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化学原理、认识物质变化的基础知识,还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奠定了基础。
当前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进行浅谈,探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进行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过于枯燥和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与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如食品中的添加剂、环境污染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还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做知识点的传授。
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和观察是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受化学原理的神奇和美妙。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实践活动,比如制作肥皂、染料、化妆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需要倡导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而探究式学习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探索答案。
教师应该倡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给予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需要注重跨学科和综合实践。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其与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互补和拓展。
教师还应该注重化学知识的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不是单向沟通,这有助于消除课堂上过于僵化的场景,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将有勇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开端,是学生探索心理的动力。
它在创造性思维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爱因斯坦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时,他们往往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
在人类认知史上,正是个人对事物或某些现象有好奇心和惊奇感,才导致重大发明和创造。
瓦特对蒸汽脉冲锅很好奇,于是发明了蒸汽机。
巴甫洛夫对狗分泌唾液的普遍现象感到好奇。
通过探索,他最终创造了先进的神经活动心理学。
没有这种好奇心理的推动,就无法产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
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
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化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变化和制备方法等。
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还能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对初中化学教育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论教学创新在初中化学的理论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将知识导入生活实践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基本的知识点外,还应有一定的思维训练,如推理、归纳、演绎等,这些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实验教学的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与传统实验不同的新方法,如引入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参观一些化工厂和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应用的实际情况,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外活动创新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面,如组织学生参加化学比赛、化学实验室开放日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化学博物馆、化学展览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创新化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创新化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育和课外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就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化学是一门需要创新思维的学科。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探索化学规律,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化学现象,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
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或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二、图像化教学的应用图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图像化教学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动画来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学习化学反应过程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现象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应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图像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图像锦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图像化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近年来,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推行创新教育。
引言初中化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学生日后进入高中化学学科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新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程度是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往往对此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而创新教育则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融入其中,从而增加学习乐趣。
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特点和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方法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关键思维技能,如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协作解决问题等。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和规划,包括遵照时间表、协调团队、展示他们的成就等。
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指将学习元素融入到游戏中,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通过游戏化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互动学习互动学习是指通过创建互动环境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至关重要。
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初中化学的创新
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创新教育可以从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重
在学习和记忆。
而创新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创
新实验和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可以引入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比赛活动,让学
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会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开设一些化学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进行一些创新实践项目,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来探索和发现化学的规律和现象。
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实践。
通过创新教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教育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
种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化学人才,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新
做出贡献。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创新教育要注重实验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改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可以引入不同的酸碱试剂,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实验条件,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总结规律。
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解决办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也是创新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考试成绩为主,往往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课堂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应注重实验的创新性和探究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首先,化学教学应该关注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优势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化学教学中,创建化学实
验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实验的兴趣。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
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提高实验的实
用性。
其次,化学教学应该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教师应该将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化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例如,举办各种化学科普课程、实验
等活动,通过加强与工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实际生活的深刻
联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最后,化学教育也需要注重科技化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技
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如通过音视频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采用网络平台,
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化学知识与信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如模拟实验、动画解析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化学的魅力,增强他们探究和创新的动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通过个性化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和科技化创新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化学
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勇于探究,从而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3-14T15:44:34.73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作者:梁恩国[导读] 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梁恩国(四川省中江县兴隆镇初级中学校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学;培养师生情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068-01 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然而在当今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
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
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
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2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
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
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
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
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 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和汽水、鸡蛋壳与酸的反应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克服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困难。
5 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
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1)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我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或通过互连网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化学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厚积而薄发”。
这样,各种资料的积累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提出问题能力:学问,要学必有问。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
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
我要求学生预习,并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3)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就是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探究学生未知的知识,重点是探究的过程、方法、步骤。
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探究物质是否为可燃物、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等。
通过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或总结,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
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
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
“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