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山地的形成

合集下载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4讲 山地的形成(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4讲山地的形成一、单选题1.(2020·北京)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1)C(2)A【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分析】(1)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

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

(2)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

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

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

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②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③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④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2.(2019·浙江会考)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

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斧劈石属于()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答案】(1)B(2)A【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华山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因此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其典型代表是花岗岩。

2023年高考地理《山地的形成》PPT复习梳理

2023年高考地理《山地的形成》PPT复习梳理

表现
_山__间_盆__地__和河谷地
为辅

地势_相_对__缓__和__,施
修建_公__路_的成本和
原因
工难度较小,建设和
难度均低于_铁_路__
运营成本低
延伸方向
_迂_回__前进
地势起伏大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向斜构造。 2.喜马拉雅山是巨大的褶皱山系。 3.渭河平原是断层下沉形成。 4.山区公路选线时多沿山脊延伸。
(1)褶皱——基本单位:褶__曲__。 内力作用:强大的挤__压__作用。 两种基本形态:背__斜__和_向_斜__。
(2)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
板块划分
板块运动
形成的地貌
地球岩石圈划分 为六大板块
背离运动 张裂区——裂谷或_海__洋_
碰撞区——高大的 相对运动
褶__皱__山__系__
运动和垂__直__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
(2)由信息❶、❸可知,M 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 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乙岩层褶 综合 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甲岩层在抬升之后持续接受沉积;甲 判断 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 向斜
[尝试解答] (1)_D_ (2)_C_
教材 山区交通线主要沿谷地延伸,多选址于地势较为_平_坦__
寻因 之地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__地__,北部为_河__流_,因 综合 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_等__高_线__分布,地处河 判断 谷_平_原__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 ) (√ ) (√ ) (×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山地的形成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山地的形成

提升训练
(2015·浙江卷,5~6)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素能专攻
各类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典型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领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
2.几种特殊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领
(1)颠倒、倾斜地层剖面图: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 生褶皱,地层颠倒使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 皱所致。 (2)部分缺失地层剖面图: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 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 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沉积作用, 地壳沉积后,原侵蚀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因为当时、 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侵蚀物来源。
通 运 输
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延 伸方向为迂回前进;山区交通线密度小 于平原地区。
主要原因是( A A.降低线路坡度
)

条件稳定
B.地质

C.降低施工难度
D.建设

成本低
考点导析
考点一 地质构造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
真题剖析
(2017·天津卷,3)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考情导航 基础自评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点演练
考情导航
高考命题剖析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
课时任务通关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小偏整理了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1.褶皱山和断块山2.板块运动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5.火山6.山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高考中得高分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2、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探究山地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的高中地理教案

探究山地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的高中地理教案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山顶比周围地区高出300米以上的自然地形。

山地是地球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高度和地形的特殊性质而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即山地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来探究山地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山地的形成原因1.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山地形成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地球的表面,有7个大陆板块以及14个海洋板块。

这些板块不停地运动着,当两个板块碰撞或者一个板块被挤压成另一个板块时,山脉就会形成。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板块碰撞到南亚板块形成的。

2.地壳抬升地壳抬升主要是指内部地壳的花岗岩和埋藏的地质层在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后被推向地表,形成峰峦起伏的山脉地貌。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活跃的板块边缘或者花岗岩等岩石从地幔深处升起的地区。

3.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山地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风、水、冰的侵蚀和物质的剥蚀可以改变地面形态,从而形成峰峦起伏的山脉地貌。

山地的侵蚀过程通常会形成如谷地、悬谷、铁线楼梯等景观。

二、山地的地理意义1.气候影响山地能够影响气候是因为山体高耸入云,会产生对风向的阻挡作用,天气形成的气流会被推升到较高的高度,使溢出的气流下降形成降雨,使山地拥有了不同程度的降水。

此外,山地地形的变化会影响气流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降雨等方面。

2.水资源山地是水资源重要的产生地和天然水库。

由于大气层中水汽会被高处的山体和云层阻挡,在山地上水汽变成水滴,从而降下来。

山地也是一些重要的供水地或水源地,如世界闻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就是欧洲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3.资源分配与利用山地地形的特殊性会使得山地对于农牧业、矿产资源,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

在农牧业方面,山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到作物品种和生长周期,对于人们实现定居和生产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矿产资源方面,山区经常是重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产资源集聚地,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蕴含着丰富的矿藏。

在旅游业方面,山地的现代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峰峦起伏的山脉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板块构造与山地的形成(讲义)(解析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板块构造与山地的形成(讲义)(解析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 板块构造与山地的形成历年考情: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19年江苏卷3-4 4 山地的形成选择题野外地质考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4综合题玄武岩不同山体类型的演化地貌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

注意:①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②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④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⑤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易混概念辨析:①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

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②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

【常考的板块边界】(二)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名师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名师课件

典例导悟 【例1】 (2014·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 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沉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典例剖析 (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 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 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答流程] 第(1)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 剖面线,由此可判断①④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 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故①④ 为背斜谷。第(2)题,⑤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 发生相对下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故C项正确。如果是褶 曲,则岩层不用断开,故排除A、B项。如果发生断裂上升,则 ⑤处右侧的岩层应相对上移,故D项错误。
4.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 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②处上覆岩层被 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②处缺失c、b、a层,说 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 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 掉了。
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 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 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例d→a。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 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山地的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

山地的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

山地的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1. 山地的形成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挤压,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山脉、山系和山脊。

在地质学上,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水平挤压、垂直运动和地壳岩浆的升腾所形成的。

地球上的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石变形造成的,这种变形可能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

2. 山地的地形特征山地的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山地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崎岖、群峰突兀,山体起伏变化大。

山地地形由山脉、山谷、河流、湖泊、溪流等组成,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

3. 山地的气候特征山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和气压等方面。

由于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山地气候通常比平原地区更凉爽。

另外,山地降水量也较大,山地地势复杂,气流容易受到地形的阻挡而形成降水。

此外,山地气压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对人体健康也会有一定影响。

4. 山地的生物资源山地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山地通常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山地地形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山地生物资源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

5. 山地的灾害由于山地地势崎岖、地形陡峭,山地区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此外,山地气候条件较复杂,也容易发生气象灾害,如暴雨、雪灾等。

山地灾害对于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之,山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地形地貌之一,对于地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充满了雄奇壮丽的景观;山地气候特征明显,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气压较低;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山地也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高发区域。

因此,对于山地的地理知识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山地资源、避免山地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6·北京)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平顶海山 ( D )【突破一】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 固形成,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 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 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故选 D 项。
部坡度较缓。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项目 方式选择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主要分布
首选公路,
在山间盆
表现 其 次 才 是
迂回前进
地和河谷
铁路
地带
与铁路相
避开地势
比,公路的
起伏大的
地势相对
原因 建 造 成 本
地区,以降
和缓
较低、难度
低线路坡
较小

【点】 山区交通示意图
关键能力
能力一 板块运动及地质构造的判读
2.地表形态 对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
2018·江苏 卷·T5、6
2014·课标 全国Ⅰ·T4
地质剖面图判 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结合交通
线路等的布局,从人地 地形对铁路线
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 分布的影响
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
基础认知
一、褶皱山
1.形成原因:强大的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变形。
张裂区—裂谷 或海洋
消亡 _相_对___ 相撞区—高大 边界 运动 的褶皱山系
【点】 板块分布判断容易出 现的两个误区 (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 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 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 脉,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 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而安第斯 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 块碰撞形成。
关A
450
170
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
数B
520
140
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
据C
450
160
拱起→背斜
褶皱构造及实践意义
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
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 m的三个探
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m),右侧
( C)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 第 3 题,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 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 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故选 A 项。第 4 题,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 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 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 使湖水深度加大。故选 C 项。
【突破一】 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的张裂运动:
图示
地貌举例Leabharlann 形成海岭、裂 东非大裂谷、红
谷或海洋 海、大西洋
(2)板块的碰撞运动:
类型
图示
大陆与大陆
板块碰撞
大陆与大洋 板块碰撞
地貌
举例
形成高山和 喜马拉雅山脉、
高原
青藏高原
海沟、岛 弧、海岸山 脉
马里亚纳海沟、 亚洲东部岛弧
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产生巨大能量,易发生地 震——岩层消亡,部分褶皱隆起——如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 压,使地中海缩小,阿尔卑斯山脉隆起,地中海沿岸多地震(联 系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成因);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 压,消亡边界处形成海沟,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安第斯山 脉。
3.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被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 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 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 带地壳比较活跃。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点】 常考的板块边界
重要区域
板块边界类型
日本群岛、菲律宾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6.下列哪个地貌单元的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 B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②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 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注意: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 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3)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导致渗漏等不 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 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 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 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 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丙是地表的沟谷,不一定是背斜侵蚀的 结果,也可能是向斜成谷或外力侵蚀成谷,无法判断其形成。故 选 C 项。
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 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
发育成山岭或高
相对上升

地,如华山、庐山、
直 (地垒) 泰山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下降

如渭河平原、汾河
(地堑) 谷地
错动、位移。只有同时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 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 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 为断裂。
【点】 非洲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
三、火山
非洲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附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事例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

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

斜→a为河谷→背斜谷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

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
某沉积岩的埋
相 地点 海拔(米) 藏深度(米) 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
2.(2018·江苏)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 有 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 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突破二】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
地层是( A )【突破二】
A.志留系
B.石炭系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 近,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了一个南 大压力作用下,沿_地_壳___的中 北狭长的断陷盆地,积水成湖,因此
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马拉维湖是由
2.组成
断层形成的。
(1)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 【点】 火山示意图 状,常形成_湖_泊___。
(2)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
喜马拉雅山 新西兰南北二岛
(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红海、死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中脊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 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 板块 边界 运动
形成的地貌
生长 背__离__ 边界 运动
【突破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①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掉,所以煤、铁矿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 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C )【突破二】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 第(1)题,M 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 下部的岩层是 弯曲的,因此 M 表达的地质意义和 N 的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 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体现了构造运动的变化;而上部的岩 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没有经过挤压作用;根据岩层的弯曲和 分布,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故选 D 项。第(2) 题,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 时代要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
板块运动及地貌 (2019·河南洛阳模拟)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 成果之一,它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的机 理。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板块边界是( C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 关系
常见地貌
倒置地形
_向__上__拱_起__ 中间老两翼新 常形成_山__岭__
向下弯曲 中__间__新__两__翼__老__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名师点睛 【点】 地形倒置
注意:“背斜成山,向 斜成谷”是内力作用 的结果;而“背斜成 谷,向斜成山”为地形 倒置,是由于外力作用 而形成的。
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
m)。据此回答1、2题。
地点 甲


数据 500/300 300/50 500/300
1.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B )
A.向斜谷
B.背斜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