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模块设计
2024版《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数据融合与校准策略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 合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 性。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加
权平均、卡尔曼滤波等。
传感器校准
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校准,以消除 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常用的校准方 法包括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等。
环境因素补偿
考虑环境因素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等,对传感器输出进 行补偿,以提高测量精度。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包括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支持等。
法规标准
为了保障智能传感器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面临更加开放的 国际贸易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网络通信实现方法
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实现
通过嵌入式系统中的网络接口模块 和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栈实现智能
传感器之间的网络通信。
自定义网络通信实现
借助物联网平台提供的网络通信功 能,实现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平台
之间的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
物联网平台网络通信实现
通过云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和网络 通信服务,实现智能传感器与云平 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处理。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智能传感器概述 • 智能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分类 • 智能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 • 智能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与实践 • 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及实现 • 智能传感器性能指标评估方法 • 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 • 智能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传感器概述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随着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压力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新一代传感器既需要具备传感功能和运算功能,也需要能与其他设备一起共同组成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充分发挥传感器性能,在监测生产环境数据的同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后台,保障工业生产过程的可靠进行。
因此,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具备上述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子设备中。
目前,智能压力传感系统正不断通过完善配套智能化驱动,针对传感器进行各类修正、自动校准等处理,使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智能化。
1 传感器工艺过程压力传感器由于功能和原理不同因而传感器种类较多,其中智能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电子压阻效应以及微电子技术制造而成,通过智能化驱动软件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自动修正、自动校准等数据传输到后台监控系统。
智能压力传感器不仅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性能,同时灵敏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
因此,智能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之中,是一种新型物理传感器。
智能压力传感器由于输出信号无法作为A/D信号转换器的输入量,所以在采集数据前会通过传感器智能驱动软件对输出信号进行信号预处理,将输出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开关量信号统一转换成电压信号。
采集后的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输出电压信号并通过模拟转化器转化为数字信号。
转化后的数字信号由于无法直接被计算机接受、处理,因此转化后的数字信号通过后续智能化软件进行修正、补偿处理后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并通過智能网络进行传输。
2 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结构设计智能传感器与传统压力传感器相比,由于能够将传感元件与微型电子元件进行集成,具有良好的数据采集性能、信号处理能力并能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修正、自检、计算等功能。
智能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微型机是智能压力传感器的核心,它将对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信息处理与软件校正。
传感器采集被测数据通过预处理后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由微型机处理后经过D/A转化驱动电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最后将数据进行传输和记录。
单片机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毕业设计(完整版)

单片机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毕业设计(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51单片机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毕业设计毕业任务书一、题目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设计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2.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3. 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攻关能力。
三、主要技术指标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2.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3. 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攻关能力。
三、主要技术指标本设计主要设计一个智能压力传感器的设计,要求如下:被测介质:气体、液体及蒸气量程: Pa~pa综合精度:±0.25%FS供电: 24V Dc(12~36VDC)介质温度:-20~150环境温度:-20~85过载能力: 150%FS响应时间:≤10mS 稳定性:≤±0.15%FS/年? 能实时显示目标压力值和保存参数,并能和上位机进行通信,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所需要完成的工作:1.系统地掌握控制器的开发设计过程,相关的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进行设计任务和功能的描述;2.进行系统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总体设计;3.从全局考虑完成硬件和软件资源分配和规划,分别进行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4.进行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软硬件的联调;5. 查阅到15篇以上与题目相关的文献,按要求格式独立撰写不少于15000字的设计说明书及1.5万(或翻译成中文后至少在3000字以上)字符以上的英文翻译。
智能传感器 原理框图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如下: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1. 采集信号阶段: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如温度、湿度、光强等。
传感器通过感知元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2. 信号调理阶段: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准确度。
3. 数据处理阶段:传感器内部的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经过信号调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处理包括数字滤波、校准、数据压缩等,以获得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4. 数据输出阶段: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接口电路传输到外部设备或处理系统中。
传感器通常采用串行通信接口,如I2C、SPI
或UART,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5. 供电管理:传感器需要能源来正常工作,一般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或使用电池等内部能源。
以上是智能传感器的原理框图,通过这一框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电磁导航式智能车传感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系统 描 述 .
:
/ 工
I l I
。
撕蹴
铽
.
பைடு நூலகம்
女 雠
起
跑 £ 爱
长 皮
'
盘霸 量 邕£
@
一 一 ~ 、
、
、
一 ,
,
、
、 一 ,
.
图l 道路环境示意 图 给定道路如图 1 所示 , 宽度 为 5 e 中间铺设一条引导线 , 0 m, 导线通 有 5 — 5 m 频率为 2 K±2 0 10 A、 0 K的交变 电流 , 电流会在 周围空间产生 该 交变 电磁场 , 另外设置起止线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三块磁钢 。 要求智能车 能够 跟踪地 面引导线高速运 动 , 同时识别 引导线 的变化 , 遇到弯道 、 十 字交叉等能够正确应对 , 测到起止线能及时停车 。 根据 以上要求 ,设计传感器模 块包括引导线检测和起止线 检测两 个子模块 , 分别实现导航信号跟踪 以及遇起止线 自动停车功能。 引导线 所产生 的交变 电磁场信息采用 电感 元件检测 ,从而获取智能 车在道 路 上的左右偏差 , 并及时调整 。起止线信 息采 用霍尔传感器检测 , 到信 测 号立即控制智能车停止。 3传 感器模块 电路设计 . 稳压电源是传感器模块稳定工作 的基 础 ,本设计中霍尔传感器 的
基于Python的智能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Python的智能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工业生产到智能家居,从农业领域到城市管理。
这些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对于实时监测、预测分析和决策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智能的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模块在物联网环境中,传感器节点通过各种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数据预处理模块传感器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等问题,需要经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进行清洗、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各种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常见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聚类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4. 智能决策模块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智能决策模块可以自动化生成决策建议或者触发相应的行动,帮助用户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系统实现1. Python语言选择Python作为一种简洁、易学、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在数据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丰富的第三方库如NumPy、Pandas、Matplotlib等为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提供了强大支持。
2. 数据库选择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选择适合存储大规模传感器数据的数据库非常重要。
常见的选择包括MySQL、MongoDB等,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3. 数据可视化利用Python中的Matplotlib、Seaborn等库可以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呈现数据特征和变化趋势。
4. 算法实现通过Python中的机器学习库如Scikit-learn、TensorFlow等实现各种数据分析算法,如聚类算法、回归算法等,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持。
四、系统优化与扩展1. 系统性能优化针对大规模传感器数据处理需求,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增加硬件资源等手段提升系统性能。
浅谈智能传感器的设计

浅谈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摘要】电子自动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促使智能传感器技术日趋发展,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大力开展有关集成智能传感器的研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本文针对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与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发展;设计;自动化智能传感器系统是一门现代综合技术,是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只能传感器的设计,从而推动我国自动化的发展。
1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1.1 朝着高精度方向发展随着自动化生产模式的再扩大,对智能传感器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精度的智能传感器是生产自动化的可靠性的有效保障,研制出具有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互换性好的新型智能传感器是其未来发展的不然趋势。
1.2 朝着高可靠性、宽温度范围方向发展由于智能传感器的可靠性对电子设备的抗干扰等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我们需要研究发现新的材料,利用新型材料研制基本传感器。
基本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的基础, 它的制作及其性能对整个智能传感器影响甚大。
除硅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 能够方便地制成各种集成传感器。
此外还有功能陶瓷、石英、记忆合金等都是制作传感器的优质材料。
用来研制高可靠性、宽温度范围的智能传感器,来抵抗电磁对它的干扰。
1.3 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当下,各种控制仪器设备在功能越来越强的同时,还要求体积的微型化,智能传感器当然也不是一个例外。
这就要求发展新的材料及微细的加工技术。
近年来,微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可以加工高性能的微结构传感器、asic 制作技术, 也可用于制造智能传感器。
来研制出体积非常小、互换性可靠性都较好的智能传感器。
1.4 朝着微功耗及无源化方向发展智能传感器是利用非电量向电量转化的原理制成的,电源是其正常工作的必备品,一旦是在野外现场或远离电网的工作环境,电池供电或太阳能供电将成为智能传感器应用的电源,既可以节省能源又可以提高系统寿命的智能传感器是现在所急需的,这也就决定了研制微功耗的传感器及无源传感器将是智能传感器必然的发展方向。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实现了许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
而智能传感器作为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会探讨智能控制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一、智能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的装置。
它通过内部的处理器和算法,实现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智能传感器的作用是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化为可以被智能控制系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从而实现对设备、系统或过程的监测、控制和优化。
二、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1. 传感器选型:根据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
常见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稳定性以及与控制系统的兼容性。
2. 信号转换与处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以采用模数转换器(ADC)进行转换。
此外,还需进行信号处理,包括滤波、放大、线性化等操作,以保证传感器的输出准确可靠。
3. 数据通信与集成:智能传感器需要与智能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如RS485、CAN总线等)和无线通信(如蓝牙、Wi-Fi、LoRa等)。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协议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 供电与能耗管理:智能传感器需要提供稳定的供电,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此外,为了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还需进行能耗管理,采用低功耗技术或休眠模式等措施。
5. 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设计:智能传感器常常工作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湿、强磁等。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传感器的防水、防尘、抗干扰等能力,以保证其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
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下列举几个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 工业自动化领域:智能传感器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各个环节,如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工业设备的温度变化,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管道和容器的压力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智能传感器模块硬件结构设计3.1硬件系统结构智能传感器模块(STIM)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主要包括:变送器阵列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TEDS模块及TII智能接口等部分。
为了增强系统的集成度,设计采用了集成式的片上数据采集系统ADuC812。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调理模块放大调理,输入至 ADuC812片内的多通道ADC, ADC对相应通道模数转换后,存储于RAM中,然后通过TII智能接口将数据读入NCAP。
为了方便TEDS内容的升级与更新,系统采用异步串行口来下载电子数据表格至ADuC812的片内Flash。
此外,异步串行口还可用来下载和调试用户程序,方便系统开发。
图3-1智能传感器模块原理框图STIM模块的传感器单元以温度传感器AD590为核心,从传感器出来的信号通过信号调理通道输入至ADuC812内部的多路ADC。
系统硬件电路图如图3-2所示。
图3-2系统硬件电路图3.2 片上系统ADuC8123.2.1 ADuC812一般说明ADuC812是全集成的高性能的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在单个芯片内集成了高性能的自校准多通道ADC,两个12位ADC以及可编程的8位(与805l兼容)MCU。
片内8KB的闪速/电擦除(F1ash/EE)程序存储器,640字节的闪速/电擦除数据存储器以及256字节数据RAM,均由可编程内核控制。
另外MCU具有包括看门狗定时器、电源监视器和ADC DMA功能,为多处理器接口和I/O扩展提供了32条可编程的I/O线、I2C兼容的SPI和标准UART串行口I/O等。
MCU内核和模拟转换器二者均有正常、空闲和掉电工作模式,有适合于低功率应用的灵活电源管理方案。
在工业温度范围内,有3V和5V两种规格电压工作器件可供选择。
它有52条引脚,用扁平塑料四方形封装。
ADuC812数据采集系统芯片功能框图见图3-3。
图3-3 ADuC812数据采集系统芯片功能框图 3.2.2 ADuC812的特点:☆模拟I/O:8通道,高精度12位ADC;片内40ppm/℃电压基准;高速200kHz;两个12位电压输出DAC;片内温度传感器功能。
☆存储器:8KB片内闪速/电擦除程序存储器;640字节片内闪速/电擦除数据存储器;片内电荷泵(不需要外部Vpp);256字节片内数据RAM;16MB外部数据地址空间;64KB外部程序地址空间。
☆与8051兼容的内核:额定工作频率12MHz(最大16 MHz);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32条可编程的I/0线;高电流驱动能力端口;9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电源:用3V或5V电压工作;正常、空闲和掉电3种工作模式。
☆片内外围设备:UART串行I/0;两线(与I2C兼容)和SPI串行I/0;看门狗定时器;电源监视器。
图3-4 ADuC812的引脚排列图3.2.3 引脚排列与引脚说明Aduc812的封装形式为52针表面贴装,其引脚排列如图4所示,各个引脚的说明如表3-1所示。
符号 类型 功能DV DD P 数字正电源电压,额定值为+3V 或+5V A V DD P 模拟正电源电压,额定值为+3V 或+5VC REF I片内基准的去耦引脚,在此引脚和AGND 之间连接0.1uF 的电容 V REF I/O基准输入/输出,此引脚通过串联电阻连接至内部基准电压,是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基准源。
额定内部基准电压为2.5V 且出现在此引脚(当ADC 或DAC 外围设备被使能时)。
此引脚可由外部基准过驱动 AGND G 模拟地,模拟电路的基准点P1.0~P1.7 I端口1仅为8位输入端口,与其他端口不同,端口1缺省为模拟输入端口,为了把这些端口的任一个引脚配置为数字输入,应把“0”写至端口。
端口1引脚是多功能和共享的 ADC0~ADC7 I模拟输入,8个单端模拟输入,通过特殊功能寄存器ADCCON2进行通道选择T2 I定时器2数字输入,输入至定时器2,当被使能时,对应于T2输入的1至0的跳变,计数器2计数 T2EX I数字输入,计数器2捕获/重载触发,或计数器2加/减控制输入 SS I SPI 接口的从属选择输入SDATA I/O用户可选,I2C 兼容输入/输出引脚或SPI 数据输入/输出引脚 SCLOCK I/O I2C 兼容串行时钟引脚或串行接口时钟MOSI I/O 用于SPI 串行接口的主输出/从输入数据I/O 引脚 MISO I/O 用于SPI 串行接口的主输入/从输出数据I/O 引脚 DAC0 O DAC0电压输出 DAC1 O DAC1电压输出RESET I数字输入,当振荡器运行时.此引脚上长达24个主时钟周期的离间平可使器件复位P3.0~P3.7 I/O 端口3是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口。
对端口3写1使其引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至高电平,在此状态下它们可被用作输入。
由于内部上拉电阻,被外部拉至低电平的端口3引脚将提供电流。
端口3引脚也包括各种辅助功能 RXD I/O串行(UART )端口的接收数据输人(异步)或数据输入/输出(同步) TXD O串行(UART)端口的发送数据输出(异步)或时钟输出(同步) INT0 I 中断0可编程为边沿或电平触发中断输入,它可以被编程至两个优先级之一。
此引脚也可用作定时器0的门控输入端 INT2 I 中断1可编程为边沿或电平触发中断输入,它可以被编程至两个优先级之一。
此引脚也可用作定时器0的门控输入端 T0 I 定时器/计数器0输入 T1 I 定时器/计数器1输入CONVST I 当转换启动被使能为外部控制时,ADc 模块的转换启动逻辑输入.低电平有效。
此输入端低电平至高电平跳变将把跟踪/保持置为保持方式并启动转换 WR O写控制信号,逻辑输出。
把来自端口0的数据字节锁存入外部数据存储器 RD O读控制信号,逻辑输出。
允许外部数据存储器送至端口0 XTAL2 O 内部时钟振荡器的倒相放大输出XTAL1 I外部时钟输入,至时针振荡器的倒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产生器电路 1 DGND G 数字地,数字电路的地基准点P2.0~P2.7 (A8~A15) (A16~A23)I/O端口2是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端口。
对端口2写1使其引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至高电平,在此状态下它们可被用作输入,由于内部上拉电阻,被外部拉至低电平的端口2引脚将提供电流。
端口2在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内发出高地址字节,在访问24位外部数据存储器空间时发出中和高地址字节PSEN O程序存储使能,逻辑输出。
此输出端是控制信号,它在外部取指操作期间内选通外部程序存储器至总线。
除了在外部数据存储器访问期间,它每6个振荡器周期有效。
在内部程序执行期间内此引脚保持高电平。
当上电或复位通过电阻处至低电平时,PSEN 也可用于使能串行加载模式 ALE O地址锁存允许,逻辑输出。
在正常工作期间,此输出用于把地址的低字节(对于24位地址空间访问还有中字节)锁存入外部存储器。
除了在外部数据存储器访问期间内,它每6个振荡器周期被激活(有效) EA I外部访问使能,逻辑输入。
当保持高电平时.此输入使器件能从地址为0000H 至1FFFH 的内部程序存储器取回代码。
当保持低电平时,此输入使器件能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回所有指令 P0.7~P0.0 (A0~A7)I/O端口0是8位漏极开路双向I /O 端口。
对端口。
写1使其引脚悬空在此状态下可用作高阻抗输入。
在访问外部程序或数据存储器期间内端口0也是多路复用的低位地址和数据总线3.3 内部ADC 功能模块3.3.1 概述ADuC812中的A/D转换块集成了一个快速、8通道、12位、单电源的ADC。
此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多通道多路转换器、采样保持器、片内基准电源、校准电路和A/D转换器等部件,并且所有这些部件都能方便地通过3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来设置。
ADC由基于电容DAC的常规逐次逼近转换器组成,此转换器可接收的模拟输入电压范围为0到+Vref,同时片内提供了高精确度、低漂移并经工厂校准的2.5V基准电压,也可以通过外部Vref引脚的输入来代替内部基准电压,外部基准可在2.3V ~AVdd引脚电压的范围内。
ADuC812装有工厂编程的校准系数,它在上电时自动下载到ADC,以确保最佳的ADC性能。
ADC核包括内部失调和增益校准寄存器,所提供的软件校准子程序,可允许用户在需要时重写工厂编程的校准系数,因此这样就可以将用户目标系统中的端点误差的影响减为最小。
此外来自片内温度传感器的电压输出正比于温度,因此为方便温度的测量,它也可经前端ADC多路转换器传送。
3.3.2 ADC转移函数ADC的模拟输入范围是OV~VREF。
在此范围内,设计的代码跳变发生在连续的整数LSB值的中间(即1/2LSB,3/2LSBs,5/2LSBs,.... FS-3/2LSBs)。
当VREF=2.5 V时,输出码是直接的二进制数,1LSB =FS/4096或2.5V/4096=0.61mV在0~VREF范围内理想的输入/输出转移特性如图3-5所示图3-5 ADuC812的ADC输入/输出转换特性3.3.3 ADC的工作模式ADuC812的ADC有三种工作模式:第一,用软件或通过把转换信号加至外部引脚23来启动单步或连续转换模式;第二,用定时器2来产生用于A/D转换的重复触发信号;第三,配置ADC工作于DMA模式。
在具体的操作中ADC的转换功能是通过对三个寄存器的设置来实现的,其中ADCCON1寄存器MD1 MD0 CK1 CK0 AQ1 AQ0 T2C EXC 对应的地址为EFH,具体内容为控制转换和采集时间、硬件转换模式和掉电模式,ADCCON2寄存器ADCI DMA CCONV SCONV CS3 CS2 CS1 CS0 对应的地址为D8H,具体控制ADC通道的选择和转换模式,ADCCON3寄存器 BUSY RSVD RSVD RSVD RSVD RSVD RSVD RSVD 对应的地址为F5H,用于给用户软件提供一个识别ADC繁忙状态的标志。
当所有寄存器设置完成之后,ADC转换即开始启动,在连续转换模式下,前一转换完成新的转换即开始,转换完毕在ADCDATAH/L寄存器中存放转换结果,其中ADCDATAH寄存器中的高4位被写入的是具体采集通道的标号,其余12位则是其模拟输入的有效转换结果。
3.4 串行通讯3.4.1 UART串行接口的结构ADuC812的串行接口主要由2个数据缓冲器、1个输入移位寄存器、1个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和1个波特率发生器T1(即定时器1)等组成,其结构如图3-6所示。
图3-6 串行接口的结构串行接口数据缓冲器SBUF是可以直接寻址的专用寄存器。
在物理上,一个作发送缓冲器,一个作接收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