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小儿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研究现状

小儿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研究现状
崔方晗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4
【摘要】小儿脑瘫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的儿科疾病,除表现出脑白质损伤、脑部发育异常等脑损伤性病理改变外,还会表现出运动障碍、智力缺陷等临床症状,对小儿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小儿推拿是一项经典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能针对该病原因、现象并结合小儿身体特点对症施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有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生长发育、提升生活质量等效果.近年来,小儿推拿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当前小儿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既有传统经穴推拿法、特定穴位推拿法等独立技术,也可与针灸、中药等其他方案联合,对提升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拓展小儿推拿的使用范围均有积极意义,对提高小儿脑瘫的整体治疗效果亦有积极作用.本文即针对小儿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崔方晗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推拿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
2.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3.现代儿童康复疗法与小儿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研究现状
4.护理加针灸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5.针灸联合推拿在小儿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神通督针法联合点穴推拿对脑瘫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及脑血流的影响

·中医中药·调神通督针法联合点穴推拿对脑瘫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及脑血流的影响石瑞玲在临床上脑性瘫痪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幼儿急病,指在出生1月内新生儿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脑出现非进行性损伤,该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
此病会对患儿脑部造成复合性损伤,影响患儿身心发展,阻碍患儿回归社会。
但是,当今临床在脑瘫患儿智力、肢体功能、脑血流等发育纠正引起重视[2]。
因此,本研究从我院收治脑瘫患儿中随机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调神通督针法联合点穴推拿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智力以及脑血流情况方面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脑瘫患儿中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
观察组中女性21例,男性28例;年龄4~9岁,平均(7±5)岁;体质量10~25kg,平均(17±3)kg,其中7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29例痉挛性脑瘫、5例为共济失调型脑瘫、8例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观察组中女性19例,男性30例;年龄5~9岁,平均(7±4)岁;体质量9~24kg,平均(16±4)kg,其中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27例痉挛性脑瘫、7例为共济失调型脑瘫、9例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比较2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 0.05),存在可比性。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
纳入资料:①符合《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与《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合并运动功能障碍者;③近1年内未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④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致中枢运动障碍者;③合并中枢疾病致中枢运动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⑥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康复训练者;⑦家属配合度、依从性低者。
曹旭老中医治疗小儿解颅验案

曹旭老中医治疗小儿解颅验案
吴忠才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1989()4
【摘要】曹旭老中医为西安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行医四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就其以补肾健脾,填精充髓法为主治疗小儿解颅的验案整理如下: 案一,王某,男,月个月,家住长安县沣乡,1971年10月就诊。
小儿面色(白光)白,神情呆痴,头围51厘米,头缝分裂,额部青筋暴露,颈软不能支持,舌淡无苔,指纹淡,某院诊为“脑积水”补肾地黄汤加减,熟地6g泽泻6g丹皮6g山萸肉6g山药10g茯苓10g牛膝7g鹿茸3g人参5g当归8 g白芍8g炙甘草6g。
同时用封囱散外敷贴囱门,每日更换一次。
随证加减服药三十余付,病势大减,饮食增加,
【总页数】1页(P35-35)
【关键词】中医治疗;解颅;补肾地黄汤;补肾健脾;填精;四君子汤;头围;山萸肉;补肾地黄丸;髓海不足
【作者】吴忠才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董国立辨治小儿夜啼验案1则 [J], 杨英伟;刘恩顺;付敏
2.名老中医徐蔚霖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验案 [J], 丁惠玲
3.别良忠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验案举隅 [J], 马荣华;黄德友;张秀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推拿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

卢 萍 谢 红 波 李 敏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儿科 ,湖北 宜 昌,443000)
【摘要 】 探讨 +I,JL推 拿 小JLl r ̄i性瘫痪康复巾的应用 ,使传统医学与现代 医学相结合 ,加强脑瘫 康复 的疗效。 【关键词 】 4dL推拿 ;J],JL腑瘫 ;康拿 是 在 传 统 医 学 中 医 理 沦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五 脏 ,致 五 软 、五迟 等 症 ,影 响正 常 发 育 和 生 长 。 ) 2.2 d,JLli性 瘫 痪 (Cerebral Palsy)简 称 脑 瘫 (CP),是 自受 孕 开始至婴 儿期非进 行性脑损 伤和发 育缺陷所致 的综合 征 ,主要 表 现 为 运 动 障 碍 及 姿势 异常 。多 伴有 智 力 低 下 、癫 痫 、行为异常及感知觉 障碍。属传统 医学“五软”、“五硬”、 “五迟”的范畴 。《幼幼集成》指五硬为“手硬 、脚硬 、腰硬 、肉 硬 、颈 硬 ”。若d,JL先 天精 血 不 足 ,真 虚 衰 ,则 畏 寒 肢冷 ,手 足 、颈 软 ,表 现 为 “五 软 ”之 证 ;若 d ̄JLlll气 虚 弱 ,痰 浊 内生 , 久 而 气 虚 ,气 虚 则 血 瘀 ,或 生 产 时脑 伤 致 血瘀 ,淤 血 痰 浊痹 阻经 络脑 窍 ,除 肢 体 运 动 、感 觉 功 能 障 碍 外 ,还 可 有 智 力低 下 、情 感 障碍 等 表 现 。后 天 调 养 不慎 ,风 、痰 、火 ■邪 入 侵 经
伤 患 儿 筋 骨『31。 2 小 儿疾 病 的病 因病 机 2.1 外 感 六 淫 、内 伤 饮 食 、先 天 因素 :《幼 幼 集 成 》中所 浣 的 “儿 之 初 生 有 病 ,亦 惟 胎 弱 、胎 毒 二 者 矣 。 ”(胎 弱 ,指胎 儿 先 天禀赋不足 ,气血虚 ,表现为肾气不足 ,无 以充养骨髓 ,温熙
儿童脑瘫康复

分型诊断
5、共济失调型 以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 球震颤,平衡障碍,醉酒步态为主要表现。 6、混合型 以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多为 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为主要表现。
六、分期诊断
一、分期 根据脑发育阶段性,分为早期、中期和后 期。 1、早期:出生后至3周岁前,脑神经功能 续长期,为治疗期。 2、中期:3周岁后至6周岁前,脑神经功能 完善期,为康复期。 3、后期:6周岁至13周岁,脑神经功能代 偿期,为教育期。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在vojta疗法主要有两种,即反射性腹爬(R —K)和反射性翻身运动(R—U)。 进行训练时先摆一定的体位,以后治疗师 刺激主诱带(如颜面侧、上肢的前臂内侧, 下肢股骨内侧髁等)和辅助诱发带的刺激 点(如肩胛骨内缘,上下腭角等)引起病 儿局部肢体肌肉活动,远隔应答反应在对 侧肢体和躯干,而诱发儿童卧腹爬和翻身 运动。从而使有中枢性协调运动的脑瘫儿 正常化,和防止转向重度。
八、中药方剂
脾肾两亏—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白术、山药、熟地黄、当归、陈皮、生姜、甘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 肝肾亏虚—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黄柏、龟板、知母、陈皮、白 芍、干姜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肝强脾弱—六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乌首、羌活、当归、炙甘草 中成药:逍遥散 痰瘀阻络—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 心脾两虚—归脾汤 白术、当归、人参、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 甘草
脑瘫康复诊疗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简介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管理杂志》
【年(卷),期】2006(14)6
【摘要】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始建于1996年,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在法人院长宋虎杰教授带领下,现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脑痛的二级专科医院。
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95%以上,设置病床200张,配有CT等专科诊疗设备和项目齐全的康复设施。
下设陕西开泰脑积水研究所、陕西省开泰残疾儿童康复研究中心、脑积水科、脑瘫科、智力低下科、癫痫科、成人脑病科和康复科。
全院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中国脑病网”、“中国脑积水网”、“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网”等专业网站。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中医脑病;医院简介;西安市;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信息化管理;脑积水;康复科;西北地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R197.3
【相关文献】
1.肿瘤魔口救苍生——简介陕西省西安民生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中医强力扶消克癌新疗法】 [J], ;
2.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简介 [J],
3.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简介 [J],
4.做强重点专科建设彰显中医特色优势——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专科建设纪实 [J],
5.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伴智力障碍脑瘫患儿及头部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伴智力障碍脑瘫患儿及头部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湖南中医药大学;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长沙410005【摘要】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对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的疗效,并以头部磁共振波谱分析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刘氏推拿组和基础治疗组,刘氏推拿组30例,基础治疗组30例,刘氏推拿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加上综合疗法,基础治疗组仅采取综合疗法,治疗4个疗程,用贝利量表来观察临床疗效,同时从两组各随机选取10例患儿行头部双侧海马齿状回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 (肌酸)、Cho(胆碱)/Cr、NAA/Cho。
结果:组内比较,刘氏推拿组贝利量表的智力、运动发展指数在3月(P<0.05)、4月(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组在4月(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头部双侧海马齿状回波谱分析NAA/Cr、Cho/Cr、NAA/Ch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NAA/Cr、Cho/Cr、NAA/Ch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纳入刘氏小儿推拿,能更快、更大的提高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水平,其原因可能与促进患儿的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关。
【关键词】刘氏小儿推拿;智力障碍;脑瘫;贝利发展量表;头部磁共振波谱分析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越来越高,加之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世界范围内脑瘫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国内外报道小儿脑性瘫痪并发智力障碍的发病率为60%-75%[3],患者出现智力障碍后,病情将更加严重。
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意义

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5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观察组患儿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在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地缩短患儿康复时间,进而促进患儿的健康,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推拿;脑瘫;临床效果小儿脑瘫是指因各种因素造成脑部损伤,进而引起脑部功能转改的特征,临床主要运动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发育障碍等,对患者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
对于小儿脑瘫疾病而言,主要是因为先天胎禀不足,病后调护不当或者后天失养而造成患儿阴阳失调。
目前,小儿脑瘫主要的有效方法就是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才能促进患儿的成长,促进患儿血液循环,刺激运动神经,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从中医角度出发,小儿脑瘫属于“五软”、“五硬”、“五迟”、“胎怯”、“胎弱”等范畴[1],而小儿推拿符合了小儿脑瘫中医辩证理论,通过小儿推拿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的康复。
本文就小儿推拿在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5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对象为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5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用穴位
正 面 穴 位 图
背 面 穴 位 图
正 面 穴 位 图
背 面 穴 位 图
头 面 颈 部 穴 位 分 布 图
上 肢 内 侧 及 掌 面 穴 位 分 布 图
【五经穴 】
【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肾水 【操作】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直推向指根 方向为清,次数100到500次。 【运用】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 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 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 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 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 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 际擦三种。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 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 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捏法】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 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 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 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 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 。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 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 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 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 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 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 曲线。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 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 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 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 ,推运50-100次。 【作用】利尿,清湿热,补肾 水。 【主治】小便赤涩,尿频数, 少腹胀满。
e.【水底捞明月】
【位置】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 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 水滴入掌心,接着医者用右手 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 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之 ,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 18口气为限。 【作用】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小儿脑瘫 常规推拿法
将循经推按与辩 证施穴相结合
以掌不离皮肉、指 不离经穴、轻重有 度、先后有序为推 拿手法原则
以柔克刚,以刚 制柔为手法准则
手法:
遵循经络循行部位,先用掌根按揉、捏拿等复合手法,后穿插 拇指点按、按揉等复合手法循经点穴。根据患儿障碍情况,放 松性手法和刺激性手法配合应用,突出主次。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 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 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3.复式操作法。
a.【黄蜂入洞】
【位置】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 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 揉按10-20次。 【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鼻塞不通,发热无 汗。
b.【按弦走搓摩】 【位置】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 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 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 ,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理气化痰 【主治】胸闷,气促,咳嗽, 积滞等。
2.捏脊及脊背六法
在传统的小儿捏脊疗法基础上,加入了具有针对性 的点、按、扣、拍等刺激性与放松性手法。 手法:以患儿背部督脉、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及华佗夹 脊穴(颈、腰、骶)为中心,在脊背部采用推脊法、 捏脊法、点脊法、叩脊法、拍脊法和收脊法,六种 手法顺次施术,由龟尾穴沿脊柱至大椎,亦可直至 后发际。 原理: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作 用。 范围:针对脑瘫患儿的颈、腰、背肌无力、躯干支撑无力、 拱背坐、角弓反张、营养状态差、免疫力低下等表 现。
3.“疏通矫正手法”推拿
疏通矫正手法: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 肉按摩、姿势矫正。 a.循经推按:在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 用推法和按法的复合手法,以推为主,根据部位不同可 选指推法、掌推法。 b.穴位点压:对全身各处重要穴位,使用点揉、按 压复合手法,对腧穴有较强的刺激,具有开通闭塞、活 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c.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对患儿异常部位肌肉采用揉、 按、滚等手法。对肌张力高的部位,用柔缓手法,可缓 解痉挛,降低肌张力;对肌力低的部位,用重着手法, 以提高肌力。 d.姿势矫正: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促 进肢体及关节活动,对异常的姿势进行矫正,具有滑利 关节、增强关节活动、舒筋通络等作用。
3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 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 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 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 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 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 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 加迫切的特点。
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 ,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 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 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 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 用,称按揉。 掌 按 法
指 按 法
垂直方向 ↓ 逐渐用力 ↓ 按而留之 ↓ 逐渐放松
【摩法】
1.指摩法 :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 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 旋抚摩。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 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 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 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 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 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或 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 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 指揉法。 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 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 掌揉法。
运 太 阳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 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 运为泻。一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总筋】 [别名] 内一窝风。 [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 称掐总筋。 [功用] 镇惊,醒神。 [主治] 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 面、线操作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 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禁忌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儿推拿,又称“推惊”、“摩惊”、“掐惊”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 目的一种方法的总称,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
2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一、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
1.经济简便 2.易于掌握 3.安全可靠 4.疗效显著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
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 整脏腑
小 儿 推 拿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邵)
一.概述; 二.小儿推拿手法; 三.常用穴位; 四.脑瘫及智力低下的推治;
一.小儿推拿概述
1
小儿推拿简史。
2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3
1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定义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 “案杌”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 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开 天 门
《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 谓之开天门。”
推 坎 宫
一般分推24次,分推阴阳,使阴归阴位,阳归阳位。
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 上作回旋抚摩。
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 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 、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 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 穴位,称之为掐 法。以不掐破皮 肤为宜。
人中 老龙 内关 合谷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 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
掐总筋
分阴阳
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部位。 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称按肩井; ②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 作拿法,称拿肩井。 次数:按30~50次;拿3~5次。 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
2.基本手法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 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 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 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 向两旁分向推动。
二、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 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 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 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 趋于康复。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 治虚寒病症。(手法)用拇指桡侧面 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 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 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 300次。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手法)用 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 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 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 河。(次数) 100到300次。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 一切实热病症。(手法)用拇指面或 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次数)100到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