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三学期制用最新)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求。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种,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CAD/CAM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3.创新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4.工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科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前,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实验室建设学校将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配备,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硬件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专业发展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3)工程图学: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图纸的绘制和阅读能力,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分析的基础。

2. 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学:介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制造工艺分析和优化能力。

(3)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包括CAD、CAM等软件的应用。

3. 专业选修课程(1)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2)数字化制造技术:介绍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化制造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通过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或制造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制造和测试等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首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培养方案应该重点强调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学科的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还应注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该参与各类实验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简易机械装置,从而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此,可以设立机械创新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还可以推行实习生制度,将学生派往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制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最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科创新的培养。

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良好的平台,展示和交流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科创新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 NX)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和制造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毕业生能在机床、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从事机械产品(模具)设计、制造、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2.有较扎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基础。

3.比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调查、分析、写作、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4.具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进行数字化产品设计、分析、制造的技能。

具有从事本职工作所需的工程意识和将知识转化为物化成果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比较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具有技术文档的规范意识和撰写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人文素养。

三、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五、主要课程及核心课程三维建模与机械工程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机构与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编程与CAM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机电控制技术。

六、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分配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续2)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续3)八、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制订: 校对: 审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3+4”)(级)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旳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措施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电技术运用与改造,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毕业生应获得旳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测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方面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很好旳人文素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旳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旳有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有机械工程科学旳知识和应用能力。

3.具有设计和实行工程试验旳能力,并可以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

4.具有机电系统设计、维护、调试以及工艺分析与设计旳能力,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旳基本素质。

5.具有技术文献检索旳基本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并具有一定旳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专业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可以初步处理本专业旳基本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较强旳自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7.具有团体合作精神和较强旳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旳开拓与创新精神。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旳意识和继续学习旳能力。

三、重要课程工程力学I 工程力学II 工程材料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学四、重要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假期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综合实习CAM实训毕业设计五、重要专业试验课程试验(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六、原则学制四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周次分派九、教学进程安排符号阐明:—理论教学★入学教育~军训×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考试十、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教学进程表(续)十一、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进程表十二、课程模块学分分派表十三、课程课时分派表十四、有关阐明1.形势与政策课程按专题分散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定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融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熟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2、能力目标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编制、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具有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能够进行机械系统的性能分析、优化和改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三、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

外语课程:大学英语。

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

体育课程:大学体育。

2、学科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202)(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机械、冶金等行业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职业锻炼,达到如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工程法律意识,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实践中注重安全环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够从事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3:能够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具备处理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在3〜5年内独立承担重要岗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目标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现场工程师职业素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机械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分析能力,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1-3掌握电子、电工、力学和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工程问题的求解和分析;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来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附件二:贵州大学2013本科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国际化视野,远大的理想,优良的品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合作与竞争精神、创新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接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检测与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3.具有机械制造工程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4.具有机械设计计算、加工制造、实验测试等机械制造工程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5.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6. 具有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7.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市场意识。

*所属学科类1.学科门类: 工学(08)2.学科类: 机械类(0802)*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汽车理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型课程:汽车设计、液压传动、工程机械理论、工程机械设计、测试技术、机械优化设计。

讨论型课程:新生研讨课、机电系统创新设计、机械可靠性设计、计算机仿真、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汽车服务工程。

*计划学制:4年。

最低毕业学分163+6。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4~48(9.5) 学分1)思想政治类 15(3)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全年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 秋冬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暑期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暑期3001020107 形势与政策 1 暑期2)军事体育类6(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30211000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2(1) 秋冬3002010311 体育1 1(1) 秋冬3002010312 体育2 1(1) 春夏3002010313 体育3 1(1) 秋冬3002010314 体育4 1(1) 春夏3)外语类(非英语专业) 12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502010201 大学英语1 3 秋冬0502010222 大学英语2 3 春夏0502010223 大学英语3 3 秋冬0502010204 大学英语4 3 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等系列课程。

4)计算机类(非计算机、信息专业)3(1.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TC80610901 大学计算机基础3(1.5) 全年TC80620816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 3(1.5) 全年学生也可选择修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各专业相同或更高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

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该模块的学分。

5)通识拓展课程 10学分本专业学生在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规定的学分:1) 历史与文化类课程; 2) 社会与经济类课程;3) 自然科学类课程; 4) 沟通与交流类课程;5) 艺术教育类课程; 6)其他类所选课程名称及学分数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

学生至少应在自然科学类课程选修2学分,沟通与交流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课程”中选择1个学分。

各专业还可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其它的修读要求。

2、学科大类课程64.5学分1)必修课程 47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701010601 高等数学1-1 4 秋冬0701010602 高等数学1-2 5 春夏0701010615 大学物理1-1 3.5 春夏0701010616 大学物理1-2 3 秋冬080710a003 理论力学(中) 4 秋冬0807031a52 材料力学(中) 4 春夏0701020603 大学物理实验 2(2)秋冬0803041606 机械制图(机类1) 3.5(0.5)秋冬0803041607 机械制图(机类2) 4(1.5)春夏0803041634 机械原理 3.5(0.5)秋冬0803041635 机械设计 3.5(0.5)春夏08040311ae 电工学1-1 3.5(0.5)秋冬08040311af 电工学1-2 3.5(0.5)春夏2)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7.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63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5(0.5)秋冬0701010610 工程数学1 5 秋冬0811010420 大学化学 3(0.5)春夏0803041637 CAD/CAM技术及应用 2(1)全年0803041638 流体力学 2(0.5)全年0015030801 机械系统动力学 2 全年0803041639 热工学 2 全年0803041668 机械优化设计 2(0.5)春夏0803041644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3(0.5)秋冬说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数学、大学化学、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能够为工科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为限选课程,应先行选修。

3、专业课程 48.5~51.5学分1) 必修课程【机械制造方向】 9学分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40-1 机械制造工艺学1.2 3(0.5) 全年 0803041642 机械加工设备 3 春夏 0803041507 现代切削加工技术与刀具 3 春夏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10.5 学分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401 电机与控制 2.5(0.5) 秋冬0803041662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2(0.5) 春夏080304166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 秋冬0803041735 数控技术 2.5(0.5) 秋冬0803041402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 1.5(0.5) 春夏【工程机械方向】 12学分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0803041670 液压传动 3.5(0.5) 秋冬0803041671 工程机械构造 2.5(0.5) 春夏0803041599 工程机械理论 2.5 春夏0803041600 工程机械设计 3.5 秋冬 【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 10.5学分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78 液压元件 2.5 秋冬 0803041781 机电传动与控制 3(0.5) 秋冬 0803041676 液压传动系统 2(0.5) 春夏080304164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5) 秋冬 【车辆工程方向】 14 学分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86 汽车构造 3 秋冬 0803041687 汽车理论 2.5 春夏 0803041688 汽车设计 2.5 秋冬 0803041690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2(0.5) 秋冬 0803041689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 秋冬080304168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2(0.5) 春夏【机电信息工程方向】 9 学分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709 现代设计方法 2 春夏 0803041794 虚拟样机技术 2.5(0.5) 秋冬 0803041795 机械制造工艺学及CAPP 2.5 秋冬 0803041796 数字化机械加工设备 2 秋冬2) 选修课程 【机械制造方向】 在以下课程中最低选修11.5学分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4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1) 秋冬 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 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 春夏 001503080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5) 春夏 0803041649 机电传动与控制 2(0.5) 春 0803041633 C 语言程序设计 3(1) 秋冬 0803041646-7 机械工程英语1.2 3 全年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在以下课程中最低选修 11.5学分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33 C 语言程序设计 3 (1) 春夏 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 001503080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5) 秋冬 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 春夏 0803041656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2.5 秋冬 080304164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1) 秋冬 0803041517 机电系统创新设计 1.5(0.5) 春夏 0803041518 电液控制工程 1.5(0.5) 春夏 0803041646 机械工程英语 1.5 秋冬 【工程机械方向】 选修最低12学分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期 080304164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0.5) 秋冬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秋冬0803041633 C语言程序设计 3 秋冬0803041646-7 机械工程英语 2 全年001503080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5)秋冬【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选修最低12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64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0.5)秋冬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秋冬0803041633 C语言程序设计 3 秋冬0803041646-7 机械工程英语 2 全年080304164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5)秋冬0803107022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2 秋冬【车辆工程方向】在以下课程中最低选修 11 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080304164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1)秋冬001503080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5)春夏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春夏0015030802 汽车工程英语 2 秋冬0803041633 C语言程序设计 3 (1)秋冬【机电信息工程方向】在以下课程中最低选修12.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64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 (1) 秋冬080304161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春夏0803041660 测试技术 2.5(0.5)秋冬0803041646-7 机械工程英语1,2 3 全年0803041633 C语言程序设计 3 秋冬001503080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5) 秋冬0803041799 机械CAE 1.5(0.5) 春夏0803041722 先进制造技术 1.5 春夏3)实践教学环节 15~20学分【机械制造方向】20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584 测控综合实验 1(1)秋冬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春夏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暑期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暑期0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2)秋冬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3)春夏0803041654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3(3)秋冬0803041655 机械加工设备课程设计 3(3)秋冬0036051606 电工实习 1(1)暑期080304175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1)春夏【机械电子工程方向】16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580 机电系统创新性综合实验 1.5(1.5)秋冬 0036051606 电工实习 1(1)暑期 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暑期 0803041529 机械工程综合实习 1(1)暑期 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暑期 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春夏 0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2)秋冬 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3)春夏 080304158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1.5(1.5)秋冬【工程机械方向】 17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 暑期0026051606 电工实习 1(1) 暑期0803041529 机械工程综合实习 1(1) 暑期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 暑期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 春夏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1) 秋冬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3) 春夏0803041552 工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3) 秋冬0803041547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2(2) 春夏【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 17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暑期0036051606 电工实习 1(1) 暑期0803041529 机械工程综合实习 1(1)暑期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暑期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春夏0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2)秋冬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3)春夏0803041577 液压元件课程设计 2(2)春夏0803041578 液压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1(1)秋冬0803041579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 1(1)秋冬【车辆工程方向】 1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暑期0036051606 电工实习 1(1)春夏0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2)秋冬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3)春夏0803041566 汽车拆装实习 2(2)春夏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暑期0803041685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1(1)秋冬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春夏【机电信息工程方向】 17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036051604 金工实习 2(2) 暑期0036051606 电工实习 1(1)暑期0803041529 机械工程综合实习 1(1) 暑期0803041650 生产实习 3(3) 暑期0803041651 毕业实习 1(1) 春夏080304165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2) 秋冬080304165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3) 春夏0803041804 产品三维虚拟样机设计2(2) 秋冬0803041805 制造过程加工仿真2(2) 秋冬4)毕业论文(设计) 7.5学分【机械制造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工程机械方向、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车辆工程方向、机电信息工程方向】 7.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574 毕业设计(论文) 7.5(7.5)春夏4、个性课程6学分【机械制造方向】最低选修6学分A.建议在本专业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可在以下选修课程中选修: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803041656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2.5 (0.5)秋冬0803041508 数控加工技术 2.5(0.5)秋冬0015030803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2 春夏0803041657 先进制造技术* 2 秋冬0803041514 机器人技术 2(0.5)秋冬0803041658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0.5)秋冬0803041659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2(0.5)秋冬0803041509 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 2(0.5)秋冬0803041510 系统集成技术 2 秋冬080304151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 秋冬0803041512 现代表面处理技术 2 秋冬0803041513 有限元分析* 2(0.5)秋冬注:①在上述个性课程中,建议本专业学生修读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五门课程,以保证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