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老中医
陕西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陕西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1、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现居陕西。
人生简历:1935年,生于陕西汉中一中医世家。
1949年至1953年,随父学习,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
1953年,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1959年,先后在“汉中中医进修班”、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进入“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孟澍江教授。
1963年-1987年,先后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
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
学术成就: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中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
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专科特长:急症治疗,心脑血管中医治疗。
2、孙曼之,现居渭南市,风病名家
3、仲晨(网友推荐应该也是优秀的民间中医)许世庙街,西安莲湖公园西门正对面,仲晨诊所。
陕西名老中医医案

陕西名老中医医案引言陕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
在陕西,有许多著名的老中医,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卓越的医术,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一些陕西名老中医的医案,展示他们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成果。
1. 名老中医简介1.1 李叔同李叔同是陕西省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
他曾经治愈过许多患者,堪称消化系统专家。
1.2 王大仁王大仁是一位著名的针灸师,他在针灸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他擅长运用针灸技术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骨科问题。
1.3 张志良张志良是一位精通中药的老中医,他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2. 医案介绍2.1 李叔同医案: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李某,男性,45岁。
主诉:反复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
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胃肠功能,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消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2 王大仁医案:神经系统问题患者:张某,女性,60岁。
主诉:手脚麻木无力、头晕目眩等神经系统问题。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头晕眼花。
治疗方案:王大仁采用针灸技术治疗患者的颈椎问题,并结合中药调理神经系统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手脚感觉恢复正常,头晕问题也得到改善。
2.3 张志良医案: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王某,男性,50岁。
主诉: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系统问题。
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疗方案:张志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并结合针灸调理呼吸系统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咳嗽和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3. 结论陕西名老中医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医术,在中医界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通过运用中药、针灸等传统中医方法,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
这些名老中医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名医传记之张学文

现代名医传记之张学文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张学文:中医急症高手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容淡定、举止儒雅是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没有距离。
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
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张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
殊不知,张学文是陕西唯一的国医大师,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
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
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勤奋好学熟谙经典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基础“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935年,张学文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一个中医世家。
年幼时,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很快跨进了中医药的神秘之门。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从15岁起,他随父亲学习中医,临证诊病,辨认药材。
张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
自己也从不敢懈怠,早背诵,晚抄写,直到学会记牢。
对古代经典著作,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8岁,张学文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
全国名老中医

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用小米一把焙干研面和水拌吃。
20、肝炎:滑县老店医生:高治明用猪苦胆内的水熬开喝下,一次痊愈。
21、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
(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
连吃半月后,白发逐渐变黑。
22、脸上黑痣点去掉法:洛阳:赵建林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半天即掉。
陕西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评选入选人员名单

陕西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评选入选人员名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陕西省名老中医和名中医评选入选人员名单公示发布时间:2008-03-19根据《陕西省名中医评选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卫生厅和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组织开展的我省第一次名(老)中医评选活动于2007年9月3日启动。
评选工作按照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推荐、市级初审、省中医管理局审核、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进行。
2007年12月23-25日,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审核合格人员进行了评审。
根据评审标准,采取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进行了量化打分。
评审结果经2008年3月14日省名中医评选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现将名(老)中医入选人名单予以公示。
欢迎社会各界评议监督。
联系单位:陕西省名中医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地址:西安市莲湖路112号邮编710003公示时间:3月20-30日陕西省名中医评选领导小组二〇〇八年三月十八日陕西省名老中医入选人名单(30人)张学文杜雨茂刘锐郭诚杰刘茂甫王朝宏刘云山高尚林张瑞霞黄保中孙喜才雷忠义支军宏殷克敬杨震孙恰熙于淑芬仝俐功姚树锦杨宗善苏亚秦李谦张素清高智王素芝徐涛杨颙李成刚柴有华李堪印陕西省名中医入选人名单(27人)成冬生杨培君王静怡乔成林米烈汉陶根鱼沈舒文吉海旺周志杰曹利平李彦民李治牢阎晓萍郑清莲刘华为刘润侠杨鉴冰曾升海刘智斌李宝华陈光伟周清发周冬枝徐玲马居里王明怀刘茂林孙喜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40余年,对脾胃病以及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形成了特色,特别是对慢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癌前病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及肿瘤、肿瘤的放化疗副反应的防治等疗效显着。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自着、合着出版专着6部。
238-名老中医雷忠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名老中医雷忠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刘超峰 范 虹 陕西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科(710003)雷 鹏 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 名老中医雷忠义,师承名家,精勤不倦,博读医著,重视痰瘀理论,见解独特,造诣颇深,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继承发扬,师古创新,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胸痹心痛理论和临床,提出了痰瘀互结新论,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雷老从痰瘀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体现了中医学以通为补的治疗原则,他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宗旨,溶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一炉,具有独特的见解,是难得的经验,继承整理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并有大系列的病例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推广应用,对于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提高中医对胸痹心痛证规律的认识,增加治疗胸痹心痛的手段和经验,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最终提高中医药疗效以造福人民都有积极的意义。
1 从痰瘀立论是治疗胸痹的基础 1.1 气血津液学说是其理论基础:气血津液的正常化和运行有赖脏腑的功能正常。
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心血的正常运行,有赖心气的推动而运行全身,发挥濡养功能。
血液之正常运行与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与藏血的关系密切。
脾主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水液的正常运行、气血之盈亏与脾胃关系密切。
《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胃论》“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水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脾之运化,肺之肃降,肾之气化。
生理上的依赖,必然反映在病理上就互相影响。
气虚、气滞、血寒均能导致血行不畅造成瘀血。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为痰,所谓“脾为生痰之源”,痰浊阻滞,而“变怪百端”,清・沈芊绿说“人自初生以临死有痰,皆生于脾,聚于胃……,周身内外,五脏六腑俱有”。
1.2 历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和经验是蕴育痰瘀论的温床:《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提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并创建了括萎薤白汤等化痰宣痹通阳的效方,创痰论之先河。
部分名老中医名单

22、陆广莘
男,1927年生,江苏人,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他归结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提出的“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两大课题,为探索中医基础理论和发展中医实验科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先后获卫生部和“七五”中标课题,其成果获部级一、二、三等奖。
任继学
男,1926年生,吉林扶余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是我国中医急诊学的开拓者之一,德艺双馨。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攻关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3、王绵之
男,1923年生,江苏南通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方剂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首部方剂
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创建方剂学科。在辨证(病)论治,特别注重患者的社会性和寓防于治,曾治愈脑干肿瘤、小脑肿瘤、垂体瘤、格林巴利氏症、Ⅰ型糖尿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疑难病证。主编与参编著作9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
12、李曰庆
男,1946生于山东省章丘,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泌尿男科学专家,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男性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能熟练应用中医理论诊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先后获得了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和2等奖各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1项,1994年度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的通知-陕中医药发[2014]22号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的通知-陕中医药发[2014]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71a9a0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3.png)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全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的通知(陕中医药发〔2014〕22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收集整理、继承应用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全省中医药学术水平,我局决定在全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目标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全省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编辑出版《陕西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以保存、发扬名(老)中医的宝贵学术经验,并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
通过传承创新,促进全省中医药临床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内容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平台、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为抓手,组织名(老)中医继承人及工作室团队成员从名医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形成及特点、临床辨证思维及用药规律、临床经验方总结、典型病案示范等方面,对全省107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编辑出版《陕西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三、组织管理成立《陕西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编辑委员会(附件1),负责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的规划、部署及督导。
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我局及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相关人员组成,我局负责整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文献信息研究所负责组稿、修稿、统稿及联系出版社等具体工作。
同时成立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专家组(附件2),负责研究确定《陕西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集》编写体例、审核稿件,对整理工作进行全程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烈汉
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省级有突出贡献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有一定研究,在哮喘、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炎、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甲亢、痛风、更年期综合征的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负责设计指导完成国家1、2期临床新药观察30 余项,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65篇。
获省部级、厅局即可研成果、科技进步奖10余项。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吉海旺
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
对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症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尤其在脾胃病、风湿类疾病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对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具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
联系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邮编: 710068
曹利平
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及内科疑难杂症。
采取温补脾胃,内服外贴开展冬病夏治。
研制“清肺化痰合剂、平喘益肺胶囊、固金消瘤煎等中药制剂用于临床疗效良好。
主持国家、省级课题5项,获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主编、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李彦民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骨科专家。
研究生导师。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四肢骨折整复手法有所改进,采取手法及内外结合用药治疗颈肩腰腿疼疗效显著。
应用中药外洗治疗感染创伤疗效独特。
应用经验方“仙龙颗粒”治疗痹病疗效显著。
发表专业论文38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联系地址:咸阳渭阳西路副2号邮编:712000
刘华为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医内科专家,硕士生导师,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擅长治疗肿瘤、胃病、肾病、风湿病、传染和感染性疾病等临床疑难杂症。
临床中用中医药成功防治部分传染病,并有创造性研究,同时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成功抢救和治愈无数危重病人和疑难杂症。
尤对萎缩性胃炎、肝病、肾病、中风、代谢综合症等疗效显著。
历年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三等奖3项,研制国家各类新药和保健品7项。
目前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邮编:710003
周冬枝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肾病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擅长治疗胃癌、肺癌、再障、肾炎等疾病,研制“保元胶囊”等中药制剂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主持科研课题6项,获省市、厅局科技成果奖7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联系地址: 西安市小寨健康路1号邮编:710061
徐玲
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风湿病专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承担省中医药科研课题2项。
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斑狼疮、硬皮病、骨关节炎、白塞氏病等疑难风湿类疾病。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关正街邮编:710082
王明怀
宝鸡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骨科专家,研究生导师。
擅长脊柱疾病及各种骨病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髓炎及骨关节疾病等治疗有独特疗效。
发明下肢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器械获国家专利。
参编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
篇。
联系地址:宝鸡市宝福路43号邮编:721001
孙喜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研究生导师,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40余年,对脾胃病以及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形成了特色,特别是对慢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癌前病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及肿瘤、肿瘤的放化疗副反应的防治等疗效显著。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自著、合著出版专著6部。
研制“平溃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新药证书。
联系地址: 西安市健康路277号邮编: 710061
殷克敬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针灸专家,研究生导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指导老师。
历年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主编协编、参编出版专著12部,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2部。
曾获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上世纪80年代起主攻针灸对瘫痪、各类痛证、风湿、癫痛等疾病的治疗。
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邮编:712046
孙洽熙
西安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来,擅长治疗各类胃病、胃病和疑难杂病。
主编、参编、主校《河同医集》(校勘本)等专著9部,计2000余万字。
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项,获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部级以上2项,省厅级4项,市局级6项。
联系地址:西安市东大街325号邮编:710001 于淑芬
仝俐功
宝鸡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针灸专家。
擅长用针灸、埋线、耳穴贴压、针药结合等疗法,对中风偏瘫、面瘫、面肌痉挛、各种痛症、风湿、累风湿、胃肠病、眩晕、失眠、耳鸣、近视、阳痿、遗尿等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而见长。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5项科研成果奖。
联系地址:宝鸡市宝福路43号邮编: 721001
姚树锦
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擅长治疗免疫性疾病,内科疑难病症。
在临证中重视阴阳升降的运动规律,形成以“扶正固本”为主的学术观点,对疑难病有虚损类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主持研制“胆胃通降片”, “固
本咳喘丸”等多种中药制剂,疗效显著,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
联系地址:西安市尚爱路55号青海大厦
邮编: 710005
杨宗善
中国人民解放军451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主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
临床擅长用经方治疗疑难危重急症,主要体现在肾病、痹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
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部,荣获部队科技进步四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科研成果鉴定一项。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160号
邮编:710054
王素芝
西安市第五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风湿病专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多年来从事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诊治工作,拟定痹证1—5系列中药复方,运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痛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肌炎、硬皮病等都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多篇。
联系地址:西安市西关正街142号邮编:710082
李堪印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家,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提出符合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规律的“辨位施法”理论,擅长中西医结合
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联系地址: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邮编: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