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与预后情况评价

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与预后情况评价

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与预后情况评价
中医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刺及其他刺激手段,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
功能、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针灸的应用可以帮助其减轻疼痛、缓解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等症状,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和体质。

具体而言,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穴位包括:肝经穴位(如曲池、内关、
足临泣等)、脾经穴位(如太白、太溪、阴陵泉等)、肺经穴位(如大椎、太渊、百会等)等。

此外,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还可以选用其他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1. 缓解疼痛: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一些研究表明,在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相关指标如VAS评分、关节腔积液量等也有所改善。

2. 改善关节功能:中医针灸治疗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也有明显效果。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支持力和握力也得到增强。

3. 促进免疫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患
者的免疫反应,提高免疫力,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和病程进展。

4. 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仍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受性,对于一些关节破坏比较严重的患者,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
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对免疫调节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并连续进行一定时间的治疗。

麦粒灸

麦粒灸

二、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治疗技术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 本病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没身体一侧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 为特征的皮肤病。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选穴】 主穴:阿是穴(蛇眼、蛇尾)、支沟、阳陵泉。 配穴:肝经郁火配期门、行间、足窍阴;脾经湿热配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身热加大椎、至阳、合谷; 病变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加风池、听会、太阳、攒竹、外关、合谷。 【操作】 在最初发的疱疹部位确定两处阿是穴施灸,俗称“蛇眼”穴,在疱疹延伸尾端,确定两处阿是穴,俗称 “蛇尾”穴。治疗过程中,如果“蛇尾”部位继续出现新的红色小疹,可在这些疹点上增加选穴施灸。 制作中等硬丸样艾炷。患者感觉灼痛可嘱其数数,或用指压法减痛,当患者感到灼痛十分明显时,即用 镊子将残余艾炷夹去。按照先“眼”后“尾”的顺序施灸。每次选用3~4穴,每穴施灸3~9壮。如四 肢远端穴、头面部穴可灸3壮,躯体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穴位可灸7壮,疼痛严重部位施灸7~9壮,疼 痛较轻部位施灸3~5壮。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后遗症期每周施灸2~3次,连续治疗1~ 2个月。
(三)哮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 气管炎)


本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常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致气滞痰阻,气道挛 急、狭窄而发病。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可按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利气定喘。发作期攻邪祛痰利气以治标;缓解期补肺、健脾、益肾以治本。 【选穴】 主穴: 发作期:肺俞、膻中、大椎、天突、定喘。 缓解期:肺俞、膻中、大椎、脾俞、肾俞。 伏灸穴:①肺俞、大椎、风门、定喘;②脾俞、心俞、膻中、足三里;③肾俞、膏盲、气 海、关元。 配穴:寒饮伏肺配风门、孔最;痰热遏肺配合谷、曲池。 【操作】 每次选用3~4穴,先灸背部腧穴,再灸腹部及四肢部腧穴。发作期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每 次每穴灸7~9壮,每日施灸1~2次,10次为1疗程;缓解期用半粒米软丸样艾粒,每穴灸 5~7壮,隔日或隔2日1次,15~20次为1疗程。第1个月隔日1次,第2、3个月隔2天1次, 可将穴位分为2~3组,交替使用,坚持灸3~6个月。 伏灸法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施灸。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施灸,共灸3次。也可从 初伏开始,每隔2~3天灸1次,共灸10次。初伏取第1组穴,中伏取第2组穴,末伏取第3组 穴。每年1次,连续治疗3年。

麦粒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麦粒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麦粒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作者:颜娟易海连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7期(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广州 510410)摘要: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社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麦粒灸并进行健康教育,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15 m行走时间(T15)、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并进行比较。

结果:经治后痊愈20例,有效4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而VAS评分、15 m行走时间(T15)、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麦粒灸;社区膝骨性关节炎;VAS;15 m行走时间中图分类号:R24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7-0056-02膝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炎,在我国,老年人约在1亿以上,约有8000万人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其中约有4000万人有症状。

如以此推算我国大约有OA 患者数千万,可见骨性关节炎,特别是膝骨性关节炎是损害人类健康,制约人口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疾病。

笔者采用麦粒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为本社区内患者,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男35例,女4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56岁,以50~70岁为多;病程最长20 a,最短3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有关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1]: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③晨僵< 30 min;④年龄>38岁;⑤膝检查有骨性肥大;⑥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满足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或①⑥者,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50岁~85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③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何悦硕;梁维超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0(029)007
【摘要】目的观察麦粒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麦粒灸进行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双手握力等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麦粒灸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2页(P449-450)
【作者】何悦硕;梁维超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均安医院康复科,广东,528329;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广东,51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
【相关文献】
1.电针加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朱沛荣
2.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观察 [J], 蔡慧倩;粟胜勇;蒋芳杏;张熙;代琪;黄梅;林安
3.麦粒灸加叩刺拔罐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 [J], 黄迪君;王再谟;周志昆;金荣疆;高虹;万大凤;张安仁
4.麦粒灸联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朱栋华
5.麦粒灸加叩刺拔罐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J], 高虹;蓝肇熙;黄迪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加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电针加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较高, 是临床 常见 的疑难 病之 一 。本 病 在各 年龄 皆可发
病, 成 人 中多 发 于 中 年 女 性 , 男 女 之 比 约 1: 3 [ 1 ] 。我 国
疗效标 准 : 临床治 愈 : 症 状全 部消失 , 关节 功能 活动
恢复 正 常 , 主要 理 化指 标 正 常 。显 效 : 全 部症 状 或 主要
症状 消 除 , 关节 功能基 本恢 复 , 能参 加正 常工作 和 劳动 , 理化 指标 基本 正 常 。有 效 : 主 要 症 状 及体 征 基 本 消 除 , 关节 功 能明显 进 步 , 主要 理 化 指 标 有 所 改 善 。无 效 : 与 治疗 前 比较 , 各 方 面均无 明显进 步 。 结 果见表 1 。
( \ 2 : . 广 翥 州 辜 中 医 药 大 霉 学 海 区 第 八 人 民 医 院 ’ 5 。 ) /
类风 湿性关 节炎 ( R A)是 一 种 以关 节和 关 节周 围 组 织 的非 感染 性炎 症 为 主 的 自身 免疫 性 疾病 。 中医称 为“ 历节 风”“ 历节 病”“ 白虎历 节 ‘ 骨骱 痹” “ 顽痹” 等, 其 典型症 状 为对称性 、 周 围性 多 个 关节 慢 性 炎 性病 变 ,
电针 加 麦粒 灸 治疗
类 风 湿性 关节 炎疗 效 观察
朱沛 荣 指 导老 师 : 李 万瑶
④妊 娠期 间妇女 患者 。
治 疗 方 法
西药 组 : 予 以阿 司 匹 林肠 溶 片 1 0 0 mg , 每 日 1次 ;
甲氨蝶 呤片 , 每周 1 次。
针灸 组 ( 电针加 麦 粒灸 组 ) : 在西 药 组 治疗 基 础 上 , 配合 电针加麦 粒灸 治疗 。① 电针 。取 穴 如下 : 上 肢 关节 发病者取 大椎及相 应 夹脊 穴 ; 肩 部加 患 侧肩 髑 、 肩贞穴;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主要为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其中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亚型,其特点是关节症状明显,疼痛剧烈,且受寒湿气候影响程度较为显著。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艾灸被广泛应用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温和艾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并从免疫学的角度解析其可能的调节机制。

1. 艾灸的原理艾灸是中国传统的物理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或局部区域燃烧艾条进行局部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艾灸有温经散寒、活血祛湿、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2. 艾灸治疗的方法温和艾灸是指在进行艾灸时控制艾条燃烧的温度和时间,使其达到温和的刺激作用,而不至于造成过度热损伤。

通常可以选择穴位如风池、曲池、委中等局部进行艾灸,也可以选择患部局部进行局部艾灸,每次15-20分钟,每周进行3-4次。

3. 艾灸的疗效及机制在临床实践中,有研究发现艾灸治疗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调节炎症、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代谢以及调整自身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二、温和艾灸对免疫学的影响艾灸在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加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炎和抗病毒能力,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益。

2. 艾灸对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艾灸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影响免疫学,例如降低TNF-α、IL-6等炎症介质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疼痛。

艾灸还能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艾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的活性,如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降低炎症细胞的数量,从而调节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 (1)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 (1)

麦粒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何悦硕1梁维超2(1.佛山顺德均安医院康复科,广东528329;2.广州越秀区正骨医院;)摘要: 目的: 观察麦粒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以麦粒灸疗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双手握力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 ,关节疼痛数目有显著性意义(p<0.05) 。

结论: 麦粒灸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 麦粒灸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grain of wheat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me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60 patients with wheat-grain moxibus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e in 11 cases, effective in 40 cases, effective in 7 cases, 2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6%.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ime of morning stiffness, joint swelling and the number of pairs of grip strength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both p<0.01), the number of joint pain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Granule Moxibustion has Qufengchushi,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ngluo, swelling pain of the power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ertainly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 Arthritis, rheumatoid; Granule Moxibustion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的对称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笔者运用麦粒直接灸法治疗RA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2年.排除○1X线检查关节畸形僵直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糖尿病,精神疾病患者,○4正在服用病情改善药者,○5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6妊娠期间妇女患者.诊断标准参考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持续6周以上,○22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3掌指关节、腕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1个区域肿胀6周以上,○4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5皮下类风湿结节○6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超过正常最高值),○7手和腕X线显示骨侵蚀或明确骨质疏松.凡符合4项及4项以上者,可确诊为RA.2 治疗方法上肢关节发病者:取穴大椎及其相应夹脊穴,至阳及其相应夹脊穴,另根据病痛部位循经选穴,肩部加患侧肩前、肩髎;肘部者加患侧曲池、小海;腕部者加患侧外关、腕骨;下肢关节发病者:取穴命门及其相应夹脊穴,腰阳关及其相应夹脊穴,膝部者加患侧膝眼,阳陵泉,踝部加患侧申脉、丘墟.操作方法:上肢关节发病者,第一次取大椎、至阳,加病痛部位一穴;第二次取大椎、至阳之夹脊穴,加病痛部位另一穴;第三次取大椎至阳另一夹脊穴,加病痛部位的最痛或最肿胀点(避开血管).下肢关节发病者, 第一次取命门腰阳关,加病痛部位一穴;第二次取命门腰阳关之夹脊穴,加病痛部位另一穴;第三次取命门腰阳关另一夹脊穴,加病痛部位最痛或最肿胀点(避开血管).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之棱形艾柱,预先选好部位上抹上凡士林,使之粘着,用线香点燃,任其自燃,每穴三壮.术后嘱患者不可扎破灸泡,让其自然吸收,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10天。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了温和艾灸在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在疾病背景介绍中,介绍了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以及艾灸治疗的概述。

在详细阐述了温和艾灸对该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结论部分指出了温和艾灸在治疗该疾病中的潜力,同时从免疫学角度对其认可。

研究发现,温和艾灸能有效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这些结果对于临床实践和疾病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温和艾灸,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免疫学, 潜力, 认可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亚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

这种关节炎的发病与湿邪侵袭体表,寒气阻滞经络有关,患者体内寒湿痹阻,导致关节受损,影响正常活动。

寒湿痹阻型关节炎常出现于湿热季节,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1.2 艾灸治疗的概述艾灸与针灸相辅相成,同属中医五大疗法之一。

艾灸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畅气血等作用,特别在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显示出无比的潜力。

通过艾灸来疏通经络、温暖关节,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对于这类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艾灸在免疫学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调理气血,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抵抗病原菌,提高自愈能力。

艾灸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整体身体健康水平。

2. 正文2.1 温和艾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温和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是由湿邪和寒邪侵袭关节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温和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渗透到经络和关节部位,温煦经络,活血化淤,排除体内的湿邪和寒邪,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8T15:51:46.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4期作者:何彦刘敏(通讯作者)
[导读] 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结构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420)
【摘要】目的:探究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膝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自2018年7-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风湿科进行诊疗的60例寒凝湿滞性类风湿关节炎病患,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10mg
qd,酮络芬0.1g bid连续12周。

研究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麦粒灸(选穴:患侧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阿是穴)的治疗,1次/3d。

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VAS量表,并检测CRP、ESR。

结果:两组在进行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应用。

【关键词】麦粒灸;关节炎;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04-02
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结构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我国10000人中约有32~38人患上类风湿关节炎(RA),男性与女性患病的比例是1:3。

近几年,女性的患病人数有上升趋势。

该病对于关节产生病变的畸形有消极的影响作用,大多数寒凝湿滞性关节炎在患病之后都会出现膝关节受损,这是RA入侵后产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丧失行走能力。

在没有进行治疗的病患中,患该病2年的致残率达到50%,患该病4年的致残率高达80%。

现对我院自2018年7月-2018年12月所诊治的60例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患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风湿科接受诊疗的60例病患,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与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寒凝湿滞性关节炎病患的相关标准相符合,并对这60例病患的资料进行相关的收集,这60例病患一共有92个膝受到关节病变。

其中,对照组30例(44个膝),双膝病患有14例(28个膝),单膝病患有16例(16个膝);研究组有30例(48个膝)病患,双膝病患有18例(36个膝),单膝病患有12例(12个膝)。

所有病患年龄分布在18~75岁之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其一,符合中、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其二,近4个月内未使用生物制剂;其三,自愿参与本课题的研究,签署了医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和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的同时也服从安排。

1.3排除标准
其一,不符合相关纳入标准的病患;其二,合并肝、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肾等严重疾病病患;其三,合并有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因素对膝关节有影响的病患,比如急性创伤、牛皮癣等等并发症;其四,劳动力已经没有,已经残废的人;其五,处在哺乳期或者正在妊娠的妇女;其六,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患;其七,无法配合治疗的病患;其八,资料不齐全的病患。

1.4方法
对照组单纯服用口服的来氟米特片10mg qd,酮络芬0.1g bid连续12周。

研究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麦粒灸(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阿是穴)的治疗,1次/3d。

两个小组都治疗3个月。

治疗3个月之后,再进行观察。

具体操作方式:在制作艾炷时,将少量艾绒进行揉搓之后,搓成麦粒大小,通过棉签涂一些红花油在底部,这是为了防止艾炷的烫伤的。

将制作好的艾炷放置在穴位皮肤处,点燃时采用线香,如若艾炷在燃烧的过程中接近皮肤,病患产生强烈的灼烧感时,采用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每穴灸3壮。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接受t值处理,若P<0.05,即为存在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症候总积分研究组较低,但尚无显著性P>0.05.VAS评分研究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1、2。

3.讨论
RA发病机理仍未统一定论,初步达成的共识是多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其中免疫紊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都参与RA发病过程,从T细胞、肥大细胞、到各种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17、白介素-12)都对RA形成起到了较为关键作用。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病状是疼痛、功能问题、肿胀等等,特别严重的话也有可能出现关节残废。

免疫紊乱与炎症破坏关节伴随这个疾病的始终。

而传统灸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镇痛消肿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镇痛介质的释放,消除炎症介质和改善血流变而实现的。

(1)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IgM、IgG大多有升高,而麦粒灸治疗病人后血液IgM、IgG有所下降。

(2)麦粒灸增加IL~2含量,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

(3)通过白介素等因子的作用,减少病人的炎症反应。

而麦粒灸特有的温通特性,对中医病机中“寒”的特性更为适用,故此,采用麦粒灸可多个方面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对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灸
疗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董奕裕,陆建良.人类微小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661-4662.
[2]庄健海,张劲丰,吴英,等.邸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0,32(10):1277-1278.
[3]赖爱云,吕昭萍,徐健,等.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云南医药,2010,31(03):276-278.
[4]倪紅燕.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的瞄床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160-3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