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侦探小说赏析

合集下载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侦探小说风格分析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侦探小说风格分析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侦探小说风格分析1. 简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系列侦探小说,主要围绕着管家福尔摩斯和他的好友华生医生展开。

本文将对这一系列小说中的侦探小说风格进行深入分析。

2. 悬疑与推理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以悬疑为核心,通过推理来解决谜团。

福尔摩斯以其卓越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解开一个个看似无解的案件,给读者带来了紧张、刺激和惊喜。

2.1 观察与推理能力福尔摩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包括人物外貌、行为习惯、言语举止等方面的细节,来得出正确而惊人的推理结论。

这些观察和推理能力往往使得读者感叹不已,并为之赞叹。

2.2 推理步骤和逻辑福尔摩斯在解决案件时常常采用逐步推理的方式,通过收集证据、分析线索和比对犯罪手法等步骤,逐渐揭示真相。

这种推理过程不仅让读者跟随福尔摩斯一同思考,也展现了作者精妙的逻辑思维。

3. 引人入胜的情节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而闻名。

每个案例都设计得精彩纷呈,融合了悬疑、惊悚和推理元素。

作者通过构建复杂而诡异的犯罪情节,吸引读者一直保持兴趣和紧张感。

3.1 多样化的案件类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案件类型,包括谋杀、盗窃、诈骗等等。

每个案件都有其特殊之处,在描述和解决过程中展示出不同领域和社会背景下的侦破工作。

3.2 精心布置的伏笔与转折小说中经常出现巧妙设计的伏笔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

作者通过巧妙的安排情节和谜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各种猜测和推理,最终推理出真相。

4. 福尔摩斯与华生的角色塑造福尔摩斯和他的好友华生医生是系列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们的性格、互动以及对案件的处理方式都为小说增添了色彩。

4.1 福尔摩斯的特点福尔摩斯被描述为一个机智、聪明和冷静的侦探。

他善于观察和分析,并且常常表现出轻蔑和自信,在解决案件时逐渐展现出其独到见解和深思熟虑的推理能力。

4.2 华生医生的作用华生医生作为福尔摩斯故事中的叙述者,除了扮演耐人寻味的配角外,还提供了情感线索,通过他与福尔摩斯在个人关系上的互动,增加了故事情节中人性、友情与喜剧元素等方面。

《福尔摩斯探案集》:侦探小说的巅峰之作

《福尔摩斯探案集》:侦探小说的巅峰之作

福尔摩斯探案集:侦探小说的巅峰之作引言《福尔摩斯探案集》是由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创作的一系列侦探小说,首次出版于19世纪末。

该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推理布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为推理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福尔摩斯探案集》,讨论它为什么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巅峰之作。

1. 文学价值《福尔摩斯探案集》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道尔以其非凡的笔触、精心构建的谜题和令人着迷的角色获得了全球读者的赞誉。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写作技巧,而且揭示了当时社会和人性的许多问题。

2. 推理布局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心设计和复杂编织的推理布局。

由于主要角色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观察力,每个故事都以一个看似无解的谜题开始,并逐渐揭示出一个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

这种推理布局激发了读者的思考,使他们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

3. 故事情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每个故事都独立存在,但同时也相互关联,形成了整体的叙事框架。

从恶魔之足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再到最后一桩事件——空屋中人案件,每个故事线索奇异而引人入胜。

4. 人物塑造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医生是该系列小说中最具有魅力和深度的角色之一。

福尔摩斯以他超凡脱俗的天赋和迷人的特质成为了侦探小说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与此同时,华生医生作为叙述者和读者身份代表,使故事更具可信度和情感共鸣。

5. 对侦探小说的影响《福尔摩斯探案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侦探小说类型的典范,还启发了许多其他作家创作类似的推理小说。

福尔摩斯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犯罪心理分析以及他与华生医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了很多侦探小说中常见的元素。

结论《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一部具有巨大影响力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而精心构建的推理布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成为侦探小说领域中最值得赞赏和研究的经典之一。

东方快车谋杀案赏析

东方快车谋杀案赏析

东方快车谋杀案赏析《东方快车谋杀案》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经典侦探小说,于1934年首次出版。

故事讲述了著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在乘坐东方快车途中,遭遇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并揭示了整个故事的真相。

本文将对该小说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欧洲,赫尔克里·波洛乘坐东方快车前往伦敦。

在车上,美国富商拉奥尔夫被人谋杀,波洛被列为调查此案的特别顾问。

波洛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了车厢里每位乘客的疑点和动机,梳理出一系列线索。

最终,波洛揭示出全部乘客是共同参与了拉奥尔夫谋杀并舍其性命的行动。

二、人物形象塑造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对话,将每位乘客的性格和特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神秘的玛塔琳娜夫人,她表现出眼中只有金钱的贪婪本性;时髦的车厢女郎康斯坦茨,以及曾在美国警察局工作的菲尔斯蒂尔医生,他们各自都隐藏着秘密。

赫尔克里·波洛则是一个自认为是"最了不起的侦探",个性古怪但充满智慧。

作者透过对人物的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三、情节设计《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情节设计严谨而巧妙,反转令人惊叹。

通过对列车停放在雪地中的描述,阿加莎·克里斯蒂为故事制造了一个隔绝封闭的环境,增加了调查的难度和紧迫感。

在波洛的调查过程中,众多线索错综复杂,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钟表停时、衣物洗涤标签、姓名变动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最终揭示了真相。

而真相的揭晓则以波洛召集嫌疑人集合,公开指认凶手的方式,使得整个故事达到高潮。

四、主题探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主题有多重意义。

首先,作为侦探小说,它探讨了谋杀犯罪和破案的过程,通过揭示每个人物的动机和秘密,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沉迷于个人欲望。

同时,小说还反映了社会阶层和人性的弱点,警示读者要对社会现象保持警惕和批判性的思维。

此外,小说中的法律与正义也是一大主题,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犯罪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侦探小说,也是她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

故事发生在英国乡间的一座豪华别墅中,讲述了一场密室谋杀案的发生与侦破的过程。

本文将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意义进行赏析。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推理的故事场景。

故事开始时,十个陌生人应邀来到了一座孤立的别墅中度假。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自己被困在别墅中,与外界完全隔绝,无法逃离。

接着,一位声称是屋主的声音在录音带中宣称那十个人都是杀人凶手,法庭正义无法制裁他们,所以他决定为受害者复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嫌疑人一个个被杀,而其他人则陷入了极度恐慌和怀疑之中。

最终,只有一个人存活下来,而所有的嫌疑人和受害者皆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赋予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与心理。

例如,主人公霍勒斯泌斯是一位聪明而机智的退伍军人,他具备了解谋杀案的天赋和经验。

在恐慌的局势下,他冷静地思考,一步步揭示了真相,展现了自己优秀的侦探能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人物则逐渐暴露出各自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他们中的一些人变得疑心重重,甚至相互残杀,这充分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邪恶。

除了情节的悬疑和人物的形象刻画,小说还传达了深层次的主题意义。

遵循经典的侦探小说传统,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展示了罪恶在人性中的存在以及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复仇心理。

杀人犯的宣言更是对法律和道义的冷嘲热讽,透露出对社会正义的怀疑和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挑战。

《无人生还》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犯罪悬疑小说,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的来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意义而备受称赞。

通过对密室谋杀案的描述与解决,读者不仅可以沉浸在悬疑的氛围中,更能够思考人性与社会问题。

这部经典的侦探小说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续的犯罪悬疑文学树立了标杆。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系列侦探小说,首次出版于19世纪末,被誉为侦探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福尔摩斯探案集》进行赏析,探讨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一、故事情节吸引眼球《福尔摩斯探案集》以福尔摩斯和他的好友华生博士为主角,以独特的侦探思维和见解,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犯罪案件真相。

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篇短篇小说都能让读者猜测和思考,保持阅读的紧张感。

二、福尔摩斯的独特个性魅力福尔摩斯是一个典型的天才侦探形象,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推理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他常常通过观察细微之处,从中推理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同时,他的个性特点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机智幽默,有时带有一丝自负,但又深具人情味。

福尔摩斯的个性魅力成为了该系列小说的核心吸引力。

三、小说对社会的影响《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出版对侦探小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系列小说的成功让侦探小说成为流行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并且对后来的侦探小说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福尔摩斯的独特侦探思维模式也对后来的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启发,成为了犯罪学研究的经典案例之一。

四、小说中的文学价值《福尔摩斯探案集》在文学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道尔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各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角色刻画,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此外,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生活的意义。

五、小说中的推理思维《福尔摩斯探案集》以福尔摩斯独特的推理思维为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看似无关的事物串联起来,从而揭示真相。

这种推理思维方法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启发。

《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一部经典的侦探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福尔摩斯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文学界,而是对整个侦探小说和犯罪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

福尔摩斯探案集赏析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创作的一系列推理小说,共收录四部短篇小说集和四部长篇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其独特的侦探形象、复杂的情节设计和精细的推理过程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就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作品风格进行赏析。

一、故事情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故事情节设计精妙,扣人心弦。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独立的案件,福尔摩斯与他的助手华生通过一系列犯罪线索和逻辑推理,最终揭开案件真相。

例如,《红发会》中,福尔摩斯通过对受害者纹身的分析,推断出凶手身份;而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福尔摩斯通过对诡异事件的调查,最终解开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诅咒之谜。

这些精巧的情节设计既让读者陷入深思,又让读者拥有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

二、人物塑造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人物塑造着重刻画了福尔摩斯和华生这两个主要角色。

福尔摩斯是一个机智聪明、逻辑严谨的侦探。

他以其卓越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助手华生,作为一个医生出身的他在福尔摩斯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侦探。

通过对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塑造,作者展现了智慧与平凡之间的对比,以及合作与友谊的重要性。

三、作品风格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其独特的作品风格脱颖而出。

首先,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以逻辑思考为基础,注重细节和推理链条的连贯性。

读者可以通过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一步步解开案件谜团,体验到推理思维的魅力。

其次,福尔摩斯的形象鲜明且富有争议性,他天性冷漠,对他人的情感麻木,专注于破解案件的真相。

这种不合常规的作品风格使福尔摩斯成为了推理小说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后,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描写方式简洁明了,语言精练,没有一丝多余的笔墨。

这种简练的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故事情节和推理过程,提升了阅读的享受。

总结: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精妙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作品风格成为了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

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

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作为通俗文学,西方侦探小说一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体裁之一。

纵观西方侦探小说创作史,本文综合概括出西方侦探小说的三个基本特点:1、设计“密室杀人”,挑战读者思维极限;2、逻辑推理严密,推理结果令读者信服;3、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使读者充满阅读兴趣。

西方侦探小说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爱伦·坡“被誉为现代侦探小说的开创者”。

《莫格街谋杀案》的正式发表宣告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诞生。

而之后的阿瑟·柯南·道尔更是声名大噪。

他塑造的侦探福尔摩斯的艺术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英国的阿嘉莎·克里斯蒂等名家更是把古典侦探小说推向了顶峰,形成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固定模式。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替,侦探小说先后出现了硬汉派、心理悬疑派、社会推理派、玄学侦探小说等不同流派,虽然各个流派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各不相同,但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侦破犯罪案件题材进行的。

因此,作为主要讲述刑侦破案类故事的侦探小说,由于其离奇的情节和缜密的推理而倍受一般普通大众的欢迎。

日本推理小说创始人江户川乱步曾归纳过侦探小说的特点为:“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次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去疑解惑。

”综合起来,西方侦探小说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设计“密室杀人”,挑战读者思维极限所谓“密室杀人”,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封闭的密闭空间内进行犯罪,而后罪犯从密室“消失”的侦探故事类型。

这类小说中的凶案往往发生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密室”中,在读者看来,任何人都不可能与死者有任何接触,但被害人却被断定为凶杀。

“密室杀人”是西方侦探小说作家最惯常使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它极大地挑战了读者的思维极限;当读者认为一切根本不可能时,作家再层层剥茧,揭开案件真相,令读者拍案称奇。

世界上第一篇侦探小说发表于1841年,即美国作家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

小说讲述了一桩门窗俱从内反锁的封闭屋子中发生的离奇命案。

西方世界侦探小说的特点

西方世界侦探小说的特点

西方世界侦探小说的特点摘要:作为通俗文学,西方侦探小说一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体裁之一。

纵观西方侦探小说创作史,文章综合概括出西方侦探小说的三个基本特点:设计“密室杀人”,挑战读者思维极限;逻辑推理严密,推理结果令读者信服;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使读者充满阅读兴趣。

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是以案件发生和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类型,又称侦探推理小说。

西方侦探小说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爱伦·坡“被誉为现代侦探小说的开创者”。

《莫格街谋杀案》的正式发表宣告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诞生。

而之后的阿瑟·柯南·道尔更是声名大噪。

他塑造的福尔摩斯艺术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英国的阿嘉莎·克里斯蒂等名家更是把古典侦探小说推向了顶峰,形成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固定模式。

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替,侦探小说先后出现了硬汉派、心理悬疑派、社会推理派、玄学侦探小说等不同流派,虽然各个流派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各不相同,但小说的主题总是围绕侦破犯罪案件题材进行的。

因此,作为主要讲述刑侦破案类故事的侦探小说,由于其离奇的情节和缜密的推理而倍受一般普通大众的欢迎。

日本推理小说创始人江户川乱步曾经归纳过侦探小说的特点:“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遂次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去疑解惑。

”综合起来,西方侦探小说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一、设计“密室杀人”,挑战读者思维极限。

所谓“密室杀人”,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封闭的密闭空间内进行犯罪,而后罪犯从密室“消失”的侦探故事类型,小说中的凶案往往发生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密室”中,在读者看来,任何人都不可能与死者有任何接触,但被害人却被断定为凶杀。

“密室杀人”是西方侦探小说作家最惯常使用的一个写作手法,他极大地挑战读者的思维极限,让读者在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思维方式下,侦探小说作者再层层剥茧,揭开案件真相。

等案件大白之时,不由得令读者拍案称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对原始人性的重视与回归
前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这样描述: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103 种文字,在一百多个国家发行,其销售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

作为侦探类小说,她的作品是全世界读者的宠儿,同时以她细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大胆披露为西方评论界提供了研究解构主义、人性主义、女性主义的最佳工具。

或许是侦探小说本身算不得严肃的文学,再加上阿加莎克里斯蒂大胆揭露人性的勇气超越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和承受能力,她的小说在国内受到了冷遇,对其介绍、研究的作品少之又少。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在材料并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关于图腾与禁忌的观点,针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体现的原始人性,以及作者对人性的重视和呼唤进行阐述。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众星闪耀的亮点之一,也是她过人勇气的体现。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别墅阴云》中借波洛之口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杀人犯,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不时地出现杀机,尽管并不具有杀人的意志。

”而她写作的使命就是在经过艰辛的抽丝剥笋的过程后,在故事的结尾呈现给读者层层伪饰之下的人性的真相。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眼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杀人犯,也就是说罪犯是普遍存在的。

这一点,可以在阿加莎一系列的小说中得到有力论证。

如《死灰复燃》中以温厚谦逊的兄长形象示人的甘乃迪医生,《尼罗河谋杀案》中扮演着忠诚深情好丈夫的希蒙,《罗杰·亚克洛伊谋杀案》中所谓患难与共、忠义两全的好友谢波德医生等,他们无一例外在故事的开头都获得读者的好感、信任甚至是钦佩,却在故事的结尾大大颠覆读者的期望,不得不承认犯罪的事实。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这些杀人害命的罪犯并不是非同寻常的“怪人”,而是普普通通的“真实生活中的人”。

他们或是商人,或是医生,或是农民,他们也有家庭,有亲人,有朋友,不幸的遭遇或一己私利让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化身手双手沾满血腥的杀人罪犯。

结局和真相出乎意料,但究其原因,从原始人性的角度出发,这种意料之外不是偶然,而是情理之中的必然。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性由三层结构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类自身的本能,这种本能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会本能地保护自身利益并在其受到损害后进行积极的报复。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所反映的人性大多是人内心深处“本我”的外化。

“自我”相对于“本我”而言较多地体现为理性,“本我”占上风时人们采取行动不会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处心积虑后的选择和实践。

这一点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体现为人物的“理性犯罪”,即罪犯巧妙地利用智慧达到谋杀的目的,以至于侦探人员总要在费尽千辛万苦、排除重重误导之后才能找到真正的凶手。

“超我”则是人内心中追求道德、追求卓越的渴望,“超我”在人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时人往往会克制、隐瞒真实的情绪,压抑“本我”,因此“超我”算是人性结构中最不真实的一部分。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旨在揭示最真实、最原始的人性,因此作品中人物的人性更多的是“本我”和“自
我”的表现。

读过柯南道尔的的作品之后再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会发现两者之间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柯南道尔的作品中罪犯的作案方式非常复杂,作案手段更为高明,往往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知识。

而后者涉及到的作案方式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简单,即使是乳臭未干、知识薄弱的小女孩也可以做到。

由此也可以看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其令人拍案叫绝之处不在于复杂离奇的作案方式,而在于揭示真相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和情节。

也正是在充满种种误导因素的曲折的过程中,罪犯慢慢褪去表面的层层伪饰,展现人性的真实面目。

如作者本人所言,简单的是作案方式,复杂的却是人性。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往往在拨开盘根错节的因素后给读者意料之外的震撼,但在真相大白之前又会通过精密的情节安排、细致的人物刻画和巧妙的细节暗示来解释出乎意料的结局。

这里以《怪屋》为例。

《怪屋》的主人老利奥尼斯和保姆先后被杀死,屋内所有人都有杀死老主人的合理动机,都是侦探警察们的怀疑对象。

唯独老主人的小孙女乔瑟芬不再嫌疑的范围之内。

因为乔瑟芬是是一个尚未成年、正在接受启蒙教育、渴望学跳舞的小女孩。

然而就是这个貌似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先后杀了自己的爷爷和保姆,这是个令人大跌眼镜、难以置信的事实。

小杀手乔瑟芬比起历经世故的成年杀手更让人不寒而栗,她的犯罪行为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读者单单看到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会非常震惊,但是在仔细分析乔瑟芬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处境之后,就会茅塞顿开,接受情理之中的必然结果。

乔瑟芬的童年是极其不幸的,她所处的环境氛围是压抑的,家人的心理也都像歪歪曲曲的怪屋一样,是一种病态的扭曲。

并且乔瑟芬因相貌丑陋,从小就不讨人喜欢。

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幸的处境是造成乔瑟芬性格怪异、心理扭曲的主要原因。

而其家人对她视而不见,任其扭曲地成长的做法更让日后乔瑟芬本人和家人的悲剧成为必然。

乔瑟芬杀了自己的爷爷和保姆,她进行报复的理由非常简单:“爷爷不让我学芭蕾”、“厨娘总是骂我,她罗嗦。

”理由非常简单,反映了一个小女孩愿望得不到满足和受到言语伤害后所产生的抱怨心理,而这种心理最终释放为隐藏着的、不受控制的原始人性。

在乔瑟芬身上,读者可以看到“本我”和“自我”结合后对人行为的支配作用。

随心所欲地为自己“讨回公道”和运用聪明的头脑进行谋划正是乔瑟芬在“本我”“自我”共同支配下的行为响应。

从人性的角度去探索罪恶发生的根源,这便是阿加莎独特的创作视角。

带着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读者在阅读侦探小说时,总会产生一种“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在读者头脑中经过自相矛盾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

除了对人性的大胆揭露,读者在阿加莎的作品中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本人通过文学作品呼唤人性回归、人文关怀的苦心。

人性尤其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我”部分,是极其活跃的,过度压抑真实的人性、长期得不到释放,一旦爆发无疑会对他人、对自身造成莫大伤害。

《怪屋》中的小杀手乔瑟芬的悲剧就是例子。

悲剧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令人警醒,触动人们的心灵,促使其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发生。

阿加莎的作品中不乏类似的生命悲剧、家庭悲剧,她通过一个个令人悲痛的悲剧警醒世人关注自身,齐力反思、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

我想,这也应该是阿加莎的小说魅力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