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来 , 间虽 有争 议 , 一 直 沿用 至 今 , 其 但 已成 为分 泌
性 中耳 炎最有 效 的手术 方法 之一 ,其治 疗效 果 已
被 肯定【 ” 。
治愈 : 中耳 通气 管 脱 落 , 力恢 复 正 常 , 后 听 鼓
作 者 简介 : 张 珂 (9 8 )男 , 16 一 , 主治 医 师 。
1 6例 l0耳 , 0 l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 患者 4例 发生 中耳感 染 ,经取 出 中耳 通
气 管 , 菌消 炎 , 膜 穿 孔 自动 愈合 ; 遗 留 鼓 抗 鼓 2例 膜 穿孔 , 经鼓 膜修 补术 后 , 膜愈合 。无论是 中耳 鼓 感 染 或鼓膜 穿孔 , 只要 不是 反复 置管 , 鼓膜 愈合 后 与正 常鼓膜 比较 未见 明显 异常 。
与 儿童相 比 ,成年 人患分 泌性 中耳 炎 的病 因 有 所不 同 ,儿童 患者 以咽鼓 膜机 械 阻塞和 腺样 体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修 回 日期 :0 2 0 — 7 2 1— 7 1 2 1— 8 1
分 泌 性 中耳 炎患 者 进 行 鼓 膜 置 管并 长 期 随 访 。 果 : 人 分 泌 性 中 耳炎 行 鼓 膜 置 管 术后 , 通 气管 自然 脱 落 . 结 成 让 最
短 在 耳 内保 留 3个 月 , 长保 留 2 个 月 。 愈 3 最 1 治 3耳 ; 效 6 有 6耳 , 复 置管 保 持 l~ 5年 应 用 听力 ; 效 1 耳 . 反 01 无 1 反 复 置 管 多 次 , 化 为粘 连性 中耳 炎 , 力 达 不 到 应 用水 平 。 论 : 转 听 结 鼓膜 置管 术 是 治疗 成 人分 泌 性 中 耳 炎 的有 效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张园园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张园园发表时间:2018-08-24T14:19:06.7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2期作者:张园园张珺尹显祥[导读]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418000)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相比于鼓膜穿刺治疗,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好,适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中耳炎,咽鼓管;鼓膜置管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属于非化脓性中耳疾病,目前认为病情持续超过6~8周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患者即可被认为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尤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鼓室积液、耳鸣、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等,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不可逆性耳聋,进而会给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手术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良好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与穿刺治疗的效果,现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2例,男15例,女7例;双耳发病13例,单耳发病10例,患耳共36耳;患者的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为(42.33±3.28)岁;病程1年~4年,平均病程(1.59±2.01)年。
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双耳发病12例,单耳发病12例,患耳共36耳;患者的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为(42.41±3.20)岁;病程1年~4年,平均病程(1.62±2.14)年。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李凤茹【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保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保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耳内镜下穿刺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保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9【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作者】李凤茹【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
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
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1-3]。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儿童较为多见。
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患者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在一般治疗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4-6]。
我院针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保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展开了研究,特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抽取的8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根据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在我院复查确诊。
对照组年龄最大为33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为(28.48±4.11)岁;平均病程(2.71±5.92)个月。
三种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

表 1 三组患者疗效 比较 [ 例, ( %) ]
位, 头 稍向前倾 , 患耳朝 向术者 , 外耳 道行 常规消毒 , 用 带有
鼓膜穿 刺针头的 5 m l 注射 器于鼓 膜 的后 下象 限穿 刺。A组
鼓室 内注射盐酸氨溴索 1 5 m g+ 地 塞米松 5 mg , B组 鼓 室 内注
2 结 果
部分 患者为负压型曲线 。全部患者排 除胆 固醇 肉芽肿 、 鼓室
粘连硬 化 、 中耳胆脂瘤 、 重症糖尿病 、 肾功能不 全及血液 系统
2 . 1 临床疗效 0 . 0 5 ) , 见表 1 。
B、 C两 组 的总有效 率显著 高 于 A组 ( P<
疾病 等。
1 . 2 治疗方法 A组 、 B组 给 予 鼓 室 内注 射 药 物 。患 者 端 坐
检查 未得 到改善甚 至加 重者 。患者均 接受 1个疗程 治疗 , 随
访3 个 月。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 软件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正态分布 的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 ±s ) 表示 。正 态 计量资料组间 比较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 以百分 比表示 , 组 间差异采用 x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A组给予鼓室 内注射盐酸氨溴索 1 5 mg+地塞米松 5 m g , B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 1 5 ag+曲安条德 4 r 0 a r g , C组给予鼓室置管弓 l 流 。治疗
3个月后观察 三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 B 、 c两组的总有效 率显著高 于 A组 ( P< 0 . 0 5 ) ; B 、 C两组的骨导听阈显著改善 , 效果优 于 A组
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陈丙辉;陈楚亮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5(021)006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鼓膜置管手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132例(156耳)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60例(71耳)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72例(85耳)于耳内镜直视下行鼓膜置管手术. 观察2组治疗效果、纯音听力测试气导平均值、鼓室导抗图结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气导平均阈值低于对照组,A型图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鼓膜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理想.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陈丙辉;陈楚亮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潮州 521000;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潮州 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J], 王丽妍;李慧军;姚宪义
2.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魏琳琦
3.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 李丹丹;宋伟
4.鼓膜置管术联合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J], 陈子涵
5.鼓膜置管、曲安奈德局部灌注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金玮;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的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实施鼓室置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实施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1.8%)。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低于对照组(12.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中图分类号】R7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58-02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在急性发作期比较容易治疗,但易进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较差[1-2]。
目前,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很多,但疗效不一。
此次研究对5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0例,单耳发病,排除患有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42.6±11.7岁,病程5~18d,平均病程10.2±3.6d,患耳位置:左耳31例、右耳24例。
观察组患者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2.0±10.9岁,病程4~19d,平均病程10.1±2.7d,患耳位置:左耳30例、右耳2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耳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5-26T08:29:28.5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杜婷婷[导读]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杜婷婷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 110032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为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样本数量为88例,然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44例与常规组44例,分组完成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待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
在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的过程中主要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
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来说,应采取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耳闷塞感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鼓膜置管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及抗生素药物等进行治疗,但临床治疗效果较为一般,所以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骨膜置管术进行治疗[1]。
为了分析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8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耳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摘要】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耽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方法有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及鼓室置管等。
其中鼓膜穿刺术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关键词】鼓膜穿刺耳内镜地塞米松我科从2010年2月———2014年7月,用耳内镜引导下,行鼓膜穿刺术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5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36例,女15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0.1±4.5)岁,平均病程(1.5±1.1月)。
其中单耳发病41例,双耳发病9例。
自述听力下降31例,耳闷耳堵塞感45例。
行鼓室导抗图示:B型曲线。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瘤)占位。
1.2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耳朝上,常规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外耳道,用0度耳内镜仔细观察鼓膜及中耳积液情况,用浸有盐酸丁卡因的棉片作鼓膜表面麻醉15分钟;麻醉满意后,用1ML或2ML注射器连接短斜面7号穿刺针,在耳内镜引导下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作鼓膜穿刺,从中耳腔抽出积液,看到积液抽吸干净后,从穿刺口内缓慢注入地塞米松,看到穿刺口内有药液溢出或询问患者是否有液体从鼻咽部流下,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说明注射药物成功。
穿刺注药后,常规用抗生素,稀化粘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2.6周[1],每周随访1次,随诊1.3个月。
1.3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失,鼓膜标志清,纯音听阈检查示:气骨导差缩小15dB以上或气骨导差小于10dB,鼓室导坑图为A型[好转:症状减轻,鼓膜标志正常或欠佳,纯音听阈检查示:气骨导差缩小10dB以上,鼓室导抗图为A型或C型[无效:症状无改善,鼓膜内陷或标志不清,纯音听阈气骨导差缩小10dB以下,鼓室导抗图为B型[2]。
2.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治愈45例,治愈率为:88.2%,好转6例,好转率为:11.8%,有效率为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4-19T13:35:38.4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张光磊[导读] 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效果。
青神县人民医院四川青神 62046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运用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引流术;鼓膜穿刺术;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hrough the insertion of the membrane and the puncture of the ear drum.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patients with 80 cas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ith tympanostomy tube drainag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ympanostomy tube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the control group was 82.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significantly less than 25%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by tympanostomy tube drainage treatment with Auripuncture can achieve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however tympanostomy tube drainage treatment can achieve higher treatment efficiency,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treatment effect is more ideal.[keyword]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tube drainage;puncture;treatment effect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一般常在青少年与儿童群体发生。
该疾病主要集中在传导性耳聋、耳闷、听力减退、耳鸣与鼓室积液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永久性耳聋[1]。
该疾病病程如果在半年以内,三个月以上存在反复性发作,则可以判定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治疗上可以采用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其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对比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9岁至61岁,平均年龄为(27.3±12.5)岁;单侧耳发病为17例,双耳同步发病为23例;病程时长为4个月至3年,平均时长为(2.1±1.4)年;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8岁至62岁,平均年龄为(25.8±10.1)岁;单侧耳发病为15例,双耳同步发病为25例;病程时长为4个月至3年,平均时长为(2.0±0.8)年;两组患者均同意治疗与研究的进行,签署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与病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运用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保持患者仰卧位,将患者面朝上,做好外耳道消毒,成年患者进行局麻,儿童或者不能有效配合治疗者采用全麻。
运用0°耳内镜,直径为2.6mmm,在监视器的辅助下做好手术处理,通过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方象限或者后下方象限做1至3mm切口,切口保持放射形或者弧形,如果可以发现有中耳腔积液与鼓膜的具体状况做对应手术操作。
通过吸引器对鼓室积液做有效吸净,如果积液较为粘稠或者呈现胶状,可以运用地塞米松溶液做有效的冲洗稀释。
但渗液全部吸除干净后可以在鼓膜切口处置入硅胶的通气管,让其置于鼓膜切口的边缘区域。
术后需要运用消毒棉球在外耳道做临时封闭,从而有效的规避外源性感染造成的影响。
术后需要持续7天抗生素做抗感染治疗用药。
对照组则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基础准备处理与观察组一致。
采用鼓膜表面麻醉,通过注射器与穿刺针连接后,在鼓膜后下象限与前下象限做鼓膜穿刺,通过吸引器将鼓室积液全面吸除干净。
如果积液较为粘稠状态,需要通过穿刺孔上方再开另一穿刺孔,将地塞米松溶液缓慢的注入鼓室冲洗稀释,然后全面吸除干净。
手术操作完后运用无菌棉球做封堵后避免感染。
术后保持7天抗生素用药。
同时运用呋喃坦啶麻黄素滴鼻液用药。
1.3 评估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
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治愈为听力恢复到正常范围,症状消除,CT检查没有异常状况。
显效为听力水平接近于正常,症状基本性消除,CT检查没有异常;有效为听力水平没有达到正常范围,存在骨膜内陷样变化;无效为症状没有改善,听力没有提升,容易有复发情况。
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将两组治疗后的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疗效情况见表1,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两组对比,p<0.053 讨论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管引流术属于临床常见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效果受到一定认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与验证。
相关技术也随着不断深入的运用与研究而不断升级提升。
鼓膜穿刺术主要是通过穿刺针头直接刺入到鼓室内,而后将鼓室积液抽吸完后依据状况做后续治疗开展。
操作便捷,也属于一种微创性手术治疗。
但是由于鼓室结构中有着蜗窗、前庭窗与听骨链等较为重要的部分,由此该手术需要医师有较高的手术操作稳定性,尤其是在抽吸处理中,针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移动,进而导致鼓室侧壁出血或者出现鼓膜受损等常见并发症问题。
如果外耳道相对狭窄或者存在弯曲情况,会导致治疗难度提升,损伤的风险性也会提高。
因此该鼓膜穿刺术存在自身的治疗局限性,并不十分理想。
鼓膜置管引流术是在鼓膜切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其关键是要运用好一次性导管留置处理,需要将鼓室积液做有序的清除。
该手术需要让患者鼓室保持合理的气压平衡,从而有效的帮助咽鼓管正常恢复[3]。
该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腺体与杯状细胞增生,防止鼓室存在过多的液体积蓄,有助于让纤毛更好运动,进而让咽鼓管功能的正常恢复。
该手术可以有效的确保患者听力受到更好的保护,并发症得到更好的预防控制。
其并发症一般集中体现在术后感染与骨膜穿孔愈合不良方面,主要与置管类型、切口位置与机体状况有关,一般不需要运用鼓膜修补术等处理,仅仅针对穿孔边缘做预防钙化性处理,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此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0 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运用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用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不仅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还较鼓膜穿刺术治疗少。
综上所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然而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效果好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1] 李晓璟,张学斌.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25-26.[2] 张鹏,周慧芳,许轶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5,(19):93-94.[3] 齐少恒,陶祥明,褚丽萍等.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1例临床分析[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4,19(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