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漫谈

合集下载

保和丸 成分

保和丸 成分

保和丸成分保和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川芎、甘草等。

它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

人参是保和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的作用。

人参中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疲劳能力。

人参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弹性。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黄芪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芪多糖和黄芪酮等,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黄芪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的气血不足状况,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胃、止泻止痛的作用。

白术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黏液质,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白术还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对于胃肠道炎症和感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茯苓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茯苓酸和茯苓多糖等,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肿。

茯苓还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党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益气养血、补中益气的作用。

党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党参皂苷和党参多糖等,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党参还具有调节血糖、降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于调节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川芎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酮和川芎内酯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川芎还可以舒缓经络,缓解痛经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解毒、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和甘草皂苷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甘草还可以增加胃肠道黏膜的保护层,减少胃酸对黏膜的刺激,对于胃炎和溃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保和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川芎、甘草等。

保和丸的功能主治和禁忌

保和丸的功能主治和禁忌

保和丸的功能主治和禁忌功能主治•保和丸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和气血: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

特别适用于气滞血瘀、经络阻滞等气血不调的情况。

2.健脾养胃: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对脾胃有益,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

3.调理肝肾: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对肝肾有一定的保养作用,可以调理肝肾功能,缓解肝肾不足引起的不适,比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

4.缓解痛经: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舒经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对于经期腹痛、经前综合征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调节月经: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调节月经,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改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经血偏少、周期不规律的情况。

禁忌•虽然保和丸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情况,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情况:1.孕妇禁用:保和丸中的部分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禁止使用保和丸。

2.妇科疾病加重:对于存在妇科疾病的女性,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使用保和丸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女性应该避免使用。

3.脾胃虚寒:保和丸具有一定的温中补气作用,因此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使用保和丸可能会导致脾胃不适,应该避免使用。

4.过敏体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保和丸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因此过敏体质的人群应该慎重使用。

5.服药期间禁止饮酒:保和丸中的药物成分与酒精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在服用保和丸期间应禁止饮酒。

6.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保和丸的同时,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尤其是含有类似成分的药物,应该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保和丸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养胃、调理肝肾、缓解痛经、调节月经等功能主治,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禁忌情况,包括孕妇禁用、妇科疾病加重、脾胃虚寒、过敏体质、禁酒等。

保和丸

保和丸

保和丸
用药要点
消食药与降逆药同用, 消食之中以通降,使积滞 从下而去,通降祛湿以止 泄泻而不戕伐,此乃药物 合方之妙用 。
保和丸
用方要点
以脘腹胀痛,嗳腐吞 酸,厌食为辨证要点 。


制作
保和丸
药理作用
具有增强肠胃蠕动、 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胆汁 分泌、降血脂、抗动脉硬 化、抗炎等作用。
保和丸
中医证
食积证:
证候
保和丸
西医疾病
用于治疗急性胃炎, 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等病证而见上→消腻化滞。 半夏→燥湿醒脾。 茯苓→渗湿和胃。 陈皮→理气和中。 连翘→清热和中。 莱菔子→消菜下气。

脾胃“小卫士”保和丸

脾胃“小卫士”保和丸

34《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3月刊保和丸这个看似平常的中成药,却是个资历很深的“老前辈”,在金元时期就已经存在,并沿用至今,是治疗脾胃病的一个名方。

消食又护胃保和丸来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的《丹溪心法》,由山楂、 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可以消食、导滞、和胃,主要用于食积停滞、脘腹痞满、嗳腐吞酸、口气、矢气臭秽、呕吐泄泻,舌苔白腻或黄腻。

方中几味药多是十分常见、常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比如山楂、陈皮、茯苓等。

其中,保和丸中的山楂、神曲、莱菔子都可以用来消食,但它们所擅长消化的食积类型不同,山楂最善消油腻肉类食物所导致的食积,神曲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可以消化面食、痰浊之积。

方中陈皮、茯苓、半夏能够理气和胃、百姓药箱脾胃“小卫士”文/张征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保和丸编者按:保和丸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中成药,当脾胃差、消化不良时,经常能听到有人建议说,“吃点保和丸呗”。

保和丸真的能治疗食积、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等病症吗?它的服用是否有禁忌呢?燥湿化痰,均是常用的理气化痰的名中药;连翘则可以清热散结。

本方药性比较平和,又能和胃,故以“保和”命名。

在现代,保和丸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小儿腹泻、小儿疳积、慢性胃炎,也可用于小儿咳嗽、胆道感染、神经性呕吐、幽门不完全性梗阻、小儿荨麻疹等。

服用前,先看看注意事项保和丸虽然药性平和,但也有禁忌。

其组方配伍以消食为主,兼以行气、化湿、清热,故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或偏寒者,以及体虚但无积滞者不宜使用。

在服用保和丸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服药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不宜饮酒或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2.服药期间,避免与含有人参、党参、西洋参等滋补类药物同服。

35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百姓药箱3.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4.对本品过敏者应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身体虚弱或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保和丸的副作用

保和丸的副作用

保和丸的副作用
保和丸是一种中药,它主要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

但是,使用保和丸时仍然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1. 胃肠不适:保和丸中含有一些草药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对部分人的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感。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保和丸中的某些草药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尤其是西药,可能与保和丸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长期使用:保和丸属于中药制剂,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减弱药效。

5.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个体差异较大,还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副作用并不一定会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而且副作用的程度也因个体差异而异。

在使用保和丸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消食良药保和丸

消食良药保和丸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但是现代社会因为没饭吃“饿得慌”的人不多,反而一不小心吃多了的情况不少,下面就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消食药。

保和丸: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消食,导滞,和胃。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中医治疗食滞最常用的就是保和丸。

为什么说是保和呢?人以胃气为本,而本方正是以消除胃里的积滞,来恢复胃的冲和之气,所以名为保和。

饮食不节,积在胃中就会生湿、生热、生痰,这个时候如果注意看舌苔,就会见到舌苔中间部位的颜色有些发黄,还会有些粘腻感。

这个方子里面除了消除专用于消食的山楂、神曲、麦芽,还用了半夏、茯苓、陈皮,这三个药一起用可以祛痰湿,还可以调理气机,另外还用了连翘清热。

莱菔子就是萝卜子,可以用来下气。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一点,本方多用于小孩,大人吃这个药过于平和。

但是千万不要见到小孩子不想吃饭就给消食,只有食滞才用,没有食滞不用。

第二点,还有一个方子叫大安丸,就是保和丸原方里加入了白术。

小孩子素体脾胃虚,又停了食,要去食,要消导食滞,可是同时要防止伤了孩子的脾胃之气。

白术健脾,就是在消食中兼有一点补的意思。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弄清孩子是过去不想吃饭还是现在不想吃饭。

要是生病之前很能吃,现在因为有食积,所以不吃了,用本方就很合适。

这个方子在中医学里面属于消导化积剂,这类方子如果没有积、没有滞不能用。

因为它的目的是去积去滞,如果没有,就伤害了人体的脏腑。

举个例子,山楂善于消除肉积,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炖肉的时候放些山楂肉就会煮的很烂,熟的快。

现代流行吃山楂,山楂泡酒能够降低胆固醇,能软化血管。

但是吃的过了,血管壁就会薄了,血管脆了,反而容易出现破裂出血。

现代的“焦三仙”可能有人知道,就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但是有句话说它“无积者绝不可用,用之克伐胃气”。

所以如果没有饮食的积滞不能用,身体壮实的人用一点没问题,自己本身可以恢复,但是身体本身很虚弱的人就不宜过多使用了。

保和丸——消胃中积滞_0

保和丸——消胃中积滞_0

保和丸——消胃中积滞展开全文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民以食为天。

我们常是吃的多,而排出的少(活动少、汗出少、大便排出少);这样最容易导致食积于胃与肠道。

常出现厌食、胃胀、便难。

最典型的症状是舌苔厚。

现在独生子女都是公主或者小皇帝,家长痛爱,小儿嘴馋,常食不知度。

所以小儿生病以食积为多数。

这是就要进行辨证选择用药消食。

下面介绍的保和丸就是中医师常用的招数之一。

病理分析◆◆保和丸出自元《丹溪心法》。

核心病理要素:食积停滞于胃脘,滞气(1)积滞化生痰湿(从湿化)(2)食积化热(从热化)(3)积滞从胃传于大肠。

药物组成◆◆其方中有:第一有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1)山楂酸温,善消腥膻油腻肉积。

(2)神曲辛温,善消酒食陈腐之积。

(3)莱菔子辛甘,消痰下气,善消面食痰浊之积。

第二有祛湿痰药——用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第三有清热药——用连翘,连翘很重要,食阻跟痰浊一样,往往热化,临床加减:1如食积生湿合“平胃散”,用炒苍术、厚朴;2如化热甚者,加公英、制军;3如痰湿互阻,合“温胆汤”;4如便秘加全瓜蒌、桃仁、大腹皮;5食积而兼脾虚,加炒“白术”又名“大安丸”——尤其是枳术丸。

◆◆根据食积的轻重程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1对于食积轻的,可以通过减少饭量,机体就会恢复常态;不行才需要借助药物调理。

2食积停于胃,稍重——此时可以按压中脘穴;3食积较重就需要服用保和丸(药店就有此中成药)。

正如李东垣所说:「伤食者,有形之物也。

轻则消化,或损其谷,重则方可吐下。

漫谈保和丸

漫谈保和丸

漫谈保和丸
哈小博;肖娴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00(000)010
【摘要】被誉为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治疗疾病中非常重视保存人体的阴精,所以,后世称他是养阴派的倡导者。

此外,他还强调“郁”在人体的病变,认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郁就是结聚不通,包括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简称六郁。

朱丹溪还创制了相应的治疗方剂,保和丸便是一首通治食郁(积)的著名方剂,载于其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中。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哈小博;肖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
【相关文献】
1.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J], 王毓洁;金涌;王凤娟;彭飞
2.保和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益生菌A.muciniphila菌变化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J], 游丰锋;杨光勇;涂小华;何亚敏;喻良锦;李雨彤;李灿;田维毅;何光志
3.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临床观察 [J], 邹情
4.儿科消化不良患儿行香砂枳术丸联合保和丸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J], 徐书芬;董
之山;卢会真
5.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J], 李一晨;陈京京;叶斌;周玉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和丸漫谈<一>尝读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记》感慨于开篇即是“饮食色欲箴序”:“传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予每思之,男女之欲,所关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

世之沦胥陷溺于其中者,盖不少矣!苟志于道,必先于此究心焉。

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病分外感内伤。

内伤之因,饮食所伤、色欲所伤实为两大主因。

和至盛世,饮食已非单纯解饥止渴,更是一种生活中的享受。

加之“食补”盛行,过食、偏食自也不免。

朱丹溪在“饮食箴”中写道:“人有此身,饥渴洊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

睠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对应今日临证,小儿病、老年病,“因纵口味”者并不在少数。

伤食,作为常见病因之一,似乎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医者的足够重视。

治疗伤食,我们最先想到的方剂是保和丸。

<二>保和丸为寻常成药,方药组成也极简易平实,多不被医者、患者所重视。

尝在医师培训课上问及保和丸出自何人著作,竟有很多医生不知其出自一代大医朱丹溪之手。

《丹溪心法》:“保和丸:治一切食积。

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治一切食积。

”那么,时下临床上,小儿有食积所致之发热、咳嗽、厌食、腹痛、腹泻;老人与食积有关的肥胖、腹大、头晕、便秘,以及痛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等,似乎有很多使用本方的机会。

笔者治疗很多小儿病、老年病,处方之前两味药每每用焦山楂、炒莱菔子,或用焦山楂、鸡内金,实针对“伤食”,取保和丸法。

<三>保和丸实由三组药组成。

第一组药是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即萝卜子)。

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下面物之滞……”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指出:“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膻之食;神曲辛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卜子辛甘下气而制面……”两位医家都提到了方中每味消食药都有其偏性。

临证时,伤食患者也并非肥甘、炮炙、面物等等必需俱伤。

那么,我们在用方时,也并非山楂、神曲、莱菔子必需三药并用,可以随证并用,也可以随证取其一、二,还可以根据药物偏性和所伤之物及其兼夹证,随宜取用炒谷芽、炒麦芽、炒槟榔等消食之品。

当然,方中也不一定需依原方山楂为君,量最大。

第二组药是二陈汤去甘草。

二陈汤具有和胃化痰之功。

食积每致胃呆痰阻,故在消食化积的同时佐以化痰和胃。

不用甘草,免其甘缓影响消导畅中之功。

第三组药是连翘。

初学保和丸时,总也不能理解方中为何使用连翘。

方书中多谓连翘清热,因食积易于化热,《医方集解》中所谓“积久必郁为热”。

但食积并非积“久”,也不一定必然化热,临证治疗食积,也并不一定要加用清热药。

也有学者认为,大剂的连翘有很好的止吐作用,这是保和丸中使用连翘的高明之处。

但,食积证并非必然呕吐,方中连翘也并非使用大量。

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明确指出:“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

”当代医家焦树德在《方剂心得十讲》中对保和丸中使用连翘有大段的阐述:“此方妙在加入连翘一味。

诸药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力,在大队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宣透之力,以防消降太过而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出一派活泼生机。

再者本品善理肝气,既能舒散肝气之郁,又能苦平肝气之胜。

在脾胃积滞,中运不健之机,加入平肝舒郁之品,更能防肝来乘。

可见本药在本方中实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使我们更能体会前贤对中药深入领悟和善于妙用的精神。

”此类说理可谓精彩,但对临床医生来说似乎帮助不大。

连翘在方中果真可防消降太过?可使全方呈现活泼生机?可防肝木来乘?<四>读《丹溪心法》,笔者注意到保和丸出自“积聚痞块”门中,而“伤食”门中没有提到保和丸。

保和丸治疗“一切食积”,而不出现于“伤食”门中,为什么?保和丸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非对“伤食”而设。

“伤食”如何治?书中所出第一方:“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

”方中没有用连翘。

问题迎刃而解。

保和丸中使用连翘,非为治疗“伤食”而设,而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因“痞坚之处,必有伏阳,”连翘所用,功在清热散结。

那么,通常使用保和丸治疗食积,如无热象,连翘并非必用。

如有热象,连翘可用,依证黄连、黄芩、栀子、瓜蒌等也可择宜而用。

<五>保和丸是治疗食积证的代表方。

食积证的临床表现,方书中多谓脘腹痞胀,甚则疼痛,纳呆厌食,吞酸嗳腐,呕吐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同一病症,见证有“微”与“著”之别。

医者需见微知著,方中投方即效,缩短病程。

如必待典型始知某证,当用某方,则良方多无用武之地。

临床上,如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发病前有过食,见有腑气失降一证,如再见舌苔厚腻(可厚,也可不厚),即可断为伤食,可考虑选用(或合用)保和丸加减。

至于脉象,如伤食较甚,始可见脉滑有力。

多数情况下使用保和丸,不必待其脉滑有力,常脉即可使用。

若果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则单用保和丸似乎力有不及。

<六>治疗“伤食”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

该方与保和丸有相近之处。

该方与又与越鞠丸有相近之处。

越鞠丸为治郁之方。

该方也为治郁之方。

朱丹溪说:“人身之病,多生于郁。

”伤食,必致中焦郁,治疗当治郁。

这样想来,我们对保和丸的解读,对保和丸的加减使用,都可联想到朱丹溪的治郁之法。

保和丸与越鞠丸合方,即为后世常用之越鞠保和丸方。

<七>清代医家王堉在《醉花窗医案》中载有一案:“又有银商,忘其名,夏得痢疾,医家以为火,用承气汤下之,逐日下数十次,又一医以为虚,补之,痢下止而胸满腹胀,委顿不起。

司事者惧其死,邀伊表兄某引之出铺,在寺中凭一屋居之,又十余日医药罔效……余随而往视,屋中臭不可近,急命舁置他处,见其合眼朦胧,转侧之,并不知矣。

提腕而诊之,俱微弱沉细,然至数匀称,惟右关独大,按之搏指。

乃曰:此病因食积致痢,初医下其火,未去其食也。

此时必肚腹膨胀,醒时见食作呕,病虽危,不惟不即死,并可生也。

其表兄曰:果尔,请治之。

乃以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类进之,至夜解下秽物极多,腹平而知人矣。

越日视之,脉小而气虚。

因以真人养脏汤固其痢,三剂而痢止,略进食矣。

因继以人参养荣丸半月而健……”本案中,即以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治疗食积。

读本案,我们还可以注意到:食积可致危证;食积可见右关独大;承气汤治食积,易下火不去其食。

案中右关独大,是指在他脉“微弱沉细”的基础上右关脉独显。

李东桓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宿积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

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临证可参考。

治疗闫某,女,6岁。

2013年1月25日初诊。

腹胀、腹痛、腹泻2天,不食,不饮。

舌苔薄白腻,脉缓。

证属伤食湿阻,脾运不及。

治以消食和胃,运脾化湿为法,方用平胃散加减。

处方:苍术6g 厚朴6g 陈皮6g 焦山楂12g焦神曲9g 炙甘草1g。

3剂水煎服。

药后愈。

上方为平胃散加味,上方也可看作保和丸以平胃散代二陈汤。

二陈汤化痰和胃,平胃散化湿运脾。

食积可以伤胃,食积也可伤脾。

胃滞生痰,用二陈汤;脾滞生湿,用平胃散。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中指出:“伤食必有胸闷、吞酸、嗳腐、腹胀、腹痛等证,宜以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神曲、莱菔子消之,或以所伤之物烧灰加入为引导。

”作为“时方”,可见当时使用平胃散加消食药治疗食积是常用方。

<八>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有“伤食诗”:“嗳腐吞酸腹不舒,食伤平胃可消除,若还拒按宜承气,慎勿因循反致虚。

”并谓:“徒用山楂、麦芽之类,则所伤之物,未能自下,聚于胃中,如酿酒一般,则胃气日见败伤。

”这里提到治疗食积用下法。

《金贵要略》中治疗食积(宿食)用吐、下两法。

《金贵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21——24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保和丸重在消导积食,大承气汤、瓜蒌散重在吐下(排出)积食。

单从祛邪角度看,后者的力量大于前者。

当然后者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也要大于前者。

积食在上者宜用吐法,在下者宜用下法。

倘已经错过了使用吐法的时机而又不到使用下法的阶段,此时最宜使用消导之法。

清末医家唐荣川在《血证论•食复》中指出:“仲景治食变,言有宿食者,皆主芍药、大黄,义取二物力能推汤。

盖宿食积不去,不独阻新食之进,且伤其壅邪,转生诸疾。

故主大黄以速去之,以免伤其正气,胜楂、曲之功千万。

医者须知此理,临证庶有胆识。

”应该说,楂、曲之消,大黄之下,各有所适应之确证,二者并无高下之分。

倘执于经方,枯守下法,或只知时方,全用消法,皆为不善用方者。

笔者临证体会,治疗食积,需要使用吐法的机会极少。

而过少使用下法或滥用下法,往往可伤脾损胃,常见征象是苔腻不易消退。

多数情况下使用消导之法即可,但需把握消导之力度,必要时配用下法(尽量不单用下法)。

笔者早期治疗食积腑实发热之患儿,用大承气汤,往往便通热退,立竿见影,但患儿苔腻不易消退,且精神会受影响。

后多用保和丸加生大黄,或保和丸合大承气汤加减,也可起到便通热退之效,且苔腻多随之消退,精神不受影响。

<九>谈到伤食,自然会想到金元大家李东桓。

李东桓内伤学说的病因之一便是内伤饮食。

《内外伤辨惑论》中明确指出:“内伤饮食,付药者,受药者,皆以为琐末细事,是以所当重者为轻,利害非细。

”对伤食的治疗,《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烂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稍重则攻化,三棱消积丸、木香见眈丸之类主之;尤重者,则或吐或下,瓜蒂散、备急丸之类主之。

”在这里,李东桓提出治疗伤食四法:最好的治法是控制饮食(“损其谷”)不药而愈,必要时消导,重则攻化甚或吐下。

《内外伤辨惑论》中还明确指出,治疗伤食当“以平为期”,不可过用,“盖脾已伤,又以药伤,使营运之气减削,食愈难消。

”治疗伤食的至高境界是:“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令胃气益厚,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能用食药者也。

”治疗食伤,李东桓推崇“易水张先生枳术丸”,并谓方中所用白术“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方中枳实“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

”倘以同样具有消导之用的保和丸易枳实,则该方可易为保和丸加白术。

保和丸加白术,在《丹溪心法》中名大安丸。

倘在大安丸中加人参(或党参),则为保和丸与六君子汤合方(去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