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美学思想总结模板(标准版)

老子美学思想总结模板(标准版)
老子美学思想总结模板(标准版)

老子美学思想总结模板(标准版)

Summary template of Laozi's aesthetic thought (Standard Versi 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老子美学思想总结模板(标准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范畴,如

“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味”和“妙”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平淡”和“朴拙”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他们的思想发源地就是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

一、老子美学——中国美学史起点

原因:1、从历史顺序看:老子生活的时代早于孔子;

《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代

2、从理论本身看:

(1)哲学方面:老子提出以“道”

(2)美学方面:提出

“气”“象”“有”“无”“虚”“实”“味”等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老子论“道”“气”“象”

1、老子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不是“美”,而是“道——气——象”这三个互相连结的范畴

2、“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从《老子》中看“道”有以下性质:

(1)“道”是原始混沌:“道”是在天地产生之先就存在的原始混沌,他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包含着形成万物的可能性;

(2)“道”产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宇宙发生论)(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虽然产生万物,但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

(4)“道”自己运动:“道”处于永恒的“独立”运动即自己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5)“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①“道”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是不能单凭感觉把握的——“无”

②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这就是——“有”

*老子的哲学体系在总体上带有唯物论的倾向。

3、“道”包含“象”“物”“精(气)”,是真实的存在。

4、“道”“气”“象”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象”须体现“道”“气”,才成为审美对象;

(2)审美观照:必须从对于“象”的观照进到对于“道”的观照(玄鉴)

实质——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

(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必须表

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气”),这样艺术作品本身才有生命力=>“气韵生动”(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法则)

三、老子论“有”“无”“虚”“实”

1、老子认为:“道”具有“无”(天地之始)和“有”(万物之母)的双重属性;

老子又认为: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是“虚”“实”

的统一

*天地中间充满虚空,但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有了这种虚空,才有了万物的流动、运化,才有不竭的生命,“有”“无”统一,“虚”“实”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

“虚实结合”——(1)此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

结合,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2)此原则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古典艺术

的重要美学特点

四、老子论“美”“妙”“味”

1、老子论“美”:

(1)明确的与“善”区别开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美”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它的对立物“恶(丑)”而存在的

*老子不是第一次使用“美”的概念的人,而是使它第一次成了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

1、在老子时代,美和艺术是专供于奴隶主贵族享受的,所以他对美和艺术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否定的态度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在一定意义上对美和实用、美感和快感作了区分:他认为声色犬马之乐是美而不是实用,他们引起的是美感而不是生理上的快感(为腹——生理快感为目——美感)

4、老子对形式美也持否定的态度:老子的“拙”成为后代一种审美趣味及审美风格“光而不耀”(审美理想)

5、老子谈“味”:审美标准——淡乎其无味(对“道”加以表述,所给予的是一种恬淡的趣味)

不是吃东西的味道,而是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

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6、老子谈“妙”(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道”的无规

定性,无限性的一面)

道“无”——观照“道”的“妙”的属性(“妙”主要

用于审美领域)

“有”——观照“道”的“徼”的属性

*“道”又叫做“玄”,“妙”和“徼”同谓之“玄”,

但“玄”终究更偏重于说明“道”的无限性,与“妙”这种属性更为接近,所以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由于“妙”取法于“道”,体现“道”的“无”的一面

*“妙”的.特点是体现“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妙”出于自然,归于自然,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

总结:从老子的“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某种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整个宇宙的看法密切相关

三、老子论“涤除玄鉴”

“涤除”:洗除尘垢,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

“玄鉴”:“玄”是“道”,“鉴”是观照,“玄鉴”就是对道的观照

“涤除玄鉴” 第一层含义: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

(老子认为一切观照都要进行到万物的本体和根源的观照,即对于“道”的观照,但对于“道”的观照怎么实现,老子没有明确的回答)

第二层含义: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庄子“心斋”“坐忘”

(老子强调,为了实现对“道”的观照,观照者必须保持虚静)

“涤除玄鉴”文学领域的影响:1、宗炳:澄怀味象

①实质是“道”的观照

②审美的心胸

2、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文学创造首先要以虚静空明的心境观照万物本体、生命

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虚静的心胸对于审美观照及文学构思都很重要

4、其他:唐刘禹锡、宋苏轼、宋画论家郭熙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