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6分×5题]1、为什么说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答: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2、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答: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企业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经营状况远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少,且矛盾较大。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答: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整理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1、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答:(1)针对极少数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错误加以夸大和渲染,企图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邓小平的讲话对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简答题)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答:(1)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简答题)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答:(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简答题)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答案(完整版)

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自忠,左权,孙立人赵一曼冯玉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50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P12)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2.(P14-15)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P35-36)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第一,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一是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
二是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三是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第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2.(P31-32)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30余年中先后创办24个兵工厂。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P24)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第一,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第一章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1)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2)关系: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渐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4)中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造成了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答案:B2.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A. 1918年B. 1919年C. 1920年D. 1921年答案:B3.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个方面?A.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答案:B4. 抗日战争胜利是哪一年?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答案:A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35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BCD7.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A. 林则徐B. 孙中山C. 毛泽东D. 邓小平答案:ABCD8. 以下哪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中英新约》答案:ABC三、填空题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_________。
”答案:站起来了10.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是_________起义。
答案:南昌起义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大改造”。
答案:三大改造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主要是土地改革,手工业改造是组织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则是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五、论述题12.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
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4、近代中国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6、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7、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8、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9、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发生了怎样根本性的变化?10、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11、近代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是?1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13、简述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战论的主要内容。
14、简述戊戌维新的意义。
15、资产阶级改良维新失败的原因、教训?1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7、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1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9、为挽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哪些奋斗?20、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1、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2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3、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24、中国资产阶级分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25、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27、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28、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9、八七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30、国民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了哪三次著名起义?3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阐述革命新道路的主要理论著作有哪几篇?33、简述《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内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重点1、简答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
(2)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为城乡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农,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至50年代。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但它的来源不同,构成复杂。
它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1)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2)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摇摆不定。
(3)民族资产阶级带有浓厚的两重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
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特点是什么?(1)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2)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
(3)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关系:(1)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分配方案:(1)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
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2)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
意义:(1)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3)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1)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方面:设立新闻官,(新)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方面: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实质: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7、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8、简答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过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4)具有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
9、简答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
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借“国有”名义把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10、简答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4)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1)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2)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3)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2、简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3、简答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1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2)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
(3)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4)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1)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切中时弊。
(2)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
(3)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6、简答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17、简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五四运动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辛亥革命后,国民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需要新的政党。
19、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0、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已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
这是因为: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2)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向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尊崇的主义。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1、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演习。
(2)中共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3)中共汲取了历史的教训,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4)中国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5)为把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2、简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势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领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中共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23、简答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1)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1)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2)开展敌后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3)组织和推动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对激发大后方人民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战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采取正确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2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7、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8、中国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简答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1)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2)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3)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