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辽宁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鼎.盛(dǐng) 老匾.(biǎn)
幌.子(huàng) 掌勺.(sháo)
B.砧.板(zhān) 拨.拉(bā)
侦.缉(zhēn) 账簿.(bù)
C.眩.晕(xuán) 打镲.(chǎ)
憋.闷(biē) 忌讳.(huì)
8.[审美创造]剧本运用多种讽刺手法,表现出强烈的讽刺
效果。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
阐述所选名著与剧本两者在讽刺手法运用方面的相同之
处。写作提示:①结合剧本及所选名著的内容;②不少于
100字。(5分)
A.《儒林外史》
B.《围城》
C.《格列佛游记》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示例:我选《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与剧本讽 刺手法的相同之处是对比、寓庄于谐。作者描写人物的态度 变化,于看起来一本正经的人物对话中寄寓深深的讽刺。胡 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倨”“恭”切换自如;本文中的书 记周明远也是这样,起先不想理佟秘书,在听了佟秘书的一 番教导之后,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1
2
3
4
5
6
7
8
9
(3)导演要将《君子国》改编成剧本,请你根据戏剧的特点, 给导演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剧本更适合演出。 答案:示例:①改编的剧本要适合表演需要;②要有明显
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个性鲜 明;④舞台说明要符合剧情需要;⑤剧本角色的行为要符合 人物个性。
1
2
3
4
1
2
3
九年级下人教版语文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语文】【作业本】【浙江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诗两首1.汹柔坟喉惆黎2.B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7.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2我用残损的手掌1.(1)憔(2)逐(3)躏恒2.戴望舒雨巷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1)熏惫(2)扉惘2.舒婷朦胧诗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4外国诗两首1.B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3.A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
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
8.略单元复习1.瓣魂烬绚2.D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练习:语文第五单元

17公输知识与技能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重点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录音朗读磁带。
2课时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但在庄子的文章中,他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然而这一次,他的面前却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主张人人平等相爱)等。
1.时代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
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
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
楚任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又准备攻宋的时候,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制止楚攻宋。
《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2.《墨子》简介。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墨家后学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2.教师指导朗读。
示例:(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孟子两章》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古代思想家的学说。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孟子》中的两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教材通过这两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思想家的学说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对于孟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孟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提问、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4.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将孟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课件新人教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
(2)追者反.( 通“返”,返回 )
16 . 下 列 句 中 的 “ 以 ” 与 “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 中 的 “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5分)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 相关的事例。(2分)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 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 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 “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 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援助灾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做最终决断,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18.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把兵器库里的武器熔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19 . 乙 文 中 “阿__人__父__率__子__,__兄__率__弟__,__以__私__兵__战__,__遂__败__魏__师____”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 (1分)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7 《孟子》两章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九十四篇

【解析】:
《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
【解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②海内存知己,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周敦颐《爱莲说》④ 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⑦《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乡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人和”重要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百里奚举于市______
②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______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
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
【答案】:
【解析】:
用课文原句填空。①天时不如地利,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③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⑥成功来自积累和创造,就像鲁迅《故乡》所说“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
级下册语文作业本配人教版答案zyjl点CN第五单元全部答案

级下册语文作业本配人教版答案zyjl点CN第五单元全部答案1、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圣”。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狭隘(ài)言简意赅(hài)B、笑靥(yǎn)心宽体胖(pán)C、脸颊(jiá)诲人不倦(huǐ)D、酝酿(niàng)一蹴而就(cù)(正确答案)3、1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修辞手法选择:有的石头错落成桥。
[单选题] *夸张拟人未用修辞比喻(正确答案)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匪我愆期(读音:yǎn)女也不爽(注释: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读音:qiāng)以我贿迁(注释:贿赂)C、淇水汤汤(读音:tāng)体无咎言(注释:怪罪)D、渐车帷裳(读音:jiān)自我徂尔(注释:到,往)(正确答案)6、成语完形:星()如雨[单选题] *陨(正确答案)空宇星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跌宕dàng 佳肴yáo 供不应求gòngB、踱步duó契约qì锲而不舍qìC、赝品yàn 租赁lìn 果实累累léi(正确答案)D、帐簿bù裙褶zhé藏头露尾lòu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毗邻/脾气绮丽/倚仗着陆/着凉B、肋骨/勒索蒿草/枯槁血性/血库C、分娩/缅怀喟叹/称谓思量/量力D、估计/窟窿礁石/樵夫划算/划分(正确答案)9、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的结构模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城非不深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BC D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7.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9、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1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解析:【分析】原文默写,注意里面“筋”“乏”等字的写法。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默写的题,需要注意平时背诵准确无误,不多字,不少字。
2.答案:总——分——总解析:【分析】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结构的题,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来完成。
3.答案: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解析:【分析】找到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来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公输盘诎.()____________(2)死亦我所恶.()____________(3)惠子相.梁()____________(4)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丛草为.林B.胡不见.我于王庄子往见.之C.固.不知子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或谓.惠子曰太守谓.谁3.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也为世界许多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国家和人民所推崇,人民军队深受拥戴、B.解放战争是一场空前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共产党人得道多助....无坚不摧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D.《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意)。
(2分)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
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
②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提示填空。
(5分)(1)故曰,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3)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6.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
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2分)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3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 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
(17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困于心衡.于虑()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选自《孟子》的这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然重要,但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分)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5题。
(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注: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何故.()(4)万事莫.贵于义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1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分)15.【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6~17题。
(7分)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
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
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分)(1)假道于虞而伐虢。
(2)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1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三、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站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路途;也许……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
②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1.答案:(1)qū通“屈”,理屈(2)wù厌恶(3)xiàng 做宰相(4)lǐ甜美的泉水2.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当做”;B项中前一个“见”是“引见”,后一个“见”是“拜见,看望”;C项中的前一个“固”是“固然”,后一个“固”是“巩固”;D项中前一个“谓”是“告诉”,后一个“谓”是“是”。
3.答案:C 解析:C项,“严阵以待”是指作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用在此处明显不当。
4.答案:修改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修改②:汉语之所以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5.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眉眼盈盈处(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6.答案:(1)仁政(施仁政、以民为本)。
(2)示例:①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
②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③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答案:7.D 解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