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对颅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合集下载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纤溶酶,也被称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在我们的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纤溶酶主要参与调节血液凝固和溶解过程,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功效。

首先,纤溶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身体受伤时,血管会被破坏,从而引发血液凝固机制。

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会聚集起来形成血栓,阻止外界的气体和微生物进入并保护破损的血管。

然而,凝血过程也需要适当的溶解,以避免血栓过度增长和阻塞血管。

纤溶酶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关键酶。

其次,纤溶酶能够溶解血栓,维持血管通畅。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将纤维蛋白溶解为溶菌酶,并进一步分解血栓形成的纤维网。

这个过程被称为纤溶,它能消除血栓,并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这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冠状动脉栓塞等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纤溶酶还具有一系列其他的生理作用和功效。

首先,它能够调节炎症反应。

在我们的身体遭受外界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被激活,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组织。

纤溶酶能够通过溶解炎症介质和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来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纤溶酶还能够调节血液黏度和血液流动性。

血液黏度是指血液的粘稠程度,过高的血液黏度会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纤溶酶能够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抑制纤维蛋白原合成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动性,保护心血管健康。

除此之外,纤溶酶还具有抗肿瘤和抗感染的作用。

研究表明,纤溶酶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调节免疫细胞活性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此外,纤溶酶还能够与一些抗生素共同作用,增强抗菌作用,提高抗感染的能力。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多种多样,但也需要注意适当的应用。

过多或过少的纤溶酶活性都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在使用纤溶酶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监测。

总之,纤溶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通过调节血液凝固和溶解过程,维持血管通畅,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动性,抑制肿瘤生长和增强抗感染能力。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一、概述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明显减少或停止,无充分的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有效建立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水肿、坏死的疾病。

包括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脑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原则脑梗死以不可逆的神经组织损害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类似于TIA。

由于局部脑组织神经元死亡,出现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脑梗死包括三种类型:稳定型,缓解型和进展型。

稳定型脑梗死为恒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既不改善也不恶化。

缓解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在几天或几周后逐渐恢复,而进展型脑梗死最初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呈持续性恶化。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常用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可不作,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栓子的来源或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可不作。

疑有出血性转化者可作。

3.腔隙性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脑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性微梗死,由吞噬细胞将梗死后的坏死组织清除后形成腔隙。

(2)多无意识障碍。

(3)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症或感觉运动卒中等。

(4)多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开颅手术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

开颅手术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

开颅手术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早在1978年,就有学者提出颅脑损伤能激活凝血系统,出现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下降。

而开颅手术则是一种对凝血系统进行多因素刺激和影响的干预手段,可进一步加重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正常机体,或在伤口以外部位,仍可形成少量纤维蛋白,不过这些纤维蛋白会很快地被机体中的纤溶系统所降解,从而保证血流畅通和血块形成局部化,如这两个系统失去平衡,则易发生血栓形成或止血缺陷,甚至造成死亡。

1 纤溶系统的组成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参与纤溶过程的一系列化学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纤溶系统,对体内血液经常保持液体状态与管道畅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血管受损发生血凝块或血栓后,由于纤维蛋白能吸附纤溶酶原和激活物而不吸附抑制物,因而纤溶酶大量形成和发挥作用,使血凝块或血栓发生溶解液化。

机体纤溶活性强弱取决于纤溶激活因子与抑制因子的综合效应。

1.1 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PLG是一个单链的β-球蛋白,分子量约为80 000~90 000,它在肝、骨髓、嗜酸粒细胞和肾中合成,然后进入血液中,在血流中的半衰期为2~2.5 d。

成年人含量为10~20 mg/100 ml血浆。

PLG是内、外纤溶途径共同作用的中心因子,有两种形式,即谷氨酸纤溶酶原和赖氨酸纤溶酶原,赖氨酸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有高度的亲和力,而且很容易活化成赖氨酸纤溶酶。

当血液凝固时,PLG大量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在t-PA或u-PA的作用下,被激活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1.2 纤溶酶(plasmin,PL)PL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正常血液中不存在,由纤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而成。

PL能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多种凝血因子(Ⅴ、Ⅷ、Ⅹ、Ⅶ、Ⅺ、Ⅱ等),从几个环节上影响凝血过程,故当纤溶酶生成过多并超过循环血液中抗纤溶酶的作用量时,临床上可诱发广泛的渗血。

脑卒中的急救药品解读脑卒中的药物治疗

脑卒中的急救药品解读脑卒中的药物治疗

脑卒中的急救药品解读脑卒中的药物治疗脑卒中(Stroke)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中断而造成的脑功能障碍。

这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本文将对脑卒中急救药品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了解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药物。

一、溶栓药物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溶解血栓以恢复血液供应。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阿司匹林。

1.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是一种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来溶解血栓的药物。

它能够快速恢复阻塞的血管,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然而,tPA具有时间窗口,应在脑卒中发作后3小时以内使用,且仅适用于部分患者。

2.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血栓形成。

它常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

阿司匹林具有较长的时间窗口,可在脑卒中后的48小时内使用。

二、降压药物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在脑卒中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酸甘油和拉贝洛尔。

1.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以通过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它被广泛用于急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能够迅速起效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疗效。

2. 拉贝洛尔:拉贝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

它常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紧急降压,能够减少脑出血和梗死的风险。

三、抗凝治疗在某些脑卒中患者中,血栓的形成是导致脑血液供应中断的原因。

抗凝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来恢复血液供应,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肝素。

1.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以使血液保持在较低的凝血状态。

它常用于预防脑卒中复发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凝时间并调整剂量。

2. 肝素:肝素是一种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它能够即刻发挥作用。

肝素多用于脑卒中急性期和重症患者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扩大。

纤溶系统之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介绍

纤溶系统之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介绍

纤溶系统之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介绍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逐年上升,对溶栓药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对溶栓药的研究成为热点,而又以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突变体、嵌合体的研究最多。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t-PA。

t-PA又称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是人类血液中存在的两种纤溶酶原活化剂之一。

血浆中的浓度很低,但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t-PA,其中以子宫、肺、前列腺、卵巢、甲状腺和淋巴结中的含量最高,但肝中无t-PA。

t-PA合成部位t-PA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起储存在Weibel-Palade小体中,其他细胞如单核细胞、巨核细胞、间皮细胞、肥大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神经元也可合成t-PA。

许多药物、物理因素及药物可影响t-PA产生。

下肢静脉流体静力压增高时,t-PA的产生减少。

t-PA的半衰期很短,只有5-7分钟,在血浆中很快被清除。

游离的t-PA通过肝脏内皮细胞及肝巨噬细胞的甘露糖受体被清除,与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l)结合的t-PA是通过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清除。

雌激素可诱导甘露糖受体表达,增加t-PA的清除率。

t-PA基因及蛋白结构t-PA位于8p11-pI2,全长32.7kb,含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cDNA含2530bp。

成熟的t-PA是一种含527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68-72kD。

分泌至细胞外时,t-PA呈单链(sct-PA),但很容易被纤溶酶在精氨酸275-异亮氨酸276处水解,转化为由二硫键相连的双链t-PA(tct-PA)。

二者的结构虽发生转化,但均具有酶切活性。

二者生物学特征区别在于:①单链t-PA与纤维蛋白之间的亲和力比双链高。

②双链t-PA的纤溶酶原激活能力比单链t-PA高10-50倍。

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评估脑外伤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

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评估脑外伤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

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评估 脑外伤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陈长兵、贾根来、吴宏伟',沈剑虹2I.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通2265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通226500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 m i n o g e n activator receptor,s u P A R)评估脑外伤病情和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月一2019年1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脑外伤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s u P A R水平等根据格斯拉哥昏迷评分(G C S)将观察组分为重型组、中型组及轻型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s u P A R水平及预后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s u P A R水平高于对照组(P<().()5);重型组血浆s u P A R水平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中型组血浆s u P A R水平高于轻型组(P<().05);死亡组s u P A R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G C S评分低于存活组患者(P<().〇5);相关性分析发现,s u P A R水平与G C 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41,P<0.001);血浆s u P A R预测死亡的A U C值为0.811,95%C/为0.699〜0.911。

结论血浆s u P A R水平的变化情况与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 u P A R水平越高提示脑外伤患者预后情况不良。

关键词:脑外伤;预后;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格斯拉哥昏迷评分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966(2021)05-0522-03临床急诊急救中卜彳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丨年5月第16卷第5期Chin J Emerg Resusc Disaster Med,May 2021,Vol.l6No.5Significance of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in ac­cessing the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brain trauma c h e n c h a n g b i n g,j i a Geniai,W U H o n g w e i,S H E N Jianhong. D e p a r t m e n t of Neurosurgery, R u g a o P e o p l e d Hospital, N a n t o n g Jiangsu 226500,Chi n a Corresponding author: C H E N C hangbing, E-mail: w a n g h o n g j i e y a l e@163.c o mAbstract: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oluble urokinase p l a 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 u P A R) for the evaluation of disease a n d prognosis in brain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86 confirmed T B I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w e r 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n d86 healthy physical e x a m i n a­tion patients w e r 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 a m e period. General information a n d s u P A R level at a d m i s­sion w e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he observation gro u p a n 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G C S, the observation groupw a s divided into the severe group, the m e d i u m group a n d the mild group, a n d the p l a s m a s u P A R level a n d prognosi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 o m p a r e d.Results T h e p l a s m a s u P A R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 h e pl a s m a s u P A R level of the hea v y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ight group a n d the m e­d i u m group, a n d the p l a s m a s u P A K level of the m e d i u m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ight gro u p (P<0.05). S u P A Rlevel of the death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vival group (P<0.05), a n d G C S score of the death gro u p w a 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urvival group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s u P A R level w a 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G C S score (r =-0.741, P<0.001). T h e A U C a n d 95%C/ of p l a s m a s u P A R wer e 0.811 a n d 0.699-0.911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 h e c h a n g e of p l a s m a s u P A R level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brain t r a u m a patients. T h e higher the s u P A R level, the poor prognosis of brain Ir a u m a patients.Key words: Brain trauma; Prognosis; Soluble urokinase p l a 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G l a s g o w C o m a Scale脑外伤病情严重,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m1。

脑卒中相关蛋白

脑卒中相关蛋白

脑卒中相关蛋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又称脑卒塞、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发生病变,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脑部部分细胞缺氧死亡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需立即抢救,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关于脑卒中相关蛋白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蛋白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脑卒中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是一种激活纤溶酶原的酶,在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uPA可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引起血栓的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研究表明,uPA在脑卒中患者中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在神经元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酶,参与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能量产生。

在脑卒中时,神经元受到缺氧和缺血的影响,会释放大量的NSE到血液中。

NSE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肌钙蛋白(cTn):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中特异表达的蛋白,在脑卒中患者中也存在一定水平的升高。

这与脑卒中时心脏受到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提示心肌受到影响。

检测cTn水平有助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早期诊断: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检测脑卒中相关蛋白如uPA、NSE等的水平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预后评估:脑卒中后的预后往往与损伤程度、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情况密切相关。

检测脑卒中相关蛋白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脑损伤的程度,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3.药物治疗: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可以影响脑卒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的作用。

这为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彭琳;霍霞;徐锡金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06(19)2
【摘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然而动物实验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tPA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促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依赖性信号调节等途径促进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变性.也有研究指出,tPA能保护鼠神经元免于锌诱导的毒性损伤.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tPA的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157-160)
【作者】彭琳;霍霞;徐锡金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21
【相关文献】
1.PirB 蛋白在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J], 袁容娣;范围
2.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 [J], 戴巍;蔡定芳;戴豪良;陈依萍
3.中枢神经髓鞘抑制神经再生及其抑制作用的抵消—中枢神经损伤潜在的治疗前景[J], 李涛;谢富康
4.NOD样受体蛋白1炎性小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J], 李亚锋;移平;王延雷;吴鑫杰;杨峰;麻昊宁;谭明生
5.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退变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关系研究 [J], 彭琳;黄裔腾;庄珊珊;方裕森;霍霞;徐锡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对颅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来自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的宋锦宁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脑组织中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表达升高,通过立体定向侧脑室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neuroserpin后,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元凋亡增加,轴索损伤加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增加,并且加重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陷。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由内皮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等产生。

除了其纤溶活性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该研究通过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neuroserpin,探讨了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大鼠脑内的作用。

宋锦宁等发现,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大脑皮质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升高,在损伤后3d达到高峰。

通过立体定向侧脑室注射其抑制剂neuroserpin后,他们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增加,轴索损伤加重,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颅脑损伤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4期。

文章摘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常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但是内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尚不明确。

为此,实验设计以重物打击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1)实验的干预方法:然后以立体定位注射侧脑室5μL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neuroserpin
(0.25mg/mL);(2)实验的评估手段:以神经严重性评分评估神经功能,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Bielschowsky银染法评估损伤脑组织中神经元和轴突损伤情况,以Western blot分析损伤脑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损伤脑组织中凋亡标记物c-caspase3、神经元标记物神经丝蛋白轻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阳性反应,以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的细胞类型,以TUNEL染色检测损伤皮质中细胞的凋亡情况,以Fluoro-Jade B染色检测损伤皮质中损伤的神经元;(3)结果显示:6h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增加,且在3d时达到峰值;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和轴突损伤,且neuroserpin可进一步增加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元损伤以及轴索损伤,同时还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3)neuroserpin进一步恶化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表现;(4)结果表明:抑制内源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可加重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轴突损伤,活化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实验于2015年6月经陕西省动物实验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YXK[Shaan] 2015-002)。

文章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neuroserpin;细胞凋亡;轴索损伤;神经元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炎症;神经再生
文章来源:Zhao JJ, Liu ZW, Wang B, Huang TQ, Guo D, Zhao YL, Song JN (2020) Inhibiting endog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enhanced neuronal apoptosis and axonal injur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al Regen Res 15(4):667-675. doi:10.4103/1673-5374.266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