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主题:传统节日-春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2.掌握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了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2.掌握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2.春节红包和鞭炮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开场引导:询问学生对春节的了解,有哪些相关的经历或记忆。

2.导入话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春节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3.引导学生讨论春节的重要特点和传统活动。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以下问题:a∙你最喜欢春节的哪个习俗?为什么?b.在你们家庭如何庆祝春节?C.你猜想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指定一个组长,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准备分享。

四、小组分享(10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整理出春节的共同特点和传统活动。

五、习俗体验(15分钟)1.分发春节红包和鞭炮的道具给学生。

2.带领学生体验春节的传统习俗,例如发红包和点燃鞭炮。

3.向学生解释这些习俗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价值。

六、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关于春节的知识?最有意思的是什么?2.强调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七、课堂作业(5分钟)1.让学生回家调查和了解他们家庭如何庆祝春节,或者其他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

2.下节课时,学生准备一份关于春节的文化展示,并带相关物品或图片。

扩展活动(可选):1.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制作春联和窗花等春节装饰品。

2.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庙会或春节活动,体验春节的氛围和庆祝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俗。

2.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___的《龙船调》。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三、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师:非常好,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生:(举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春龙节。

师:非常好,你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传统节日了。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你们对这些节日的喜爱和热爱。

二、知识讲解: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传统节日的图片。

(板书设计)这些节日都有哪些特别的俗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你们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传统节日教案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的设计。

活动名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节日的由来、主要习俗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传统节日习俗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增加互动和参与感。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包粽子、剪窗花、制作灯笼等传统技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增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3.传统节日美食品尝组织学生品尝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让学生通过味觉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品尝年糕、饺子等传统食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其食材选取和制作方法。

通过品尝传统美食,增进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传统节日文艺表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原创小品、舞蹈、歌曲等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从传统节日的故事中汲取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可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识。

5.传统节日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传统节日的饰品、小玩意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中秋节期间,学生可以制作兔子灯笼、中秋月饼模具等,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6.传统节日展示和分享在活动结束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口头分享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学习祭祖、扫墓的意义。

3.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认识屈原,学习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4. 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体验赏月、吃月饼的乐趣。

5. 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认识登高、插茱萸等传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体验节日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及对传统节日传承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传统节日的图片、活动场景等。

2. 视频素材: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视频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的所需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

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传统节日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淡忘,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体验和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

2. 教案编写针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份教案如下:2.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和习俗•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2 教学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沿革•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和代表性习俗•传统节日的特色食物和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体验2.3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道具,设计教学场景和装饰•课堂引导: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习俗体验:让学生参与制作传统节日的特色食物或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亲身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的游园、拜神、祭祖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2.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情况,进行日常表现评价•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进行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个人观点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只有通过实际体验,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注重承上启下,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传统节日,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参与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后,不仅能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从而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

2024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及其习俗。

2.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节日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习俗等,结合教材内容,以端午节为例,详细介绍其文化内涵。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互相介绍节日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节日习俗。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5. 动手操作(15分钟)让学生利用卡纸、彩笔等学具,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粽子、灯笼等。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名称、时间、习俗端午节:起源、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的时间、习俗、活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目录1. 活动目的与意义 (3)1.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4)1.2 提升文学素养 (5)1.3 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6)2. 活动对象 (7)3. 活动主题 (7)3.1 探究与体验中国传统节日 (9)3.2 “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 (10)4. 活动目标 (11)4.1 知识目标 (11)4.2 能力目标 (12)4.3 情感目标 (13)5. 活动准备 (14)5.1 资源准备 (15)5.1.1 教学资源 (16)5.1.2 实践活动材料 (17)5.2 人员准备 (19)5.2.1 教师分工 (20)5.2.2 家长志愿者 (21)6. 活动内容与流程 (22)6.1 节日活动介绍 (23)6.2 节日知识学习 (24)6.2.1 节日故事分享 (26)6.2.2 节日谚语收集 (26)6.3 节日手工制作 (27)6.3.1 节日相关的折纸活动 (28)6.3.2 节日装饰绘画 (29)6.4 节日习俗走访 (30)6.4.1 走访当地民俗文化馆 (32)6.4.2 探访亲友庆祝节日 (33)7. 评价方法 (35)7.1 目标评价 (36)7.2 过程评价 (36)7.3 成果评价 (38)8. 活动总结与反馈 (39)8.1 活动总结 (40)8.2 学生反馈 (41)8.3 教师总结 (42)8.4 家长反馈 (43)9. 活动预算 (44)9.1 物资购买预算 (45)9.2 人力成本预算 (47)9.3 经费来源与预算管理 (48)10.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49)10.1 活动风险评估 (50)10.2 应急预案 (51)1. 活动目的与意义文化传承: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祖先智慧与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知识扩展:活动不仅关注节日的传统习俗,还要引导学生研究节日的起源、演变、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docx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确定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分组确定人员分工。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品践活动的子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学生务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播放音乐后,提问: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个节日?(学生回答)老师介绍春节: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的传统节日。

记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有人问我:“一年中你什么时候最高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过年的时候。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2、师:春节,俗称过年。

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师: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己经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就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学生提问题,梳理确定子课题1、师:除了春节之外,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课件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针对这些传统节日,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

3、前后桌为一小组,交流讨论,确定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写在卡纸上,写好后贴到黑板上。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4、老师与学生共同把贴到黑板上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①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②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③中国传统节日的食俗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⑤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三)重新分组,进行人员分工1、自己喜欢研究哪个节日就离开座位,走到相应的指示牌跟前,一个同学只选择研究一个节日即可,这样就以节日命名,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来历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有那些,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3、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4、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发展。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看日历,引进课题
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我们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2、、交流查询的情况,做好记录。

3、读小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清明节、寒食节等)
三、活动拓展;
1、细细回忆传统节日带来的感受。

2、把搜集整理的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的习俗
教学目标:
1、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中国的节日发展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这使得中国的民俗节日多了一重地域文化色彩。

我们一起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吧!
2、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收集一些有地区特色的节日习俗谚语、儿歌、诗句等,制作成书签。

2、汇报收集的传统的习俗。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

除夕守岁是最重
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

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

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
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4)、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5)、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6)、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中,你对什么感兴趣?在活动小组里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究。

(填写记录表)
三、活动拓展:
1、欣赏各地区庆祝节日的图片。

2、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得以发展,谈谈你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节日的食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喜欢吃什么?
2、查找一些节日菜肴或食品的制作方法,做成小卡片。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传统节日的食品是中华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大家都来了解节日食品,让节日食品走进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汇报查找节日食品的资料。

(粽子端午月饼中秋饺子冬至腊八粥腊八元宵上元节)
2、讨论:
每个节日的食品都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1)北方人盛行在除夕时吃饺子,当子时一到,即步入新的一年,这一刻有(更岁交子)象征意义。

(2)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

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3)“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
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4)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5)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3、完成节日美食评选表。

三、活动拓展
比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价值,现在传统节日的食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比一比,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总结与评议,活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用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2、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3、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2、研究讨论: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并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个活动主题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留下了真实的活动轨迹和难忘的活动体验,现在让我们进行活动的总结和交流。

2、板书课题。

二、新课导入
1、根据搜集资料整理,填写“活动之最”总结表。

2、填写同伴对我的评价表。

3、讨论、研究:
(1)如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2)如何延续发展和抢救传统节日中的文化遗产。

(3)完成课本51页的习题。

三、教师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

我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