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5页
四、X线成像
当X线穿透人体不一样组织结构时, 被吸
收程度就不一样, 所以抵达荧屏或胶片X线量 有差异, 从而在荧屏或胶片上形成明暗或黑白
对比不一样影像。

X
X
人 带有些人体信息X线 换
线
线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6页
1.形成X线影像三个基本条件
(1)X线含有一定穿透力 (2)被照体存在着密度和厚度差异 (3)经过显像介质取得X线影像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页
一、概述
1895年11月8日,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进 行阴极管放电试验时偶然发觉了含有很高能 量, 肉眼看不见, 但能穿透不一样物质, 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射线。
因为当初对这种射线性质不了解, 所以称 之为X射线。为纪念发觉者, 以后也称为伦琴 射线, 现简称X线。
组织结构和器官密度及厚度差 异, 是产生影 像对比基础, 是X线成像基本条件。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7页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8页Βιβλιοθήκη X线成像基本原理第19页
X线成像基本原理
负像
第20页
2.X线采集和显示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21页
医用X线胶片分类: a.普通X线摄影胶片 感蓝胶片(盲色片): 吸收光谱峰值为420nm (包含: 标准感度胶片、大宽容度胶片) 感绿胶片(正色片): 吸收光谱峰值为550nm (包含: 扁平颗粒胶片、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
化学效应: 感光作用、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
X线成像基本原理
第10页
(1)穿透作用

x射线透视成像原理

x射线透视成像原理

x射线透视成像原理
X射线透视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X线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X射线穿过物体时,主要发生的相互作用有瑞利散射、康普顿散射、光电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射线强度的衰减。

这种衰减程度会随着被穿透物质的成分和穿透路径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服从指数规律。

在透视成像过程中,图像的对比度主要由路径上物质的质量衰减系数、物质密度以及X射线的透射距离这3个因素决定。

这种特点使得透视成像对于高密度、强X射线吸收能力的物质具有显著的辨识能力,从而可以实现对行李物品中的金属类违禁品,特别是枪支、刀具、手雷、雷管等物品的检查。

另外,请注意,X射线安检仪的图像并不一定是彩色的,医院的X光片通常也是黑白的。

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射线的波长很短,仅有几个纳米,其强度是可见光的几千倍。

在医学上,X射线可以穿透人体,通过成像技术把人体内部的结构显示出来,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临床医学中,X射线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

X射线成像有两种主要的类型:线阵探测器和平面探测器。

前者将X射线聚焦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而后者则将X射线聚焦在一个非常大的区域内。

根据这个原理,如果通过计算机对X射线进行数字处理,就可以得到图像。

当X射线穿过物体时,会引起原子或分子的振动或转动。

原子和分子在x射线上会产生衍射现象,即所谓衍射现象。

利用衍射现象可以得到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像。

X线由电子束激发产生,其波长很短,在穿透物体时会引起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一个光子。

电子跃迁到低能级时,电子会发生电离(形成原子或分子);当它处于高能级时(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电子会发生激发(形成原子或分子)。

—— 1 —1 —。

x-ray 原理

x-ray 原理

x-ray 原理X射线(X-ray)是一种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具有极短的波长和高穿透能力。

X射线成像技术是利用X射线的特性进行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X射线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成像的原理是基于X射线的穿透能力和吸收特性。

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会根据物体的密度和厚度发生吸收和散射。

吸收较强的区域会使X射线通过的强度减弱,而吸收较弱的区域则会让X射线通过的强度增强。

通过测量X射线的强度变化,可以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二、X射线成像技术1. 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最常见的X射线成像技术之一。

在X射线摄影中,被检查的物体放置在X射线束和感光介质之间。

当X射线经过被检查物体后,射线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感光介质接受到射线的能量,形成X射线照片。

医生或检测人员通过观察照片上的密度差异,可以判断出物体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肿瘤等。

2. CT扫描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三维X射线成像技术。

CT扫描通过多次旋转拍摄不同角度的X射线图像,然后使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重建,生成具有空间信息的三维图像。

相比于传统X射线摄影,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断层图像,对于复杂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更加准确。

3.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来研究材料结构的方法。

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通过测量衍射角度和强度,可以推断出晶体内原子的排列方式和间距。

X射线衍射技术在材料科学、结晶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X射线成像的应用1. 医学诊断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X射线摄影和CT扫描可以检测骨骼、器官和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肿瘤、感染等。

此外,X射线还可以用于导管放置、血管造影等介入性操作的引导。

2. 安全检查X射线成像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机场安检中使用的行李X射线机可以检测行李中是否存在危险物品。

x射线相衬成像 原理

x射线相衬成像 原理

x射线相衬成像原理
X射线相衬成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X射线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在X射线相衬成像中,X 射线通过被成像的样品并与参考波束进行干涉,从而产生对样品内部微小结构的高分辨率影像。

具体来说,X射线相衬成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衍射,X射线通过样品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是因为样品内部的不同区域对X射线的衍射角度不同,导致X射线波前的相位发生变化。

2. 干涉,X射线通过样品后,与参考波束相互干涉。

当X射线波前的相位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干涉图样,这种干涉图样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内部微小结构的信息。

3. 相衬效应,X射线相衬成像利用了X射线的相衬效应,即通过调节X射线波前的相位差,使得原本被吸收的X射线能够被相衬成像系统检测到,从而实现对样品微小结构的成像。

总的来说,X射线相衬成像的原理基于X射线的衍射、干涉和相衬效应,通过探测X射线波前的相位变化,实现对样品内部微小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这种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x射线显微镜成像原理

x射线显微镜成像原理

x射线显微镜成像原理
X射线显微镜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的仪器。

它的成像原理主要基于材料对X射线的衍射、散射和吸收特性。

1. 衍射原理: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对入射的X射线产生衍射现象。

X射线衍射图样可以提供有关材料中原子位置和晶体结构的信息。

X射线显微镜使用高能X射线通过材料,观察并收集它们衍射的图样,从而获得有关材料内部结构的信息。

2. 散射原理:当X射线通过物质时,它们会与物质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发生散射。

X射线显微镜利用这种散射现象来获取样品的成像。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散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是X 射线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然后以同样的能量返回,提供了有关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的信息。

非弹性散射则在X射线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后,能量发生改变,提供了有关材料中电子和元激发态的信息。

3. 吸收原理:材料对不同能量的X射线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X射线显微镜利用这种吸收特性对材料进行成像。

被物质吸收的X射线会被探测器捕捉到,形成成像。

综上所述,X射线显微镜通过观察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样、散射和吸收特性来获得有关材料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成像。

x光成像左右原理

x光成像左右原理

x光成像左右原理X光成像左右原理X光成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的骨骼、器官和组织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通过对穿过人体的X射线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到一幅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而在X光成像中,左右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原理。

X光成像左右原理是指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由于骨骼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强,所以会在X射线照射后形成明亮的区域。

而其他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弱,所以在X射线照射后形成暗淡的区域。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X光图像上的明暗区域来判断人体内部的结构。

X光成像左右原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临床医学中,医生可以通过X光图像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比如,在骨折的诊断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X光图像上的骨骼断裂的位置和形态,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X光图像上的肺部阴影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结节或肿瘤等病变。

除了临床医学,X光成像左右原理在工业和安全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X光成像可以用来检测产品的内部结构,如金属零件的焊接质量、铸件的缺陷等。

在安全检查中,X光成像可以用来检测可疑物品的内部构造,如行李箱、皮包等。

尽管X光成像左右原理在医学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安全性。

由于X射线对人体组织的辐射作用,长时间的暴露于X射线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在进行X光成像时,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铅制防护衣、避免多次重复检查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X光成像左右原理是X光成像技术中的重要原理之一,通过观察X 光图像上的明暗区域,我们可以判断人体内部的结构。

这种技术在医学、工业和安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X射线辐射的危害,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人体健康。

x光射线的成像原理

x光射线的成像原理

x光射线的成像原理X光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较短的波长和高能量。

在医疗影像诊断方面,X光射线成像被广泛应用于了解人体内部状况。

那么,X光射线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X光射线成像原理是基于X光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的不同吸收率而建立的。

当X光穿过人体组织时,它会被组织的密度、组成和厚度等因素影响,从而将X光以不同的方式吸收、散射或反射。

这种吸收、散射或反射产生的差异被用于产生图像,因为不同的体组织会对X光产生不同的损失。

在进行X光成像时,一般会在需要检查的部位上方或下方放置一台X光机,并通过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电子在阳极上产生X射线。

X射线以直线路径从头部(或其他身体部位)通过筛选器,这将降低X射线的能量,然后通过被研究的身体部位。

身体部位会被放在X光感应器上,该感应器包含一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会测量X射线通过它们的强度和数量。

然后,这些信息会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会使用信息为每个探测器构建一个二维图像。

对图像进行编码时,X光机内的探测器将据此计算出每个单独的像素的强度和位置。

此时,像素的颜色和黑亮度值会因为X射线的吸收率和透过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结果,计算机将根据这些变化构建最终的图像。

X光成像具有许多优点,它非常适用于检测骨骼和肺部等密度高的部位。

相比其他影像技术,X光成像速度较快,且易于操作,因此在紧急情况下也非常有用。

但是,X 光成像存在某些局限。

它无法为人体的软组织等低密度物质提供足够的对比度,因此在这方面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更高级别的成像技术,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总的来说,X光射线成像通过其吸收和散射率和组织密度等参数,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情况。

这种技术速度快、易于操作,在医学临床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当然,它也有其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人类将不断发掘出新的成像技术,并不断提高医学诊断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经典电磁学理论的解释
当一个带电体在外电场中速度变化时,将向外辐射电磁波。 轫致辐射:高速电子在进入和离开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区域 时,向外辐射电磁波而损失能量,电磁波的频率由损失能量 决定。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产生能量为 hv 的电磁波称为光子。不同电子对应 的辐射损失不同,大量的X光子组成具有频率连续的X光谱。
24
8.3 X射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康普顿散射
指入射光子在自由电子上的非弹性碰撞,一般发生于入射 光子的能量比电子在原子核中的结合能大得多情况。入射光 子与电子碰撞后,将产生散射。康普顿散射的发生概率与单 位面积内的电子总数成正比。康普顿散射在原子序数高的物 质中发生的可能性大。 弱结合能 入射光子 原子核 动能 散射光子 康普顿散射示意图
21
8.2 X射线的产生与传播
X射线辐射场的角分布
在阳极靶不同方位角,X射线的辐射强度是不同的,主要取 决于入射电子能量、靶物质及靶厚度。
对于薄靶,低能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强度分布,主要集中在 与电子束垂直的方向上;而高能电子束产生的 X 射线集中向 前方,X射线束变窄。
对于厚靶(医疗诊断用),愈靠近阳极一侧, X射线辐射强 度下降得越多。而且,靶角越小,下降程度越大,产生所谓 阳极效应。
诊断用的 X 射线波长一般在 0.008~0.031nm。
2
8.1 引言
X射线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外,还有以下特有性质:
X射线在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 电磁波。
X射线不带电,不受外界磁场和电场的影响。
穿透性: X射线对大多数物质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 电离效应:使空气产生正、负离子(测量依据)。 摄影效应:可以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
16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管容量的影响因素:
实际焦点的大小:焦点大,容量大。 管电压的高低:电压小,容量大。 管电流的大小:电流小,容量大; X射线管的连续使用时间:时间短,容量大。 焦点上电子分布的情况:分布均匀,容量大。 阳极的构造方式及冷却方式:倾角大,油冷却。
25
电子
8.3 X射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X射线的衰减
理想情况下(在均匀介质中),单能窄束 X 射线在物质中 的衰减可以表示为:
I I0e x
(8-7)
I0是入射X射线强度,I是穿透厚度为x的均匀物质后X射线的 强度,µ为线性衰减系数,与物质的密度成正比。X射线在物 质内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由扩散衰减(能量的分散)和 吸收衰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
6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 射线的转换效率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阳极材料的原子 序数Z和自由电子本身的能量(管电压)。 转换效率的一般表达式为:
1.4 10 ZV
9
(8-1)
阳极材料一般选择钨74。 X射线管中,阴极发射的热电子,经阴、阳两极间的电场 加速后,电子速度非常高。100KV管电压下,速度可达0.55c。 这么高速的电子流与靶物质相互作用,能量损失,速度骤减, 相互作用十分复杂。
22
8.3 X射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体相互作用时表现的衰减、穿透和滤过作用是X 射线影像技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8.3.1 微观作用机制 目前,在X射线诊断技术中,其能量范围是10KeV~300KeV, 属于低能范畴。在低能范围时, 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 要形式为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通常光子能量在 0.01~10MeV范围内,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三 种形式都存在。当能量在 0.8~4.0MeV 时,康普顿散射占主 导地位;光子能量在0.01~0.8MeV时,光电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4.0~10MeV时,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10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谱 轫致辐射 相 对 强 度
60KV
标识辐射
150KV 100KV
0
波长
11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表8.2 钨靶X射线固有滤过后产生的两种X射线比例 X射线光子相对数
管电压(KV)
80 100 120
标识X射线(%)
10 19 24
连续X射线(%)
90 81 76
17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的强度
指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 面积的辐射能量,由每一个光子具有的能量大小和光子数的 多少决定。 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 1)对于单色X射线,强度为:
I N hv
2)对于复色X射线,强度为:
(8-4)
150
28
72
12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管的焦点
实际焦点:指灯丝发射的 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投 射在阳极靶上的面积。 有效焦点:指实际焦点 在垂直于 X 射线管轴线 方向上投影的面积,即 照射在胶片上的有效面 积,也称为目视焦点。
实际焦点 电子束
阳极体 θ 有效焦点 bsinθ a
a
第八章
X射线成像原理
8.1 引言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 X射线激发涂有 铂青化钡的纸板发出荧光。 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 有波粒二象性。 X 射线强大的穿透能力使人们 很快意识到它在医学成像中的应 用前景,1896年英国医生就摄取 了一位妇女手指的X射线照片。 易透射性组织 气体、脂肪组织 中等透射性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 织、软骨、血液 不易透射性组织 骨骼
min
12.4 ( nm) U
(8-2)
短波极限波长对应的X光子能量最大,只与管电压有关。
9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标识辐射: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处于不同能级:靠近原子核的 电子,结合能大,定态能级低;离原子核较远的外层电子, 结合能小,定态能级高。 当高速电子能量大于内层电子的结合能时,将以一定概率 打出内层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使原子内电子层 出现空位。按照能量分布最低原则,处于高能态的外层电子 必然向内层跃迁填补空位。在跃迁过程中,释放出的多余能 量,以X射线辐射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标识辐射。 标识辐射的特点:①标识 X 射线的波长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 (与其它因素无关)。每一种元素的标识 X 射线的波长是固 定不变的;②壳层越接近原子核,最低激发电压越大;③对 于给定的靶产生的单色X射线,K系标识X射线的强度要比L、 M等系的X射线强度大得多。
Itotal Ni hvi
(8-5)
18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3)连续X射线的总强度为:
Itotal K Z i U
m
(8-6)
K为常数,约为1.1~1.4×10-9,m约等于2,Z为原子序数,i 为管电流,U为管电压。 在X射线诊断中,常用一种简便的近似方法表示强度: 在管电压固定时,用X射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来 间接反映X射线的量,以毫安秒为单位。用毫安数表示X射线 的强度。 目前测量X射线强度的较好方法是测定空气中产生电离电荷的 多少,以此来反映X射线强度的大小。
极软X射线
软X射线 硬X射线
5~20
20~100 100~250
0.25~20.062
0.062~20.012 0.012~20.005
软组织摄影、表皮治疗
透视和摄影 较深组织治疗
极硬X射线
250以上
0.005以下
较的工作原理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对于单色 X射线,X光子能量相同,有相同的穿透本领, 波长均匀,无须滤过。 医用X射线束是连续谱, 光子能量不同,频率也不同,需 要滤过。 滤过作用有管壁的固有滤过和照射前的附加滤过。附加 滤过提高了X射线的有效能量,使线质变硬。 管电压较低时,采用铝滤波板;管电压较高时,采用铜铝 滤波板。半价层指使X射线束的强度减弱为原来的一半时所 需要的吸收层的厚度。半价层越厚,表示X射线越硬。 硬 X 射线:高的管电压、选用原子序数较大的材料做阳极 靶、选择原子序数较大和厚度较大的滤过板。
23
8.3 X射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光电子吸收)
指入射光子的能量完全被原子吸收:一部分用来克服电子 的结合能;一部分转化为电子的动能。新的光电子的动能等 于入射光电子的能量减去该出射光电子在原来原子壳层中的 结合能。入射光子能量若低于该结合能时,不会发生(内) 光电效应。 生物组织中,多数原子K层电子的结合能为 0.5KeV,而X射 线影像技术中X射线的能量为10~100keV之间,完全可以发生 光电效应。 原子 强结合能 入射光子 电子 光子 光电子吸收示意图
生物效应:损伤细胞、放射治疗(注意防护)。
3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产生 X 射线的激发机理是使高速行进的电子流突然受阻。 产生定向、实用的X射线应具备四个条件: 电子源发射电子(阴极);
受电子轰击而辐射X射线的物体(阳极靶); 加速电子的电位差(管电压);
高真空环境(减小电子能量损耗,避免氧化)。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 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
5
8.2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固定式阳极
一般由原子序数较高的耐高温金属钨、钼制成。为了散 热,通常将阳极靶镶嵌在铜制衬底上。固定阳极的X射线管 仅适用于管电流较小、曝光时间较长的便携式牙科和骨科 X 光机中。
旋转式阳极
旋转式阳极是将阳极和阳极体做成圆盘状,并用小电机带 动旋转(2800~8500转/分),可以使热量均匀分散到整个靶 面上,避免局部过热。旋转阳极的 X 射线管比固定阳极 X 射 线管功率大得多。
实际应用中,两方面都需考虑:一般将阳极倾角选取在 15o~19o左右。
焦点的方位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