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和线虫的对比表
寄生虫生活史线条图及分类鉴别表

吸虫的发育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囊蚴← 尾蚴← 第二代雷蚴肝片形吸虫10~25d 中HO. 椎实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水生植脱囊物成虫童虫囊蚴终HO.牛羊鹿驼人猪兔等,3~4个月 12指肠双腔吸虫陆地螺吃入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粘团(附于植物上) --------------------------82~150d------------- 蚂蚁终HO牛羊猪驼马驴兔人:胆管、胆囊成虫囊蚴72 ~ 85 d阔盘吸虫I.中HO.蜗牛吃入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粘团(附植物上)------------------------400 ~ 445 d----------------------Ⅱ.中HO.终HO.牛羊猪驼人:胰管成虫囊蚴80 ~ 100 d日本分体吸虫外界侵入钉螺虫卵毛蚴母胞蚴尾蚴----------------44~186 d----------------------------水肝内门V.or 小血管or 经皮肤、粘膜侵入中肠系膜小V 淋巴管 or胎盘感染成虫童虫尾蚴------------------------------36 ~ 50 d ---------------------前后盘吸虫外界侵入淡水螺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水生植物瘤胃、网胃真胃、小肠、胆管、胆囊终HO.牛羊成虫童虫童虫囊蚴姜片形吸虫26~30℃扁卷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2-4周水生植物茎叶终HO.人、猪小肠成虫3个月华支睾吸虫淡水螺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约100d-------------------约钻入淡23 水鱼、虾d终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胆囊成虫囊蚴约1个月前殖吸虫淡水螺吃入蜻蜓成虫、稚虫虫卵成虫1~2周水中 I.中HO.淡水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约10d ---------------------- 32~50 d----------------------Ⅱ.HO.淡水螺or 蝌蚪终HO.家禽或家禽与猪猫犬等:直肠、盲肠成虫囊蚴16 ~ 22 d圆叶目与假叶目绦虫生殖器官的区别:圆叶目假叶目睾丸分散在节片前部实质内分散在排泄管二侧卵巢二叶或多叶,扇形或哑铃形多二叶,哑铃形卵黄腺单块状,卵巢后方、二排泄泡状散在于实质中,与睾丸交管之间叉分散在二排泄管二侧子宫形状管状、分枝管状、网状、分散卵袋弯曲管状或直管状,无分枝子宫孔无有、向外开口于节片腹面中央生殖孔位于节片一侧或二侧边缘上位于节片中央或边缘排卵方式孕节脱落、破裂由子宫口排卵绦虫的发育终HO. 外环境中 HO. 补充HO. 终HO.圆叶目成虫虫卵囊尾蚴、拟囊尾蚴、成虫(六钩蚴)多头蚴、棘球蚴、链尾蚴(人畜禽)(哺乳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假叶目成虫卵钩球蚴原尾蚴实尾蚴成虫(钩毛蚴)(剑水蚤)(裂头蚴、条带)(人犬猫)(鱼蛙蛇哺乳类)猪囊尾蚴猪、人等吃入肠壁-血循-肌肉等处孕节(卵)成虫2~3个月牛、羊、人等吃入肠壁→血循→肝肺等处肉食兽:小肠孕节(卵)脑多头蚴牛、羊、人等吃入,肠壁→血循→脑孕节(卵)六钩蚴1~2个月链尾蚴兔、鼠等脏肝猫、犬等小肠裂头蚴水中剑水蚤虫卵钩毛蚴原尾蚴2~5周 1~2周Ⅱ中HO.犬猫人等终HO.小肠 or 延续HO.成虫实尾蚴(裂头蚴,条带,双槽蚴)约 3周莫尼茨绦虫地螨牛、羊小肠马绦虫土壤螨马属动物:肠、胃中HO. 蚂蚁、家蝇、步行虫终HO. 鸡等伪步行虫、金龟子小肠节片戴文绦虫中HO. 蛞蝓和陆地螺吃入终HO. 鸡、鸽等小肠克氏伪裸头绦虫赤拟谷盗猪、人小肠猪蛔虫28~30℃,湿度,O2虫卵L1L2感染性虫卵(L2) 10天~3~5周3~5周第猪吃入,L2逸出4 肠壁肠淋巴液外界|乳糜管粪便 5 肠系膜淋巴结第21~29天第12~14天天门V. 腹腔胸导管成虫L5L4L3肝前腔V.小肠←食道←咽←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血循右心鸡蛔虫17~18h. 鸡吃入粘膜内肠腔鸡异刺线虫适温、湿、O2饲料、饮水或蚯蚓虫卵(1)土源性线虫的发育史::肛周或会阴部口-小肠大肠①蛲虫型: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L3)幼虫成虫粪→外界粪土口→小肠大肠②毛首线虫型:成虫卵感染性虫卵(L1) 幼虫成虫粪→外界粪、土口→小肠③蛔虫型:成虫卵感染性虫卵(L)移行粪→外界粪、土出壳④圆线虫型卵卵感染性幼虫(披鞘L3)移行或不移行粪→外界粪、土出壳⑤钩虫型:成虫L3)(2)生物源性线虫发育史①旋尾线虫型:外环境或终宿主分泌物、排泄物中宿主(节肢动物)含幼虫卵或幼虫(L3)②原圆线虫型(或后圆线虫型):粪→外界主动钻入中宿主螺或被蚯蚓吃入)③丝虫型:血循中宿主吸血时将幼虫吃入④龙线虫型:皮肤小孔水中剑水蚤吃入⑤旋毛虫型:终宿主吃入小肠肠壁淋巴间隙血循→横纹肌马蛲虫马属动物大肠粘膜内类圆线虫环境适宜 自由生活♀L 1 × 约3d 自由生活♂ 环境不适宜L 3牛羊胃虫孵化 脱壳 牛羊吃入 瘤胃内脱鞘 返回粘膜表面 口囊吸附粘膜虫卵 披鞘L3 L4 L5 成虫牛、羊五种食道口线虫鉴别表虫 名 外形 特征头泡颈乳突 叶 冠 叶 数 内 外 体 长mm ♂ ♀ 宿 主(结肠) 哥仑~ 前侧>口领N 环前 颈沟稍 后方 40~48 20~40 12~13.5 16.7~18.6 绵羊、山羊、羚羊、牛 辐~ 部翼 弯膜曲发 >口领一横沟分为前 后二部颈沟略 后方 38~40 0 细 13.9~15.2 14.7~18 牛 甘~ 达 膨大>口领食道后方肠始部 22~24 11~12 14.5~16.5 18~22 绵羊 微~ 前膜 部无直或<口领肠前 段部 36 18 12~14 16~20 绵羊、山羊、牛、骆驼、鹿 粗~ 侧明 翼显 显著膨大>口领 肠前 段部 20~24 10~12 13~15 17.3~20.3 绵羊、 山羊食道口线虫外界牛羊吃入,4胃肠壁结节或粘膜内返回肠腔虫卵33L4L牛、羊钩虫穿透皮肤感染,以蛔虫方式移行,返回肠腔成虫外界虫卵披鞘3成虫约25天马圆线虫外界马属动物盲肠或结肠卵披鞘L3成虫26℃,湿,O2不食,土壤、牧草、粪→外界 20h或1~2d 腐生生活采食,生长,休眠饮水, 口→小肠成虫卵L1L2L3破壳而出脱壳L3感染到♀产卵成虫 300~200d猪肺线虫痰→口→咽→肠→粪→外界蚯蚓吃入成虫含L卵卵或L1L3(感染性幼虫)~20d猪盲肠肠壁或大肠前段猪吃入含L3蚯蚓或随蚯蚓粪肠壁或肠淋巴结中排入土壤或蚯蚓破后入土的L35L31~5d三种猪肺线虫的区别内容M.apri M. pudendotectus M. salmi大小(mm)♂11~25×0.16~0.225 16~18×0.27~0.29517~18×0.225~0.255♀20~50×0.4~0.45 22~35×0.35~0.425 30~45×0.32~0.385交合伞肋小,前侧肋大,末端膨大,中、后侧肋融合,背肋极小大大交合刺及钩长4~4.5mm,末端单钩 1.4~1.7mm,双钩 2.1~2.4mm,单钩引器无有阴道长,>2mm <1mm 1~2mm尾部90μm,向腹面弯175μm , 直,阴门盖大95μm,稍弯虫卵μm 51~54×33~36 57~63×39~42 52.5~55.5×33~40牛、羊肺线虫气管→咽→消化道粪→外界卵含L1卵支气管←肺泡←血循←胸导管成虫L5L第18d 2~5d冠尾线虫26~28℃卵L1L2披鞘L3(感染性幼虫)24~48h 脱壳24h 34~36h 口吃入约皮肤钻入胃内脱鞘 3随胃壁 d 皮肤或肌肉内尿L4排血流肝血流出内肺门V. 约体循环3个寄生部←包囊←经腹腔←出肝包膜肝月肝成虫 L5吸吮线虫眼分泌物蝇舐眼,吃入带虫蝇舐眼,感染新HO.成虫幼虫或含幼虫卵感染性幼虫成虫约1个月约20天猪胃线虫似蛔线虫、泡首线虫、西蒙线虫生活史食粪甲虫吃入 含幼虫卵 感染性幼虫2030d 其它哺乳类、爬虫类消化管壁中 幼虫包囊成虫 约6周颚口线虫生活史: 卵生;需剑水蚤作为中间宿主。
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表

轻度:低热、乏力、食欲不振荨麻疹及
重度:高热、腹痛、腹泻,胸痛以及肝大
慢性临床分型
肺胸型:在肺部寄生,胸痛、咳嗽学痰
皮下型:游走于皮下组织
腹型:在腹腔内游走造成腹痛、腹泻,脏器粘连、肠梗阻
脑型:颅内高压、癫痫、
偏瘫
急性: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左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粘液血便等。粪检呈阳性
溪蟹、喇蛄
无
感染致病阶段、感染方式以及途径
囊蚴感染,成虫、童虫致病。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囊蚴经口感染,成虫致病,人或猪因生食水生植物而感染。
囊蚴感染,成虫,童虫致病。囊蚴经口感染,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蝲蛄感染
尾蚴感染,虫卵,尾蚴,童虫,成虫致病。经皮肤,接触疫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布氏姜片虫
卫氏并殖吸虫
血吸虫
主要致病机制
成虫吸附于管壁的机械刺激和虫体的机械堵塞作用,以及虫体的排泄物、分泌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的化学刺激。如胆管炎或胆管肝炎。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表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布氏姜片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血吸虫
成虫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3,呈分支状。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浅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10~25mm*3~5mm。寿命20~30年
慢性: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肝肿大较正常。肠粘膜活检阳率高
寄生虫病诊断

虫卵漂浮法 原理:采用密度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或卵囊与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
饱和盐水漂浮法(常用)
01
饱和盐水的制备:水中加入足够的盐,煮沸后有结晶析出,即达饱和;冷却后备用。
02
1
取大约10g粪便放于一容器内,压碎,加入适量饱和盐水搅匀,过滤,静置0.5小时左右,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躯体
背面 :雄蜱有一几丁质盾板遮盖整个背面;雌蜱盾板只盖前面部分。 雌蜱 雄蜱
饱血前后蜱大小差异
疥螨外部形态 虫体小,近圆形,乳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身体上有横、斜的皱纹。头、胸、腹完全合并在一起,可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份。
假头 短而宽,蹄铁形,咀嚼式口器(由一对须肢、一对螯肢组成,无口下板)。
01
未成熟节片(或称幼节)
02
依发育程度可分为 成熟节片(成节)
03
孕卵节片(孕节)
04
成节 孕节 头颈节
吸槽
(二)假叶目 特点: 头节上无吸盘,通常为吸槽型;
线虫外部形态
多呈长圆柱形或纺锤型,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一般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吸血者为红色,大小差异大,1mm-1m以上。
蠕形螨科螨病
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蠕形螨寄生于动物和人毛囊 和皮脂腺中引起的疾病。 形态特征 蠕虫样,分为头、胸、腹三部份。 头 口器(须肢、螯肢及口下板) 胸 四对足,短 腹 有许多横纹 生活史 卵→幼螨→若螨→成螨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
05
留约为沉淀物1/2的溶液量,用胶帽吸管吹吸
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表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布氏姜片虫 卫氏并殖吸虫 血吸虫主要致病机制成虫吸附于管壁的机械刺激和虫体的机械堵塞作用,以及虫体的排泄物、分泌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的化学刺激。
如胆管炎或胆管肝炎。
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夺取营养 机械性损伤 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 机械性损伤、免疫病理反应。
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脓肿)。
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囊肿)。
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
(纤维瘢痕)尾蚴:尾蚴性皮炎,可发生Ⅰ、 Ⅳ型超敏反应童虫:血肺移行,及肺脏,出现 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 引起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 出血。
分泌物引起超敏反。
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
少数 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引 起III 型变态反应。
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 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 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Ⅳ 型超敏反应病程表现轻度:上腹饱胀,偶尔腹泻 中度: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肝大、头晕、乏力等 重度:早期出现发热、神经衰弱、饮养不良、黄疸、肝脾大,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贫血、低蛋白尿症、发育障碍、死亡。
轻度:食欲差、偶有上腹痛中度:间歇性腹泻、恶心或呕吐,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季肋下部重度:症状加重儿童:夜间磨牙、睡眠不安重儿童:消瘦、贫血、浮肿、智力衰退、发育障碍等。
轻度:低热、乏力、食欲不振荨麻疹及 重度:高热、腹痛、腹泻,胸痛以及肝大 慢性临床分型 肺胸型:在肺部寄生,胸痛、咳嗽学痰 皮下型:游走于皮下组织 腹型:在腹腔内游走造成腹痛、腹泻,脏器粘连、肠梗阻 脑型:颅内高压、癫痫、 偏瘫 急性: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左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粘液血便等。
寄生虫总结

一、同种寄生虫对比
(1)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钩虫()
(3)假叶目和圆叶目
(4)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5)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6)昆虫纲和蜘蛛纲
(7)按蚊、库蚊和伊蚊
二、各种寄生虫比较
(1)吸虫:①虫体一般背腹扁平、呈叶状或舌状(除血吸虫,呈圆柱状)②有口吸盘和腹吸盘③无肛门,有独立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和肠管④一般为雌雄同体(除血吸虫,雌雄异体。
)⑤有世代交替,均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离不开水
(2)绦虫: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状、体分节:头节、不分节颈部、孕
节②无口和消化道、无体腔③大部分雌雄同体④头有4个吸盘或1个吸槽⑤虫卵大多具有椭圆形的卵壳和较厚胚膜,内含六钩蚴
(3)线虫:①线性形或者圆柱形,体表光滑,两侧对称,不分节②雌雄异体,雌虫较大,尾端尖直,生殖器多为双管型;雄虫较小,尾端卷曲呈钩状或尾端膨大呈伞状,生殖器多为单管型③有完整消化系统,有角皮层和原体腔④大多营自生生活,幼虫会蜕皮4次,可分为土源性线虫(不要中间宿主)和生物源性宿主(要中间宿主)⑤虫卵无卵盖,内含卵细胞或蝌蚪期胚胎,卵壳分三层:卵黄膜或受精膜(加固虫卵)、壳质层(抵抗外界一定机械压力)、蛔甙层或脂层
(调节渗透压)。
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人体寄生比较表(吸虫、原虫与线虫)

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人体寄生比较表(吸虫、原虫与线虫)常见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表虫名(简称)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中外文学名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aswesterman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肥胖带绦虫Taeniasaginat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ucusgranulosus人体寄生阶段及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成虫:小肠成虫:肺异位:皮下、脑等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成虫:小肠囊尾蚴:组织成虫:小肠棘球蚴:肝肺脑等保虫宿主猫等猪犬等牛等猪牛羊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扁卷螺川卷螺钉螺猪/人牛人、牛羊等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溪蟹、喇蛄/ 幼体增殖过程略略略略无无无感染期与感染方式鱼虾中的囊蚴经口水生植物表面的囊蚴经口溪蟹、喇蛄中的囊蚴经口疫水中的尾蚴经皮肤钻入猪肉中的囊尾蚴经口虫卵:自体与异体感染牛肉中的囊尾蚴经口虫卵经口终宿主体内移行过程略/ 略经血循环成虫寿命20-30年数年5-6年30-40年25年以上30-50年40年以上主要致病阶段及病理变化成虫胆管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成虫营养不良消化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童虫或成虫虫体移行和寄生中对组织引起病变肺部损伤及异位损伤虫卵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肠壁组织、肝脏及异位病变成虫:消化道症状为主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病成虫:消化道症状棘球蚴:压迫作用;过敏反应;播散再生病原确诊方法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痰或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肛拭法查虫卵肛拭法查虫卵免疫诊断+影像检查主要抗虫药物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治疗注意事项)吡喹酮手术治疗+阿苯达唑。
常见吸虫、绦虫、线虫基本形态观察共24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常见吸虫、绦虫、线虫基本形态观察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吸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肺部,故又称肺吸虫(lung 肺吸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
fluke);
【形 态】Morphology
1. 成虫
(1)10mm×5mm × 4mm, 体肥厚,背凸腹平,半粒 花生米状,活体呈红褐 色 ,口吸盘=腹吸盘。 (2)生殖器官并列:子宫与 卵巢;一对睾丸;一对卵 黄腺。
增长了75%。
【形
态】
Morphology
1. 成虫 Adult worm 外形:形似葵花籽
大小:长:10~25mm,
宽:3~5 mm
特殊:虫体有两个吸盘 消化系统:消化道不完整
卡红染色标本(carmine stain)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2. 虫卵-- 最小的蠕虫卵
形状:低倍镜似芝麻,高倍镜 29*17微米 下瓜子形; 黄褐色; 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 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生活史】
1、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2、蚴虫期都要经过1-2个中间宿主转换,第1中间宿 主都是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水生生物。 3、均有保虫宿主,人兽共患。 4、虫卵入水才能发育。
生活史类型
成虫
(终宿主) 经皮肤 经 口 ④
虫卵
(水)
毛蚴
胞蚴
①
水生动物内形成囊蚴② 水生植物上结囊③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 长角涵螺
豆螺
麦穗鱼
华支睾吸虫
第二中间宿主
【致
1. 致病机制:
病】Pathogenesis
主要危害是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在肝的次级胆管。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 生有一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名称
比较项目
吸虫
线虫
形态
体壁:1.由体壁和肌肉层组成,无体腔,由外到内由外质膜、远侧胞质区、基质膜。
2.表面外膜,也称糖萼,由糖蛋白与糖脂上的糖残基构成。
3.远端胞质区中还有线粒体及分泌颗粒。
4.体棘位于基质膜之上,基质膜之下为基层及肌肉层。
5.近端胞质区,内有核、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分泌颗粒、各种小泡。
鞭虫:成虫侵入宿主粘膜下层乃至肌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当寄生虫数目较多时,由于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的刺激作用,可致肠壁粘膜组织出血、水肿等慢性炎症反应。
蛲虫: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幼虫所致病变: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成虫所致病变:贫血、腹泻和异嗜癖、婴儿钩虫病、消化道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丝虫成虫所引起的早期病变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为淋巴循环阻塞的结果,微丝蚴主要引起“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大量微丝蚴在短期死亡时,可产生全身过敏反应和局部损伤性炎症。
旋毛虫: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消化系统: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咽管与肠管交接出有一个三叶形活瓣,称咽管—肠管阀。雌虫的肛门通常位于虫体末端的腹面,雄虫的直肠通入泄殖腔二开口于体外。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生殖系统早熟于雌性生殖系统,雌雄生殖系统均开口于生殖窦。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及交配附器组成。雌虫多有2套生殖系统,称为双管型,一般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排卵管、阴道和阴门等部分。
②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虫卵,如蛔虫、鞭虫
③卵在外界孵出幼虫并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如钩虫
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或者囊蚴。
致病
华氏睾吸虫: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引起胆管上皮脱落、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症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胆管结石、胆管癌等。
蛔虫致病主要由幼虫在体内移行和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对宿主的损害所致,主要表现为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营养不良以及导致宿主肠道功能障碍。
4.基本发育过程:卵、毛蚴、胞呦、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成虫
1、基本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且幼虫发育需4次蜕皮、移行
2、生活史类型:
(1)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型):需中间宿主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以组织线虫为主,如:丝虫
(2)土源性线虫(直接型):不需中间宿主以肠道线虫为主:
①卵产生后不久即具感染力,如蛲虫
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向前发出3对神经干,支配口周感觉器官;向后发出背腹及两侧3-4对神经干,包埋于皮下层或纵索中,分别控制虫体的运动和感觉。
生活史
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以及宿主转换。
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
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体壁:1.由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
2.角皮层在虫体前后两端衍生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唇瓣、乳突、翼、棘、嵴、环纹、交合伞等。
3.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主要功能是分泌形成角质层,在虫体的背面、腹面和两侧的中央,皮下层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皮下纵索。
消化系统:消化道不完全,由肌性口吸盘围绕的口、前咽、咽、食管和肠管组成,后者分为两个肠支。肠支末端为盲端,消化后残余物由口排出。
排泄系统:对称的管状系统,由咽细胞、毛细管、集合管与排泄囊组成,经排泄孔通体外。
排泄系统:有管型和腺型两种。
管பைடு நூலகம்:一对长排泄管,由一短横管相连,H形、U形或倒U形
腺型:只有一个具有大的细胞核的排泄细胞。
神经系统:吸虫咽的两侧各有一神经节,有食管背索相连。每个神经节分别向前后各发出背、腹、侧3条神经干分布于虫体的背面、腹面、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