篆刻印章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篆刻艺术的认识

篆刻艺术的认识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书法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篆刻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起源于商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篆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篆刻艺术的意义和传承。
一、篆刻艺术的意义篆刻艺术从历史上来看,是一种享有很高声誉的书法艺术。
它起源于印章制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从而涵盖了印章文化和文化价值。
篆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含义。
在艺术表现方面,篆刻艺术以其精湛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而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含义方面,篆刻艺术传达了深厚的文化精神。
篆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历史以及精神传统。
通过篆刻艺术,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蕴和内涵。
二、篆刻艺术的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篆刻艺术仍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地位。
篆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精神文化遗产。
它的传承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适应时代的需求。
篆刻艺术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必须通过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去吸引社会新鲜的视野,吸引新的观众,使篆刻艺术在当代文化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2、传承优秀的传统。
篆刻艺术的传承必须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传承有价值、有代表性的篆刻家作品,将其与现代化相结合,使篆刻艺术保持以传统为根基的原生特色。
篆刻艺术家更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法去传承和发展篆刻艺术,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
三、篆刻艺术的展现在现代社会文化吸收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记录篆刻艺术的方式愈加多样,审美主张也更加个性化多变,篆刻艺术的展现形式也应更加丰富。
现代篆刻艺术家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篆刻技法制作印章,还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创作出全新的篆刻艺术作品。
篆刻艺术的展现形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媒体传播,以及各种艺术展览、篆刻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课件

篆刻是什么呢 ?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 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 (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 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 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於是篆印章起源甚早,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 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 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缘集团的记号, 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 号,确有一定的读音。
砂纸
印泥
毛
刷
刻 刀
印床
五、篆 刻 的 两 种 文 体:
1.白文:印章盖 在纸上,文字是 白色的,就是白 文,也叫阴文 。
2.朱文:印章盖在 纸上,文字是红色 的,就是朱文,也 叫阳文 。
六 、 篆 刻 过 程
他山之石
以身作则
春光得意
自然
青山
赵可
篆刻印章艺术(共43张PPT)

“笑談间气吐霓虹(ní hónɡ)〞石章 〔明〕何震
第七页,共43页。
名印欣赏(xīnshǎng)
文彭,是明代书画 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彭工 书法,尤精篆刻。其印法 为後世所宗,被视为流派 印章的开山鼻祖。他所创 的印派,也称“吴门派〞。 这方“七十二峰深处〞印 为象牙质,印文以沉静清 丽为基调,气韵流动,犹 有宋元遗风。鐫刻秀润挺 健,表现出很深厚 (shēnhòu)的功力。
那么刃必不利,所以需妥 时常磨利,磨时先将石浸 水中,使石含饱水分,然 後磨之,先粗後细,至锋 口犀利为止,
第十七页,共43页。
篆刻(zhuànkè)工具
八、印规或印矩 印刻好後,必须有可
以使印章鈐印方正的工 具,这种工具,方的叫 印矩、圆的叫印规,它 们都有一个(yī ɡè)直角 做为方正的隼那么。
印刷,可以刷印面,以 保恃印面明淨; 另有 棕刷(俗称棕老虎),乃 以棕丝捆绑而成那么可 以用 来拓边款。
第十四页,共43页。
篆刻(zhuànkè)工具
五、印泥 印泥不佳 ,那么印章不能生
色。以漳州的丽华美(huáměi)、 北平的荣宝斋、杭州的西冷印 社三处最有名。 好的印泥,色 泽鲜明,永不晦变,且沈厚不 走油,拓 用之後,印泥上结一 层光泽,用手拂之亦不脱落〞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篆刻(zhuànkè)刻制程序
步骤五 边栏的处理(chǔlǐ):印文工整,边栏要工整;如印文斑剥,边
栏也要写意自然。作边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第三十页,共43页。
篆刻(zhuànkè)刻制程序
步骤(bùzhòu)六 边款:刻印之後,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等,
谓之边款或具款。
第十八页,共43页。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的起源时期印章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在印学界和考古界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金石学家罗福颐,书画篆刻大师沙孟海对这个问题谈到自己的看法,而没有作出结论。
这还有待于后世印学家,考古学家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商代篆刻印章始于商代,是根据安阳出土的三枚铜质古玺为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距今约3000 年历史。
(约公元前16-11世纪)。
(图1)经董作宾、徐中舒、于省吾、容庚、胡厚宣等专家考证,定为殷商时代玺印。
沙孟海在他的《印学史》中对这三件铜玺提出异议:“如定为商代作品,还缺乏科学根据,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解放前做了十五次,解放后也一直在做,但在殷商文化层中从来不曾发现过一件玺印。
三玺的出土情况不详,很可能出自上层堆积中,我们为对历史负责,暂不肯定它的时代。
”沙孟海还认为在殷商文字中:“甲骨文中还没有…印‟字,也没有…玺‟的初形…木‟字。
金文有…印‟字,但它是“抑”字的初文,不是印章的…印‟字。
”(《印学史》)王廷洽在《中国印章史》中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于省吾《双剑簃古器物图录》著录了安阳出土的三枚铜玺,可信为商代晚期用于烙印奴隶脸面的铜玺。
商代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虽未见…玺‟字,但甲骨文中有…印‟字(见《乙》143、100,《佚》674),而且印、抑同形,像人跪受烙印之形。
”王廷洽在商代青铜器上找到与安阳铜玺,印文相同的图文来印证(如图2)。
这一确凿的论证,断定了安阳铜玺就是商代玺印。
王廷洽这一新的考古成果最令人信服。
陈松长在《玺印鉴赏》对这三玺考证记载比较详实“李学勤先生根据台湾出版的《故宫铜器图录》中的珍本与《商周金文录遗》中一件铜斝的铭文和《商周彝器通考》中的小臣邑斝和甘肃灵台白草坡1号墓的父辛斝,陕西岐山樊村的亚邲其斝等形制进行研究,认为该玺不可能是伪品,而确实是商末之物。
”陈松长在《玺印鉴赏》中这段文字出自《中国文物报》(1992 年7月26日第3版)。
笔者从商代“我方鼎器铭”中找到,从铭文的最后有一方亚字形框内有一个“若”字,形式类似书法作品落款的印章,与(图1)的亚字形印章的边框形式相同(如图3)。
《中国篆刻艺术》课件

篆刻作品收藏和市场价值
优秀的篆刻作品受到藏家的青睐, 市场价值也逐渐上升,成为一种 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品。
篆刻艺术的发展和未来
1
篆刻艺术的现状和问题
篆刻艺术面临着传承、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2
篆刻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篆刻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篆刻艺术的推广和传承
《中国篆刻艺术》PPT课 件
篆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本课件将介绍篆刻的起 源、历史、文化内涵、技法和流派、著名篆刻家及其作品、篆刻艺术的发展 和未来。欢迎探索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义
篆刻是一种用刻刀在印章上刻字的艺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文化。
篆刻的起源
3 篆刻的文化积淀和影响
篆刻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篆刻的技法和流派
篆刻的刀法和印法
篆刻包括刀法和印法两个方面, 刀法是刻制印章的技术要领, 印法是使用印章的技巧。
篆刻的传统流派
篆刻有许多传统流派,如陈秀 山派、杨守敬派等,每个流派 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传承。
篆刻的现代技法和创 新
篆刻起源于中国古代兽面铭文的刻制,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
篆刻的历史演变
篆刻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从商周时期的兽面铭文到如今的艺术创作。
篆刻文化的内涵
1 篆刻文化的特点
篆刻文化注重笔画的造型、形神兼备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
篆刻可以以印章、书法作品、石刻等形式展现其艺术特点和美感。
推广和传承篆刻艺术是关键,需要培养更多的篆刻爱好者和专业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在技法 和创新上不断进步,例如数码 篆刻和版画篆刻等新的表现形 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印章的起源
一种认为是商代。本世纪三十年 代中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三方铜 质玺印,为现在已知的中国最古的印 章,印面中有一些类似图案的记号, 其中一印为“亚”字边,左右从 “示”,“示”是氏之本字,在古代 是音同字通,“亚”为一种武官名。 印中上为鸟形,下为Y形,以Y捕鸟, 释为“禽”字,此印释为“亚禽氏”, 是商王族诸候“禽”的权力象征或凭 1930年挖掘现场 信之物。
概论
前言 1、古代印章的起源 2、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和篆刻艺术的发展 3、古代玺印的使用 4、古代玺印是怎么样流传下来的 5、古代用印的材料 6、现在刻印的一般材料和工具 7、怎样写印稿和摹印
4
前
言
• 玺印(印章)的性质,什么是印章? • 何谓“篆刻”? •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印章?你有印章吗? • 篆刻艺术——印章——中国的玺印的价
5. 篆刻印章的价值除了它本身艺术要求所体现 的书法表现、章法构图、雕刻特征的艺术境 界外,印章的材质的美感加上印钮、印面、 印款三者使中国印章成为一种立体的艺术品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也是印 章能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原因。(贵重的石 材,天然的造型,精良的雕刻,完美的书法, 文化的品位。)
• 所以篆刻艺术不会消亡
12
13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就已流行,至今有三 千年的悠久历史。 刻印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 其起源最初是为了实用。经过秦汉、唐宋, 在元明清时代的篆刻家继承了秦汉玺印的 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 的艺术,与书画的发展相结合,成为我国 特有的一种艺术文化。有 它特有的存在价值。
15
(比如书画章,既实用又艺术, 在书画作品中仅仅只为一点的 “印章”能起到点缀画面、完善 构图和落款著名的作用。)
16
九上黄山绝顶人
17
18
2. 表现在印章作为(实用艺术的) 表现性的空间艺术上,不注重模仿 客观实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 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境,并使得它比其他艺术 更加偏重于形式美,充分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在 文字书法、构图形式及纽式造型上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尤其是当篆刻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时,基 本上已脱离了种种实用功能,作者可以通过作品随心 所欲地表达自已的思想、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同样观赏者也可通过作品获得美的享受。由于印文所 具有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也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社 会、对人都有教化的功能。 19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1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概论 制印知识介绍 刻印的章法美学 章法举例 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篆刻名家作品赏析与创作
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概论 制印知识介绍 刻印的章法美学 章法举例 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篆刻名家作品赏析与创作
3
第一章
这次中国印的成功就就说明问题。篆刻艺术的实用性相对而言是在减弱, 但艺术性却在增强。生活还需要印章,社会还需要印章,中国的民族文化也
少不了印章。
11
需要印章的三大理由
一、信用凭证
• 观点:还是有不少公务场合像签订合同时需要用印章的。比如现在买一
套房子,签订购房合同时光签字不行,非要用私章。
二、艺术表现形式与装饰手段
28
◆古时人们发现硬物能在软的、可塑性的物质上留下
压痕,这种现象被广泛用在制陶工艺上,在现发现的 古陶纹上有纹样的,甚至还有印章样的徽记。 ◆印章起源于阶级社会,开始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而 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除佩带在身以证明身份外, 又有封检文书之功用,以后印章又逐渐成为权力的象 征、等级的区分而被广泛地使用。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周朝 的 后 期 , 春 秋 为 公 元 前 770~476 年 、 战 国 为 公 元 前 475~221年)已经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 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到了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印章的使用范围扩大为表示象征当权者权 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了。 ◆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夏、商、周)或说殷代(在 29 商朝约公元前14世纪,今河南安阳)至今尚无定论。
9
•10位30—40岁年龄段的人中,6个人有印章。其
中5人只是有姓名章,仅仅在处理公务或外出办 事时偶尔用用。只有一人(杭州市肢残人协会 副主席张华说),自己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闲 章,因为它是艺术品,他有好几枚别人送的上 面刻了“宁静致远”、“高山流水”等字的石 头章。 •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20人中16位有印 章,多为刻了多年但一直是用来办公事的。只 有一个比较喜欢艺术的老先生说,自己没事的 时候,经常刻各种各样的印章,有诗词、有警 句,也会帮朋友刻姓名章。他说那种细细雕琢 的慢工不失为一种享受。没有印章的几个人是 没怎么有正式工作的人,他们说有印章也没用。
20
篆刻印章只不过在方寸之间,说是天地虽小,可气象 万千。既可赏心悦目,又可启迪心灵,心心相印,陶冶 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篆刻结书法、雕刻于一体, 分朱布 白, 变化万千, 不仅表达文字的意义,且也表现字形的寓 意图案,或豪放而刚劲,清丽而秀逸,古朴而浑厚,给 人以美的享受。)
21
3. 表现在印章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 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并总是表现特定 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 性。近年发生的一件事而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2003年8月3日?
10
金石篆刻将走向复兴
按照以上情形看来金石篆刻文化今后注定 要走向衰落?但是恰恰相反,金石篆刻文化 一定会走向复兴。要复兴有三个理由: • 第一,政治大环境使然。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各级政府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越来越重视,篆刻艺术也是 最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很多艺术院校都开有书法系,中小学还开有 书法课,书法与篆刻的紧密联系也就带动了篆刻的兴旺。
• 观点:如果被赋予新的载体和时尚因素,很多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
是很有生命力的,像这两年中式装饰工艺中那么多传统的花窗、木雕、 石刻等都被当作建筑语言来运用。由于金石文化要更深奥一点,所以暂 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但其美学价值一定会被发掘的,湖州四星级酒 店浙北大饭店的中餐厅中有一样装饰,是一枚放大了的吴昌硕刻的“人 生只合住湖州”,效果就非常好。
值?
5
玺印(印章)的性质, 什么是印章?
• 玺印是中国印章的一个系统。中 国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 印章——印模;是一种可供复制 (印)特定文字、符号、图形标 记,并且可以验示,以固定地充 当凭证为主的器具。它一般由印 钮、印体、印面三部分组成。
6
• 如果说我们不考虑印面的内容,印章与印
22
东方神韵—中国印
历史的灵感,舞动的北京,感动世界:
•小小一方印章含蓄多义,余味无穷。这是中国印章
最本质的构素之一。印记中的字形充满着令人惊异的 多义性,它追求的是味外之旨与弦外之响,启发人们 无尽的遐想。 •未定与多义构成了会徽的主导特征;追求像外之像, 景外之景,言外之意,韵外之音,把握了中国古代艺 术的内在精蕴;而静中求变、多义共生、激发想象、 吁请参与又契合了当代世界文化的潮流。 • 印——中国人诚信的象征。印字左是爪字,右是个 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 (印章)。印是沟通交流,互相信任的凭据。让世界 相信中国,对世界作出承诺。
且又看着刻章的人特别好玩,就刻了一个;第二位学生是在大一的时候,有 人到寝室里面推销,说以后学校肯定都要用,于是寝室一帮人就每人花了20 块钱刻了一个很粗糙的姓名章,但至今都还没派上一次用场;第三位是个大 四女生,她说父亲是比较喜欢工艺品,自己初中的时候父亲送了她一枚精致 的姓名章。从那时起,她每买一本新书,都会在—上面敲一个印章,倒也很 有趣;最后一个已工作的女生说,父亲有几个朋友,刻的印章都很精美,她 们姐妹小学的时候,经常软磨硬泡,让父亲去跟朋友讨几枚回来。小学的书 法课上好后,她们就在自己的“大作”上盖上这些漂亮的印章。那个时候, 印章的意义是不懂得,只是觉得漂亮好玩,现在已经很久没用印章了。)
真水无香(清· 蒋仁)西泠八家之 一,自幼贫穷孤独,终身不愿为 官而死读书。不喜欢接近有财有 势的权贵,一般人很难求得他的 印。
白头唯有赤心存(邓散木)1957年因 上书批评文化部不重视书法篆刻等等, 被打成“右派”,五年间他三次住院, 二次大手术,一半时间卧床,精神上、 生活上压力极大,但他刻了这方印: ***,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写、刻、 读、著。
三、投资对象
• 观点:近几年来印章在国际国内拍卖市场上价格一路走高。其原因一是
因为其文人气息,二是因为其艺术魅力,三是因为好的印章无论是治印 人还是印石材料都越来越少,所谓物以稀为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相 信古旧印章、包括新的名家所刻的印章,也会像书画一样得到大众的喜 爱,由此激发、带动它的投资功能。
这次2003年8月3日中国印入选奥运会 会徽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个突破。
23
24
25
26
美国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创意总监柯 克兰告德,也是北京奥运会徽的评委之一。 他表示;就像国奥会主席罗格一样,他第一 眼看到这件作品立即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他 说:“中国印既表达了吉祥如意——这个中 国文化中最独特的符号,又兼具狂放舒展的 体育风格,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也是值得 永远铭记的奥运标志。我要向中国的艺术家 们致敬。”柯克兰德认为,“中国印”将为 北京奥运 会的商业开发带来旺盛的人 气, 27 使北京奥运的商机更加红火。
8
•
金石艺术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但现 在总觉得用印章的多跟艺术沾边。平民百姓到底有多 少人在用印章?近年曾有记者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 了简单调查。 • 20—30岁年龄的人群中,随机抽查了20人,其中只 有4人有印章,都是姓名章,据他们自己说用的机会很 少,而且多数年轻人都表示还是签字比较方便。 (一大三学生说,他有一个印章,是来大学之前,觉得以后可能会用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