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2章 先秦美术
第二章先秦美术、秦汉雕塑

四川郫县宋家林汉墓 出土《说唱陶俑》
• 此用高55厘米, 现藏中国历史 博物馆。为东 汉时作品,在 人物动作及面 部表情的刻画 方面极为杰出, 以大幅度的动 态和丰富的表 情展现说书人
三联甗
偶方彝
• 商代青铜礼器中包括食器、酒器、和水器。酒器样式 最多,有觚、爵、觯、斝、尊、卣、觥、罍、盉、瓿 等类型。由此可知,商人对饮酒有浓厚的兴趣。
觚
觯
斝
卣
觥
司母戊方鼎
• 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出 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北,全高133厘米,重 875公斤。鼎是方形,有两个直立的巨耳和 四个粗壮的圆腿,鼎体边饰兽面纹和夔纹, 中间表面光洁。
• 中国青铜器在商代晚期达到 工艺发展中的第一个高峰。 不只是数量大增,种类复杂, 而且单类器型也变得丰富多 姿,造型凝重结实,纹饰繁 缛,流行面兽纹,又叫饕餮 纹。
妇好墓
• 妇好墓是商代第二十三个国 王武丁的妃子,妇好墓是目 前能惟一与甲骨文相印证, 可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 商王室墓葬,也是惟一没有 被盗扰过的商王室墓葬。这 里出土青铜器460多件,形制 厚重,器表布满花纹,代表 作是两件超过100公斤的方鼎, 一套三联甗和重71公斤的偶 方彝
马踏飞燕
长信宫灯——
• 另一件重要作品是传出洛阳金村,现藏 日本的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铜镜。这个铜 镜上的图案是一骑马武士,手持短刀, 正要刺杀面前的猛虎。 • 铜镜上的人兽纹饰用黄金和白银镶嵌而 成,这就是“错金银”法。镜中,骑马 持剑武士正向野兽逼进,那只猛虎外表 上虽张狂,实际上却有些畏缩了。通常 认为,这件作品代表战国时期铸镜工艺 的最高水平。
先秦美术

河 南 安 阳 出 土
陕 西 临 潼 出 土
三、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转折期(西周晚期—春秋中期)
特点:形制较前期简便,器 纹刻镂渐浮浅,纹饰采用自由朴 素的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 蛟龙纹、波纹等。代表作:《颂 壶》《毛公鼎》《散氏盘》
史墙盘与散氏盘 西周中晚期
毛公鼎与颂壶 西周晚期
颂壶
转折期青铜艺术从天上 转向人间。不再是神秘、恐
青铜面具
金面罩铜制平顶人头像
青铜平顶人头像 青铜跪坐人像
青 铜 立 人 像
第一节 概述
二、青铜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 的奠基时代 美术有了分工 和记载:建筑、雕 塑、绘画、工艺 青铜工艺达到 顶峰
陕 西 歧 山 凤 雏 建 筑 遗 址
青铜立人像
玉人骑兽佩
方格彩罽 西周 新疆哈密出土
第二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一、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 1.青铜工艺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是红铜和 锡、铅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具有熔点低 和硬度大等优点。 埃及5000年 古希腊4000年 中国6000年(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阶段) 4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鸟 兽 纹 觚
第二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三、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初期(殷商前期) 特点:明显带有陶器的某些特 征。器型幼稚而古朴,简率而凝 重。纹饰或素面或单层凸出,明 快大方。 代表作《兽面乳钉纹方鼎》。
河 南 郑 州 张 寨 前 街 出 土
湖 北 黄 陂 盘 龙 城 出 土
河 南 郑 州 出 土
但这些又都是经由万千奴隶 工匠的脑和手创造出来的。奴隶 们的生活,他们对现实中各种动 物的感受和把握(变形、组合、 幻想化),这种把握和彩陶时代 的原始先民对动物的把握的继承 关系……,这种种因素,也不可 忽视。
第二章 先秦 秦汉 美术

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 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 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 制的文字。或硬币、勋 章、奖章、纪念章、印 章、器物上的文辞。具 有称颂、警戒等性质。
虢季子白盘
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 周三大青铜器。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 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 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 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 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 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 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 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 弹库战国楚墓,绘一男 子侧身左向,执缰乘风 驾龙舟,男子戴高冠, 着长袍,佩长剑,意态 轩昂,舟上有华盖,舟 下有游鱼,舟尾立一鹤, 线条飘逸 ,富有运动 感 ,主题为引魂升天。
提出问题:
战国时期的帛画有何艺术特点?
以线造型,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这幅 画对人物面部刻划还比较粗略,并带有 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之后,艺术表现技巧有较大的提高,人 物神情刻划生动,线条匀细而挺劲,流 利飞舞,较之前者丰富而有韵律感。设 色也复杂起来了,在单线勾勒后,平涂 与渲染并用。
嵌 红 铜 狩 猎 纹 豆
高21.4cm,口径 18.5cm,重2.22kg。 豆硕腹,作半球形, 双环耳,高柄,圈 足。腹饰嵌红铜狩 猎纹,足饰鸟兽纹。
豆,盛食器和礼器。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 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豆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 始礼器的基本组合,成为随葬用的主要器类。 最早用于盛放黍稷,后演变为专门盛放腌菜、 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 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最新第2章-中国美术史-先秦时代的美术

青 铜 爵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 的酒杯。圆腹前有倾 酒用的流,后有尾, 旁有鋬pan(把手)
尊
盛酒器。形似觚, 中部较粗,口径 较小,也有方形
的。
青铜卣you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 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 方,也有作圆筒形、鴞xiāo形或虎食人形。
第2章-中国美术史-先秦时代 的美术
一、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 被史学家称为先秦的时代包括夏、 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这是一个由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漫长时期。这 一时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艺美术、 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获得较大发展, 其中祭神敬天的青铜器被奴隶主视作财 富、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发展的水平最 高,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因此,有人 称先秦时代是“青铜时代”。
《人物龙凤图》
• 帛画是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 幅,《人物龙凤图》和《人物 御龙图》这两幅帛画都是迷信 葬具,画的是死者随龙凤升天 的意思,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 的道家升仙思想。
• 《人物龙凤图》高31厘米,宽 22厘米,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 家大山的一座楚墓。图中描绘 一侧身女子,双手合于胸前作 祈祷状,长裙细腰,面容姣好。 女子头前是飞舞着的一凤一龙, 据说是表现龙凤引导墓主人灵 魂升天之意。
• 乐器——通常也是奴隶社会礼制的组成部分,尤其到
春秋时期,乐器在祭把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 “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挠、钟、搏、 铃、鼓等。
• 兵器——有戈、城、矛、剑、银等。现出土的兵器以
春秋战国时最多。
• 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酒器:爵jue、角jiao、斝jia 、觥gong、
第二章 先秦美术

西周青铜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青铜器直接沿袭晚商传统,但在发展
过程中,酒器减少,宗教性的神秘气息减弱,纹饰与造型也渐趋粗率简 朴,但是青铜器的铭文却越来越长了,如陕西扶风的毛公鼎。
商代是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而西周
偏向几何式的花纹、带壮纹和鸟纹。
西周平静的过完200多年,北西方的
第二章
先秦 美 术
第二章 先秦美 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夏商周时代青铜器艺术。
[教学内容]
1.中国文明的起源 2.青铜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周青铜器艺术。
难点:夏商周时代青铜器艺术与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艺术风格的 区别。
1.中国文明的起源
从世界古代史来看,文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出现了作为政治统治中心的都城,用以行使新建立的国家政权 使用了青铜工具,创造出比石器时代更高的社会生产水平 发明了文字,能够记录语言,书写历史
商代后期,四川盆地的巴蜀名族创造了出色的青铜文化,周族建
都西安附近,以农业见长,实力日益强大,最后由周武王领导,
灭掉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史称西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和 晚商相衔接,仍处于鼎盛阶段。周朝在前代的基础上,利用玉器、 青铜器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即所谓的“周礼”,成为中国古代 文明的核心之一。
1.中国文明的起源
我国最早的统治王朝始于夏代,继夏代之后,关于古史记载的商朝历
史,大部分已被出土的史料所证实。
商族兴起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建立国家,前后共
600多年,这期间商朝曾多次迁都,最后商王盘庚在公元前13世纪末 迁址“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阳附近定居。商代以农耕、畜牧和手工 业为主,石器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青铜器和玉器则作为宗庙 祭祀的礼器。“殷墟”出土了早期汉子的形式——甲骨文,其用途主 要是记录占卜的内容,所有又称为“卜辞”,这也说明了崇敬鬼神的 原始巫术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先秦美术1(青铜器)

饕餮(taoˉ tieˋ)纹,也称兽面纹,是
一些被夸张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饕餮这一名称是沿用古人的称呼。《吕氏春秋》 云:“周人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 及其身。”
李泽厚认为,“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 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 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 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枭尊 商
今天看来虽然有些野蛮,但在当时却有着历
史合理性。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 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 跨进。
古代诸氏族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 艺术作品,包括荷马史诗、非洲面具,尽管非常 粗野、狞厉可怖,却有着极大的美学魅力。
三、青铜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商周青铜器由于“礼器”的性质,在造型和纹 饰上并非仅从日常生活实用要求进行设计,而 是以能否体现一定的政治主题和宗教观念为基 准进行设计。所以,造型大都端庄凝重,纹饰 富丽怪异。
第一节 概 述
先秦美术是指夏、商、周三代美术
夏代是阶级社会的起点,自此,社会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原始的大同之世被凶残暴虐的奴隶 制代替。
在奴隶制时代,随社会分工的出现,美术也有 了类别之分,建筑、雕刻、绘画、工艺既有文 献记载,也有出土实物的印证。
特别是青铜工艺,是继原始时代的彩陶之后, 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块范法
失蜡法是熔模铸造青铜器的一种方法。所谓 “失蜡”法,是制作一个略小制成品的粘士模 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层蜡,在蜡上雕刻花纹后, 再加上一层粘士,然后进行整个加热,蜡熔化 后留下空隙,然后将青铜注入空隙。
在古代希腊、埃及都曾使用这种方法铸造青铜 器。在我国失腊法有使用仅见于楚国。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2先秦美术
31
饕餮纹
32
鬲
33
34
35
甗
36
37
○酒器:
卣
38
39
觚
40
41
天觚
42
○水器:
盘
图:虢季子 白盘
43
曾侯乙墓盘
44
45
匜: 图为“牺首匜”
46
47
(2)乐器
• 钟——礼乐文化的主要象征
“钟鸣鼎食”
48
编钟
49
(3)兵器
• 剑:
图:越王勾践剑
50
钺
• 人面钺
51
4、青铜器的装饰
(1)图案:以动物形象为主。 ○饕餮纹 ○几何纹
52
53
(2)立体造型
• 犀牛尊
54
鸮形尊
55
56
偶方尊
57立鹤方壶58源自鄂尔多斯青铜冠带——鹰形冠饰
59
鄂尔多斯带饰——虎咬牛纹金饰牌
60
三星堆青铜立像
61
三星堆青铜头像
62
三星堆青铜面具
63
中国美术史
第二章
先秦美术
1
一、几个基本概念
• 文明 • 城市 • 甲骨文 • 史官文化
2
二、先秦美术的思想基础
• 百家争鸣 • 儒家的审美理想 • 道家的审美观 • 文明的起源
3
三、先秦的建筑——都城
• 殷墟(河南安阳小屯)
宗庙宫室 墓坑 穴窖 墓葬
4
殷墟图
5
殷墟车马坑
6
7
8
9
10
(3)青铜器装饰风格的社会性
• 后母戊
方鼎鼎耳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整理可为八个章节:第一章原始美术;第二章先秦美术;第三章秦汉美术;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第六章宋元美术;第七章明清美术;第八章近代美术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重点记忆)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秦汉美术秦汉绘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第二章 先秦时期美术
盠 驹 尊 1955
年 陕 西 郿 县 出 土 西 周
象 尊 湖 南 醴 陵 出 土 商
错 银 铜 牛 安 徽 寿 县 出 土 战 国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鹿 角 立 鹤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战 国
纵观先秦圆雕类型的玉石雕刻及青铜雕塑,有以下特点: 一、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构紧凑,体积感强; 二、圆雕、浮雕效果通常与线刻紧密结合; 三、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时代精神与习尚,与特定物 象无必然联系; 四、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
青铜器艺术特点比较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商
饕餮纹 夔纹 回纹 窃曲纹 环带纹 重环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和地 纹,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
周
二方连续
带状反复,直线间 曲线成S形
韵律、秩序
春秋战国
蟠螭纹 宴饮攻战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 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
第二节 雕塑艺术
夏商周时代雕塑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大
年 陕 西 临 潼 出 土 西 周
毛 公 鼎 陕 西 扶 风 出 土 西 周 晚 期
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 圆腹,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 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 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 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 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铭 文长达497字,被誉为“抵得一 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 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 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 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 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人 虎 相 抱 卣 湖 南 安 化 出 土 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青铜 冶铸业,以制造精 致灵巧的日用器为 主;鎏金、镶嵌、 镂刻、金银错等装 饰技法的广泛运用, 使青铜器具有富丽 堂皇、光彩夺目的 格调。
夏代青铜器
二里头遗址位于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 村,于1959年发现, 遗址距今大约3800- 3500年,相当于中国 历史上的夏、商时期, 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 的重要遗址。 二里头文化铜爵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
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纹铜尊盘,表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继续发展;同 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音调洪亮悦耳,造型恢宏庄严,堪称战国青铜器的杰作。
二、青铜器的雕塑艺术
1、按用途和造 型分类
(1)礼器
(2)乐器
(3)兵器
(4)马器和工 具
2、从形式上分类
(1)以动物形象为主 题造型的青铜器,在 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 张变形的因素。铸造 技术精细。
毛公鼎及铭文(西周):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内有499字铭文, 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也是金文典范之作。 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 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散氏盘及铭文(西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西周时期土地交 易移交时的契约,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也是金文典范之作。
青铜器的种类
一、礼器 1、炊煮器 2、食器 3、酒器 4、水器 二、乐器 三、兵器 四、车马器与工具等
一、礼器 1、炊食器
炊食器:鼎、鬲、甗、簋、簠、盨、敦、豆、匕
鼎:烹煮肉食,三足或四足,有方有圆,有耳。它是青铜礼器中的重器。被当做“明尊卑、别
上下”,是统治阶级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西周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第一节 第二节
青铜器的造型及雕塑艺术 绘画艺术、工艺与建筑
第一节
青铜器的造型及雕塑艺术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 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或黄铜锻打而成的刀、锥、凿、铲等工具和青 铜铸造的铜镜。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青铜器的合金成份,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 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是鼎盛时期。
学习目标
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艺术承载着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精髓。本章的学习目标在于对青铜器艺术的整体了解与 深刻认识,不但要了解其造型及纹饰特征,还要认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同 时了解这一时期的雕塑、绘画以及工艺建筑等内容。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造型及雕塑工艺 先秦两汉帛画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 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 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 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 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 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 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 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 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 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其母戊的大型礼器。饰以饕餮 纹、夔龙纹和云雷纹,加上雄 伟的造型,表现出沉雄厚实、 狞厉神秘的美。是迄今发现的 最大的鼎。
四羊方尊: 是著名的商代青铜器,现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器造 型雄奇、瑰丽、纹饰精细、铜 质精纯、端庄典雅。集线雕、 浮雕、圆雕于一体,把器皿和 动物结合得恰到好处,寓动于 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 典范”。
西周毛公鼎
/video/C14121/2f8f093732214c8aa68c111779dc4fef
春秋青铜器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 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新工艺;吴、越、 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 墓中出土一套7件用失蜡法铸造的 列鼎,造型装饰艺术相同,大小依 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 鼎。王子午鼎是楚庄王之子、楚共 王的兄弟、曾任楚国令伊(宰相) 之职的王子午的器物,中有确切的 人名与地名。王子午鼎成为研究楚 文化的标准器。 鼎通高76厘米,口径66厘米, 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 足,口沿上有两外侈的长方形耳, 旁边攀附6条龙形兽,腹部满浮雕 的攀龙和窃曲、弦纹。内腹及底和 盖内均铸有相同的铭文。
王子午列鼎
战国青铜器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 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生活气息 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 攻战纹铜壶,出自中国 战国时期,该铜壶呈侈 口、斜肩、鼓腹、圈足, 其肩上有御环两兽耳; 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 错”制作工艺,其嵌错 精致、工艺高超、内容 丰富、结构严谨。
酒
器 觚(gu音估)
饮
酒
器
爵
角(jue音决)
斚(jia音假)
勺:取酒器。
3、水器
水器:绝大部分用于盥洗,又称盥器。包括盘、匜、盂、鉴、缶等。
承水器:盘
注水器:匜(yi音移)
盛 水
器
பைடு நூலகம்
缶
鉴
二、乐器
乐器:铙、镈、钟、鼓等。
镈(bo音薄)
铙
乐 器
鼓
钟
三、兵器
兵器:盔、钺、削、刀、剑、戈、戟、矛、矢镞、殳等。
先秦的绘画艺术
1、先秦壁画
2、青铜器上的纹饰 图案
3、战国帛画
青铜器纹饰图案
饕 餮 纹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 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 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
立鹤方壶:(春秋) 高126cm,重46. 28公斤。 造型灵动,巧夺天工。物象众多却杂 而不乱, 壶顶上盛开的莲瓣和展翅欲飞的仙鹤, 神形俱佳,栩栩如生,凸显一种舒扬升腾 的美感,并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之
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被誉为“青铜时
代的绝唱”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 有细微的差别,故宫博物院藏高125.7厘 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 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两件方壶 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
2、酒器
酒器:尊、罍、瓿、壶、卣、盉、觚、觯、爵、角、斚、 鸟兽尊、觥、方彝、勺
盛
酒
器
罍(lei音垒):盛酒器,兼盛水。
尊:高大的盛酒器,有方有圆,也是礼 器中的重器。
盛
酒
器
壶 瓿
卣
盛
盉(he音和)
酒
器
觥(gong音公)
盛
鸟 兽 尊 : 尊 的 特 殊 形 制
酒
器
方彝
饮 觯(zhi音志)
第二章 先秦美术
从公元前2l世纪建立的夏代开始,中经商代、西周到东周(即春秋战国), 统称先秦时代。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夏代至春秋是奴隶制社会,战国是封建 制社会的开端。由于铜器和铁器的相继发明及推广使用,也由于社会分工的 进一步扩大,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各种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为礼教服务 的青铜艺术,在先秦造型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商周的玉石雕刻及战国 的彩漆木雕,艺术成就十分可观。寓有兴废之诫的庙堂壁画及人物肖像画, 为先秦统治者普遍重视;长沙、江陵等地楚墓出土的帛画与漆画,为探讨先 秦绘画艺术的面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商代是青铜 艺术由成熟到鼎 盛的时期,除铸 造工具、武器外, 还制造大量青铜 礼乐器。
西周是奴隶 社会的鼎盛时期, 青铜工艺沿袭商 代后期凝重典雅 的风格,酒器稍 减,食器增多, 铭文加长。
春秋时期,王 室衰微,诸侯争霸, 奴隶制逐渐瓦解, 呈现“礼崩乐坏” 的局面。青铜冶铸 业不再为周王室所 垄断,各诸侯国的 铸器增多,形成不 同的地区风格。
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 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 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 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越王剑(战国):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7cm, 柄长8.4cm,剑宽4.6cm,重875克。是越 王勾践自制之剑。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是
我国兵器史上不朽的杰作。
曾侯乙编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架长7.48m,宽3.35m,高2.73m,重4400公斤。
共有65件,按大小和音高编成8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音域为5个半八度,12个 伴音齐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 称为“稀世珍宝”、“古代钢琴”、“青铜时代的绝响”。
兵 器
钺(yue音越):军事权力的象征
盔
兵
削
器
刀
剑
兵
戈 戟
器
矛
兵
器
殳
矢镞
各个时期之代表作
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西周: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
春秋:立鹤方壶 战国:越王剑、曾侯乙编钟
司母戊大方鼎(商代):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133cm,长110cm,宽79cm,
重832.84公斤。商王武丁祭祀
盨(xu音须):盛放煮熟的饭食器具,椭圆形,有 盖,盖与身一样,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
簠(fu音甫):盛放煮熟的饭食器具,方形,
有盖,盖与身一样,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
敦(dui音对):盛饭器,由簠与簋结合发展而成。
豆: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上有盘,下有长柄,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