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背景材料的运用

合集下载

新闻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NEWS WORLD一篇受众较多的新闻的构成中,新闻背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尽管每一篇新闻不一定都要写背景,但是,一篇好新闻其背景材料绝对是它的加分项。

人们读一篇新闻,总是渴望明了这则新闻的社会意义。

记者或通讯员写新闻,也总希望将这则新闻的社会价值能够明确地传达给受众。

然而,有的新闻,读者读后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甚至怀疑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无必要性。

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写作上的原因,但是,一些记者或通讯员不重视新闻背景的重要性,不善于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它的作用是衬托、对比、说明、解释所要写的新闻事实。

它首要的特性是事实,不过这个事实是用来表明另一个事实(也可说是新闻)的产生环境的。

一篇新闻的背景写好了,说明缘由、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不言而喻,揭示和阐明该篇新闻的重要意义也能凸显,而且会使文章有深度,更加吸引读者。

二、新闻最好交待背景新闻要有背景,但背景也并非是人为的杜撰,而是要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

首先从事物发展本身来看,任何一个构成新闻的事实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的本身所显露出来的现象是复杂的,它与周围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闻是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报道,一篇新闻要正确地反映事实,就要比较准确地揭示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这样,一篇新闻的来龙去脉清楚了,新闻也就立体化了。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正确理解新闻事实,接受新闻中传播的事实,同时会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兴趣,提高阅读量。

因此,从事实形成的过程来看,写好新闻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写每一篇新闻,都是要告诉人们一些事实,这就需要下功夫在新闻事实中揭示出新闻事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以及其历史的沿革。

如果一篇新闻只是简单地写了一堆事实,而不去揭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环境,那么这篇新闻肯定是不深刻的,起码是不完整的。

从新闻价值这个角度来看,一篇好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事实,这是一篇新闻的生命力所在。

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一、背景材料的类型1.人物2.事件3.地点4.数字二、背景材料在消息写作中的运用(一)引出话题(二)提供线索(三)设置悬念(四)深化主题(五)推动情节(六)烘托气氛(七)铺垫细节(八)照应开头(九)呼应结尾(十)渲染环境(十一)深化感情(十二)总结全文三、巧妙利用背景材料1.大量运用正面人物形象或反面典型。

如果新闻报道是以负面人物为主角,那么就不能使用他们作为正面人物来进行说明;反之,则可以采取这些负面人物作为背景材料。

比如:我国著名农民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书中,便曾以“白玉苦瓜”的故事作为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的作用了举例【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的作用了举例【新闻背景的作用】

新闻背景的作用了举例【新闻背景的作用】一、新闻背景的概念一般来说,与新闻人物及新闻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就是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对更完整、更全面、更充分地表现新闻事实的本质,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闻背景选择得恰当,运用得充分,新闻的主题思想就会被挖掘得更深刻,新闻价值就会体现得更充分。

胡乔木很早就提出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背景材料的应用,他曾指出:“他(读者)读你写的新闻时,既不会随时翻字典,看地图,查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把你过去的作品和其他有关的新闻找到一起对读。

你可能给他的各种麻烦,全靠你在写作时像情人一般的细心体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剖面的背景,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

这样,你的新闻就叫做‘立体化’了,就叫做让人明了了。

”确切地讲,新闻背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背景指的是写作过程中直接涉及的背景资料。

广义的新闻背景除了包含这一层面的意义,还具有另两重意义,即新闻事件产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和被采访者的背景情况。

因此,狭义的新闻背景所涉及的只是整个新闻背景的一部分。

正如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的知识必须以“十桶水”作储备一样,新闻记者在运用狭义的新闻背景时,必须以广义的新闻背景作为自己的坚实的基础,用宽广的眼光去看问题。

不然很容易捉襟见肘,导致目光短浅、就事论事。

(姜泽林《新闻眼里看背景》,载于《青年记者》)二、新闻背景的作用突出主题,阐释意义。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孤立地叙述一个新闻事实,并不足以体现出新闻的价值。

但是,若将新闻时间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不仅能增加新闻的深度,还能使新闻事件的价值得到凸显,散发出光彩。

背景也是一种事实,用背景材料对比衬托新闻事实,可以凸现新闻的现实意义,深化新闻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以毛泽东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为例。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更
加全面的信息,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首先,新闻背景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

在报道新闻时,通
常只能呈现事件的部分信息,而新闻背景材料则可以通过对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等方面的介绍,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够更好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更加准确的判断和看法。

其次,新闻背景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的介绍,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所蕴含的深层信息,从而对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新闻背景材料还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过对事件相关
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等方面的介绍,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让读者对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样一来,读者就会更加相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而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之,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全
面地了解新闻事件,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闻背景材料,让新闻报道更加全面、深入、准确,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浅谈新闻背景材料的使用

浅谈新闻背景材料的使用

浅谈新闻背景材料的使用随着近年国家加大对铁路公路事业的投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公司通讯员的新闻报道频率也愈发频繁。

作为一名企业的宣传工作者,在审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通讯员因为不太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缺少新闻背景的消息屡见不鲜,使稿件的新闻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留下许多遗憾。

新闻背景,作为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起到解释、补充、烘托的作用。

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成功,有一半取决于新闻背景交待的是否成功,穿插是否巧妙。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尔文.曼切尔就曾断言:“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

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他们绝不能给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

”本文就背景材料的用法,谈谈如何正确、灵活使用相关的新闻背景材料。

一、新闻背景位置不固定在新闻写作中,背景材料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具体如何放置要根据其在稿件中所处的地位来考虑。

有的背景材料非常重要,缺少它就不足以表达一篇新闻稿的中心思想,对于这样的背景材料,我们可将其放在导语部分,甚至标题中。

而对于一些只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不写也无伤大碍的材料,可将其放在导语或主体之后,有的甚至可将其放在结尾部分。

可我们在日常的改稿过程中就经常发现,有的通讯员不管是写什么稿子,都要将背景材料放在导语与新闻主体之间,第二段的前半部分成了新闻背景的固定位置,其实不然。

如今年在总公司网站发表一篇新闻《集团二公司成为滇池净水使者》:昆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滇池以其水的神奇吸引着中外游客,其水质备受游人关注,治理滇池水质污染成为当务之急,局集团二公司日前中标滇池水质治理工程,成为净化滇池的使者。

在这篇新闻中,我们就把背景材料(划线段)就放置在导语部分,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二、新闻背景的使用可有可无这里所说的“可有可无”不是说背景材料可以缺少,而是针对新闻中那些众所周知或重复的背景材料来说的,任何一个新闻事实的发生,必然要有与其相关联的新闻背景。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巧用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巧用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巧用作者:王长河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1期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中,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尽管每一篇新闻不一定都要写背景,但是一篇好新闻往往不能没有背景材料的烘托、对比、说明、解释或补充。

运用好背景材料,不仅可以起到说明缘由、烘托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而且会使新闻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诱人阅读。

背景材料的概念和种类什么是新闻的背景材料?一般说来,它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与新闻的主要事实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政治局势、自然风貌、人物简历、知识资料和相关数字等。

新闻要有背景,是由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和新闻写作的客观规律及读者的要求所决定的。

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要经历发生、发展、高潮、消亡的过程。

而新闻却是截取事物发展的某一横断面,取其最有新闻价值的一段加以报道。

读者不仅要看新闻的主要事实,而且也需要了解与新闻事实紧密关联的背景材料。

因此,在写作新闻时,除了要把新闻主要事实写清楚外,也必须把有关背景材料进行简要的介绍,从而提高新闻的价值,丰富新闻的内容,增添新闻的声色,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新闻背景材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阐明意义交代前因的历史背景;提供资料开阔视野的知识背景;详尽说明揭开真相的事物背景;勾画概貌诱人前往的地理背景;渲染环境横向比较的社会背景;证明身份详细介绍的人物背景;除此还有政治背景、数字背景等。

背景材料的运用和功能历史背景。

一篇新闻的价值虽然主要取决于新闻事实,但是新闻事实的历史沿革和对它所产生环境的挖掘和描述,对于提高新闻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今年5月14日,笔者发表的消息《宝丰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搬出板房搭帐篷》就写清了搭帐篷办公的历史背景:“总投资4.7亿元的海宝公司海尔冰箱生产项目,去年12月份在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开工,并与孟加拉国签订了今年出口15万台海尔冰箱的生产订单。

不巧的是,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办公用的53间板房刚好就建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的规划建设地块上。

从获奖新闻作品看背景材料的运用

从获奖新闻作品看背景材料的运用

的触 角 同 时 深 入 到 神 州 大 地 的 每 一 个 角 落 , 视 改 变 着 每 电

个 人 的生 活 , 们 从 电视 画 面 中 触 摸 到 外 面 的 世 界 , 证 人 见
新 闻 之 所 以需 要 背 景 , 因 为 任 何 事 物都 有 一 个 发 展 是
着 中 国 的发 展 变化 。
定 清 楚 ; 三 以前 的报 道 中交 代 过 背 景 而 不 必 再 交 代 ; 其 其 四一 时 情 况 不 明 , 不 到 有 关 的背 景 材 料 。 找
其 实 新 闻 背 景 也 是 一 种 事 实 , 虽 然 不 属 于 新 闻 事 实 它
本身 , 是可以用来说明 、 却 映衬 新 闻事 实 的 。 新 闻 人 物 看 , 从
采 访 对 象 , 能 捕 捉 到 稍 纵 即 逝 , 后 无 法 感 受 到 的鲜 活新 才 事
闻。
总 有 他 的 经 历 和 社 会 关 系 ; 新 闻事 件 看 , 有 它 的 前 因后 从 总
果 与 来 龙 去 脉 。 此 , 何 事 物 都 有 它 或 多 或 少 值 得 交 待 的 因 任 背 景 。该 写 的 背 景 没 有 写 , 会 使 人 看 不 明 白 , 了 也 难 以 就 看
三 是 电视 新 闻 采 访 要 突 出导 向性 , 确 的 引导 舆 论 。 正 电
视 新 闻处 在 意 识 形 态 领 域 的 前 沿 阵 地 , 社 会 精 神 生 活 和 对
人 们 的 思 想 意 识 有 着 重 大 影 响 。 胡 锦 涛 同 志说 :舆 论 引 导 “ 正 确 , 党 利 国 利 民 ; 论 引 导 错 误 , 党 误 国 误 民 。 记 者 利 舆 误 ” 在 进 行 电视 新 闻采 访 , 须 把 正 确 引 导 舆 论 放 在 突 出 的 位 必 置 。 记 者 在 进 行 电 视 新 闻采 访 时 , 紧 密 围 绕 中心 , 务 大 要 服 局 , 近 实 际 , 近 生 活 , 近 群 众 , 体 现 党 的 主 张 与 反 映 贴 贴 贴 把 人 民 心声 统 一 起来 , 坚 持 正 确 导 向与 通 达 民 意 统 一 起 来 , 把 把 正 确 宣 传 为 主 与 加 强 和 改 进 舆 论 监 督 统 一 起 来 , 牢 把 牢 握 正 确 的舆 论 导 向 。 电视 新 闻 在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 导 人 们 使 引 思想 , 育 社 会 风 尚 , 进 社 会 和 谐 等 方 面 发 展 积 极 作 用 。 培 材料的 运用

浅析背景材料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浅析背景材料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浅析背景材料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新闻报道中逐渐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民关心的切合实际的问题。

运用背景材料的解释性、说明性的新闻逐渐增多,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社会人物等因果关系和环境日益复杂,很有说明交代的作用。

在当代的新闻报道和写作中,提倡使用新闻背景材料,通过背景材料揭示新闻深层的含义很价值、宏图新闻的主题。

增强新闻写作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价值和传播价值,引发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共鸣。

标签:新媒体;背景材料;创新传播1、前言在新时代发展的当下,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全民媒体时代已经深入人心,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已经完全取代传统的文字报纸和电视传播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大有压倒性的趋势在新闻传播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

面对计算机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电视媒体未来的道路更值的思考。

改进新闻写作手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新闻背景的材料剖析,揭示新闻深层的内涵和意义,烘托新闻的主题和寓意、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认同,加强新闻故事的推广性。

2、新闻背景材料概念和意义任何一个新闻都会从一个当前的社会现象或是社会事件引发出来的,新闻中的背景材料是传播新闻中的新闻,是新闻报道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是新闻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历史和社会环境和经济市场变化的成因。

新闻记者要想真实、深刻、全面、客观的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进行报道,就必须深入的对这些新闻材料背景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了解,从而选择恰当的角度和立场对新闻进行高质量、具有教育民众意义的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对新闻背景这个定义进行了详细准确的描述,新闻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之间酝酿与生成、存在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新闻背景反映着新闻事件和与新闻人物和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中背景材料的灵活运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高度发展的现在社会,怎么样才能让你的报道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独出一枝、引人注目,怎么样才能让受众和你一样关注事件的发展?这一切,都取决于报道的传播效果。

了解受众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兴趣,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作为新闻传者来说,至少成功了一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传播效果,抓中受众的眼球呢?大字号的标题、抢眼的照片?他们都只能作为锦上的花,不能真正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报道本身。

真正的成功,还是要靠真本事,能不能抓住受众的心,还要看报道本身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料”。

而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爆料”,而且还常常是“猛料”的所在。

有时传者提供背景材料,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种认知图示。

有什么样的背景材料,受众往往会产生相应的认知。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闻背景其实上也是一种事实而不是议论,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可以用来说明、映衬新闻事实,在报道中背景材料往往可以用来作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和注释性材料。

那么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和传播效果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这还得从背景材料的作用来看。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运用恰当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满足受众基本的好奇心。

任何事实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要交代清楚新闻事实、说明新闻事实如何发生发展的,就必须说明原因和条件,满足受众最基本的新闻需要,解答受众“为什么”疑惑。

其次,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提升受众的参与感。

从新闻传者的角度来看,散发消息和报道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

受众都是有自己思想和认知的人,怎样才能让人相信报道的内容,接受并信任报道呢,只有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基本原则和特征,是一篇报道得以存在的基础。

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除了提供新闻事实本身,还要揭示事实的本质,深化报道主题。

为了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对传者失去信任或者对传播方式失去兴趣或者甚至因为不能自由选择而拒绝接受报道,揭示事实的本质依然只能用事实说话,运用精心选择的背景材料,加以适当的组合,让受众自己去判断,就是最佳的选择。

这样不仅可以让受众对报道深信不疑,人都是相
信经过自己的大脑做出的判断,没有人会想要被人在耳朵边念念叨叨,并且使受众有了很强的参与感。

再次,提高报道的新闻价值,深化报道的意义。

一篇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新闻价值和意义。

利用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起到新旧事实和不同地区之间同类事实的的烘托帮衬、相互比较,阐明新闻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增加新闻深度,提升新闻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都是存在普遍而客观的联系,单个事实的发生,往往会牵扯到方方面面。

如果把各种各样的新闻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一目了然了。

然而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能自觉分析与整合各类新闻事实。

如果记者有宏观的新闻意识,把各种各样的新闻事实甚至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较远的事物都分析、整合、联系在一起,从前后左右的资料中找出有意义的新闻背景,不仅于烘托帮衬、相互对比之间,帮助受众清晰看到事物背后的有机联系,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对于单个的消息而言,放在大环境和大背景中,其价值就不仅仅是一个消息的传递了。

第四,启发受众思考,引导社会舆论。

由于新闻媒介的特殊性,传者播发、报道一个事实,不只是要让受
众知道事实,在我国,新闻媒介一般还是受众舆论的引导者。

也许传者不能决定受众怎么思考,但可以决定要受众思考什么。

作为受众来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接受别人的长篇大论,人们都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从各种各样的事实中分析、判断,形成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认识。

也或许有些受众早已对新闻报道的事实有所耳闻,有一定的了解,在内心里也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传者没有能让人信服的事实,只是一概地发表议论,不但很难改变人们早已形成的认识,而且还会引起受众的怀疑。

新闻讲究是的客观报道,面对争议性很大的事实,记者或者其他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方便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呢?对新闻背景材料的精心选择和组合!首先新闻背景材料都是事实,没有人会质疑用事实说话的;其次,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解释新闻事实本身,使受众对新闻事实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由表层转向深层。

再次,多个性质相同的材料的组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是一般的议论所不能达到的。

第五,帮助记者表达观点和看法。

精选新闻背景材料,有助于记者或者传者表达观点和看法,引起读者共鸣。

记者或新闻传者,从职业的立场上来看,只能作为一
个旁观者来客观报道事实,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职业身份和普通人之间,他们的角色发生了冲突,一个是只能作为旁观者,客观报道,一边是面对一个事实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那么如何才能既客观报道又可以表达自己的倾向和判断呢?只好用事实说话,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藏”在对材料的选择当中了。

这也是高明记者的做法。

通过对背景材料的选择、组合、强调、分析、解释等方式,将观点“藏”在背景之中,让受众自己去判断,不仅可以使受众由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参与,而且可以表达记者自己的倾向和判断,让读者形成相似的认知,引起读者和受众的共鸣。

第六,在新闻报道中恰当选择诗文、引语、典故等背景材料,不但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起到增添报道情趣和美感的作用。

从受众的新闻动机来看,受众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不外乎获取信息、掌握动态,进行社会化、发展自我,调剂生活、获得休息娱乐。

受众的视听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运用诗文、引语、典故等背景材料恰当地展开笔端、另起话头,或者自然地把这些富有文采的背景与正文糅合在一起,给读者补充一些知识的养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起美好的联想。

尤其是在一些人物传记、地
理风貌等的新闻中加上一些相关的背景作为点缀,会让人在获取知识的愉悦感中又增几分审美的快意。

不论受众是想获取信息还是完全为了调剂生活、寻求娱乐,都可以得到满足。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确实不少也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播效果与背景材料的运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相比之下,有了“背景”的报道更完整、更让人信任、更有价值,同时更易于引导舆论、表达传者的观点,对于受众来说,当然还更有趣味性,更乐于去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