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之后的之后——当代建筑现象的解析

合集下载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导读] 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牛云华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

这种设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

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

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

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

现在看来,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

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

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

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

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

过时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

一切都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

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三,现代主义建筑图示:四,什么是后现代注意建筑: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你如何看待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资料讲解

你如何看待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资料讲解

你如何看待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你如何看待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领袖人物:格罗皮乌斯(理想主义)密斯凡德罗(实用主义)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尔托1、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来自12 个国家的42名现代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称CIAM 。

2、有机建筑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国建筑师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是美求合情合理。

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 (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3、阿尔瓦?阿尔托芬兰现代主义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

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

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代表作有:维堡图书馆和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4、彼得?贝伦斯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制造联盟”的首席建筑师。

他是一代人的宗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和柯布西耶早年都曾在他的设计室工作过,他对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他设计的德1909— 1912 年, 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5、国际建筑师协会(UIA)1948年6月28日在瑞士洛桑成立。

其会员必须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建筑师协会,并符合国际建协会章和细则要求的专业组织。

目前会员已逾100个。

建协每3年举行一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与建协代表大会同期举行。

6. 勒柯布西耶早期的著名的现代主义的住宅建筑是萨伏伊别墅,其典型的粗野主义的住宅作品是马赛公寓,属于象征主义的教堂建筑是朗香教堂。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分析近年来,现代建筑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就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全面了解。

1. 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兴起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主要特点包括简洁、功能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该风格以鲍尔斯教堂、费尔明顿威尔斯办公建筑等代表性建筑物为代表,奠定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基础。

2.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崛起后现代主义风格在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并对现代建筑风格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该风格强调对传统规范的批判,推崇个体化的设计和非线性的构图方式。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和中国广州的广州塔。

后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建筑形式的创新和表达力的个体化,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3. 生态建筑与绿色环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与绿色环保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态建筑注重节能、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以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

例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墙等技术的应用,都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4. 技术与数字化设计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和展示建筑效果,增强了设计的创意性和可行性。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引入,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建筑体验。

5. 多元文化与地方特色的体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建筑也开始更加注重多元文化与地方特色的体现。

建筑师们通过吸纳各国不同文化的元素,赋予建筑独特的特色与风格。

比如,迪拜的哈利法塔和巴黎的卢浮宫扩建项目,都充分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各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6. 人性化设计与社区参与现代建筑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人性化设计和社区参与。

建筑师们开始更多地考虑人们的需求、利益和舒适感,将建筑设计与社区规划相结合。

浅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浅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浅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摘要: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形成了建筑面貌的一致;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是针对”建筑面貌”做出了回应。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一、背景及简介(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

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二)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浅论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

浅论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

浅论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论文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论文摘要: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导致了建筑面貌的一致,忽略了环境与人情;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恰恰是针对“建筑面貌”做出了回应,使得建筑在“建筑面貌”上丰富起来。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背景,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种适应于工业化的大规模营造的建筑形式。

简单的外形,绝大部分没有任何传统的形式,大部分没有细节装饰,因此具有高度理性的、功能主义的特点。

历史的看,它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具有比较清晰的社会主义倾向,改变了数千年来设计仅仅为少数权贵服务的基本立场。

它的核心内容不是简单的几何形式,而是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达到低造价、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使设计能为整个社会服务。

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简洁的外形,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方盒子和其反传统、反装饰,采用新工业材料并实行“预制件”与“装配化”而发展绵延,成为统一的“国际式”。

而时至20世纪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己走过了它的“不惑之年”。

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使得城市的面貌变化万千,被工业化、的刻板的、冷漠的、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建筑取而代之。

“从东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赫尔辛基到汉城,从洛杉矶到上海,通过建筑的同一面貌形成了一个形式上非常一致的“世界村”,现代主义建筑随着其在美国的空前发展,民卞的内容逐渐消失,而形式内容高度发展,以至形成“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内容是“功能的”、“理性的”、“反传统的”、“反装饰的”,服务对象是穷困的劳苦大众,正因为它是反传统的,所以它割断了历史性与时间性,也正因为讲其功能而使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片面的形式,以致于“冷漠”、“无情”忽略了环境与人情。

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他的著作《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用第句话“于1972年7月15日15点32分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死亡。

外国建筑史 ch13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外国建筑史 ch13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注重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更加注重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强调建筑与人 的关系,提高居住和使用体验。
大量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大量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玻璃、钢铁、混 凝土等,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对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学院
外国建筑史 ch13 现代主义之后的 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活动
03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艺术风格与流
05

04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技术发展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文化与社会影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活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体感
代表人物:美 国建筑师弗兰 克·劳埃德·赖特、 丹麦建筑师比
约克格伦等
作品举例:美 国纽约的古根 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巴塞罗 那的米罗艺术
基金会等
极简主义建筑风格与流派
极简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以简洁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极简的造型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简约和 纯净。
极简主义建筑的历史背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受到抽象绘画和雕塑的影响,强调以 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影响: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建筑 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生态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主 义建筑思潮逐渐兴起
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态主 义建筑思潮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建筑领 域的重要流派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 了古典 建筑 时期 的总和 。然 而我 们 探求 当前 的建
会思 潮又 是一 种社 会 意识 现象 。普列 汉 诺 夫 在 《 论

元 论 历 史 观 之 发 展 》中 正 式 将 社 会 意 识 区 分 为
“ 社会 心理 ” 与“ 思想体系” 两 种 基 本 形 式 。但 后 来 很多 学者 把社 会思 潮看 做是 有别 于社 会心理 与 思想 体系 的社 会意 识 。它 本 身 具有 相对 独 立 性 , 有 着 比 社会 心理 较多 的理 论意识 和 比思想 体 系较 多 的 日常 意识 。从 这个 意义 上 说 , 社 会 思 潮 是介 乎 普 通 意 识 与理论 意 识之 间 的 一种 中介 意 识 层 次 。 同时 , 社 会 思潮亦 可 看做是 社会 心 理和社 会 意识形 态 的综合 表
要求 , 得 到广 泛传 播 并 对 社会 生 活产 生 一 定 影 响 和
作 用 的思想倾 向 、 思想 潮 流 。 其核 心 体 现 着 一 定 阶 级、 阶层 的价 值取 向和价值 观念 。
史 条件 的变 化而 演 化 , 同 时也 受 文 化 环 境 和 一 定 时 代人 们 思想 觉悟 和 思想 水 平 的制 约 。 另一 方 面 , 社
筑界 , 可 以发 现建 筑形 式 日新 月异 , 但建 筑 思潮 与理 论 却 整体 沉寂 了。本 文试 图通 过梳 理 现代建 筑 思潮 的发展 根 源 以及 当前 建 筑 现 象 , 来 阐述 目前 建 筑 思 潮 整体 缺 失 的 内在 原 因 。
首先 , 我 们 需 要 界 定 一 下 思 潮 的概 念 , 顾 名 思

要: 现 代 建 筑 经 过 百 年 的发 展 , 大致 经 历 了 三 个发 展 阶段 , 即设计与思潮 百花齐放 的阶段 、 建筑 思潮一 枝独秀 的阶段 , 以
及 建 筑 创 新 层 出不 穷 , 建 筑 思 潮 却 集 体 沉 默 的 阶段 。今 通 过从 社 会 、 经济 、 文 化 等 外 围 要 素 的影 响 来 梳 理 现 代 建 筑 思 潮 的 发 展 根 源 以及 当前 建 筑 现 象 , 来 阐述 目前 建 筑 思 潮 整体 缺 失 的 内 在原 因 。希 望 以 此 在 当前 缤 纷 繁 荣 的 建 筑 发 展 环 境 中保 持 一 种 清 醒 的
浙 江建 筑 , 第3 0卷 , 第 6期 , 2 0 1 3年 6月
Z h e j i a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V o 1 . 3 0, N o . 6 , J u n . 2 0 1 3
现 代 主 义 之 后 的 之 后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代建 筑现 象 的解 析
Af t er Mo d er n i s m

An a I y S i S o f Co n t e mp o r a r y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Ph e n o me n o n
姚 之瑜
Y AO Zhi y u
( 浙 江 省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的社会 心理 为基 础 , 以某种 思想 理论 为支 撑 , 以观念 形 式反 映某 一 阶级 、 阶层 或 不 同社 会 群 体 的 利 益 和
被 广泛 传播 、 拥 有较 为 宽广 的社会 影 响力 , 并 在广 大
群 众 中形成 一定 的 社会 心理 趋 向 。总 体 而 言 , 定 义 社会 思 潮应 有两 个 方面 的考 虑 : 一方 面 , 社 会 思潮 是 以社 会 存在 为基 础 的一 种历 史现 象 。社会 思 潮总 是 在 一定 的历 史条 件 下产 生 、 存 在并 发 生影 响 , 随着 历
现代 主义 讨 伐 现 代 建 筑 的有 力 思想 武 器 , “ 人 诗 意 地 栖 居”, 是 德 国古 典诗 人 荷 尔 德林 的诗 句 , 哲 学 家 海 德格 尔借 诠 释他 的 诗 来解 读 存 在 主 义 , 海 德 格 尔 认为 : “ 如果 我们 把 这 多重 之 间称 作 世 界 , 那 么 世 界 就 是人 居住 的家 … …。作 为人 居 于世界 之家 这一 尺 度而言, 人应 该 响应 这 种 感 召 : 为 神 建 造 一个 家 , 为 了 自己建造 一个 栖居 之所 。 ” “ 如 果 人 作 为筑 居 者 仅
第 6期
姚之瑜 : 现代主义之后 的之后—— 当代建筑现象 的解析
2 9
品 的综合 因素考 虑 , 我 们 可 以把 现 代 建 筑 的发 展 划 分 为三 个 时 期 : ( 1 ) 从 现代 建筑诞 生至二 战之前 ; ( 2 ) 从 二 战之 后 至 2 0世 纪 9 0年 代初 期后 现 代 影 响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2 2
纵 观 建筑 史 , 每 一 次 思潮 的产 生 与变 化 无 不 以
内在 的社会 变革 为支 撑 。如果从 建 筑思潮 和建 筑作
作者简介 : 姚之瑜 ( 1 9 7 O 一) , 男, 浙江杭州人 , 高级建筑师 ,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
义, 思 潮是 “ 思” 与“ 潮” 的结 合 。 “ 思” 表 明 其 有 着 较 为深 刻 的思 想 内容 作 为 基 石 , 但 没有 学 术 思 想 体
系那样 严 格化 、 系统 化 和结 构化 。 “ 潮” 表 明 它能 够
现, 是 两者 相互 影 响和相 互作 用 的结果 。综 上所 述 , 社 会思 潮是 以特 定 的社 会历 史 环 境 为 背 景 , 以人 们
认知 。
关键词 : 建筑思潮 ; 现代主义 ; 后 现代 主义 ; 全球 化 ; 参 数 化 设 计 中 图分 类 号 : T U一 0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3 7 0 7 ( 2 0 1 3 ) 0 6—0 0 2 8— 0 3
现代 建 筑发 展 至 今 也 就是 短短 百多 年 的历 史 , 其 间伴 随着人 类 社 会 的 风起 云 涌 , 但 理论 的 涌现 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