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合集下载

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的解读与思考

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的解读与思考

2.评价建议
•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以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 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要关注学生 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综合性与整体性。
• 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 目标,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 评价。
• 能够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规则、推理和论证; 能够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理解其中的数学 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一般的概念解释具体现象。
水平三:
• 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 以表达;能够在得到的数学结论基础上形成新命题;能够针对 具体问题运用或创造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 能够通过数学对象、运算或关系理解数学的抽象结构,能够理 解数学结论的一般性,能够感悟高度概括、有序多级的数学知 识体系。
• 在现实问题中,能够把握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并用准确的数 学语言予以表达;能够感悟通性通法的数学原理和其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
•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数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建模活动 与数学探究活动
机动
建议课时 30 44 26
4 4
4.课本章节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
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 学业质量是应该达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数学学 科核心素养水平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水平一:
• 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则,能够在特 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能够模仿学过的数 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基本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基本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基本理念及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该标准从课程基本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提出了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

一、课程基本理念1.素质教育的标准这一理念是指要注重学习者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发展学习者能力,为学习者的个性、兴趣和潜能提供发展的空间,不仅注重课程的知识性,还需注重课程的启发性,促进学习者培养工程素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复合型人才。

2.中西文化的交融这一理念是指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合理搭配,注重发掘传统文化对于数学教育的独特贡献,并吸收来自西方数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3.规范教学的标准这一理念是指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育观,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科核心素养1.“数学科学视野”这一素养要求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学生应该能够学习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数学科学背后的思想、原理等,形成对数学科学的基本认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数学探究精神”这一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开展调查和研究,探究数学的本质、规律、思维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数学应用技能”这一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进行灵活运用,例如计算、推理、建模及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4.“数学思辨能力”这一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培养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强调了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注重整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标准。

2017年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

2017年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

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
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是指中国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包括数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数与代数、几何与冠人宁风暴等内容。

教学要求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层次结构、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等。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颁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标准的颁布,也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参考。

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

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

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

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

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

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1、必修课程主题⼀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指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指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指出: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0年修订后的版本,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2017年版和2020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启示。

二、2017年版与2020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异同1.课程目标:2017年版和2020年版课程标准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0年版在课程目标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

2.内容设置:2020年版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上更加丰富,增加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方法:2020年版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4.评价体系:2020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套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强调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数学成绩。

三、2020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亮点1.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2020年版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数学与应用的联系: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强调数学建模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评价体系:2020年版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四、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启示1.教师角色转变: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2.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的理念1.课程主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中心修养。

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表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色、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照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中心修养,优选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侧重办理好数学中心修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余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连接。

3.教课活动:高中数学教课活动的重点是启迪学生学会数学思虑,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色,深入发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加强数学教课的育人功能。

建立以发展学生数学中心修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课意识,将中心修养贯串于数学教课的全过程。

在教课中,教师应联合相应的教课内容,落实“四基” ,培育“四能” ,促使学生数学中心修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论:评论的依照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中心修养的发展水平。

应成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论系统。

旧课标的理念1.建立共同基础,供给发展平台2.供给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议踊跃主动、勇于研究的学习方式4.侧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重申实质,注意适量形式化8.表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侧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成立合理、科学的评论系统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别,新的课程侧重提出了数学中心修养的观点。

对照方下新课程目标旧课程目标1. 获取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所必需的 1.获取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思解基本的数学观点、数学结论的实质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剖析和解 4.发展数学应意图识和创新意识,对现实世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虑和作力出判断2.发展数学中心修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2.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归纳、推理论证、运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算求解、数据办理等基本能力析),学会用数学目光察看世界,用数学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思想剖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好数学的自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信心,养成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建立敢心,于怀疑、擅长思虑、谨慎务实的科学精神; 6.拥有必定的数学视线,逐渐认识数学的科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值三、数学中心修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观点数是拥有数学学基本特核征的、适心应个人终素身发展和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重点能力与思想质量包含的内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剖析波及的方面描绘与层次区分情境与问题情境包含:现真相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层次:简单、较为复杂、复杂问题:指情境中的问题,层次:熟习的问题、关系的问题、综合的问题知识与技术主要指能够表现相应数学中心修养的知识、技术层次:认识、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研究思想与表达沟通与反省这二者是学生在拥有情境的数学活动中渐渐养成、表现出来的,是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数学中心修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摘要】这篇文章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和课程标准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析课程目标、解读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说明评估方式并提出师资培训建议。

结论部分将总结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

这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背景介绍、目的说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师资培训、结论、意义、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一、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通过对2017年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意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学习方向。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2 目的说明目的说明: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更新和优化现有的数学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科能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旨在促进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他们处理现实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数学人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2. 正文2.1 课程目标分析2017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详细分析课程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二、课程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
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
新课程旧课程结


学分必修:8学分
选修1:6学分
选修2:6学分
必修:10学分
选修2系列:6学分
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
专题,高考修3学分)
学时必修:144学时
选修1:108学时
选修2:没建议学时
必修:180学时
选修2系列:108学时
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
高一上必修1,
高一下必修1
高二上选修1,选修2
高一上必修1,必修4
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
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
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