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咳嗽之名,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年四季都很常见的疾病。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咳嗽,却让不少人遭受过它的折磨。关于咳嗽的治疗,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有不少对付咳嗽的招数,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名中医们都是如何治疗咳嗽的吧!

01朱丹溪

将咳嗽分为风寒、火、劳、肺胀、火郁、痰六类。因风寒而致者,主张行痰开腠理,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因劳伤而致者,主张用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强调必以补阴为主。因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因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因火郁嗽者,诃子、海石、瓜蒌、青黛、半夏、香附。咳嗽声嘶者,辨为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干咳嗽者,认为是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再用补阴降火。嗽而胁痛,宜疏肝理气,用青皮等。同时,朱丹溪非常强调辨识咳嗽发作的时间。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先降其火。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四季发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02王纶

提出了咳嗽的主方:杏仁、白茯苓、橘红、五味子、桔梗、甘草。他进一步补充了朱丹溪的四时之咳的治法。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半夏各一钱,麦门冬、黄芩(炒)、知母。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加防风、薄荷、黄芩(炒)、麦门冬。夏多火热炎上,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黄芩(炒)、麦门冬、石膏。秋多湿热伤肺,宜清热泻湿,加苍术、桑白皮、防风、黄芩、山栀(炒)。冬多风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半夏、干姜、防风。肺金素有热者,加酒炒黄芩、知母。若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若有痰,加半夏、枳壳;风痰,加南星(姜汁炒);湿痰脾困少食,加白术、苍术;有痰而口燥咽干,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贝母、瓜蒌仁、黄芩(炒)。若夏月热痰,或素热有痰,加黄芩、黄连、知母、石膏。03张景岳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治以辛温,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姜为最妙。凡属外感,悉宜先以此汤加减主之。若肺部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费力者,于本方加当归。若寒气太盛,或中寒肺气不温,邪不能解者,于此方加北细辛。若冬月寒盛气闭,邪不易散者,即麻黄、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龙汤。若伤风见寒,或伤寒见风,而往来寒热,咳嗽不止者,宜柴陈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气不多者,但以二陈汤加减主之,则无有不愈。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若兼阳分气虚,而脉微神困,懒言多汗者,必加人参;若但以脾胃土虚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汤;或脾虚不能制水,泛而为痰,宜理中汤,或理阴煎、八味丸之类。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内热喜冷、脉滑等症,亦但以二陈、六安等汤酌加凉药佐之,热微者可加黄芩,热甚者再加知母、栀子之属。若火在阳明而兼头痛热渴者,惟加石膏为宜。咳嗽凡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则热自散,宜六安煎、二陈汤、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虚实壮老,随宜用之。如果内热甚者,不妨佐以黄芩、知母之类。内伤之嗽,必皆本于阴分。五脏之精皆藏于肾,而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虚也。故凡治劳损咳嗽,必当以壮水滋阴

为主,庶肺气得充,嗽可渐愈,宜一阴煎、左归饮、琼玉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择而用之。其有元阳下亏,生气不布,以致脾困于中,肺困于上,而为喘促、痞满、痰涎呕恶、泄泻畏寒,凡脉见细弱,证见虚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证候,皆不必治嗽,但补其阳而嗽自止,如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理中汤、劫劳散之类皆当随宜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无及也。凡水亏于下,火炎于上,以致火烁肺金,而为干渴烦热、喉痛口疮、潮热便结、喜冷、尺寸滑数等症,则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阴煎,或加减一阴煎、人参固本丸主之。04秦景明

亦以外感、内伤类咳嗽之治。外感咳嗽分为伤风、伤寒、伤湿、伤暑、伤燥、伤热六类。伤风咳嗽:脉浮紧,恶寒发热,宜羌活汤;头痛,眼眶痛,宜干葛汤;脉浮数,自汗,身热,宜加味泻白散;表邪尽散,痰结肺管,咳嗽不止者,宜苏子杏仁汤;肺中伏热,宜家秘泻白散。伤寒咳嗽:脉浮紧,寒伤肺,未郁热者,冬月宜麻黄杏仁汤;若三时,恶寒身热,咳嗽,前方加石膏、半夏;寒伤肺,郁而变热者,羌防泻白散;三时,寒伤肺者,通用此方。伤湿咳嗽:有表证,宜防风胜湿汤;湿热壅肺,宜神术泻肺汤;汗后兼利小便,宜通苓散。伤暑咳嗽:身热引饮,内热烦躁者,宜石膏知母汤;身痛口渴,外反恶寒,宜十味香薷饮、泻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内伤积热者,宜凉膈散;脉虚身热,气虚身乏之人,宜清暑益气汤。伤燥咳嗽:石膏泻白散、清燥救肺汤、人参白虎汤;口渴,加门冬饮子。伤热咳嗽:寸口脉大,宜家秘泻白散;面赤潮热,宜柴胡饮子、栀连清肺饮;脉数而实,吐痰黄浊,宜凉膈散加川贝母;烦躁喘嗽,带血腥臭,宜犀角地黄汤加山栀、黄芩。内伤咳嗽,分肺经、脾经、心经、肝经、肾经、气虚、血虚、食积、积热九类讨论其治法。肺经咳嗽:右寸洪数,宜泻白一物汤、清肺饮;脉见迟细,宜人参补肺饮、人参生脉散、琼玉膏;肺有热痰,宜青黛海石丸、节斋化痰丸;久嗽肺虚,宜百花膏主之。脾经咳嗽:脾有热者,宜家秘泻白散;脾胃热积,宜栀连二陈汤;脾气不足,宜生脉散;土不生金,宜四君子汤;有痰,六君子汤;虚热,加丹皮、山栀;热甚加栀、连。心经咳嗽:左寸洪数,宜导赤各半汤、朱砂安神丸;右寸洪数,宜家秘泻白散;右寸虚数,宜人参平肺散。肝经咳嗽:左关弦数,宜泻青各半汤;寒热往来,宜柴胡饮子;左关弦细,宜加味逍遥散。肾经咳嗽:劳伤肺气,金不生水,宜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左尺滑数,宜知柏天地煎;真阴涸竭,宜人参固本丸、三才丹;右尺虚软,宜生脉散;真阳不足,宜八味丸主之。气虚咳嗽:土旺则金生,宜四君子汤、参术膏;损其肺者益其气,宜补中益气汤;润肺即是补肺,宜琼玉膏、生脉散;久嗽不止,宜百花丸。血虚咳嗽:血虚补血,宜海藏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天地煎;虚寒之人,四君子汤合生脉散;虚热之人,肝肾阴虚,龙雷之火刑肺而嗽者,宜敛阴降火,家秘肝肾丸合黄芩泻白散。食积咳嗽:脉沉滑,胸满闷者,宜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若沉数而滑,加栀、连;肺火上升,咳嗽汗出,宜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积热咳嗽:家秘清胃汤,以清中焦;咳嗽不已,家秘泻白散;热结大肠,枳壳黄连汤。05费伯雄

重点论述了五脏传腑之咳的治法。脾咳不已,则胃受之,症见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传于胃。胃受邪则水谷不安,故发呕;长虫常处胃中,呕甚则胃气逆而不降,故长虫亦随气而出也,加味二陈汤主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症见咳呕胆汁。胆为清净之腑,肝邪中之,则胆不安,而汁内沸,故所呕皆苦水,西清汤主之。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症见咳而遗矢。肺与大肠,庚辛金也。风阳外烁,肺热移于大肠,更兼风入空窍,故其咳而遗矢矣。当培土化热,兼以息风,回风养脏汤主之。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症见咳而矢气,气与咳俱矢。小肠下口接大肠之上口,小肠化则大肠通,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故下焦之浊气不时宣泄也,洁宫汤主之。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症见咳而遗尿。膀胱为津液之腑,咳则气不能禁而遗溺也,加味茯菟汤主之。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症见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久咳则三焦俱病。聚于胃者,胃为五脏六腑之本也。关于肺者,咳必动肺,面浮气逆,皆肺病也,通理汤主之。

中国咳嗽诊治指南

中国咳嗽诊治指南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 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AC)、心理性咳嗽等。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能缩小慢性咳嗽的诊断 范围,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治疗或根据现病史提供的线索选择有关检查。 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咳痰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示哮喘的诊断,如闻及吸气性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2. 相关辅助检查: (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性率显著增高,甚至是一些早期肺癌的惟一诊断方法。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EB 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方法见附件1)。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能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甚至可确定其性质,得出初步诊断,指导经验性治疗和相关性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若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常规肺功能正常,可通过激发试验诊断CV A。 (4)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内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5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Trad Chin Med, May 2013, V ol. 35, No.5 ·479· 对于肛周脓肿却无益;另一种是肛周脓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3.2 熟悉肛周脓肿的症状、体征与特点:防止误诊,做好及时正确的治疗。肛周脓肿的诊断一旦确立,应采用相应方法尽早根治,若因特殊原因不能作根治术时也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防止病情恶化。 3.3 准确彻底地处理内口、保证引流通畅是治愈肛周脓肿的关键:肛周脓肿能否治愈不复发、不成为肛瘘,关键在于内口的处理是否彻底、引流是否通畅。如果内口处理好,杜绝感染物继续侵入,同时引流通畅,则必然治愈;否则容易复发或形成肛瘘。 3.4 既要根治脓肿,又要尽量减少损伤、保护肛门功能:①认真确定肛周脓肿的类型和所在位置,选择、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传统将肛周脓肿分为肛提肌上脓肿和肛提肌下脓肿。前者为高位、后者为低位,按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且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单内口、单间隙者按挂线切开引流术治疗,单内口或多内口、多间隙脓肿按挂线多切口引流术处理,对于多处挂线者术中仅拉紧1处或两处,其他可放松留线待术后10~12 d后再紧线;若为单一内口高度不超过1.5 cm、无明显炎症者可作内口封闭切开引流术;多间隙脓肿应作多切口引流术,以保护括约肌。如此治疗不仅可使引流通畅、消除感染源,又可因挂线使慢性切割、组织修复同时进行,有效保护肛门的括约功能。或用内口封闭避免括约肌损伤,以避免严重的后遗症。②提倡微创,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徐主任根据微创、小切口、多切口和应用提脓化腐生肌药的原则,主张脓肿引流切口不用弧形切口,而用与肛门呈放射状的小切口,切口外缘与脓肿腔的外缘平齐即可;对于多间隙的半蹄铁型脓肿做2~3个小切口,对于蹄铁型脓肿做3~5个小切口,同一方位可分段作小切口;小切口配合中药煎汤熏洗以清热解毒排脓、活血化瘀,再用化腐生肌药提脓拔毒生肌。脓液多时脓腔内放置渴龙奔江丹药条引流。但孕妇不宜用丹药。如果感染已经局限可采用缝合内口引流的方法治疗,但不要关门留寇。③对婴幼儿的处理应提倡微创,避免损伤[6]。不论脓肿位置高低,均应采用挂线小切口引流或结合缝合的方法治疗,原则上不用化腐提脓的丹药。 3.5 仔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要对手术适应症、禁止症、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不可盲目手术。 参 考 文 献 [1]徐廷翰. 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45,69-73,96-98,241-243. [2]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功能保护.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3):40-45. [3]徐廷翰. 中国痔瘘诊疗学.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徐廷翰,吴佐周,毛红,等. 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1-149. [5]徐廷翰. 粘膜肌瓣下移封闭小切口药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操作要点和防止复发的技巧. 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 志,2009,6(12):29-31. [6]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肛门功能的保护.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1):53-56. (收稿日期:2013-02-18) (本文编辑:高荣慧)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德学慧 张明锐 李鸿涛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5.040 作者单位:010020 呼和浩特,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中医内分泌科(德学慧);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张明锐);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研究室(李鸿涛) 通信作者:李鸿涛,Email:Newdream1013@https://www.360docs.net/doc/831210698.html, 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1]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2]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王素梅[3]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4]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治疗泄泻验案赏析

第9卷第21期·总第125期 2011年11月·上半月刊6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治疗泄泻验案赏析※ 高尚社 关键词:郭子光;验案;泄泻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1.003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21-0006-02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出身于祖传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秉承家枝,熏得其真传。郭老勤求苦训,博采众方,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验识俱丰,在用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用中医药治疗泄泻方面匠心独运,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对郭子光教授治疗本病验案赏析,冀以弘扬大师心法,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 对于本病的成因,彭淑霞[1]认为多是为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生冷而致脾胃受伤所致。按现代医学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霍乱、痢疾及其它感染)及非感染性(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它原因);林德土[2]等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外邪、内伤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脾胃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外邪影响,脾胃本身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阳不足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于大猛[3]等认为本病其病机有本虚与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以脾肾亏损为主,重在脾虚。标实以湿邪、郁热、血瘀、食积、气滞等为主,湿热泄贯穿始终;刘汶[4]认为该病多由于饮食内伤、情志不调。外感六淫,禀赋不足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脾虚气滞,或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横递犯脾,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湿浊阻滞,升降失调,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而郭老认为,此病大多病程较长,其病机以脾肾阳虚,寒湿内滞为多。 2 治则探幽 对于本病的治疗,孙玉芝[5]认为应按《伤寒论》:“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也即宜用“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治疗腹泻;朱安龙[6]等认为由于其病机脾肾阳虚为本,湿滞内 ※基金项目: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 停为标,故治宜温肾健脾,涩肠止泻;盛成和[7]认为本病标实本虚之证,故宜用清补兼施之法,使食积、痰湿、气滞、瘀阻、郁热等祛除,在于补肾健脾诸法,以免使邪胶固不解。对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之证则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万文蓉[8]认为本病究其病因,莫不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生冷之物,运化受阻,传导失职,气血凝滞,湿热郁蒸而致。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肠道疾病尽管证见各异,但肠间多有积滞,所以临床治疗多遵循腑病“以通为用”的理论。“通”字法其实就是六腑的正治法,因为只有恢复了六腑的以通为用,其传化物而不藏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此即《本经》所说:“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而郭老认为,久病泄泻可损伤肾阳,而“肾为胃之关”,脾运失助,脾失温煦则泄泻缠绵难愈,损正伤阴,使脾肾阳虚,故治疗应以温肾健脾,渗湿止泻为主。 3 方药撷萃 对于本病的选方用药,邢益阳[9]认为应以健脾以肝、补土泻木之各方痛泻要方治疗。因为其病位在肠,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且与肝胆有密切关系,因脾胃主运化,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胆与肝相表里,肝胆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脾胃之运化,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升降有序。正如《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师照敏[10]认为治疗宜用平肝止泻汤为主要治疗。方中重用白芍和白术,前者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为肝家之要药,所含的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疼作用,能缓解胃肠蠕动亢进引起的腹痛;后者燥湿健脾,温中益气,脾气健旺则肝元所克,所含挥发油能缓和胃肠蠕动;防风散肝舒脾,胜湿止泻,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芳香和中化湿,既助白术以健脾祛湿,又助白芍以顺肝疏之势,能和脾通络,增强缓急止痛作用;太子参、茯苓、炒扁豆和芡实有健脾止泻之功;久泻伤脾阳,葛根升阳止泻。全方肝脾同治,气血共调,共奏柔肝解郁,健脾益肠止泻,调和阴阳气血之功。李培[12]认为宜用自拟“肠炎方”治疗。方用黄连、黄柏、白头翁、本香、枳壳、赤芍、当归、吴茱萸、甘草。认为“湿胜则濡泻”、亦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方中

外感咳嗽通用方

名医谈临证感悟----外感咳嗽通用方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上逆,遂发为病。河间谓病因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笔者体会,还应区分邪之偏属,宜其所宜,忌其所忌,庶少差错。 方药:杏苏散(吴鞠通方) 杏仁9克紫苏叶9克橘皮1 0克半夏1 2克生姜6克桔梗9 克枳壳1 0克前胡9克茯苓1 5克甘草1 0克大枣10枚 服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按语;此方为清朝名医吴瑭所创,意在疏散、宣肺,清轻相配,以紫苏、生姜、大枣疏风解表,调和营卫;前胡、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陈皮、枳壳、半夏,茯苓燥湿化痰。 笔者遇偏于外感风寒者,每加浮海石12克、麻黄6克; 夜间喉痒,咳甚,加当归1 0克、仙鹤草12克。 斯方苦温,辛甘合用,吴瑭原意是治外感凉燥,其实外感咳嗽,起始很难分清什么是风寒、风热,有时似寒,又时似热;有时兼寒,又兼热。临床治外感,初诊时定要区分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拘泥的结果,往往很难下手。有经验的医生,辛寒、辛温并用,表解、里解两图,常常疗效满意。治外感病,酌分见证之偏属,据证择药,要比统而施以辛温,辛凉两法效果好。 咳甚加海浮石,咸寒降下,清肺止咳,配上麻黄之宣肃,效果可靠。 夜咳,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当归,仙鹤草。外感者配陈皮,入血入气,夜咳常宁,供参考。 【百治百验效方集-----卢祥之】 郭永来止咳方: 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5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杏林集叶》 《方证体悟》:此方乃郭永来老中医一生得意之方,大有刘草窗一生由痛泻要方而名之比。自从得到郭医之方,验之临床,确无虚言,真有相见恨晚之憾!我屡用屡验,疗效百分之百,稍为作一加减即可,现已成我手中王牌专方,病例无数故尔不在例举,医者尽管放心大胆使用,一样会成为手中王牌。说明一点,对于早期外惑风寒咳嗽,内兼痰饮者小青龙汤还是首选,这一点请医者注意。

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

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具体方法如下: 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 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 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5.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 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咳嗽之名,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年四季都很常见的疾病。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咳嗽,却让不少人遭受过它的折磨。关于咳嗽的治疗,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有不少对付咳嗽的招数,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名中医们都是如何治疗咳嗽的吧! 01朱丹溪 将咳嗽分为风寒、火、劳、肺胀、火郁、痰六类。因风寒而致者,主张行痰开腠理,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因劳伤而致者,主张用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强调必以补阴为主。因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因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因火郁嗽者,诃子、海石、瓜蒌、青黛、半夏、香附。咳嗽声嘶者,辨为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干咳嗽者,认为是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再用补阴降火。嗽而胁痛,宜疏肝理气,用青皮等。同时,朱丹溪非常强调辨识咳嗽发作的时间。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先降其火。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四季发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02王纶 提出了咳嗽的主方:杏仁、白茯苓、橘红、五味子、桔梗、甘草。他进一步补充了朱丹溪的四时之咳的治法。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半夏各一钱,麦门冬、黄芩(炒)、知母。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加防风、薄荷、黄芩(炒)、麦门冬。夏多火热炎上,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黄芩(炒)、麦门冬、石膏。秋多湿热伤肺,宜清热泻湿,加苍术、桑白皮、防风、黄芩、山栀(炒)。冬多风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半夏、干姜、防风。肺金素有热者,加酒炒黄芩、知母。若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若有痰,加半夏、枳壳;风痰,加南星(姜汁炒);湿痰脾困少食,加白术、苍术;有痰而口燥咽干,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贝母、瓜蒌仁、黄芩(炒)。若夏月热痰,或素热有痰,加黄芩、黄连、知母、石膏。03张景岳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治以辛温,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姜为最妙。凡属外感,悉宜先以此汤加减主之。若肺部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费力者,于本方加当归。若寒气太盛,或中寒肺气不温,邪不能解者,于此方加北细辛。若冬月寒盛气闭,邪不易散者,即麻黄、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龙汤。若伤风见寒,或伤寒见风,而往来寒热,咳嗽不止者,宜柴陈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气不多者,但以二陈汤加减主之,则无有不愈。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若兼阳分气虚,而脉微神困,懒言多汗者,必加人参;若但以脾胃土虚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汤;或脾虚不能制水,泛而为痰,宜理中汤,或理阴煎、八味丸之类。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内热喜冷、脉滑等症,亦但以二陈、六安等汤酌加凉药佐之,热微者可加黄芩,热甚者再加知母、栀子之属。若火在阳明而兼头痛热渴者,惟加石膏为宜。咳嗽凡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则热自散,宜六安煎、二陈汤、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虚实壮老,随宜用之。如果内热甚者,不妨佐以黄芩、知母之类。内伤之嗽,必皆本于阴分。五脏之精皆藏于肾,而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虚也。故凡治劳损咳嗽,必当以壮水滋阴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09版) 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更令临床医师倍感困惑。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5年版指南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实施三年来也收到众多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本指南,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2008年哮喘学组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09年颁布。主要修订意见如下:2009版指南由2005年版的7个专题及附件扩充为9个专题及附件。新增了亚急性(病程3~8周)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两个专题以及咳嗽的定义、祛痰治疗2部分内容,并在附件中增补了“咳嗽程度与疗效的评估”内容。下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咳嗽的定义和分类 中国指南的病因部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具体)、治疗。国内考虑到临床的应用,所以不包括发病机制这方面。 (一)咳嗽的定义: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咳嗽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急性 <3 周;亚急性 3-8周;慢性≧8周

09年版本,在时间分类上除了慢性变成了>8周,而且为了有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按性质分类:干咳和湿咳。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1、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2、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2)影像学检查(3)肺功能检查(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24h食管pH值监测:不能检测非酸性反流,非酸性反流需采用食管腔内阻抗或胆红素监测。(6)咳嗽敏感性检查(7)其它 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一)普通感冒 1、普通感冒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普通感冒的治疗原则: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1)减充血剂:盐酸伪麻黄麻碱(30-60mg/次,tid)等。(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2~4mg/次,tid)等。(4)镇咳药物: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二)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在(09年修订中增加内容) 1、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但常继发细菌感染,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也可引起此病。

常见咳嗽种类

常见咳嗽种类、治疗方法和忌食大全 一、风热咳嗽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桔红6g,木蝴蝶6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适合于5岁用量)。 二、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苏桔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桔红6g。水煎,服法同前。 三、阴虚燥咳 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水煎,服法同前。 四、肺寒咳嗽 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水煎,服法同前。 风热咳嗽的食疗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因为现在的宝宝普遍贪凉,热了就吹空调,一年四季都在吃寒凉的水果,所以现在患风热咳嗽的宝宝明显减少。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3.还可以给宝宝吃下列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但宝宝一次只能吃一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询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以判断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缩小诊断范围。了解咳嗽发生的时相亦有一定提示,如运动后咳嗽常见于运动性哮喘,夜间咳嗽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 A)和心脏疾病。痰量较多、咳脓性痰,应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常咳白色黏液痰,以冬、春季咳嗽为主。痰中带血或咳血者应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可能。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相关的咳嗽。大量吸烟和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工物质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有胃病史的患者需排除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有心血管疾病史者要注意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咳嗽。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 2、体格检查:包括鼻、咽、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和爆裂音。查体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提示支气管哮喘;如闻及吸气期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结核,同时也要注意心界是否扩大、瓣膜区有无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 3、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脱落细胞学诊断。诱导痰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附件1)。(2)影像学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

运用郭子光教授“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临床观察

运用郭子光教授“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中, 治愈72例,好转9例,无效1例。结论顿挫喘咳方临床运用,加减得当,确 有良效。 【关键词】国医大师顿挫喘咳方三虫 2012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从医60周年学术及临 床经验传承研修班”,期间郭老亲自授课,现场答疑,使我获益匪浅,所学之术应用于临床皆获良效。现就运用郭老之“顿挫喘咳方”加减治疗咳嗽兼喘或哮病例82 例临床疗效及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门诊患者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岁;病史最长的者为3年,最 短者为2天。住院患者27例,均为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者,其中男性21例,女 性6例;年龄在45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岁;住院患者病程皆较长,均≥10天,病史最长者为5年。所有患者均以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内科学》为西医诊断标准,其中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为37例,慢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哮喘16例。其主要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兼喘或哮。 2 治疗方法 使用“顿挫喘咳方”进行加减,基本方为:全蝎(水洗同煎)10g、僵蚕15g、地 龙15g、麻黄10g、杏仁10g、白果炒15g、防风15g、蝉蜕15g、瓜蒌壳15g、 法半夏15g、薤白20g、甘草10g。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表现为痰郁化热, 痰热壅滞者,酌加黄苓、石膏、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或 浮紧,表现为外寒内饮者则合用小青龙汤加减;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加天花粉、浙贝母、竹黄、桔梗等;痰色白、清稀、易咳出者加干姜、陈皮;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者应去麻黄[1]。每剂温水浸泡10分钟,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3—7天观察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急性发作者在症状缓解之后,及时给予服用郭老之“三阴固本方”以固本培元,达到控制或减轻复发,终止或延缓其 病情发展的目的。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或体征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 征无任何改变。 4 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9例,无效1例。其中在72例治愈患者中, 三日治愈率为35.6%;五日治愈率为88.9%;七日治愈率为100%。9例好转患者 在经过7天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只是未达到治愈标准,其中有1例患者在 治疗过程中发现患有肺部肿瘤,遂停中药以西医治疗,诸证复起,续服中药任然 有效。1例无效患者为男性,33岁,咳嗽咯吐黄痰10天,胸闷不适,伴口舌干燥、小便黄,脉浮滑有力、舌质红,苔薄黄,辩证痰热阻肺,肺气失宣。遂给予 顿挫喘咳方加减,在服药7日后仍不觉疗效,故询问得知其自主创业,应酬繁多,经常通宵达旦,未遵医嘱注意休息,禁服烟酒辛辣之品,且间断服药,故效果不显。 5 讨论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病源候论》言:“咳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 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 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 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 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 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 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桑 菊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 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牛蒡子、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 加麻黄,六月寒。 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d。症见: 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 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8g、菊花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 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 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 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 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 化痰止咳。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 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膏。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 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d,加重伴 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AC)、心理性咳嗽等。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1.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能缩小慢性咳嗽的诊断范围,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治疗或根据现病史提供的线索选择有关检查。

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咳痰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示哮喘的诊断,如闻及吸气性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相关辅助检查: (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性率显著增高,甚至是一些早期肺癌的惟一诊断方法。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方法见附件1)。 (2)影像学检查线胸片能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甚至可确定其性质,得出初步诊断,指导经验性治疗和相关性检查。建议将X 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X线胸片若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常规肺功能正常,可通过激发试验诊断CVA。 (4)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内膜结核等。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力衰竭验案赏析

第9卷第07期·总第111期 2011年04月·上半月刊 5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 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力衰竭验案赏析 高尚社 关键词:郭子光;心力衰竭;验案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7.00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7-0005-03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心肌肺梗死、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打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它见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忪”、“水肿”等病范畴。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尤其对本病的治疗验识俱丰。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郭子光教授辨治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岐黄,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 吴洪涛[1]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劳倦内伤有关。若风邪侵袭人体,日久不愈,则易痹阻心脉而发病,如《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若劳累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气亏虚,血行瘀滞,脾气不足,水湿不化,凌心射肺,最终因瘀血水饮互阻而发本病。可见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并且涉及肝脾肾。心气不足为本病动因,瘀血与水饮则为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鲍传萍[2]认为其病机与心脾、肺、肾有关,但以心为主。因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心阳的推动,若心阳不振则血流不畅,久之则血液瘀阻;血液瘀阻又可使心阳更加郁竭,这样反复的作用,形成恶 性循环,使病情日益加重。李明海[3]等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心、肺、脾、肾俱虚,痰、水、湿、瘀交阻。国医大师张琪[4]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本虚标实。而郭老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阳微。证属本虚标实,气虚阳微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据资料报告,在老年人心衰病因中,1/3~2/3为缺血性心脏病。在老年人心衰的病因中应注意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 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 治则探幽 对于本病的治疗,陈洁[6]等认为在生理上,心肾两脏相互交通,君火与相火相互资生,精与神互相依存,精与血相互化生;在病理上,心本手肾,从而出现了因虚致虚,因实致虚,从而认识到肾虚是心衰内部各种矛盾的主要矛盾。因此,主张补肾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重要。李雪山[7]等认为根据心肾互为根本的关系,心阳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有赖于心火的温养。心阳充足,血运正常,则肾得温养,肾阳则旺。肾阳充足,命门火旺,则心阳得温,血行通畅。若命门火衰,温煦力弱,则心阳不足;若心阳先亏,累及于肾,导致肾阳不足,又可见心肾阳虚之证。所以,心衰尤其是中晚期多属本虚标实证,心肾阳虚为本,水液内停为标。故主张温阳利水是中晚期心衰的基本治法。林凯旋[8]等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X ”。心衰患者多正气虚弱,因而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生,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治宜益气活血为主。国医大师颜德馨[9]教授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与气血失常关系密切,心体阴而用阳。心之阳气虚弱即心的正常功能减弱,往往出现虚寒证候。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推动乏力,必然表 ※基金项目: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 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 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 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如病例l。 例l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曰: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胡老认为,本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方中苏叶,胡老常用苏子。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痰饮郁久常化热真寒假热要认清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从治验例2可看清这一问题。 例2李某,男,63岁,病案号156679。 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曰: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O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处方完后问胡老,患者热象明显,用这么多热药行吗?胡老说:“患者吃了那么多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已说明药不对证。再看他现在的症状,有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热以除其标,能否见效,还要看其服药后的反应”。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己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继服12剂症已。 外寒内饮常同犯解表祛饮必并行 一位慢性咳嗽病人,胡老开了小青龙汤加茯苓,一位进修医生问:“此病人是属外感咳嗽还是属内伤咳嗽?”胡老只是说:“这病人咳嗽属外寒内饮,为小青龙汤加茯苓方证。”处方完毕,结合本例的治疗,阐述了外寒内饮咳嗽的证治。指出了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类,实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并存,内伤易招外感,外感也易导致内伤。因此,临床无必要究其是外感和内伤,只要看其具体症状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