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合集下载

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最新最全的模板范本:框支-剪力墙结构一:引言本旨在介绍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以及相关技术指导,旨在提供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二: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概述1.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定义和特点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造工程的结构形式,它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作为主体承载结构,与框架结构相结合,在承载和抗震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2.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构成要素框支-剪力墙结构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组成,其中框架结构负责承担垂直荷载,剪力墙负责承担水平荷载,两者相互协调工作,共同保证建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1. 结构的布置和几何形态设计在设计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应根据建造属性、功能需求、地震要求等因素确定结构的布置和几何形态,充分考虑建造整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设计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设计是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在确定剪力墙位置和数量时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结构布局、构造条件和施工等因素,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

3. 框架结构的设计框架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建造的承载要求和抗震要求,确定框架的布置和尺寸,合理配置剪力墙和框架的位置,并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四: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要点1. 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按照像关施工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和准备工作。

2. 剪力墙的施工剪力墙的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布置和模板安装等步骤,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墙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框架结构的施工框架结构的施工包括钢柱、梁等构件的连接和安装,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五:附件清单:1. 设计图纸- 建造平面布置图- 结构剖面图- 剪力墙布置图- 框架结构布置图2. 施工工艺与方法- 剪力墙浇筑工艺- 框架结构安装工艺3. 施工材料清单- 钢筋- 混凝土- 模板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指国家对建造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规和规范。

框支剪力墙结构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规范的一些摘抄要点

框⽀剪⼒墙结构规范的⼀些摘抄要点抗规6 多层和⾼层钢筋混凝⼟房屋6.1 ⼀般规定6.1.1 本章适⽤的现浇钢筋混凝⼟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平⾯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的最⼤⾼度宜适当降低。

依据表6.1.1 现浇钢筋混凝⼟房屋适⽤的最⼤⾼度(m)。

部分框⽀抗震墙100m(注1:部分框⽀抗震墙结构指⾸层或底部两层为框⽀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墙的情况)6.1.3钢筋混凝⼟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平⼒作⽤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矩⼤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

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确定抗震等级。

4 当甲⼄类建筑按规定提⾼⼀度确定其抗震等级⽽房屋的⾼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注:本章“⼀、⼆、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简称。

表6.1.2抗震等级设防烈度7度时部分框⽀抗震墙结构在25~80m间,框架层框架⼆级,抗震墙⼀般部位三级、加强部位⼆级。

6.1.9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向的抗震墙相连;框⽀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向的抗震墙相连。

2 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于6的连梁形成洞⼝,将⼀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墙段,各墙段的⾼宽⽐不宜⼩于3。

3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洞⼝时,以及⼀、⼆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宜上下对齐。

4 矩形平⾯的部分框⽀抗震墙结构,其框⽀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于相邻⾮框⽀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于24m,框⽀层的平⾯布置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矩,不应⼤于结构总地震倾覆⼒矩的50%。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框支墙与落地墙的比例。

在地震区,一般要限制框支墙的总榀数不超过全部横墙榀数的50%,也就是说,框支墙占墙体的比例宜控制在1/2以内。

(2)增加落地剪力墙的厚度(但不宜超过原墙厚的2倍),提高落地前力墙与框架柱的强度等级,减少洞口尺寸,控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不宜大于建筑物宽度的2.5倍;把落地剪力墙组合布置成筒状或工字形等来增加结构底部的总抗侧刚度。

(3)避免在框支楼盖顶处发生刚度急剧突变,为了保证刚度的变化能顺利地传递和转变。

必须对框支楼盖层的设计作特殊的要求,如板厚不宜小于180m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并应采用双向上下配筋、配筋率不宜低于0.25%;楼板的外侧边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层外纵墙加强。

楼板开洞位置距外侧边应尽量远一些,在框支墙部位楼板则不宜开洞。

(4)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也可将底层框架扩展为2—3层。

刚度随层高逐渐变化,使刚度逐渐减弱而避免突变。

(5)在框架的上面一层设置设备层,作为刚度的过渡层(即转换层),使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较为接近。

(6)框支梁、柱截面的确定。

框架梁柱是底部大空间部分的重要支承,它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及地震倾覆力矩、其断面尺寸要通过内力分析,从结构强度、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确定。

框架梁高度一般可取(1/6—1/8)梁跨,框架柱截面应符合轴压比N/fcbh,N为地震力及竖向荷载作用组合的计算轴力,fc为柱混凝土轴心受压设计强度其他在结构上还有若干措施,如在剪力墙肢端增设暗柱,以及规定一些小配筋率及搭接长度等,其结构加强措施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和采用。

框支剪力墙在竖向布置时为防止刚度突变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大空间底层的层刚度变化率r接近于1,不宜大于2;不宜在地震区单独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即需要时可采取框支剪力墙与落地剪力墙协同工作结构体系。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与抗震策略研究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与抗震策略研究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与抗震策略研究作者:王川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论文首先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继而分析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在对部分框支剪力墙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减少转换,做好统筹规划。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维持大空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计算部分尽量做到要准确全面。

最后,论文建议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要求及策略。

【关键词】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抗震策略Abstract: paper first part of the frame supported shear wall structure made a brief overview, and then analyzes some of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supported frame design points. In the right part of the frame supported shear wall design, it should reduce the conversion, make overall planning. Meanwhile, in the design of the time to pay attention t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a large space, as far as possible in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to b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section. Finally, the paper recommends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should b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d gives the right part of the frame supported shear wall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strategies.Key words: section frame supported she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 seismic Policy中图分类号:TU398+.2 文章标识码:A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城市有限的空间及土地资源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为了争取更大的建筑空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摘要:作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剪力墙结构因自身良好的抗风性能和抗震性能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了充分发挥出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必须高度重视结构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首先应该针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工程需求提出优化措施,考虑到影响剪力墙结构的要素众多,必须综合考量,结合工程实践完成设计方案调整,发挥剪力墙结构的应有之用,文章将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分析0引言通过与传统墙体结构的比较,剪力墙结构在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方面表现优良,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营造了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剪力墙结构设计包含的内容多样,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实践分析结构设计当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工程经验,通过优化设计保证剪力墙结构性能的发挥。

设计人员是影响建设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设计之前就应该针对其应用流程进行全面掌握,同时明确重点难点问题,以优化措施发挥最大的潜力墙结构优势。

1. 剪力墙的使用原则1.1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要保证建筑墙体的安全性,必须在剪力墙结构以及结构形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刚接形式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楼面横截面积小的情况,具有减少墙肢平面外弯矩的效果,能够提高整体的承重能力。

横向和纵向结构分化设计当中,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考量。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当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作为一个竖向构件,在建筑中充当着抵抗策略的角色,同时也承受着竖向负重以及横切面的负重,如果采用剪力墙组成受力墙面结构,剪力墙墙体就能够承担所有负重,对整个建筑工程影响很大。

为了发挥出剪力墙设计的最优作用,首先应该合理认识剪力墙的作用,布置方式采用沿中心轴方向双向布置,如果建筑抗震要求高,可以采用双向剪力墙设计方法;墙体的形状同样也会对剪力墙的使用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应保持受力均匀,保持受力对称,保证剪力墙中心和墙的结构中心相近,使剪力墙的效果最大化。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剪力墙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80、170、150、130m?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m?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结构的最大高宽比:?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分别为6、6、6、5、4?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8、7、7、6?◆?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扭转:?A级高度——?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楼板:?有效楼板宽?≥?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开洞面积?≤?该层楼面面积的30%?无较大的楼层错层?凹凸:?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侧向刚度:?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相邻下一层的25%?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宜)≥?相邻上一层的80%?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65%?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75%?(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水平位移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舒适度要求:?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按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0.15?m/s2,办公、旅馆?0.25?m/s2?◆?伸缩缝?1.?最大间距:现浇?45m,装配?65m?2.?可适当放宽最大间距的条件:?①?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②?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③?每隔30~40m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砼两个月之后浇灌?④?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⑤?采用收缩较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砼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⑥?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防震缝?1.?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宜小于70mm。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部分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结构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3.4.3的要求;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max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2、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措施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措施

剪 力 墙 间距 的扩 大 , 不 仅 能 够起 到减 少 混凝 土 用 量 的 目的 , 而 且 可 以起 到减少剪力墙上部刚度的要求 , 因此可 以选择扩大剪力墙间距 , 来提高框支 剪 力墙 的抗震 性 。
3 . 2 2留设 结构 洞
可 以在框支剪力墙体上留设结构洞 , 并用轻质墙体填充洞体 , 不仅可以
4 转换 层设 计
现代建筑结构除了在水平 、 垂直方 向上设置剪力墙 , 在斜方 向墙体上也 延性系数为3 — 4 a P 可。 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墙体剪应力的大小对非弹性阶段 这 种 剪 力墙 的上 下轴 线 无 法 实 现对 其 , 因 此 只能 在 剪 力墙 墙 体 的延 性 及 耗 能性 能 影 响较 大 , 剪 应 力 与延 性 及 耗 能 性呈 反 比 , 剪 应 力 越 开 始 设 置剪 力 墙 , 结构内设置转换层, 将剪力墙内力通过转换层传给框支结构。 高时, 延性及耗能性越低 , 反之 , 剪应力越低时 , 延性及耗能性越高。 为防止墙体脆性剪切对锚固构造产生破坏, 要充分发挥钢结构在弯 曲结 状态下的抗弯能力 , 避免 由此造成的墙体局部变形 。墙的塑性铰区高度取决 于可墙根部范围, 塑性铰区高度值通常取墙肢宽及 1 / 8 墙高度间的较大数值。 如果框支剪力墙在结构上存在上 、 下刚度突变 , 构件不连续 , 传力复杂等 现象, 在地震作用下框支剪力墙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 引发严重后果, 待建筑方 案确定后 , 为提高建筑 的抗震性能, 本着减轻 自重并节约成本的原则 , 在建筑 框 支 剪力 墙 结构 设 计 时应 充分 考虑 以下 问题 :
建 筑结 构
框 支剪力墙 结构设计 中应 注意 的措施
肖代见
重 庆 特 钢 设 计 院 有 限 公 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