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 重点 总结

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1、新现寄生虫病的第一类:疾病和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自由生活寄生虫,新发现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是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确认的寄生虫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人体寄生虫总结——绦虫总结

棘球蚴破裂后果:
1转移性种植造成继发感染
2严重过敏反应
3急性腹膜炎
4肺棘球蚴破裂后可引起窒息,或经气管咳出子囊、生发囊及角皮等物
临床表现
1)局部组织压迫和刺激症状:肝受累、肝区可有疼痛,肝大等;肺受累引起胸痛、咳嗽、咯血;脑内寄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过敏症状:常有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休克
棘球蚴结构分为:
囊壁:角皮层乳白色,半透明,状如粉皮,厚1mm左右,无细胞结构,脆弱易破,生发层厚20μm,向内芽生原头节和生发囊.
囊内容物囊液及悬浮的棘球蚴砂(由生发层向囊内长出的原头节、生发囊和子囊从囊壁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原头节:又称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相似,但体积小,呈椭圆形或圆形,为向内翻卷的头节,其顶突和吸盘凹入体内保护着数十个小钩。随着发育或环境变化,头节亦可伸出。
成虫:带状,乳白色,扁平,2-4m长,700-1000个节片组成。
头节:圆形,直径约1mm,有顶突,上有25~
50个小钩排列2圈,有四个吸盘,等距离排列,呈杯状。
成节:近方形,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睾丸呈滤泡状,150-200个
卵巢分3叶。
孕节:子宫分枝7-13支。
囊尾蚴:头节无小钩及顶突
成虫:带状,乳白色,扁平,4-8m长,1000-2000个节片组成。
3)捕杀病犬或定期驱虫。
4)治疗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常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阿苯达唑疗效最好
分布
裂头蚴病在东南亚各国及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欧洲也有记录,我国已报告800多例,来自21个省区,其中以南方为多见,感染者年龄0-62岁,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性>女性。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寄生虫医学蠕虫学总结一、似蚓蛔线虫(蛔虫)1.生活史:人误食卵,小肠→肺泡→咽→胃→小肠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卵随粪排出。
受精卵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途径:口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2.致病:幼虫: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幼虫移行经过肝时,咳导致轻微的炎性病灶。
成虫:夺取营养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合并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3.防治药物:肠虫清、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三苯双脒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盲肠,虫多时也可寄生结肠、直肠、回肠下段。
卵在外界约3周,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卵。
卵被误食,小肠内孵出幼虫,侵入黏膜,10天发育,返回肠腔,移行到盲肠, 发育为成虫。
感染→成虫产卵,1-3个月。
成虫寿命3-5年。
2.致病:掠夺营养损伤肠壁轻者:无症状重者:头晕、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重度感染的儿童可直肠脱垂,30%。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三、蠕形住肠线虫1.生活史:寄生于盲肠,结肠上段,以肠内容物/血液/组织液为食。
肛周产卵,6h发育为感染期卵。
1误食感染期卵→小肠内孵出幼虫→下行并蜕皮2次→回盲部发育(蜕皮1次) 为成虫。
食入虫卵→成虫产卵,约1个月。
成虫寿命2~4周,最长101天。
2.致病:刺激作用:肛门、会阴部奇痒,搔破感染。
烦躁不安,易怒,夜惊,失眠。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健康。
异位侵袭阴道(阳性57.1%),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引起肉芽肿,误诊为肿瘤、结核。
也可侵入腹腔、肝、脾、肺、前列腺等。
3.防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四、钩虫1.生活史:感染阶段:丝状蚴(filariform)感染途径:皮肤、口(十二指肠钩虫)移行:皮肤循环→肺→咽→小肠寄生部位:小肠丝状蚴→成虫5-7周成虫寿命5-10年2.致病: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发生率高,俗称“粪毒”或“地痒疹”,好发于春夏之交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寄生虫:依靠寄主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为生活环境的异种生物。
2.寄生虫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内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寄生,如蠕虫、原虫等;外寄生虫寄生在寄主体表或寄生在寄主体表附近,如虱子、跳蚤等。
3.直接寄生虫和间接寄生虫:直接寄生虫是寄生在一种寄主身上,不需要在多个物种寄主之间转换;间接寄生虫则需要在多个寄主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钩虫是直接寄生虫,而疟原虫则是间接寄生虫。
二、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可分为蠕虫、原虫、线虫、节肢动物等。
2.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体形、大小、颜色、鳞片、复眼、口器等。
三、寄生虫感染途径1.接触感染:直接接触寄生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感染途径。
2.水源性传播:通过饮用受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水源感染。
3.食物性传播:通过吃寄生虫卵、幼虫或包含病原体的寄生物感染。
4.蚊媒传播:由蚊子传播寄生虫病原体,如疟原虫和丝虫等。
5.传染媒介动物传播:通过叮咬行为将寄生虫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如跳蚤和虱子等。
四、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寄生虫后,人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皮肤症状等。
2.人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寄生虫病原体的检测、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五、人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1.个人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接种疫苗,穿戴防护装备等。
3.政府和社会的干预措施:制定和执行疫情监测预警制度,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介入传染病疫情,提供相关医疗资源等。
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关系的学科,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掌握寄生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人体寄生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医学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线虫、扁虫和吸虫四个门类。
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有原虫病。
线虫是一种长圆形的寄生虫,有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扁虫是一个扁平的寄生虫,有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寄生虫,有同足类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寄生虫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简单,只有一个器官系;不断演化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寄主和媒介的转换等。
二、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医学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水源、空气、土壤等。
食物传播途径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钩虫病、蛔虫病等。
水源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感染,如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空气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如肺吸虫病、阿米巴肺炎等。
土壤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感染,如钩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
三、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医学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分泌毒素和机械损害等途径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例如,蛔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营养不良;钩虫通过分泌毒素导致宿主出现贫血;血吸虫通过机械损害导致宿主肝脏和肠道病变等。
四、诊断方法医学寄生虫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
病原学诊断方法是通过寄生虫病原体的直接观察或培养来进行诊断,如痰涂片镜检和血涂片镜检等。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来进行诊断,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过敏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来进行诊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五、防治措施医学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勤洗手、不饮用未经检验的水源等。
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源、安装卫生厕所、做好废水处理等。
药物治疗是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通过给予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硫脒、菊花胺等。
以上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对于认识和预防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总结(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人体寄生虫》各标本特征概况

《人体寄生虫》各标本特征概况一、原虫类○1阿米巴包囊:近似球形,胞质内有一呈短棒状的拟染色体,未成熟包囊内含糖原泡,成熟包囊有4个核,呈圆形,包囊壁光滑,核为泡状核。
○2阴道毛滴虫:呈紫色,有五根鞭毛,内含深染颗粒,有波动膜。
○3利杜体:班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
○4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呈椭圆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间隙,成熟包囊内含4个细胞核,未成熟包囊内含2个细胞核。
○5间日疟原虫:环状体:胞核小,中间有空泡,多呈环状。
大滋养体:虫体变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胞质内出现疟色素。
裂殖体:核分裂,胞质也分裂,成为裂殖子。
配子体:圆形、卵圆形、新月形,雌配子体虫体较大,胞质致密,疟色素多而粗大,核致密偏于虫体一侧,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稀薄,疟色素少而细小,核质疏松、较大、位于虫体中央。
二、吸虫类○6姜片吸虫:一个卵细胞(20个----40个卵黄细胞),卵壳薄而均匀,椭圆形。
○7华氏睾吸虫(肝吸虫):形似芝麻,淡黄褐色,是虫卵中最小的。
○8肺吸虫:有卵盖,且卵盖较透明,较姜片吸虫瘦小。
○9血吸虫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一侧有逗点状小棘。
○10血吸虫尾蚴:染红色,分体部、尾部,尾长有两叉。
三、绦虫类○11猪带绦虫卵: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外层胚膜具有放射状条纹。
○12猪带绦虫孕节:孕节中仅见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发出分支,每侧约7-13支,各分支不整齐可继续分支而呈树枝状,每一孕节中含虫卵3万-5万个。
○13牛带绦虫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每一孕节含虫卵8万-10万个四、线虫类○14蛔虫卵:卵壳厚,周围有一层蛋白波动膜(里面有新月形空隙)。
○15鞭虫卵:虫卵呈纺锤形或腰鼓形,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突起。
○16钩虫卵:椭圆形,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卵内细胞呈桑葚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
一、致病性
(一)线虫
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
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
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
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
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
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
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
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
肉酸痛。
(幼虫>成虫)
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
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
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
(二)绦虫
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
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
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
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
>成)
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
虫)
(三)吸虫
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
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
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
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
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
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
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
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
线虫布氏姜片吸虫
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
布氏姜片吸虫
4、淋巴结肿大:丝虫
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
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
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
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
9、直肠套叠:鞭虫
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
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
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
13、直肠脱垂:鞭虫
14、皮炎:钩虫
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
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
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
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
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
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三、感染阶段
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
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
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
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
、卫氏并殖吸虫
四、感染方式
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
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3.吸入感染:蛲虫
4.逆行感染:蛲虫
五、检查方法
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
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
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
4、肌肉活检:旋毛虫
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
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
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
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
六、治疗药(常见)
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
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
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
3、甲苯咪唑:绦虫
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
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