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8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共计 50 株,调查各小区发病情况,记录病株数,计算病
株率和病情指数。7 月 30 日,按照临田测产的方法对
· 87 ·
龙
彪: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耕作与栽培
试验小区开展产量测 定,分 别 计 算 8 个 品 种 单 位 面 积
的大田产量
。
[
6]
1.
5 抗性评价方法
1.
5.
1 病情分级标准
//g
耕作与栽培,
2023,
43(
6):
87
89. h
t
t
z
zp.
zny
z
cn
p:
g
yxy.
Ti
l
l
ageandCu
l
t
i
va
t
i
on Vo
l.
43 No.
06 De
c. 2023
8 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比较
龙
彪
(六盘水市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F
i
e
l
dRe
s
如表 3 可知,费乌瑞它始见病期为 5 月 2 日,米拉
始见病期为 5 月 14 日,希森 6 号、凉薯 14 始见病期为
中心病株发现情况进行 比 较,费 乌 瑞 它 与 CARAH 模
病情指数(
Y)
抗病(
R)
号为浅紫色,费乌瑞它为紫色外,其他均为白色。云薯
见病期为 5 月 25 日。 通 过 开 展 8 个 马 铃 薯 试 验 品 种
马铃薯晚疫病表现为抗病,云薯 505 对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表 现 为 中
蔬菜致病疫霉所致病害及防治研究

蔬菜致病疫霉所致病害及防治研究蔬菜致病疫霉所致病害及防治研究致病疫霉在疫霉属的10个种中最为知名,它主要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在低温高湿的马铃薯主产区和高湿的日光温室内,对马铃薯和番茄生长发育与生产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笔者想通过对致病疫霉的致病原理及防治的研究,为马铃薯和番茄生产者提供晚疫病的认识、预防与防治方法。
1、致病疫霉致病疫霉为假菌界、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中的一个种,可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
1.1、致病疫霉形态特征及生活史1.1.1、无性世代病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纽扣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吸取养分。
当菌丝扩展到植株地上部分时,就会从叶片和茎秆的气孔长出孢囊梗,孢囊梗纤细,无色,以2~3根从寄主的气孔伸出,具3~4个分枝,无限生长,孢囊梗在产生孢子囊处膨大成节状是该菌的特征。
节基部钝圆而顶端尖细,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无色,单胞,卵圆形,大小为(22~23)μm (16~24)μm,顶部有乳状突起,基部有明显的脚胞。
当温度为12~15 ℃、高湿条件下,孢子囊萌发产生3~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具两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动,侵染前鞭毛消失变为球形,不久萌发产生芽管;当温度15 ℃、高湿条件下,孢子囊直接产生芽管,侵染寄主。
1.1.2、有性世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病原菌群体均属于交配型A1,因此缺乏性亲和的交配型A2,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此不产生卵孢子。
除了墨西哥以外,其他国家都只出现一种交配型。
亲和交配型A2从墨西哥扩散到世界各地后,使得病原菌的有性生殖成为可能,也使受害马铃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或番茄组织上能够产生卵孢子。
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品种感病性越强,单位叶片产生的卵孢子越多。
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3~4年,卵孢子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而且有可能通过不同交配型菌株的遗传重组产生新的、更具侵染性强的菌株。
有些新的病原小种致病力更强,而且代替了原来的小种。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群体结构研究进展

3( 6 ).
中国马铃薯 .第 2 卷 .第 6 ,20 l 期 07
中图 分 类 号 : ¥3 5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6 5 2 0 ) 6 0 6 — 3 6 2 3 3 (0 70 — 3 0 0
4 . 、3.% 、1. 8% O 25 56 %和 3 %。金 光辉 等【 道 , . 9 报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 0 ,2 , ,1 ,3
4 ,7 , 1 , 1 , 23 .,34 1 .. ,5 ,9 1 . 2 -,24 ., . 3 2 4共
给马铃薯晚疫病 的防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现将我国 目 前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群体结构组成情况进行 了综述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措 施 。
世纪 6 年代我 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晚疫病菌生理小 O
种 共有 0 ,0 ,4 1 ,24和 1 . 种 , 以 4 0 ,1 , . 4 . . 4七 3
号 小 种 为 主 ,在 所 收 集 的 13个 菌 株 中 占 6 %…。 9 3 李 克来 『从 16 ~ 95年测 定 呼和 浩特 郊 区晚疫 病 2 ] 99 18 受 抑 制 的年 份 ,鉴 定 出的 生理 小 种 中 以 1 ,1 ,4 . 4
作 者简介 :雷崇艺 ( 9 3 ) 17 一 .男 ,硕士 .中专讲师 .从事教学 和马铃薯 晚疫病研究 。
维普资讯4. 2 %表现中度抗性 、只有 6 %表现敏感 ,说 明内 5 . 7 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 了 抗性 ;甘 肃 的菌株 中 ,2 . 68 现高 度抗 性 、2.% %表 93 表现中度抗性 、4 . 表现敏感 。张志铭等[ 02 3% 9 o~ r 2 20 年通过呼伦贝尔地 区马铃薯 晚疫病 菌对 甲霜 03 灵 抗性 测定 ,其 中高度 抗 性菌 株 占 5 . 71 %, 中度 抗 性 菌株 占 1 %。R u等[报 道 ,对来 自昆明 、曲靖 . 2 y 1 等 地 的 8 个 晚疫 病 菌株进 行 甲霜灵 的抗 药 性测 定 , 3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柳玲玲;芶久兰;秦松【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重点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与A2交配型测定、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机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及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马铃薯晚疫病提出建议及展望,这些对今后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作者】柳玲玲;芶久兰;秦松【作者单位】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6;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6;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贵州贵阳550006【正文语种】中文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在作物病害中非常出名,也是研究时间最长,但仍然在所有植物的最具破坏性的疾病,尤其对于马铃薯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减产30%。
这种植物病原体造成的破坏在1840年代末在欧洲导致食品短缺并引发了爱尔兰马铃薯饥荒,造成恐怖惨状,这也引起了无数学者对这种植物病害的调查,意想不到的是,这逐渐导致植物病理学的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学科。
所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不仅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目前研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预测预报方法、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药剂防治方法和选育抗病品种等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寡糖·链蛋白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评价

寡糖·链蛋白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评价寡糖·链蛋白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评价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全球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
传统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喷洒、病害耐病品种选育等,但这些方法不仅存在环境污染风险,而且容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寡糖和链蛋白防治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寡糖是指含有2-10个糖基的水溶性低聚糖,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农药活性成分。
链蛋白则是一种具有广谱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评估了寡糖和链蛋白联合应用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的效果。
首先,他们在实验室中采用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寡糖和链蛋白对疫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的细胞内试验表明,寡糖和链蛋白能够刺激马铃薯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其对疫霉菌的抵抗能力。
为了探究寡糖和链蛋白在田间防治中的效果,研究人员在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田间进行了多轮试验。
实验组使用寡糖和链蛋白的混合物进行喷洒处理,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马铃薯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的产量也有所提高。
此外,实验组的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寡糖和链蛋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可能与其多种生物活性有关。
首先,寡糖能够激活马铃薯细胞的防御基因表达,增强其免疫反应。
其次,链蛋白可以增加马铃薯叶片中抗氧化物含量,减轻病害对植物的损害。
最后,寡糖和链蛋白还能够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活性,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的生长条件。
总体而言,寡糖·链蛋白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可圈可点。
这种方法不仅有效降低了疫霉菌的感染率,而且对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品质提高也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该防治方法在大规模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较高、喷洒方式不便等。
近5_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11):6-11基金项目:马铃薯育种专项(2019NYYZ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504)、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1AAC05015)、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科技创新引导项目(NKYG-22-02)。
作者简介:巩檑(1981—),男,宁夏石嘴山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分子育种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2023-09-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潜力大、营养全面等多种优势,不仅是三大主粮作物之外的重要补充,而且因主食和加工产品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将给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我国70%左右的马铃薯集中种植于资源条件有限的西北、西南等地区,作为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我国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全国种植面积稳定在475.8万hm 2左右,单产逐年上升,2019年平均单产为3804.7kg/hm 2(折合原粮)。
2022年,我国马铃薯制品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其中出口4.24亿美元。
马铃薯产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5年马铃薯基因组及重要性状基因研究进展巩檑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02摘要:马铃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
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基因是分子育种工作的两个核心要素。
相对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分子育种的迅猛发展,马铃薯还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转型阶段,尤其需要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挖掘并充分利用重要性状调控基因在辅助育种中的作用。
简要总结了近5年上述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重要成果,简要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分子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以期为马铃薯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马铃薯抗晚疫病和病毒病转基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Ha i 白 是 We 等 … 首 先 从 梨 火 疫 病 菌 r n蛋 p i
( r ii myooa 中发 现 的 一 个 激 发 过 敏 反 应 的 Ew naa l r ) v 蛋 白 , 由 hp ( y esniv rso s a d r H p r si e t e ep ne n
调控下 ,将会引起寄主被侵染细胞 的过敏性坏死 ,
维普资讯
中国马铃薯 ,第 2 卷 ,第 2 ,20 0 期 06
从 而 限制 病原 菌 的扩散 ,达到抗 病 的 目的 。这个 系
且 还 能激 活抗 病基 因表 达 ,如 植物抗 毒 素及 诱 导病 原相 关 蛋 白( R) 基 因 的表 达 【】 P 等 1 0 。wu等…] G 将 O 基 因放 在 3 成 型 启 动 子 下 表 达 得 到 较好 的抗 5s组 病效 果 ,但 是 D kI】 oe 的研 究 发现 ,在 细 胞 内可 以 经过 催 化 生 成 自由基 ,它 能 引起 细胞 内酶 活 性 的 降低 及 细胞 的衰 老 死亡 ,对 植物 有一 定 的伤 害 。 甄伟 等 【 利用 P R技 术从 黑 曲霉 (priu i r I 3 C S eg l ng ) ls e 中 扩增 并 克 隆 了葡 萄 糖 氧 化 酶 ( lcs xds, Guoeoiae 简 称 G 基 因 ,并将 马 铃薯 病原 诱 导型 启动 子 (w— O) p l
万以马铃薯为主食 的爱尔兰人饱尝饥饿的蹂躏。2 0
世纪 8 年代 ,马铃薯 晚疫病又卷土重来 ,在全球 p toeii ) 因家 族 成 员 hp 0 a gncy 基 h t rN基 因 编 码 ,纯 化 各冷 凉 的马铃 薯 产 区频 频 发生 ,再 次引 起 了人们 的 的 Ha i 白在 烟 草 、番 茄 等 茄 科 植 物 的细 胞 问 r n蛋 p
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快速鉴定两个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相关EST片段EL732276和EL732318的功

2 1 , o1: 6 2 0 2 2 ()1 ~ 2 DOI1 . 6 /i n1 7 —9 82 1 10 3 : 03 9 .s .6 47 6 .0 20 .0 9 js
研 究报告
Le t r t e
利用病毒诱导 的基 因沉 默( GS技术快速鉴 定两个 马铃 薯 晚疫病 抗性 VI ) 相 关 E T片 段 E 7 2 7 和 E 72 1 S L 326 L 3 3 8的功 能
}通 讯 作 者 ,ic @mal zueuc xeh iha . . . d n
摘
要
马铃 薯 晚疫病 是 由致病 疫霉 [h t hh r fs n ( n.d ay 引起 的第 一大 作物 病 害 , P yo toai et s Mo t e r] p n a ) B 目前 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ra ct: Light blight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in potato and tomato worldwide, causing billion-dollar losses every yea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late blight in potato.Isolation of the genes that code for the resistance traits found in wild sources and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potato cultivars with these genes could be means of exploiting poteneially durable late blight resistance in wild solanum species. Up to now, more than ten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have been detected and mapped in potato genome, and four of them have been cloned ( R 1, R 3a, R pi-blb1/ R B and R pi-blb2) .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d and described the research state and prospect of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 potato.
2002 年 , Ballvora 报 道 构 建 出 R1 基 因 位 点 附 近的高分辨率图谱, 并通过定位克隆结合候选基因 方 法 克 隆 出 了 R1 基 因 。R1 抗 病 基 因 定 位 在 马 铃 V 号薯染色体上, 是多基因家族成员之一, 它编码 1 293 个 氨 基 酸 , 蛋 白 分 子 量 为 149.4kD。 对 R1 基 因 的分子结构分析表明它包含一个保守的核苷酸结 合 位 点 ( NBS) 、一 个 亮 氨 酸 富 集 重 复 序 列 ( LRR) 和 一 个 亮 氨 酸 拉 链 模 块 ( LZs) , [5, 22, 23] 是 典 型 的 nonTIR- NBS-LRR 型 抗 病 基 因 。
标 记 GP21 和 GP179 之 间 的 短 臂 区 域 编 码 对 P. infestans 的 抗 性 , 同 时 , 这 个 区 域 也 包 含 多 个 与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抗 性 相 关 的 数 量 性 状 位 点 ( QTL) , [18 ̄20] 这 些相应抗病基因的簇集表明它们是通过基因复制 从同一祖先基因演化而来的, 在此过程中同时伴随 着 功 能 分 化[4, 19 ̄21]。对 R1 基 因 的 克 隆 和 分 析 促 进 了 马铃薯病原体抗性相关因子的分子水平研究。
2008 年第 5 期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晚疫病抗性野生品种中筛 选出具有高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并将其转化到目 前普遍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中的策略, 无疑是目前开 发 持 久 性 晚 疫 病 抗 性 最 快 捷 的 手 段 。截 止 2006 年 , 已经有十几个晚疫病抗病基因被定位在马铃薯的 基 因 组 上 , 其 中 4 个 被 分 离 出 来 , 这 包 括 来 自 于 Sol anum demissum 的 R1 和 R3a 基因[5,6], 和来自于 Solan um bulbocastanum 中 的 Rpi-blb1/RB 基因[3, 7, 8]和 Rpi- blb2 基因[9]。
2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 2.1 从 Solanum demissum 中 克 隆 出 的 晚 疫 病 抗 性
基因 植物的抗病性主要包括 2 种类型: 1) 水平抗 性 , 又 称 田 间 抗 性 , 通 常 认 为 是 多 基 因 控 制 的 [10], 很 难 育 成 新 品 种 。2) 垂 直 抗 性 , 即 通 过 超 敏 反 应 ( HR) 表达的对植物免疫或类免疫的抗性, 它通常被认为 是 单 基 因 控 制 的 。控 制 这 种 抗 性 的 基 因 被 定 义 抗 病 基因 (R 基因) , 可参与病害识别和防御反应的启 动 。 马 铃 薯 的 野 生 近 缘 种 Solanum demissum ( 2n = 6x = 72) 是 栽 培 马 铃 薯 中 晚 疫 病 抗 性 基 因 的 最 大 来 源 。100 多 年 来 , 已 经 有 11 个 晚 疫 病 抗 病 基 因 从 Solanum demissum 中 鉴 定 出 来 并 转 育 到 栽 培 马铃薯 品 种 中[11, 12], 这 些 基 因 分 别 被 定 名 为 R1, R2, … R11, 它们都是具小种专化抗性的主效抗病基因, 根据 “基 因 对 基 因 假 说 ”, R 基 因 表 达 的 抗 性 很 快 就 能 被 新的病原小种所克服, 因而这类 R 基因只能提供 对 晚 疫 病 短 暂 的 抗 性 [13]。 11 个 来 自 于 S. demissum 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都已经定位在马铃薯的遗传 图谱上: R1 定位在Ⅴ号染色 体 上[14], R3, R6 和 R7 定 位 在Ⅺ号 染 色 体 上[10, 15], R2 定 位 在Ⅳ号 染 色 体 上[16]。 R5, R8, R9, R10, R11 利 用 标 记 分 析 和 图 位 克 隆 分 析 表 明 可 能 是 R3 复 合 位 点 的 一 个 等 位 基 因[6]。 2.1.1 晚 疫 病 抗 病 基 因 R1 R1 基 因 是 目 前 研 究 得最清楚的一个晚疫病抗病基因之一, 定位在 Solanum demissum 的Ⅴ号 染 色 体 上 , 它 所 在 的 位 置 也是各种病原体抗病基因的集中区, 包括可以编码 对 各 种 病 原 体 ( 病 毒 、霉 菌 、线 虫 和 昆 虫 ) 的 抗 性 蛋 白, 马铃薯 X 病毒的单基因抗性基因就定位在这 一 区 域 [17]。 研 究 发 现 在 马 铃 薯 5 号 染 色 体 上 RFLP
关键词: Solanum tuberosum 晚疫病 广谱抗性 小种专化抗性
Advancement of Late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 Potato
Zhou Junhui Song Yang Zhang Yongqiang
(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综 述 与 专 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08 年第 5 期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周军会 宋扬 张永强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生 物 技 术 研 究 所 , 北 京 100081)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和番茄等茄科植物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每年都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基因工程 技术的发展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契机, 从晚疫病抗性品种中筛选出具有高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并将 其转化到栽培品种中去, 无疑是我们开发持久性晚疫病抗性的最快捷的手段。到目前为至, 已经有十几个晚疫病抗性基 因从 S.demissum, S.bulbocastanum, S.berthaultii, S.mochiquense 和 S.pinnatisectum 等抗性马铃薯品种中鉴定出来并已定位在 马铃薯染色体基因组上, 并有 4 个被克隆出来( R1, R3a, Rpi-blb1/RB 和 Rpi-blb2) 。主要概述了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的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Ke y words : Solanum tuberosum Late blight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Species-specific resistance
1 马铃薯晚疫病简介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其生产受到多种 病害的危胁, 其中最严重的是致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它 是 引 起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的 致 病 菌 。 马 铃 薯晚疫病可引进作物产量大规模减产, 其损害是毁 灭 性 的 , 19 世 纪 中 页 爱 尔 兰 空 前 的 “大 饥 荒 ”( Irish potato famine) 就 是 由 晚 疫 病 引 起 的[1]。据 统 计 , 在 发 展中国家, 人们用于治理晚疫病的花费每年就达到 35 亿 美 元 ( GILB, 2004) 。 因 此 , 加 强 晚 疫 病 的 防 治 工作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项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