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国庆节祝福祖国的四字词语

国庆节祝福祖国的四字词语1. 繁荣昌盛- 意思: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 出处:无确切出处,是人们对国家美好愿景的常用表达。
- 近义词: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 造句: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小片段:甲:“你看现在咱这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到处都是热闹的商业街,人来人往的。
”乙:“可不是嘛,这都得益于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啊。
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稳,枝叶就繁茂,国家发展得好,咱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丰富多彩。
你想想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多的机会和便利呢?”甲:“对呀,真为咱祖国感到骄傲!”结论: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2. 国泰民安- 意思: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
- 造句:在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人们安居乐业,尽情享受生活。
- 小片段:甲:“最近新闻里老是说别的国家有些地方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真可怜。
”乙:“咱们国家就不一样啦。
”甲:“是啊,咱们这儿国泰民安的,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广场上大家开开心心地跳舞、散步。
”乙:“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好处啊,就像一个坚固的大房子,里面的人才能安心生活。
咱们能不珍惜吗?”结论:国泰民安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3. 国富民强- 意思: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近义词:国富兵强、富国强兵。
- 造句:只有国富民强,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 小片段:甲:“你看咱国家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了好多金牌呢。
”乙:“那可不,这说明咱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得好啊。
”甲:“其实这背后就是国富民强的体现。
国家富裕了,就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体育、教育这些方面,老百姓身体素质也跟着提高了。
”乙:“对呀,就像一个家庭,有钱了就能让孩子吃得好、锻炼好,国家也是这个道理。
描写祖国强大的词语

描写祖国强大的词语蒸蒸日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民殷国富。
一、蒸蒸日上白话释义:形容事物夭天向上发展:我们的祖国二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子。
朝代:清作者:李宝嘉出处:《官场现形记》:“你世兄乂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二、太平盛世白话释义:安定、兴盛的时代。
朝代:明作者:沈德符出处:《万历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翻译:我个人觉得的安定、兴盛的时代,应该是在除夕元旦这种节日节俭而过的时代。
三、国泰民安白话释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泰:平安,安定。
朝代:东汉作者:班固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翻译:至今桓公还在任用管仲,所以国富民安。
四、国富民强白话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朝代:汉作者:赵晔出处:《吴越春秋》:“艮富国强,众安道泰。
”翻译: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五、民殷国富白话释义: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朝代:晋作者:陈寿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翻译:国家人民殷实富裕但是不知道心存感激。
日新月异、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歌舞升平、贞观之治、天府之国、繁荣富强、太平盛世1.日新月异[ri xln yue yi ]:每夭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造句: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年代,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经久不衰的,那就是一一真情2.国泰民安[gu6 tdi min on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造句:我们都喜欢过国泰艮安的生活。
3.安居乐业[on ju le ye ]: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
造句: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4.繁荣昌盛[fdn rdng chang sheng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造句:倘若有一大群人经济落后,贫困潦倒,我们就不能真正繁荣昌盛。
5.政通人和[zheng tOng rQn hQ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国庆祝福的四字成语

国庆祝福的四字成语1 国富民强[ guó fù mín qiáng ]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2 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ān ] 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3 民康物阜[ mín kāng wù fù ] 阜:多。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4 繁荣昌盛[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5 繁荣富强[ fán róng fù qiáng ] 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出处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6 兴旺发达[ xīng wàng fā dá ] 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7 蒸蒸日上[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8 日新月异[ rì xīn yuè yì ] 新:更新;异:不同。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 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国富民强 民富国强

汉朝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在目前的中国,一面是巨额财政收入,一面是百姓关于民生问题的诸多抱怨……这就意味着,中国GDP的增长进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其中,国富民不强可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百姓和学者热议的话题之时,有媒体称,这其实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之中,中国下一步该如何追求国强与民富的和谐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的财富分配价值取向究竟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怎样的公共财政政策、分配政策?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探讨。
【摘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路径选择。
选择走“国富民强”或“民富国强”的道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中,通过民富实现国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国富民强民富国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国强与民富一直是各国所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民富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即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而国强的含义,可以大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是指国家有能力保卫领土完整、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民;二是指国家可在国际社会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国家有力量抵抗自然灾害、防御疾病、发展科技,有经济实力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一般来说,不能简单地将一国经济总量的庞大或者政府财政实力的强大,等同为“国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变得越来越富。
与此同时,中国人是不是也在走向富裕呢?从平均数据来看比较乐观,只是细致分析后却会发现民富还未赶上国富的进度。
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
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也赶不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国富民强”——路径选择的历史渊源近代的中国通过“国富”实现“民强”,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形容大国气象的成语

大国气象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
1、风清气正:形容社会风气端正,政治清廉。
2、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安适,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3、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4、兴旺发达:形容事业、国家等发展得非常兴旺、发达。
5、繁荣昌盛:形容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非常繁荣,人民生活富裕。
6、繁荣富强:国家和人民都非常富饶强大。
7、强国富民:国家强大,人民富裕。
8、政通人和:政治通达,民众和睦。
9、民安物阜:人民生活安定,物资丰富。
10、国泰民安: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逸。
11、国富民强:国家富饶,人民强大。
12、天下归心:形容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向往一个国家的统治,为这个国家所征服。
13、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大。
15、民康物阜:人民生活安康,物资丰富。
16、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强大,战马健壮。
第1页共1页。
关于欢度国庆的四字成语

关于欢度国庆的四字成语你好,关于国庆节的四字词语有:普天同庆国泰民安举国若狂张灯结彩繁荣昌盛繁荣兴旺花天锦地鼓乐齐鸣鼓乐喧天红飞翠舞兴高采烈一、国富民强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原文: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大家安宁,道路康泰。
二、欢欣鼓舞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振奋。
原文: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就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译文:因此没有不高兴振奋的。
三、国泰民安释义: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原文:《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提拔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到现在齐桓公任用管仲,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四、国富兵强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原文:《韩非子·的定法》:“就是以其民用力劳而愈演愈烈,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弱。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不退却,所以他的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五、蒸蒸日上释义: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原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就是槃槃小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一、国富民强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原文: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裕,人民强壮。
大家安宁,道路康泰。
二、欢欣鼓舞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鼓舞。
原文: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就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译文:因此没有不高兴振奋的。
三、国泰民安释义: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原文:《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提拔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到现在齐桓公任用管仲,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四、国富兵强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原文:《韩非子·的定法》:“就是以其民用力劳而愈演愈烈,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弱。
”译文:因此百姓不懈努力劳作不休息,迎击敌人危险不后撤,所以他的国家富足,军队衰弱。
中国:从“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新历程

困。“民富”本应是“国强”的一个目的,“国强”的 一个基本标志就应该是“民富”。因此,“民富”的速 度一般应当快于“国强”,至少不应当比“国强”
慢。如果“国强”明显快于“民富”,“民富”的水平 与“国强”不相适应,且“民富”的公平、公正程度不 足,这就是“国强”的成果没有合理分配和分享的
结果。从战略角度看,从 “国强民富”发展到“民富国 强”,将是势所必然。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 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
族国家,经过发展,经历民富,走向公民国家,是一个 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表现。从现实看,民富是社会和谐 有序的基石,是转向内需主导模式、发挥内需规模
效应的基础。追求民富,也是高层与民间相一致的呼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具有辩证性的互动关系, 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经历过先
富与后富的非均衡历史阶段后,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 富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并成为高层和民间所逐步认 知的常识。基于“民富”而形成改革共识,将是未
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贫困家庭的财产只占城 市居民全部财产的1.4%,已经超越欧美的社会分配不公 和财富、贫困的两极分化,这与财富大
量集中于资本和政府手中并非没有关系。这一状况发展 的逻辑结果必然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对立的加剧,社会诚 信的流失,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和“发展成果”的
重新丧失。“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曾 经,这句话我们听得很耳熟、很顺耳。其实稍一品读, 这句话,不仅违反自然规律,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学
二五”规划,能将“民富”置于“国强”之前并列入规 划之中,不仅遵循科学发展观规律,也是认识上的一种 纠偏,更是奠定了富民制度富民机制保障的基础。
当历史进程走过了“国强民富”的关键时刻,就必须全 面转向“民富国强”。这是国家更趋强大的必由之路。 因为:第一,国家强大的目的,不是要民众更趋贫
带有富强的成语

带有富强的成语带有富强的成语有:繁荣富强、国富民强、国富兵强、民富国强、民殷国富,以下为词语解释和出处介绍一、繁荣富强[ fán róng fùqiáng ]【解释】: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出自】:近代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二、国富民强[ guófùmín qiáng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大家平安泰平。
三、国富兵强[ guófùbīng qiáng ]【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而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而不退,所以他国国富民强。
四、民富国强[ mín fùguó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大家平安泰平。
五、民殷国富[ mín yīn guófù]【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文】:百姓富足国家富足,不知道珍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国富民强”最初出现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意思是国家富有,人民身体强健,身体强健有利于劳作生产和战备。
但“国富”不代表民富,国家通过税收、战争等手段得到很多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不能分配于民,只用于个别人享受,或者用于继续发动战争和抵御外敌侵略和制止内部叛乱,人民照样会一贫如洗;“强”不仅有“强健”之意,还可以理解为“强势”、“强悍”,“强盗”,当国家很富有而民不聊生时,最容易出现“强人”、“强盗”,因为老百姓总得有一条活路。
秦始皇把六国的钱财拿来,修长城(功不可没),建阿房宫,再建无可匹敌的陵墓,还花了很多银子让徐福等人给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所有一切都显示国家很富有,很强盛,但实际上老百姓的日子很苦,国富而民穷。
国富民穷最容易造就“强悍”的民风,老百姓身无长物,谁能给一口饭吃就会跟谁走。
人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哪还顾得了道德廉耻,谁还会再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会为子孙后代着想,这就造就了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揭竿而起。
寓富于民要远强于单纯的“国富”,老百姓都很富足,自然不想发生内乱,还能“知礼节”;当国家出现外敌入侵时,人民为保卫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和子孙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出财出力甚至誓死去保护国家。
试想,如果满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老百姓都很富足,有很多人都像陈嘉庚一样有钱,有实力购买和制造最先进的军舰和飞机大炮,国家怎么会被小日本欺负好几十年?
但所有统治者都会说“国家就是人民的”,反译得直白点就是“我的就是你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与民争利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结果常常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老百姓在田地里拣到的钻石是国家的,得收走;有人在沙漠里拣到“狗头金”,那是国家的,得上交;还有人在江河里挖到乌木,那也是国家的,得搬到派出所去;想开发沙漠、湖泽,那不行,因为这些也是国家的;海昏侯坟墓,找不到明确子孙后代,那也就是国家的了,挖,还起个好听名字——保护性发摒。
老百姓省吃俭用积攒了多少年去买一套房子,房价的主要部分是国家的土地出让费,说得更准确一点是“缺斤短两的70年土地使用费”,还要支出让你眼花缭乱的其它各种税收。
这是买房环节,在用用房环节又是各种税费,甚至在你驾鹤西游时想把房子转交给子女,还要交一笑遗产继承税。
一句话,只要你想住房,就得一辈子给国家送钱,非把你搞穷不可。
送钱也不一定落着好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诱骗你买房,差点没跪下求你买房,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但难关一过(有时还未过)马上又翻脸不认人,又把“房叔”、“房姐”推出来,欺骗那些买不起房又不明是非的人说:“你们买不起房不是国家造成的,就是这些人买房太多抬高了房价,因此,我再收他们的房产税,把他们也搞穷,你们心里就平衡了”国家杀富但不济贫。
一线城市房价一平米动辄以十万计,其中水泥、钢筋、砖头和建安费用占多少,国家拿走多少,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因为普通百姓除那点动产和不动产外,其它资产都是国家的,因此,一些政府甚至司法的公务人员或者能接近这些公务人员的人,就寻找机会把那些属于“国家”而不属于人民的资源拿来变卖,中饱私囊,也就是公权私用。
国家这么多人防工事,很多被租出去开商店当车库,租金都到哪去了?谁都说不明白,小区的地下车库实际上是有业主的钱建的人防工事,但都被房地产开发商高价卖掉了,钱最终到哪了?怎么就没有人管?道路上不允许停车,但只要交警同意就可以在路边划线,就是车位了,每年停车收费数以亿计,这些钱到底到哪去了,谁也搞不清楚。
政府不让搞经营,但全国这么多的所谓“事业单位”具有双重身份,成了为政府部门盈利的工具。
国家要反腐,不能简单地理解就是“打老虎”“拍苍蝇”,而应从制度上反腐,消除那些有意留下的制度漏洞,扎好防腐的篱笆。
当国家经济以每年百分之几甚至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人民口袋里又增加了多少钱?当
国家早已占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向第一大经济体冲击时,老百姓有没有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人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变得越来越窘迫,当国家发生灾难时还会舍得从口袋里掏钱吗?还会与国家一心共度时艰吗?
但“民富”国也不一定会强,这已被历史所证实。
宋朝GDP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不可谓不富,但皇帝和朝庭却囊中羞涩,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强敌无力抵抗,只能一味地送钱送帛,忍气吞声,这样做法犹如抱薪救火,结果是国家更贫更弱。
王安石看出了弊端,实行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
虽然民富国不一定就强,但欲“国强”必先“民富”,海洋里的水来自于江河,大河里的水来自于小河,只有小河里有水大河才会满(不信看看这几天泡在水里的武汉就知道了),而不是相反。
大海一直有水,长江也源远流长,但小河该干涸的还要干涸。
如果国富而民贫,动荡不远也。
二〇一六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