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第3版)
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第3版教学课件第2章-家庭网络通信技术

RS-485中继器,可以任意布设成星形接线与树形接线。 (4) RS-485总线必须要接地。
13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 KNX总线 KNX总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适用于家居和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开放式国
要实现可靠的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必须解决各种因素对数据传输的影响。高 效可靠的调制编码技术是高速PLC的关键。
18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PLC技术按频段可分为窄带、中频带和宽带技术。 窄带PLC:使用的带宽通常为几十kHz,且频段一般位于500kHz以下,可应用 于自动抄表、配用电自动化、能源控制、电网监测等低速数据通信场合。 中频带PLC技术:发源于中国,基于国家电网公司HPLC规范的中频带技术, 广 泛 用 于 国 内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领 域 , 并 于 2018 年 在 IEEE 完 成 标 准 化 , 发 布 了 IEEE1901.1国际标准。 PLC-IoT(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 是 基 于 HPLC/IEEE 1901.1结合华为特有技术,且面向物联网场景的中频带电力线载波通 信技术。通过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实现数据在电力线介质的高速长距离 传输。通过多级组网可将传输距离扩展至数公里,基于IPv6可承载丰富的物联网协 议,使能末端设备智能化、实现设备全连接。
19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海思PCL-IoT电力线载波方案, 该方案采用树形网络架构。
➢ CCo树根主节点,创建并维护电力载波通信网络; ➢ STA树枝节点或叶子节点; ➢ PSTA中继节点。
楼宇智能化课件

1.1 楼宇智能化概念与特点
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 即智能型建筑, 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 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户 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4个基本要素 进行优化组合,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 具有高效、舒 适、安全、方便环境的建筑物, 达到有效节省电 能、大量节省人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效加 强管理、保障设备与人身的安全等目的, 是应用 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 实现了对建筑 物科学、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管理, 改善 了人类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1.2.2 楼宇智能化系统功能
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智能化工程各系统要体现当今时代潮流, 设计合理,
具有既可单独操作控制, 又能整体管理的功能, 安 装维护方便, 安全可靠。 建立大楼的计算机数据网络, 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 要求。 建立大楼的安全防范系统, 方便大楼的封闭管理,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所用设备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价格比 较高的产品。 所用设备便于操作、便于维护, 稳定性好。
1.2.1 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 有完整的控制、管理、 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 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 创造性。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 办公 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 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外部电路设计主 要包括与PLC得连接电路,各种运行方式的强电 电路,电源系统及接地系统的设计。这是关系 PLC系统的可靠性、功能及成本的问题。PLC选 型再好,程序设计再好,外部电路不配套,也不 能构成良好PLC控制系统。
第1章 楼宇智能化技术基本概念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3版教学设计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3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楼宇智能化技术已成为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设施管理水平,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因此,学习和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建筑物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第一章:楼宇智能化技术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基础理论本章主要介绍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包括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章: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系统组成与实施方案本章主要介绍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系统组成与实施方案,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安全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案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包括建筑智能化、智能楼宇、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以及应用前景的展望。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问答、讨论和实验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将组织考试评估、小组讨论、期末课程设计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主要包括日常作业、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期末课程设计综合成绩等项内容。
其中,期末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案例资料、实验室设备和软件等资源。
教师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保障。
总结本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楼宇智能化技术

光源
光调制器 调制电信号
电信号处理
光纤线路
光检测器 解调电信号
电信号处理
电信号输入
电信号输出
⒊传输特性
⑷按允许通过的信号分 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⑸按使用的方法分 分为专用(租用)信道和公共(交换)信
道
信 源
发送 装置
传输 介质
接收 装置
受 信 者
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
⒉ 信道容量
一个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是在传输差错概率趋于零的条 件下,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量,或把信道能够传送信 息的最大速率信道容量。
智能楼宇对信息传输的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商用个人计算机(PC)、传真机、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的安 装量和生产量
2)数据通信需求状况 3)多媒体通信的需求
适用于智能楼宇的信息传输网络,目前主要有三种技术∶ 1)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网 2)计算机局域网络LAN(Local Area Network) 3)PABX 与 LAN 的 综 合 以 及 综 合 业 务 数 字 网 ISDN(Integrated
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
声音
用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来表示数据
电话
模拟信号
数字数据
二进制 电压脉冲
MODEM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
模拟信号
用电压脉冲序列来表示数据
编码/解码器
楼宇智能化详解

楼宇智能化详解目录1. 楼宇智能化概述 (2)1.1 楼宇智能化的定义 (3)1.2 楼宇智能化的意义 (4)1.3 楼宇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5)2. 楼宇智能化系统架构 (7)2.1 硬件层 (8)2.1.1 传感器 (10)2.1.2 控制器 (11)2.1.3 执行器 (13)2.2 软件层 (14)2.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6)2.2.2 数据存储与分析 (17)2.2.3 控制策略与优化 (18)2.3 通信层 (20)2.3.1 有线通信 (21)2.3.2 无线通信 (24)2.4 应用层 (25)2.4.1 安防系统 (26)2.4.2 能源管理系统 (28)2.4.3 智能办公系统 (29)3. 楼宇智能化关键技术 (31)3.1 物联网技术 (32)3.2 大数据技术 (33)3.3 人工智能技术 (35)3.4 云计算技术 (36)3.5 边缘计算技术 (38)4. 楼宇智能化实施与应用案例 (39)4.1 智慧园区建设 (41)4.2 智能建筑应用 (42)4.3 智能家居案例 (44)4.4 智能交通管理实践 (45)5. 楼宇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46)1. 楼宇智能化概述楼宇智能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物内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提供安全、舒适、便捷、节能和环保的居住、办公和商业环境。
楼宇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BAS)、楼宇智能安防系统、楼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楼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集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感知、实时控制和智能管理,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楼宇智能化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自动化系统到复杂的智能化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宇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建筑物的功能价值,还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办公和商业环境。
楼宇智能化技术课件

o 广播系统工程; o 会议系统工程; o 视频点播系统工程; o 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 o 可视会议系统工程; o 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 o 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 o 火灾报警系统工程; o 计算机机房工程。
绿色智能化
可持续发展 需求推动
支撑面
IT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
楼宇智能化技术
1.1.2“楼宇智能化”是一个新的学科 (3)
“楼宇智能化”是否是一个学科?
➢ 楼宇智能化技术是指为了建设智能楼宇而所涉及 的各种工程应用技术。
➢ 智能化己扩展到各类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住宅 小区、智能校园、智能医院、智能体育场馆、智 能会议中心、智能办公大厦、智能博物馆…。
楼宇智能化技术
《9.工信点程息型及技感设术温备系火质统 灾量间探验远测收程器规通技范信术和要信求息及交试换验局方域法网》和(GB城4域71网6-》20(G0B5)15629.11-2003) 《信线建息型筑处光电理束气系感工统 烟 程光火施纤灾工分探质布测量式器验数技收据术规接要范口求》及》(GB试(I5S验O03方903法1-24》-010(:2G1)B98194)003-2005) 《光点智纤型能分红建布外筑式火工数 焰 程据探质接测量口器验(性收能规FD要范DI求》)及(高GB试速5验0局3方域39法网-2》标00(准3G)B》1(56A3N1-S1IX939T59).5)
(7)根据不同地区的气侯和资源条件,发展该地区 适用的智能楼宇技术。
(8)与建筑学科的结合,发展新型楼宇结构和型态 (移动、多功能空间、摩方…)。
楼宇智能化技术
1.1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基本概念(6)
1.1.3智能楼宇体系结构
智能楼宇应有三大方面的功能特征:建筑基本功能、设备自动化功能和服 务智能化功能。图1-2智能楼宇体系结构参考模式,描述了智能化建筑的 逻辑构成。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第8章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
8.1.2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组成
• (1)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 • (2)入侵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 •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闭路监控系统)
• (4)电子巡查系统(巡更系统) • (5)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 (6)其它子系统(如防爆安全检查系统、专用的高安全实体防护系统、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
出入口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ACS),又称门禁系统
1)出入口控制系统是第一道防 线,其目的是将作案者想办法 拒之门外.
2)与其他的安防技术相比较是 最经济又实用的安防技术。
3)因为,其他的技术都是针对 案发现场和破案阶段的,这就 意味着损害己经发生,我们为 什么不提前预防呢?一个铁门 的作用远远好过一个探头或一 个摄像枪的作用。
出入口控制装置
身份辨识
读识部分
密 磁 IC 指 掌 码卡卡纹纹 键读读机机 盘卡卡
器器
管理/控制器
执行部分
门出报 显 传口警 示 感按传 装 器钮感 置
器
电电磁三报
…… 插 锁 力 辊 警
锁口锁闸喇 叭
7第8章 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
电锁口 磁力锁
控制器 出入口管理/控制钮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
ID数码锁简介
特点
☆ ID密码钥匙 [64位全球唯一码] ☆ 电磁闭锁机构 [逆向] ☆ 非法开锁检测 [3次] ☆ 非法破坏检测 [门磁、门栅导线] ☆ 联动报警机制 [设防撤防报警门铃]
功能
☆ 钥匙注册注销 [16把] ☆ 门锁联动 [无线传输] ☆ 报警方式 [喇叭、无线传输] ☆ 门铃功能 [喇叭、无线传输] ☆ 开锁密码 [检查、设置、应用]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第2章智能楼宇信息传输网基础part1

控制器 DDC
网关/通信控制器
数字传输
现场总线
0-10V/4-20mA 模拟传输 数字传输
模拟传输
数字传输
温度 变送器
压力 变送器
流量 变送器
(a)DCS 是模拟传输
执行器
智能温度 变送器
智能压力 智能流量 变送器 变送器
(b)FCS 是数字传输
智能执行器
第二章 信息传输网络基础原理
2.1 智能建筑网络功能及传输对象
2.1.2 智能建筑网络的传输对象与特征-复合视频信号 (1)
(5)模拟复合视频信号传输特征
有线电视网涉及到复合视频信号传输。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 术,将多套电视节目复合成一个宽带的信号在一条信道 上传输。通常复合视频信号的带宽在300~860MHz之间。 复合视频信号通常采用模拟传输方式,信道的带宽要达到 900MHz,同轴电缆一般可传输100m。干线通常采用光纤传 输 复合视频信号目前不能直接用数字方式传输,而是采用单路 视频信号数据压缩传输的方法,分时传输。例如,IPTV 就是这种方式。
持多媒体通信需求,具备相当的面向未来传 输业务的冗余。
第二章 信息传输网络基础原理
2.1 智能建筑网络功能及传输对象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4版
2.1.1 智能建筑网络的功能和分类(4) 网络功能
(1)能与全球范围内的终端用户进行多种业务的通 信功能。
支持多种媒体,多种信道,多种速率,多种业务的通信。 比如,(可视)电话、传真、互联网、网真、视频会议、
(1)支持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集
成等业务需求的数据通信。
(2)支持建筑物内部有线电话、有线电视、
电信会议等语音和视频图像通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半导体型。所用材料主要是硅单 晶,利用半导体工艺制成二极管湿敏器件和 MOSFET湿敏器件等。其特点是易于和半导体 电路集成在一起。
3.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 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 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 息输出,即把各种非电量(包括物理量、化 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 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一般为电量), 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 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 控制的首要环节。
(2)转换元件。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 接转换为电量的器件称为转换元件,如压电 晶体、热电偶等。
(3)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 量变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 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测量电路。
3.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 工作原理分类,如应变式、光电式、电动式、 电热式、压电式、压阻式、电感式、电容式、 电化学式等;第二种是按被测量分类,如位 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 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关系为
ΔR K
R
(2-1)
式中,为材料的应变;K 为材料的电阻 应变系数,金属材料的 K 值为 2~6,半导体 材料的 K 值可达 60~180。
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 三部分组成,有时还需要加辅助电源,如图2-2所 示。
图2-2 传感器组成
(1)敏感元件。在完成非电量到电量的 变换时,并非所有的非电量都能利用现有手 段直接变换成电量,往往是将被测非电量预 先变换为另一种易于变换成电量的非电量, 然后变换为电量。能够完成预变换的器件称 为敏感元件,又称为预变换器。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NTC 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减 小,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小。负温度系数的 热敏电阻常用于空调系统的温度测定。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现场的湿度, 一般由湿敏元件、控制电路、信号输出三部 分组成。
湿敏元件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 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的原理而制成。
2.1.2 智能楼宇中的典型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用于测 量水管或风管中介质的温度,以此来控制相 应的水泵、风机、阀门和风门等执行元件的 开度。
火灾报警系统中所用到的传感器有感温 式、感光式、感烟式、可燃气体探测器等几 种,而温感探测器是对监视范围内某一点或 某一段周围的温度参数敏感响应的一种火灾 探测器。
热敏电阻,它是敏感元件的一类,其电 阻值会随着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变化呈现出 阶跃性的变化,具有半导体特性。
热敏电阻按照温度系数的不同分为正温 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和负 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NTC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着PTC 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 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第2章 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2.2 智能楼宇中的典型执行机构 2.3 智能楼宇的检测技术
知识目标
(1)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 (2)掌握智能楼宇中典型被测量的检测。 (3)掌握智能楼宇中典型传感器的知识。 (4)理解执行器的工作、掌握执行器的知 识。
能力目标
(1)能够对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智 能楼宇中的典型被测量进行测量。 (2)能够正确应用温度、湿度、压力传感 器等典型传感器。 (3)能够选用适合的电动执行器。
(1)定温式探测器。定温式探测器是温 度达到或超过预定值时响应的感温式探测器, 定温式探测器利用双金属片、易熔合金、热 电偶、热敏电阻等元件,在规定的温度值上 产生火灾报警信号。
(2)差温式探测器。差温式探测器是在 规定时间内,火灾引起的温度上升速率超过 某个规定值时启动报警的火灾探测器。
(3)差定温式探测器。顾名思义,这是 一种兼有差温和定温两种功能的感温探测器, 当其中某一种功能失效时,另一种功能仍能 起作用,因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差定温式 探测器一般多为空气膜盒式或热敏电阻等点 型的组合式感温探测器。
传感器的命名由四部分构成:主题词 (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用一个或两 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转换 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 字母标记)、特征描述(用一个阿拉伯数字 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 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例如,序号为10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CWYWL-10;序号为2A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CYYZ-2A。
在楼宇控制中,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室 内的湿度检测,用以控制加湿阀启停。
湿度传感器依据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分 为电解质型、陶瓷型、高分子型和半导体型 等湿度传感器。
(1)电解质型。以氯化锂为例,它在 绝缘基板上制作一对电极,涂上氯化锂盐胶 膜。氯化锂极易潮解,并产生离子电导,随 湿度升高而电阻减小。
(2)陶瓷型。一般以金属氧化物为原 料,通过陶瓷工艺,制成一种多孔陶瓷,利 用多孔陶瓷的阻值对空气中水蒸气的敏感特 性而制成。
2.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各种功能材料实现现 代信息检测的一门应用技术,它是检测(传 感)原理、材料科学和工艺加工三个要素的 最佳结合。
2.1.1 传感器概述
1.传感器的定义
国家标准GB 7665—87对传感器 (transducer或者sensor)下的定义是: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 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 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能够检测压力值并提供远传信号的装置 统称为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 的有应变式、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振 荡式等,此外,还有光电式、光纤式、超声 式等。
(1)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元件的工
作原理是基于导体和半导体的“应变效应”,
即当导体和半导体材料发生机械变形时,其
电阻将发生变化。电阻值的相对变化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