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内容

合集下载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来进行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各种合同文件的编制、签订、变更和执行,对于保证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1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是指由一家承包商(通常是一家工程建设公司)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全部或大部分工作。

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与业主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的要求来管理和执行工程项目。

2.2 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指对合同文档的编制、签订、变更和执行等工作的管理过程。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合同约定的工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1 合同的编制与签订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开始之前,承包商需要对合同进行详细的编制工作。

合同应包括项目范围、工程量清单、工期要求、质量标准、支付方式、风险责任分担等内容。

合同的签订需要经过双方的谈判和协商,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3.2 合同的变更管理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的内容可能会发生变更。

在进行合同变更前,应对变更进行评估、审批和备案,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合同变更后,需要及时调整工期、资源配置和成本计划等。

3.3 合同的执行和验收合同的执行是指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工程项目的实施。

承包商需要组织工程团队、采购材料和设备,并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

在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与合同约定相符。

3.4 合同索赔和争议解决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索赔和争议解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双方可能会存在合同履行的瑕疵或者意见分歧。

此时,需要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维护。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英文回答:EPC Contract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Scope and Procedure.Scope of EPC Contract Management.EPC contracts encompass a vast array of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including:Project Planning and Execution: Defining project objectives, developing schedules,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executing project deliverables.Engineering and Design: Overseeing th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of the entire project, including civil, structural,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control systems.Procurement: Managing the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equipment, and services from third-party vendor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upervis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ensuring adherence to quality standards and timelines.Commissioning and Start-up: Coordinating the commissioning and start-up activities to ensure the project is fully operational and meets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Providing ongoing support for the project during its operational phase, including maintenance, repairs, and upgrades.Procedure for EPC Contract Management.The EPC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 typically follows a structured approach:1. Project Initiation: Defining the project's scope, objectives, and key stakeholders.2. Planning and Design: Developing the project plan,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ologies.3.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Sourc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manag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ensuring quality control.4. Commissioning and Start-up: Verifying project completion, commissioning equipment, and initiating project operations.5.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Providing ongoing support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for the project throughout its operational life.6. Closeout and Handover: Finalizing the project, handing over documentation, and transferring ownership to the client.中文回答:EPC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epc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

epc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

ec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一、合同概述EC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指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就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全过程所签订的合同。

该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法律文件。

二、合同主体- 业主方:指项目的所有者或代表所有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 承包商:指负责EC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及交付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合同范围本合同涵盖以下内容:- 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 所有相关设备和材料的采购;- 施工安装、调试直至项目竣工验收;- 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培训;- 保修和维护服务。

四、价格与支付方式合同应明确工程总价,包括设计费、材料费、施工费等,并详细说明支付条件和方式,如预付款比例、进度款支付节点以及最终结算的条件等。

五、工期与交付合同中应规定工程的开工日期、各阶段完成时间和最终竣工日期。

同时,应明确延期赔偿条款,以保障业主的利益。

六、质量保证与验收承包商须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通过业主组织的验收。

合同中应详细列明验收标准和程序。

七、变更与索赔合同应包含关于工程变更的程序和条件,以及因变更导致的成本调整机制。

同时,应明确索赔的条件、程序和时限。

八、风险管理与保险合同双方应共同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缓解措施。

合同还应规定必要的保险要求,以覆盖潜在的风险。

九、争议解决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合同应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

十、其他条款根据项目特点和双方需求,还可以增加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归属、税务处理等相关条款。

结语。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EPC(工程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阶段交由一家承包商负责完成的合同。

在实施EPC总承包项目时,采取合适的合同管理措施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达到。

1.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为了有效管理EPC总承包合同,项目方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合同管理规范、流程和相关文件的制定,以及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方面。

通过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明确管理责任,规范合同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2. 确定合同的关键节点和管理要点针对不同的EPC总承包项目,项目方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合同的具体内容,确定合同的关键节点和管理要点。

这些关键节点包括合同签订、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等。

在每个阶段,项目方应明确合同管理的重点和要求,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顺利,防止出现漏项和差错。

3. 建立合同变更管理制度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往往会面临合同范围变更的情况。

为了规范合同变更的管理,项目方应建立相应的合同变更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明确变更申请、审批和执行的流程,规范变更的评估和审核方法,保证变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合同变更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4. 做好合同的质量管理合同的质量管理是EPC总承包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项目方应根据合同要求,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并监督承包商的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合同的质量管理包括施工流程的控制、材料的选择和验收、质量检测和试验等。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5. 建立合同支付和结算管理制度合同支付和结算管理是EPC总承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方应建立合同支付和结算管理制度,明确支付和结算的流程和要求。

合同支付和结算管理制度要求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提供相应的报账资料和证明材料。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内容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内容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内容
EPC总承包项目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策划:确定项目目标、范围、成本、时间和质量目标,安排人员和资源,制定项目计划和项目管理计划。

2. 项目执行:实施项目计划,监督进度、成本和质量,管理项目风险,协调合同方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管理变更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3. 资源管理:管理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资源,协调供应商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保证项目的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4. 质量管理: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建立质量体系,监控质量并进行改进,确保项目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达到客户要求和标准。

5. 进度控制:跟踪项目进度和关键路径,根据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保证项目按时交付。

6. 成本管理:制定预算和成本计划,实施成本控制,监督成本变化和预算执行情况,协调决策者和监督者。

7.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评估风险潜在影响和概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以减轻风险。

8. 合同管理:管理项目合同,确保合同履行符合法律和合同要求,处理合同变更和索赔事宜。

9. 咨询与协商:与客户、监督者和合作伙伴交流协商,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协调方案和决策。

10. 沟通管理:与项目参与者和相关方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和决策,保持信息畅通和有效。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

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总承包合同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总包合同,涵盖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个阶段。

为了确保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合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篇关于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的文章:EPC总承包合同管理措施在工程领域,EPC总承包合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合同模式,扮演着协调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关键角色。

为了保证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交付,合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1. 严谨合同起草EPC总承包合同的起草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石。

在合同起草阶段,需要清晰明确项目的范围、目标、时间表、质量标准和费用预算等关键要素。

同时,确保合同中包含了各方权责明晰的条款,以减少后期争议和误解。

2. 合同风险评估在合同签署前,进行全面的合同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法规、市场、供应链等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

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并在合同中作出相应规定,以降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 强化供应链管理EPC总承包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供应商和承包商。

因此,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

合同中应明确供应商选择标准、质量要求、交货期限等关键信息,并建立监管机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4. 建立有效的变更管理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变更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应对变更,合同中应设定明确的变更管理机制,包括变更审批流程、成本计算方法、时间调整等规定。

这有助于及时响应项目实际情况,确保变更不会影响项目的整体目标。

5. 实施项目监控与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控与报告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合同中应规定监控的关键指标,明确监控频率和报告格式。

通过实时数据和定期报告,项目团队可以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6. 建立合同解决争议机制为了防范潜在的合同争议,合同中应明确的建立解决争议的机制。

EPC项目合同管理要点

EPC项目合同管理要点

EPC项目合同管理要点本文档将重点介绍EPC项目合同管理的要点,以帮助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和合同履行。

1.确定合同目标与范围在合同签订之前,确保明确合同的目标和范围。

详细描述工程范围、时间进度、质量要求以及任何特殊条件,以避免后期的纠纷和争议。

2.合同条款的分析和评估仔细分析和评估合同的条款和条件,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价格和支付条件:确定价格构成和支付方式,确保明确合同款项的金额和支付时间点。

保修和质量要求:明确工程质量的标准和保修期限,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

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管理程序,明确变更的流程和责任分配,避免未经授权的变更引起的纠纷。

违约和索赔:明确违约责任和索赔程序,确保对违约行为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3.合同履行与监控为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和监控,应考虑以下步骤: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和里程碑,按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估。

建立合同履行的监控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定期召开会议,与合同各方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和风险。

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必要的合同变更和管理。

4.合同风险管理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合同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合同风险。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和转移合同风险。

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5.合同变更管理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变更情况。

为了避免合同变更引起纠纷和影响项目进程,应注意以下事项:变更的书面记录和批准,确保变更经过适当的程序和授权。

变更的影响评估,及时评估变更对工程范围、时间和成本的影响。

及时进行变更协商和谈判,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6.纠纷解决与索赔管理当发生纠纷或索赔时,应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以避免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协商和谈判:尽可能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争议和索赔。

仲裁和诉讼:如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采取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请注意,以上仅为EPC项目合同管理的要点,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和管理。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是指对于EPC(设计、采购和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的管理原则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含在EPC
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中的内容:
1. 合同签订:规定了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的签订程序和要求,
包括投标过程、合同谈判和签订等。

2. 合同内容:明确了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的内容,包括项目范围、工期、费用、质量标准、风险分担等。

3. 合同变更:规定了合同变更的程序和限制,以及合同变更应
遵循的原则。

4. 合同履行:明确了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包
括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监督、支付方式、保证金等要求。

5. 合同索赔:明确了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和索赔的
处理程序和原则。

6. 合同解除和终止:规定了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7. 争议解决:明确了合同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如仲裁、诉讼等。

8. 监督管理:规定了项目监督和管理的要求,包括监理机构的职责、监督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9. 合同管理责任:明确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以及违约行为的追究。

10. 法律适用:明确了EPC总承包项目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办法内容可能因不同国家或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参考。

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内容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履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争议的解决等内容。

一、履约管理1.履约管理的法律手段为保护各自的利益,除了在合同条款上应做出各自在对方不能履行或可能不履行义务时所拥有的权利和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外,实际执行合同过程中必须运用合同或法律赋予己方的权利。

(1)抗辩权和法定解除权《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双方都拥有的三大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履行其要求。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且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的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约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有权中止履行合同。

法定解除权是指在不可抗力、一方明确表示不能履行债务、一方延迟履行债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不能履行、一方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条件下,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

在实际合同管理中,一方的工程拖期、质量有严重问题、拖欠付款等等都可能导致另一方运用抗辩权进行自我保护。

(2)合同保全与法定优先权保全。

指为防止债务人消极对待债权导致没有履行能力而给债权人带来危害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代位权);可以对债务人放弃对他人的债权、无偿转让的财产等向法院申请给予撤消的权利(撤消权)。

法定优先权是指债务人不能并经过催告仍不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将归债务人所属的合同标的(如正在建设的工程)拍卖,所得款项优先受偿于债权人应得的债权。

这两种权利也可由承包商对业主行使,但大部分合同的标准范本中并没有这两种权利的明确规定,承包商所拥有的这种权利仅限于法律或诉讼。

应该说明的是,无论对业主还是承包商,在应用这些权利时都必须非常慎重。

因为这些权利的运用意味着合同终结,并且要证明对方违约或不能履行债务时必须准备并提交充分的证据,否则可能被对方反诉。

2.履约管理的合同控制合同控制是指双方通过对整个合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比、引导和纠正来实现合同管理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合同的履行中,通过对合同的分析、对自身和对方的监督、事前控制,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等方法进行履约控制的做法符合合同双方的根本利益。

采用控制论的方法,预先分析目标偏差的可能性并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来保证合同履行,具体如:(1)分析合同,找出漏洞。

对合同条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仅是签订合同之前的事,它应贯彻于整个合同履行的始终。

不管合同签订得多么完善,都难免存在一些漏洞,而且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变更。

在合同执行的不同阶段,分析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

这祥可以提前预期发生争议的可能性,提前采取行动,通过双方协商、变更等方式弥补漏洞。

(2)制订计划,随时跟踪。

由于计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工程建设中某项里程碑的完成必定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把这些前提条件也做成合同计划,通过分析这些计划事件的准备情况和完成情况,预测后续计划或里程碑完成的可能性和潜在风险。

(3)协调和合同约定的传递。

合同的执行需要双方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和通力配合,虽然多个部门都在执行合同的某一部分,但不可能都像主管合约部门的人员一样了解和掌握整个合同的内容和约定。

因而,合约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合同内容的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对承包商的监督内容、可能导致对自身不利的行为、哪些情况容易被对方索赔等合同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进行辅导性讲解,以提高全体人员履行合同的意识和能力。

(4)广泛收集各种数据信息,并分析整理。

比如各种材料的国内外市场价格、承包商消耗的人员、机械、台班、变更记录、支付记录、工程量统计等等。

准确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不仅对与对方进行变更、索赔的商务谈判大有裨益,也利于积累工程管理经验,建立数据库,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

二、变更管理广义上说,变更指任何对原合同内容的修改和变化。

引起变更的原因有多种,如设计的变更、更改设备或材料、更改技术标准、更改工程量、变更工期和进度计划、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甚至更改合同的当事人。

频繁的变更是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工程合同的显著特点之一。

由于大部分变更工作给承包商的计划安排、成本支出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重大的变更可能会打乱整个施工部署,同时变更也是容易引起双方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引起合同双方的重视。

《合同法》对于变更只在第77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工程合同一般对变更的提出与处理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变更发生的前提条件、变更处理的流程、变更的费用确定等。

至于具体的操作,则需要双方在工作程序中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只有变更导致工程量变化达到15%以上承包商才可停工协商,变更的实施必须由双方代表协商一致后才可以执行。

大多数情况下国际工程合同尤其是采用FIDIC条款为蓝本的合同授予了业主直接签发变更令的权力,承包商必须无条件地先执行变更令,然后再与业主协商处理因执行该变更令而给承包商带来的费用或工期等问题。

这主要是考虑到工程合同发生的频繁性以及避免双方过久的争执而影响工程的工期进度。

常见的变更类型有三种,即费用变更、工期变更和合同条款变更。

最容易引起双方争议和纠纷的自然是费用变更,因为无论工期变更也好,条款变更也好,最终都可能归结为费用问题。

合同中通常会规定变更的费用处理方式,双方可以据此计算变更的费用。

在确定变更工作的费用时,国际工程合同则赋予业主在多种费用计算方法中选择或采用某种计算方式的权力。

这种选择权并不代表业主可以随心所欲地一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计算方法,其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公平合理”。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通过变更和索赔是获得成本补偿的重要机会。

对于业主,必须尽量避免太多的变更,尤其是因为图纸设计的错误等原因引起的返工、停工、窝工。

变更导致争议性的问题是,如果承包商按照业主的要求实施了变更,那么对承包商造成的间接费用是否应给予补偿。

对涉及工程量较大的变更,或处于关键路径上的变更,可能影响承包商后续的诸多工作计划,可能引起承包商部分人员的窝工。

对此,业主除了补偿执行该项变更本身可能发生的费用外,对承包商后续施工计划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费用或承包商的窝工费用,是否应该给予补偿?合同法以及国际工程合同条款中对此均未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更多地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做了简单的说明。

原则上,因业主的原因而对承包商造成的损失都应该给予补偿,但问题是间接损失的计算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工程进度拖期半年,承包商甚至可以提出因为拖期可能影响他从事其他的工程建设,损失了“未来利润”,而这部分机会成本不但难于计算,而且可能数目惊人,因此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只补偿实际发生的直接损失”而不倾向于补偿间接损失。

三、索赔管理索赔指由于合同一方违约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时的由无违约方向违约方提出的费用或工期补偿要求。

许多国际工程项目中,成功的索赔成为承包商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很多有经验的承包商常采用“中标靠低价,赢利靠索赔”的策略。

因而索赔受到合同双方的高度重视。

1.索赔动因索赔必须有合理的动因才能获得支持。

一般来说,只要是业主的违约责任造成的工期延长或承包商费用的增加,承包商都可以提出索赔。

业主违约包括业主未及时提供设计参数、未提供合格场地、审核设计或图纸的延误、业主指令错误、延迟付款等。

因恶劣气候条件导致施工受阻,以及FIDIC条款中所列属于承包商“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迟均可提出索赔。

当然有的业主会在合同的特殊条款中限定可索赔的范围,这时就要看合同的具体规定了。

向业主索赔以及业主对承包商的反索赔是合同赋予双方的合法权利。

发生索赔事件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要诉讼或仲裁。

索赔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一项正常的商务管理活动,大多可以通过协商、商务谈判和调解等方式得到解决。

2.索赔分类当分类方法不同时,索赔的种类也不同。

常见的索赔分类方法是按照索赔的依据或者按照索赔的目的进行分类。

(1)按索赔依据分类合同内索赔:指可以直接在合同条款中找到依据,这种索赔较容易达成一致。

如履行业主变更指令形成的成本补偿。

合同外索赔:指索赔的依据难以在合同条款中找到,但可从合同条款推测出引伸含义或从适用的法律法规中找到依据。

如某项召在实施中所在城市新颁规定: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都必须购买“综合保险”所产生的费用索赔。

道义索赔:指在合同内外都找不到依据或法律根据,但从道义上能够获得支持而提出的索赔。

这种索赔成功的前提一般是业主对承包商的工作非常满意,承包商因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建造成本增大,业主预期双方将来会有更长远的合作。

如向业主申请“赶工奖励”就属于此类补偿。

(2)按索赔目的分类工期索赔:对因非承包商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拖期,承包商有权要求业主延长工期,避免后续的违约和误期罚款。

费用索赔:由于业主的变更或违约给承包商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承包商可要求业主给予经济补偿。

3.索赔的证据和费用计算合同或工程程序中对索赔的依据应有明确的规定。

提出索赔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充分的证据和详细的记录,缺少任何一项材料,业主都有权拒绝承包商的索赔。

索赔的证据包括:政府法规、技术规范、合同、物价行情、业主指令、施工方案、事故记录、不可抗力证据、会议纪要、来往信件、备忘录、工程进度计划表、技术文件、施工图纸、照片(尤其向保险公司的索赔)、施工记录、气象资料、设备租赁合同、各种采购发票、业主工程师签署的临时用工单等。

业主对索赔的处理一般以“补偿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为原则,包括额外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施工机具费、保险费、保证金、管理费、技术措施费、利息等。

由于人工、材料和机械等直接费用比较容易核查,而管理费、技术措施费等间接费用难以确定,因此,双方如果在合同谈判中约定了直接费和间接费的计算办法,则可减少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

4.索赔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对于业主无过错的事件,比如恶劣气候条件和不可抗力等给承包商造成的损失,承包商有责任及时予以处理,及早恢复施工。

然后再提交影响报告和证据并提出补偿请求。

(2)工期索赔中要注意引起工期变化的事件对关联事件的影响。

工程中计算工期索赔的办法是网络分析法,即通过网络图分析各事项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

如对关键路径没有造成影响,则不应提出工期索赔。

(3)重视研究反索赔工作。

习惯上将业主审核承包商的索赔材料以减少索赔额、业主对承包商的索赔等称为“反索赔”。

通过收集必要的工程资料、加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承包商对业主的索赔,还可以作为业主向承包商提出反索赔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