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合集下载

苏轼苏东坡诗词

苏轼苏东坡诗词

苏轼苏东坡诗词苏轼苏东坡诗词16首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苏轼苏东坡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沁园春孤馆灯青》年代: 宋作者: 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2.《南乡子凉簟碧纱厨》年代: 宋作者: 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年代: 宋作者: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南乡子何处倚阑干》年代: 宋作者: 苏轼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5.《清平乐清淮蜀汴》年代: 宋作者: 苏轼清淮蜀汴。

更在江西岸。

红旆到时黄叶乱。

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

停骖访古踟蹰。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6.《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年代: 宋作者: 苏轼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7、《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8、《上元侍宴苏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苏东坡经典诗句

苏东坡经典诗句

苏东坡经典诗句1.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4.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蝶恋花·春景》6.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9.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0.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1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1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1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1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6.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17.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8.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19.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2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21.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22.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23.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苏东坡

苏东坡

苏东坡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
杭州有一道名菜“东坡肉”与苏东坡有关。当时,杭州人 民为了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的功德,都抬着衙慰劳苏 东坡。苏东坡得知后非常感动,但礼物却不肯收。可百姓 就是不依,说“如果不收下的话就不走了”。苏东坡没办 法只得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这才收下礼物。等百姓们都 走了以后,苏东坡便吩咐厨师按姓名,把猪肉分割成每人 一块,再教他以家乡煨肉的方法,煨好后,加以生姜、辣 椒、酱油、醋、葱等佐料调和而成的汁水,逐户送去,说 是让杭州父老乡人品尝一下苏老爷家乡的风味。从来没有 吃过这般鲜、嫩、香、酥肥而不腻的猪肉的杭州人,更是 赞不决口,于是就把它叫做“东坡肉”。后来,杭州有些 饭馆仿烧“东坡肉”生意相当地好,接着,别的馆子也相 继效仿起来,结果“东坡肉”就成了杭城的十大传统菜肴 之一了。
苏东坡简历
苏东坡又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 宕,有天真烂漫 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画学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苏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杭州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 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 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有映波、锁 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 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 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 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 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 宽平均36米。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 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轼个人简历.doc

苏轼个人简历.doc

苏轼个人简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知道东坡居士的事迹和文学成就吗?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苏轼个人简历”,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苏轼个人简历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和美食家。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坛巨子,他的文学才华广泛,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散文、历史、文言文、骈文等多个体裁。

苏东坡出身高官家族,自小聪明过人,吸收了其父苏洵的文化遗产。

自幼酷爱读书,好奇心强烈,喜欢问问题并独立思考。

在他17岁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并被派往京城京兆尹(今陕西西安市)就任主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他以才华洋溢的词章而著名,广泛涉猎山水田园、爱情离合、宴会豪华等主题,其词作在宋代掀起了一股盛世风潮。

他的词穷尽周易、道家、佛教、儒学等思想,流动的词意渗透其中,隐喻与抒情相得益彰。

他的散文以《东坡志林》最为著名,其中记述了他一生的遭遇、政绩、山水之趣和饮食文化等,内容丰富生动。

苏东坡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辞章无愧乐府诗人。

苏东坡特别喜欢写随笔和游记,他深爱大自然,经常旅行并在行程中记录所见所闻。

他的游记以《归田录》和《写寒堂集》最为著名,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反映着他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东坡对于中国美食历史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将山东鲁菜带入了江南,改良了许多菜肴的烹饪方法,开创了苏菜这一美食流派,并且系统地记录下来,成为后人学习餐饮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苏东坡还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

他擅长画竹,笔触洒脱,墨法流畅,丹青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书法更是闻名于世,他开创了“狂草”艺术风格,使得字迹变得自然流畅,形成了一种与传统书法不同的独特风格。

然而,苏东坡并非一生平坦无波。

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行为不合常规,他曾数次遭到贬斥和放逐,甚至被贬谪到黄州、岭南等地,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境,并以他的才华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苏东坡的介绍

苏东坡的介绍

苏东坡的介绍
苏东坡(1079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文学与书艺上的成就,被后世尊称为“文忠”、“文苏”、“书皇帝”。

在诗词创作上,他与父兄一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在散文上,他与兄长苏辙合称为“三苏”;在书画艺术上,他则与父兄一起被称为“父亲的书法、儿子的文章”。

苏东坡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的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而在词的创作上则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也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外,他还擅长于医理,曾创造出《东坡易传》以救世。

—— 1 —1 —。

苏东坡古诗词全集

苏东坡古诗词全集

苏东坡古诗词全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 苏轼[朝代] 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作者] 苏轼[朝代] 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朝代] 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 苏轼[朝代] 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赤壁赋【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

苏轼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 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 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高清组图(19张)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 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 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 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 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 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 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 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 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 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六 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 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补充

理想的丈夫:见拙作《苏轼爱情诗文创作中最重要的女人》 心目中的情人:温超超的故事;来世便嫁苏东坡(刘艳琴) 值得骄傲的儿子 可亲的兄长 可敬的良师 可靠的益友
3蛇的智慧加鸽子的温文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一 笑。”——林语堂 他的特质表现为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 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化,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认为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 上鸽子的温文。

5· 4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幽默:一种特有的语调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相看会作 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闻子由瘦

二人相視兩臞仙,風采猶似廿年前。君禦浮槎 泛銀漢,鵬飛九萬絕雲煙。我是瘦馬鞭不動, 複如灘頭上水船。所喜錦城未相棄,一空窮達 談笑間。最是劍南春色美,三杯過後開酡顏。
7东坡人生风范的总结:一种精神启示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 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 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 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 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 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 境中照常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袁行霈主编,莫砺锋分卷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卷



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思想,是 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儒家民本思想(见拙作《国本与民本》);君子固穷 苏轼曾言:庄子盖助孔子者,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 相为用。 苏辙:(子瞻)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 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 不见其涯也。
(王水照有一系列论文讨论“苏门”问题;马东瑶博士论文《苏 门六君子研究》,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比较集中)
4· 4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三度贬谪,闲置10年: 问我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1080-1084) 惠州、儋州(1094-1100)诗见封底折口
(孔凡礼《苏轼年谱》)
5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 临,他总能微笑接受。”林语堂称之为一种风 情,并说:“他成为许多中国文人最喜爱的作 家,原因也在此。”
5· 1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 绁之中。憔悴非人,张狂失志。妻孥之所窃笑, 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已死;饥 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
再见
4· 1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苏才如海:不须嫉妒,有资格对人宽厚;他能 对事情生气,却无法恨别人。“吾上可以陪玉皇
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 人。” ——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版)


耿直磊落: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快。(宋朱弁《曲 洧旧谈》,中华书局点校本) ;不合时宜(朝云);糟糠 鄙俚叔孙通(程颢);司马牛(司马光) 独立人格:见拙作《千年魅力》
——《量移汝州谢表》


黎疍杂居,无复人理,资养所给,求辄无有。
——《与程全父书》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苏轼诗集》,燕山出版社《苏东坡全集》, 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
5· 2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昌化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全 无,···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 ··· 书以为乐。
——苏辙《苏东坡墓志铭》(孔凡礼点校《苏辙集》)
5· 3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人生处境的散点透视法:换一个角度去看人生 处境。对苦难的傲视与对痛苦的超越。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 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 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试笔自书》 持节休夸海上苏,前身便是牧羊奴。——周紫芝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梧州作
4· 2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由于正直加高才,皇帝和太后都欣赏他,他拥 有众多的崇拜者,但他屡遭暗算和贬谪。
几位太后:仁宗后救命;英宗后提拔;神宗后赦免 神宗崩后,太后摄政,提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先帝 遗旨”:英宗停筷;神宗叹才
4· 3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苏门四学士、六君子:黄庭坚、秦少游、张耒、 晁补之;陈师道、李方叔
苏东坡 研究
苏东坡研究之
苏东坡的
人生风范
一首诗

蝶夢莊生僧坐禪, 聖人岸上歎流川。 三家大義相融匯, 非佛非儒非大仙。 ——李景新 《归愚斋谈艺绝句》
1灵魂的一大补剂:林语堂妙语

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 旷达任性、独具拙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 灵魂的一大补剂。——《苏东坡传》
——景新学作
一句并不多余的话:
研究便是学习,学习便是研究

皖南勝風俗,四時存乾肉。我居海上村,居處 唯有竹。悔信東坡言,腸枯徒清臞。羨彼食肉 者,腹便頰豐腴。有生頗聰秀,知我常食貧。 攜將肉乾來,聊補清瘦身。謝君多美意,令我 嘗至味。而無仲尼賢,受之實有愧。 ——景新学作
6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宋碧云译,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2001第3次。 曾枣庄、王水照、王洪(木斋)··· ··· 阶段性的传记,为《天涯孤鸿苏东坡》

2· 1林语堂的“定义”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 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 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 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 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 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 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他热心于道家和道教,但主要作为养生修心之 用。(参见《天涯孤鸿苏东坡· 参禅悟道》) 他评论韩愈时说:“是气也,不依形而立,不 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故在天 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复为 人。” ——《潮州韩文公庙碑》
6· 4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蝶夢莊生僧坐禪, 聖人岸上歎流川。 三家大義相融匯, 非佛非儒非大仙。
6· 2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他热心于佛教,但佛教永远控制不住他:
外祖父;《琴诗》中的佛理(华严经) 与任何高僧开玩笑:鸟宿池边书,僧敲月下门 携妓入谒大通禅师 临终的对话——维琳禅师:“千万别忘了极乐世界。”坡:“西 方也许真有,但个里著力不得。”维琳:“尤其此时,先生更要 努力试试。”坡:“如果用力,那就差了。”(东坡先生纪年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