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苏黄止咳胶囊

我们是谁?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我们的理由是什么? 如何用好苏黄止咳胶囊?
7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专病专药,处方有理有据! 唯一批准治疗 感冒后咳嗽! 唯一批准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适应症: 中医:风咳; 西医:感冒后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8
适应症
定义:感染后咳嗽
苏黄止咳胶囊现代药理学
君 炙麻黄— 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紫苏叶— 镇咳,对组织胺有拮抗作用, 抑制lgE的产生,抗病毒作用。
臣 五味子— 镇咳、祛痰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蝉 蜕— 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佐 前 胡— 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 地 龙— 抗组胺作用,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枇杷叶— 平喘,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 紫苏子— 平喘。
咽痒即咳嗽。 6.抗生素治疗无效; 7.镇咳药:短期应用,仅降低咳嗽敏感性; 8.吸入激素+β受体激动剂有效,但是患者对激素恐惧。
11
苏黄止咳胶囊最适合的病人: 干咳少痰或无痰; 咽部一痒就咳嗽; 有过敏体质者; 对激素恐惧者; 胸片正常者 。
12
我们是谁?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我们的理由是什么? 如何用好苏黄止咳胶囊?
愈显率=(临床治愈+显效)/总病例数;
咳嗽程度:
总有效率=(总病例数-无效)/总病例数;
0分:无咳嗽;
3分:偶尔咳嗽,多在夜晚或清晨发作,不影响睡眠和工作;
6分:咳嗽常作,多在夜晚或清晨发作,轻微影响睡眠和工作;
9分:持续性、痉挛性阵咳,昼夜均有发作,影响睡眠和工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8):698-701.
本省 88-97元/盒
咳嗽西医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咳嗽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

药物诱发的咳嗽
Drug-Induced Cough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机制可能与缓激肽、前列腺、P物质有关 ➢通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干咳,夜间或卧位时加重 ➢停药3~7 d可使咳嗽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其他药物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安
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主要见于婴幼儿,尤小于1岁以内 包括:
CVA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
1. 持续咳嗽>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 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 素治疗无效;(三咳征)
2. 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症状缓解; 3. 肺通气功能可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示气道高反应性; 4. 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 先天性血管畸形压迫气管 喉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 支气管肺囊肿 纤毛运动障碍 纵隔肿瘤
……
多发性抽动症
Tourette's syndrome, TS
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居多; 表现为清嗓、干咳、嗅鼻、叹息、呼噜等; 白天发作多,精神紧张时更甚,睡眠时消失; 部分伴有运动性抽动症状(眨眼、咧嘴、耸
Allergic Cough, AC
与CVA类似,但并非完全为同一种概念; 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升高,但无气道高反应性,
故激发试验阴性,支气管扩张剂无效; 雾化吸入辣椒素后的咳嗽次数≥5次的最低激发
浓度来表示咳嗽的敏感性.
EB、CVA与典型哮喘
EB
Eosinoph ilia
CVA
Cough
Eosinophilia Cough
肩、皱额等头面颈部怪异动作).
心因性咳嗽
ACCP建议,儿童心因性咳嗽只能在除外抽动性疾病,并且 经过行为干预或心理治疗后咳嗽得到改善才能诊断;咳嗽 特征对心因性咳嗽只有提示作用,不具有诊断作用[E/B]
大学中医诊断学咳嗽与咳痰

•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2009年6月
慢性咳嗽的分类
•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UACS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非哮喘
石症、骨化性支气管病、纵隔肿瘤及左心功能不全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2009年6月
咳痰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正常支气管黏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少许黏液 • 常与咳嗽伴随
痰 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 肺泡渗出物 不包括口、鼻、咽喉的粘液。
刺激 呼吸道 分泌物
痰液
粘膜充血、水肿分泌亢进 粘膜下粘液腺分泌亢进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感染的坏死组织
临床表现
• 咳嗽的性质
• 干性:无痰的咳嗽(刺激性呛咳)
短促、断续、高调性咳嗽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 胸膜炎 气管受压、气管内异物 气管、支气管、喉部肿瘤
• 湿性:有痰的咳嗽(常呈连续性)
下呼吸道感染中晚期(气管、支气管、肺)如COPD、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
咳嗽发作与时间节律
咳嗽与咳痰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患者买药情景对话
(一位顾客伴随着咳嗽声走进店里,眼睛在柜台间扫视。)
• 药师问:“请问您是需要咳嗽药吗?” • 顾客说:“是的,我咳嗽得很厉害,都好几天了,唉!
睡觉也睡不好。”
• 药师问:“咳嗽前你是不是得过感冒了?” • 顾客说:“是的,感冒还没完全好就又开始咳嗽,还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654・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贺正一:首先我们先从咳嗽的分类和原因开始。
咳嗽通常按时问分为3类: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I>8周。
咳嗽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并非单一原因,所以治疗咳嗽的关键在于病因治疗,咳嗽消失是治疗成功的标志。
在咳嗽诊断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持续时间:急性发病的咳嗽,伴有鼻炎、咽痛、发热,一般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
慢性咳嗽,没有其他明显症状,胸部x线无特殊阴影,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2.是干咳还是湿性咳嗽:不伴有咳痰的咳嗽为干咳,多是由于咽喉部、胸膜病变所致。
支气管肿瘤可以主要表现为干咳,应特别注意。
有时老人、女性有痰不易咳出或被吞咽。
要认真分析。
干咳的音调一般较有痰的液性咳嗽要高。
3.痰的外观:咳脓性痰提示气道感染,没有气道感染而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时也可表现为黄色。
咳大量(100ml/d以上)浆液性痰者称为支气管黏液溢。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泡细胞癌或为特发性。
黏液痰常是气道长期受刺激的结果。
有的患者常把鼻液(咽喉鼻漏)或唾液误认为是痰,应特别注意。
4.有无伴随症状: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音哑、鼻塞,常见于普通感冒。
伴胸痛可见于自发性气胸、胸膜炎等。
伴发热见于肺部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
伴喘鸣或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水肿等。
伴心脏杂音见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胸部叩诊鼓音见于气胸,胸部叩诊浊音见于胸膜炎。
5.临床检查:①胸部x线:注意有无肺部炎症、气胸、胸腔积液及心脏外形的变化。
②血液、血清学检查:常规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必要时做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冷凝集试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抗体等。
③支气管镜检查:怀疑是支气管肺癌或气管异物等引起的咳嗽时应考虑做气管镜检查。
④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
中美咳嗽指南精解

19
中国指南:针对亚急性咳嗽的治疗策略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上气道
咳嗽综合征(UACS)、CVA等。在处理亚急性咳嗽时,首
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经验性 治疗。治疗无效者,再考虑其他病因并参考慢性咳嗽诊断程 序进行诊治。
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
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
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A/D制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
*P<0.01
6
90
惠菲宁+阿奇霉素 酮替芬+阿奇霉素
5.4
5.5 治疗有效率(%)
80 70 60 50
咳嗽症状评分
5 4 3 2 1 0
76.3%*
3.2 2.3*
45%
40
30 20 10 0
Eur Respir J, 2001, 18: 647-654. Chest, 1991, 99: 20-26. Thorax, 2006, 61:975-979. Chest, 1996, 109: 1262-1268.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59(4Pt 1):1257-1266. Eur Respir J, 2003, 22: 413-417.
美国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分布
美国慢性咳嗽病因以UACS病因占首位
50%
41% 40% 30%
n=102
24%
20% 10% 0% UACS 哮喘 GERC 其他 21% 14%
UACS、哮喘、NAEB、GERD是最常见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显示,
上述4种病因占总病因的一半甚至90%以上
_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_2009版_解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指南·规范栏目编辑:张凌电话:(010)58302828-6859美编:郭建刚2010年3月12日▲510182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赖克方《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解析背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自2008年起对《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6月公布。
修订后的2009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仍然坚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实用”的原则,基本保留原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只在局部作了调整与改动。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特别是慢性咳嗽大约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但临床误诊、误治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困扰。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2005版指南”)。
学会通过专业杂志、报刊、会议、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指南进行推广宣传,并与美国、日本呼吸科领域的专家就指南内容进行了交流。
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师对咳嗽的病因分布与诊断的认识有很大提高。
国内一些单位还相继对慢性咳嗽进行了研究,开展了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有关慢性咳嗽研究的论著逐年增加。
在2005版指南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一些同行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8年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版指南进行修订。
因为慢性咳嗽不仅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还与耳鼻咽喉、消化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次指南修订特别邀请了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的专家参与,以提高2009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09版指南”)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修订后的指南基本保留原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只在局部作了调整与改动。
以下简要介绍7个方面的内容。
2005版指南分7个部分另加1个附件。
2009版指南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内容与结构,另外增加了“经验治疗”与“祛痰药物”2个部分,并将“亚急性咳嗽”作为一个部分单列,2009版指南总计有9个部分(表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治疗后,病因仍无法明确。又称为特发性咳嗽。 •由于这些患者普遍存在咳嗽高敏感性,又称为慢性咳嗽高敏综合征(CHS)。 •以中年女性多见,常以上感为起病首发因素,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伴咽痒或异 物感,对油烟、灰尘、异味、冷空气敏感,有时讲话及紧张亦会引起咳嗽。 •诊断原则:必须经过系统的病因检查,排除已知的慢性咳嗽病因,方可考虑。 •常规治疗无效,以降低咳嗽敏感性为目的。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巴氯芬、卡马西平 等。非药物治疗:咳嗽抑制性治疗。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
LOGO
Thank You !
•由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综合征。其基础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还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 炎等咽喉部疾病有关。 •PNDS/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 导致以咳嗽为主要变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外,随潜在疾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且缺少特异性。 •诊断标准(2C):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
EB/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既往有接触面粉、异氰酸和氯氨等引起EB的报道(2C),因此诊断EB时要考虑职业因素。 EB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诱导痰(或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气道反应性测定和激素治疗有效等综合判 断(1B)。 •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黏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
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
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
了解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询问咳嗽持续的时间可以判断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缩小诊断范围。
了解咳嗽发生的时相亦有一定提示,如运动后咳嗽常见于运动性哮喘,夜间咳嗽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 A)和心脏疾病。
痰量较多、咳脓性痰,应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常咳白色黏液痰,以冬、春季咳嗽为主。
痰中带血或咳血者应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可能。
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相关的咳嗽。
大量吸烟和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工物质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有胃病史的患者需排除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hronic cough,GERC)。
有心血管疾病史者要注意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咳嗽。
高血压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
2、体格检查:包括鼻、咽、气管、肺部等,如气管的位置、颈静脉充盈、咽喉鼻腔情况,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哮鸣音和爆裂音。
查体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提示支气管哮喘;如闻及吸气期哮鸣音,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结核,同时也要注意心界是否扩大、瓣膜区有无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
3、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脱落细胞学诊断。
诱导痰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的主要指标,常采用超声雾化吸人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附件1)。
(2)影像学检查: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
X线胸片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特别是胸部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病变,对一些少见的慢性咳嗽病因如支气管结石、支气管异物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大气道肿瘤等。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 A的关键方法。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结核等。
(5)24h食管pH值监测:这是目前判断胃食管反流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不能检测非酸性反流。
通过动态监测食管pH值的变化,获得24 h食管pH值<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食管pH值<4占监测时间百分比等6项参数,最后以Demeester积分表示反流程度。
检查时实时记录反流相关症状,以获得反流与咳嗽症状的相关概率(symptom association probability,SAP),确定反流与咳嗽的关系(附件2)。
非酸性反流采用食管腔内阻抗或胆红素监测。
(6)咳嗽敏感性检查: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人一定量的刺激物气雾溶胶颗粒,刺激相应的咳嗽感受器而诱发咳嗽,并以吸入物浓度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
常用辣椒素吸入进行咳嗽激发试验(附件3)。
咳嗽敏感性增高常见于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GERC等。
(7)其他检查:外周血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及变应性疾病。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有助于诊断变应性疾病和确定变应原类型。
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急性咳嗽是最常见的疾病。
(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普通感冒的咳嗽常与鼻后滴流有关。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必使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盐酸伪麻黄碱(30~60mg/次,每天3次)等;(2)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2~4mg/次,每天3次)等;(3)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4)镇咳药物: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但常继发细菌感染,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也可引起此病。
2、临床表现:起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随后咳嗽可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伴细菌感染者常咳黄脓痰。
急性气管-支气管常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3、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要注意与流感、肺炎、肺结核、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鉴别。
4、治疗: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
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袪痰药。
若有细菌感染,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可依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在未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之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口服抗菌药物。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
四、亚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CV A等。
在处理亚急性咳嗽时,首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经验性治疗。
治疗无效者,再考虑其他病因并参考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诊治。
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
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感染后咳嗽,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
感染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
感染后咳嗽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
通常不必使用抗生素,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感染后咳嗽,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用减充血剂等。
异丙托溴铵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
五、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诊治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CV A、UACS[又称鼻后滴流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EB和GERC,这些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其他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不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还与其他系统的疾病有关。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慎用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
(一)UACS/PNDS1、定义: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被称为PNDS。
由于目前无法明确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2006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建议用UACS替代PNDS。
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还常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
2、临床表现:(1)症状:除咳嗽、咳痰外,可表现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
变应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水样涕、眼痒等。
鼻-鼻窦炎表现为黏液脓性或脓性涕,可有疼痛(面部痛、牙痛、头痛)、嗅觉障碍等。
变应性咽炎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特征,非变应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喉部炎症、新生物通常伴有声音嘶哑。
(2)体征: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黏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见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黏脓性分泌物。
(3)辅助检查:慢性鼻窦炎影像学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等。
咳嗽具有季节性或提示与接触特异性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有关时,变应原检查有助于诊断。
3、诊断: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很多无特异性,难以单纯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明确诊断,针对基础疾病治疗能有效缓解咳嗽时方能明确诊断,并注意有无合并下气道疾病、GERC等复合病因的情况。
4、治疗:依据导致UACS/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
对于下列病因,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1)非变应性鼻炎;(2)普通感冒。
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两周内产生疗效。
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丙酸倍氯米松(50μg/次/鼻孔)或等同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莫米松等),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