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f3c4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
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更新:2020-02-13 09:42:14高考升学网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党建知识题库

党建知识题库1.选举时,党员有以下权利(ABCD )。
A、了解候选人情况B、要求改变候选人C、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D、另选他人2.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BCD )。
A、党委B、支部委员会C、总支部委员会D、党的基层委员会3.领导干部除了要自重外,还要( ACD )。
A、自警B、自信C、自励D、自省4.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AC )。
A、维护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B、加强党内的党风廉政教育情况C、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5.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ABD )。
A、请求改变B、继续执行C、公开发表不同意见D、向上一级组织报告6.党员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也可以(ACD )。
A、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B、要求召开党的代表大会重新选举领导班子C、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D、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7.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除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外,还有(ACD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坚持经济为中心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民主集中制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内容应当包括(ABC )。
A、党的基本路线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道德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C )A、科教兴国B、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D、发展战略10.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C )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11.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D )。
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党的法律意识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什么?( ABC )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1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几年?(A )A、一年B、二年C、三年14.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1年庆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选择、判断及简答)

----------------------------------------------------------------------------------------------------------------------------------------------------------------------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党史、知党情、争先锋、促发展”党史知识竞赛试题一: 选择题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上海举行。
A 、 1921 年 7 月 1 日B 、 1921 年 7 月 23 日C 、 1921 年 7 月 31 日 2: 党的( B )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3: 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 C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蔡和森4: ( B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科教 B 、改革开放 C 、开放5: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 C )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A 、服务群众 B 、岗位奉献 C 、科学发展观6: ( A )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 、创新B 、进取C 、团结D 、民主7: 民主集中制既是 ____ ,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知识点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民生问题。
39、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40、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5、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62、学院发展的办学层次定位是什么?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的普通高等院校。
63、学院发展的办学类型定位是什么?提倡科学研究,崇尚学术自由的教学型学院。
64、学院发展的专业学科定位是什么?以工为主兼具文管,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学院。
65、学院水平定位是什么?通过特色办学,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作用。
4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4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61、学院长远发展目标是什么?学院未来要按照学院三个阶段发展思想“即:特色畅想期(初创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形成一些零碎的办学思想和观念;特色形成期(成长发展阶段)──内涵发展为主,发展、丰富、完善、凝固已提出的理念、观念、思想,使之系统化、成熟化;特色突显期(成熟发展阶段)──彰显学院已经形成的成果,借其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院。”来规划和发展学院。通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将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办学实力较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特色明显,专业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实用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独立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
这条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既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尤其是深刻反省社会主义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开拓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识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上,总结实践经验,从原来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上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格局,全面涵盖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上,凝练总结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价值目标;在理论形态上,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摄其中,形成了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判断题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大报告B、十六届二中全会C、十六届三中全会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效率B、发展C、公平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统筹兼顾B、综合平衡C、一分为二6、()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党的建设B、发展C、改革7、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科技的进步B、事物内部的矛盾C、事物自身运动8、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必须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政治建设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谐发展B、平衡发展C、综合发展10、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构建和谐社会B、最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促进社会发展B、实现国家富强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国内建设与国际竞争的矛盾1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是物质世界的本质特点。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B、事物本身的运动发展C、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根本要求B、基本特点C、总体布局15、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所有 国家的1/3,中国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繁 荣的主要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罗奇说: ‚1992年—2002年日本实际增长率平均 仅为1%,而同期中国为10%。‛ 中国有可能成为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强国
返回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材料一】两种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贫富差距不断增大 【材料三】就业压力日益加剧
卫沙 我 星尘 国 上暴 沙 拍笼 尘 到罩 暴 的下 发 中的 源 国北 图京 地 片
小狗也防沙
中国要从不可持续增长转变为可持续增 长,必须改变增长方式。由黑色发展(高能 耗、高污染)转变为绿色发展;由黑色城市 转变为绿色城市;由‚肮脏能源‛转变为 ‚清洁能源‛(煤炭→天然气、沼气、太阳 能、风能)。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农业‛, 生产无公害,高附加值,环保健康型农产品。 木材生产实现生态建设为主的绿色时代。
四、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 的26.2%,而资本资源占世界总量的不 足4%(水资源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 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应当成为中国的 国策。愈是自然资源短缺,愈要大力开 发人力资源;愈是资金短缺,愈要向人 力资源投资;愈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愈 要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出以人为本的宗 旨就是要投资于人民,增强人的各种发 展能力、发展机会。
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20
大炮 大炮 黄油黄油 (50) (80) (50) (40)
下降了!
前苏联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反之,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 减少为80,其中“大炮”减少到20,“黄 油”增加到6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80 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0
中国吨钢比国际水平能耗高出40%,火 电煤耗高30%。GDP总能耗高3倍。
每增加一块钱的GDP,美、德、法甚至 印度只需要1—2块钱的投资,而中国需要投 资5块钱。
三、中国每年因资源浪费、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 失至少为4000亿元,GDP增加额 中,靠投入增加占3/4。
被肆意破坏的树木 河 中 鱼 儿 纷 纷 死 去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成就反映 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有173种 产品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5月, 出口美国的‚中国制造‛总额超过了 ‚日本制造‛,与80年代初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 1.4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贸易 大国。
中国制造业力量的崛起令全球瞩 目,中国是全球财富的‚新大陆‛。 《财富》杂志总编约翰· 休伊说: ‚中国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 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二、50多年来,我国走了一条‚高投 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路子。 2003年中国GDP及能耗占世界比重: GDP为4%,石油却占7.4%,原煤占31%, 钢铁占27%,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 2004年我国GDP占世界4%,石油消耗占 世界7.4%,铁矿石占30%,钢材占21%。
返回
返回
一、中国地大,却并不物博。 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 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 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
中国油气资源现有储量将不足10 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 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0%。
未来20年,铁矿石消费缺口将达 到30亿吨。现宝钢70%—90%依靠进 口,武钢50%依靠进口。05年初,国 际市场铁矿石大涨价,涨幅达70%。
各银行的总存款已达到11万亿元。但是, 20%的存款人占有80%的存款总额。
中国现有两亿多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 足1美元。
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上最不平等国 家的行列。
90年代以来,以经济精英、知识精英、 政治精英等形成的较高收入的强势群体,享 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而约有8亿贫困 的农民、农民工和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失业下 岗工人形成的弱势群体,没有享受到经济增 长带来的好处。
返回
一、中国显 性和隐性失业人 口之和达到总劳 动力的23%,有 将近1.7亿。
23% 77%
二、目前,我国约有1亿至1.5亿 的流动人口(到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村 劳动力),而且正以每年5%的速度 增加。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 口迁移,被称为世界难题。
三、1990—2001年国有单位职工数由10346 万减少到740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由3549万人 减少到1千多万人,合计减少5245万人,几千万 职工下岗失业。 最近几年,我国城镇中每年约需要为2000万 人安排就业,包括下岗再就业1000万人和城镇新 增劳力1000万人。 目前,在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有1.4亿。农村的 5亿劳动力中在未来10年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达3 亿人左右,平均每年要转移3000万人。
1978—2005年中国历年GDP产值
2004
182321.0 159878.0 116694.0 104790.6 97314.8 89468.1 82067.5 78345.2 74462.6 67884.6 58478.1 46759.4 34634.4 26638.1 21617.8 18547.9 16909.2 14928.3 11962.5 10202.2 8964.4 7171.0 5934.5 5294.7 4862.4 4517.8 4038.2 3624.1
1978—2005年中国历年GDP产值增长率
9.2 3.8 4.1 11.3 11.6 8.8 13.5 15.2 10.9 9.1 5.2 7.8 7.6 11.7
16 14 12 10 8 6 4 2 0
年份(年)
1992 1990 1988 1986 1984 1982 1980 1978
13.1 14 14.2
1996
9.3 10 10.9
2006年10.7%, 2007年11.4%
19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94
2004 2002 2000
9.9 10.1 10 9.1 8.3 8.4 7.6 7.8
GDP增长率(%)
1978〜2005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 27个年头。表中的数据,体现了中国经 济27年来的快速发展历程。国家GDP总 量,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至2005年 的182321亿元,增长了49倍多。
• 是立足基本国情;(根本依据) •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借鉴) •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现 实依据)
基本国情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主要矛盾。
返回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中 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5%。1990年占 世界第十位,2000年位居世界第六位, 亚洲第二位,2005年中国GDP排世界第 四。
【材料四】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返回
GDP增长
不公平增长,无就业 增长,不可持续增长 公平增长,充分就业 增长,可持续增长
假设GDP由‚黄油‛和‚大炮‛两部分组成。
‚黄油‛代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部分的产值;
‚大炮‛代表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部分的产值。
假设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为 100,其中“黄油”为50,“大炮”为5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到120, 其中“大炮”增加到80,“黄油”减少到 40。
“三个代表”以什么为目的和归宿?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目的和归宿,并由此提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返回
中国现阶段财富分配不均衡
5%的富裕县与5%的贫困县人均GDP相 差16.4倍。
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社会总收入的 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社会总 收入的50.24%。其中,收入最低的10%的 家庭占有全国居民财产的1.4%。
黄油 黄油 (50) (60) 大炮 大炮 (50) (20)
以“长虹”为例,军工转民 用!
提高了!
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参议员罗 伯特· 肯尼迪就指出:
“GDP对我们工厂的正常运转和街道的 安全不起作用,它不包括诗歌的优美、 婚姻的美满、公开辩论的智慧或公务员 的公正性。GDP既衡量不出我们的才智, 也衡量不出我们的勇气;既不能衡量我 们对国家的同情,也不能衡量我们对国 家的奉献。总之,它衡量的恰恰是生命 真正价值以外的一切东西。”
80000
60000
40000
200000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GDP产值(亿元)
100000
20000
0
(排在美日之后,有望超过德国)
年份(年)
1994 1992 1990 1988 1986 1984 1982 1980 1978 2002 2000 1998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