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7-3井井控案例

高7-3井井控案例

二、高7-3井井控案例一)基本情况该井设计井深3621m,设计泥浆密度1.29g/cm3(三开后井队申请提高密度至1.38 g/cm3,甲方批准施工密度为1.35 g/cm3),133/8〞表层套管下深127m,9 5/8〞技术套管下深2065.88m。

二)事故经过1.三开后于2月11日9︰30钻至井深3362m接单根时,发现井口有少量外溢,井内泥浆密度为1.35 g/cm3,9︰30~10︰30加重晶石15吨,使泥浆密度提至1.41 g/cm3,井内泥浆无外溢,恢复钻进。

2.2月11日19︰20钻至井深3384m,钻时45mi n/2m(22.5mi n/m),3384~3386m钻时7mi n/2m(3.5mi n/m),3386~3388m 钻时3min/2m(1.5mi n/m)。

3.钻时加快后井队立即停钻循环观察,19︰35~19︰45外溢泥浆量4m3,停泵观察时在4﹟罐加重晶石15吨,配密度1.62 g/cm3的泥浆25 m3。

4.19︰45~20︰20,将25 m3密度为1.62 g/cm3的重浆打入井内,循环返出泥浆涌出转盘面,停泵,关封井器,立压为0,套压上升至16MPa。

5.开节流阀,节流循环排量28升/秒,泵压10MPa,节流套压5~8.5MPa。

6.20︰20~21︰35,加重井浆,节流循环,加重晶石20吨,进口泥浆密度未测,返出密度由1.40降至0.8g/cm3,因井场重晶石加完,停泵关井。

7.21︰35~23︰30找邻井拉重晶石及供应组织上重晶石150吨,在4﹟罐配1.70g/cm3的泥浆25 m3。

此时套压由0.2MPa上升至8.5MPa,发现井口周围冒气泡,决定向井内打入重浆。

23︰30~23︰50打1.70g/cm3的重浆25 m3,控制套压5~6MPa,当替密度为1.40 g/cm3的泥浆5方时,井口一声巨响,泥浆全部从井8.5MPa,发现井口周围冒气泡,决定向井内打入重浆。

塔里木历年井控分析

塔里木历年井控分析

三、轮南57井试油作业时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4、应吸取的教训:
要加强对试油、修井工作的领导,加强对试油修井施工的 组织指挥,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充实生产第一线。 要对试油监督进行井控知识培训,增强监督的井控意识。
加强井控教育,随时把井控工作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不能盲目地追求生产速度,要坚持没有设计就不能施工的 原则,同时要加强施工设计力量,以保证及时准确地将施 工设计送现场。 重大施工要有主要领导或主要技术干部亲自到现场指挥,
三、轮南57井试油作业时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2、处理经过: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立即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经过认真讨 论后,开始了抢险作业。首先,进行了清场和清障工作。经 过5天的艰苦奋战,成功地完成了清障工作。接下来就是拆除 被烈火烧毁的旧井口装臵作业。4月14日喷出盐水使油气井大 火自动熄灭,这样给拆井口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拆除旧井 口后发现,采油树四通上端面和内表面被高压喷砂严重刺坏 ,需要更换。在吊车的配合下,顺利地拆除采油树四通,将 防喷器组坐在套管头上。立即接节流管汇、压井管汇,并抢 接两条5"放喷管线和一条压井管线。所有安装就绪后,打开 放喷管线,关井一次成功,用压裂车挤压井泥浆,井口压力 为零,换装采油树。至此,事故解除。
很快到井口,关井。用 5mm 的油嘴开井,走旁通放喷,井口压
力升至59.6MPa,点火火高20~30米,估计日产气21万方,关5" 半 封 闸 板 , 环 空 压 力 为 8MPa ; 后 地 面 管 线 刺 漏 , 改 为 12.8mm+5mm两个油嘴放喷,井口压力 42MPa ,日产气115 万方; 因地面管线三处刺漏,加之管线流动阻力大,不能全部进行分
后压井。
二、轮南59井原钻机试油时测试工具内失控事故

井控事故案例

井控事故案例

井控事故案例.doc井控事故案例近年来,井控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井控事故,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些典型的井控事故案例,以期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发生在某煤矿的井控事故案例。

该煤矿位于山区,经营已有多年,但在井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事故发生后,经过初步调查,发现鼠洞侵蚀和矿井支护不力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于井下通风不畅,导致鼠洞生长迅速,进一步侵蚀矿井支护结构;同时,井下支护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有效抵御鼠洞侵蚀。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井下安全隐患的逐渐积累,最终引发了严重的井控事故。

针对这起事故,煤矿管理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井下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更新,特别是针对鼠洞侵蚀问题,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定期清理鼠洞,加强矿井支护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此外,井下通风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应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矿井内的积水和尘土,保障井下空气流通,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一起井控事故发生在某油田。

该油田位于沿海地区,附近有多片沼泽地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沼泽地内地下水位上升导致井口失稳。

在这起事故中,油田管理部门曾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过监测,但监测结果没有及时传达给井场作业人员,导致井口失稳时无法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油田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监测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地下水位的监测数据能够及时传达给井场作业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此外,油田在选址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沼泽地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井口加固措施,确保井口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井控事故案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无不归结为安全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维护不力等问题。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维护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井控事故的发生。

因此,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井控事故的防范工作,加强监管,规范作业,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是几起典型井控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应对方案,希望对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有所启发,为井下作业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环境。

井控应急案例分享

井控应急案例分享
损失。
提高应对效率
应急预案可以指导现场人员迅速、 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提高应对效 率。
增强风险意识
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也是风险识别 和评估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员工的 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国内外典型事故回顾
国内某油田井喷事故
由于地质资料不准确、钻井液密度偏 低等原因导致井喷失控,造成多人死 亡和环境污染。
复杂地形区域钻井难点剖析
1 2 3
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复杂地形区域通常地势起伏大,道路狭窄且曲折 ,给钻井设备和人员的运输带来极大困难。
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难度大
这类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钻井过程中 容易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问题,如井漏、井 涌等。
气候条件恶劣,作业环境艰苦
复杂地形区域往往伴随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温 、寒冷、暴雨等,给钻井作业带来极大的挑战。
故扩大。
协调配合
现场各救援队伍之间保持紧密沟 通,协调配合,确保救援工作有
序进行。
救援队伍协调与配合经验
01
02
03
建立统一指挥体系
在救援过程中,建立统一 的指挥体系,明确各救援 队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 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加强沟通协调
各救援队伍之间保持实时 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协 调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
原因分析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由 于地层压力异常、井控设备失效 以及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所致。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展示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立即启动应 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并通知
相关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采取 紧急控制措施,包括关闭井口、 压制井喷、清理现场等,防止事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案例

井控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一、井控设备操作在进行钻井作业时,井控设备的正确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在操作过程中,遵循严格的井控设备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防喷演习防喷演习是提高应对井喷事故能力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定期进行防喷演习,模拟真实井喷场景,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演习,员工熟悉了防喷设备的操作流程和配合方式,确保在实际事故中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井喷。

三、钻井液处理钻井液处理对于井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对钻井液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保持了其良好的性能指标。

同时,根据钻遇地层情况及时调整钻井液性能,确保了钻井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四、异常监测与处理对钻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安装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钻井液密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五、人员培训与演练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是提高井控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井控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配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确保每个员工都熟悉预案内容。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七、井场布局优化优化井场布局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对井场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使得各种设备和管线布局合理、维护方便。

同时,加强了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有序。

八、沟通与协作增强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是保障井控安全的重要条件。

案例分享:某钻井队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配合。

井控 案例分析

井控 案例分析

✷某井为预探井:基本情况:设计井深3430m,预报产层井段3420~3425m,实际为3410~3415m,地层流体为油气混合物,气油比大于500。

产层压力系数为1.60,实际为1.65。

设计泥浆密度1.67g/cm3。

井喷经过:1.当用密度1.64g/cm3的泥浆钻进到井深3400m处发生严重气侵,返出气侵泥浆密度1.14g/cm3。

2.继续钻进到井深3405m发生溢流,录井仪器失灵未测到,从循环罐的液面直读标尺测得的溢流量3m3。

3.继续钻进到井深3410m发生强烈井喷,喷出井口高10m以上。

4.采用硬关井方法关井,将半封闸板心子蹩坏。

5.立即关环形防喷器,虽然关住了井,但对以后的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请分析错误做法。

(1)地质设计不准,设计密度偏低。

设计附加值应以上限0.15。

(2)密度1.64没有按设计1.67执行。

(3)发现气侵应该立即停钻,观察,排除气侵,不应该继续钻进。

录井仪功能检测没有按要求每天检查一次。

(4)发生溢流未及时关井求压,以致发生强烈井喷。

(5)应使用软关井,以致损坏井控设备。

✷某井发生井喷失控着火:~9:00 钻进中发生溢流,录井操作员发现溢流量1.5m3后,向录井地质师报告。

~9:05 继续钻进中发生井涌,涌出井口0.4m,录井操作员做撤离的准备工作。

~9:10 井喷,喷高10m以上,有浓烈的硫化氢气味。

录井地质师首先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后,又取了两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给录井仪器房里的人员送去。

H2S报警喇叭失灵,无法报警。

~9:15 井喷失控了,录井地质师和录井工程师按逃生路线疏散到应急集合点。

~9:20 H2S和天然气爆炸着火,地质房、岩芯房和录井仪器车底座没挂钢丝绳无法拖走,造成全部烧毁。

~9:25一名地质工严重烧伤,录井地质师亲自将伤员送往钻井队医务室抢救,并向钻井队经理报告,请求救助。

~9:30 地层喷垮,停喷了。

请分析地质录井工作中的错误之处。

(1)应先向钻台人员报告,再向录井地质师报告。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井喷事故请进一步分析,该井发生本次井喷失控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是什么?应汲取的主要经验与教训是什么?A.直接原因:井队对地下情况认识不足,在井口压力不稳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拆装井口作业,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拆卸采油树之后,未能及时抢装上旋塞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监督指令下达不规范,是其中一个间接原因。

应汲取的主要经验与教训:1)对高含硫油气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高含硫油气井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配备。

2)应进一步加强对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的管理,确保作业队伍的人员素质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轮古19井井喷事故对这起事故原因的分析?答:1)压裂酸化中,采油树油管挂双公短节螺纹断裂是造成后续复杂工作的直接原因。

2)对该井压井和换装井口的难度缺乏足够认识,施工方案存在疏漏。

3)压井作业没有为换装井口提供足够时间。

4)发现油管内冒压井液后,处理措施不当。

应汲取哪些经验与教训?答:1)在进行换装井口作业时,一定要压稳油气层,并为换装井口提供足够的时间,确保换装井口期间井口安全。

2)高风险作业不宜在夜间施工。

3)换装井口作业时,要有控制管内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LN2-S2-25井断钻具事故事故原因分析,请填补事故原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1、司钻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操作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司钻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起钻过程中不看指重表也是发生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现场管理混乱,特殊工况未落实到人,值班干部、安全人员未尽到职责也是发生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4、测试队现场钻台值班人员岗位员工责任心不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5、气源压力低导致防提断装置控制的刹车气缸刹车失效,不能起到刹车的作用是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四、中古15-1H井溢流险情事件井控险情原因分析,请填补井控险情原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1、当班书记未发挥出井控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处理混乱。

元陆3井井控事件分析报告

元陆3井井控事件分析报告

元陆3井“3.16”井控事件分析报告(元坝工作部工程管理科 2011-3-28)2011年3月16日,中原石油勘探局西南钻井公司70866钻井队承钻的元陆3井在短起下钻过程中发生溢流,在节流循环过程中液气分离器回浆管线从连接法兰处崩断,随即引发循环罐区着火,后因井下垮塌造成环空堵塞,着火熄灭。

22日挤水泥成功封井。

本次井控事件不仅造成循环罐区遮阳顶蓬烧毁,循环罐区部分电器电路损毁,同时造成1100.98米钻柱埋井、填井侧钻。

一、基础数据元陆3井是中石化勘探南方公司布置在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中部断褶带义兴圈闭的一口预探井,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雪山区义兴乡卢庄村三社,设计井深:5055m,目前井深4546m。

(一)地质概况(二)钻井基本数据1、施工队伍:钻井队为中原西南钻井公司70866ZY钻井队,录井队为胜利204队。

2、施工阶段搬家日期:2010年10月8日8:00;安装日期:2010年10月14日8:00。

导管日期:2010年10月18日18:00;一开日期:2010年10月27日2:00;二开日期:2010年11月29日10:00;三开日期:2011年1月2日7:00。

3、井身结构4、井口装备:FH35-70+2FZ35-105+2FZ35-105+2FS35-1055、钻具组合:ф215.9mmHF547HX0.24m+浮阀×0.61m+177.8mm减震器×5.65m+411×4A10×0.48m+ф158.8mmDC×18.2m+ф212mm扶正器×1.67m+ф158.8mmDC×134.83m+ф158.8mm随钻震击器×6.53m+柔性短节×3.29m+旁通阀4A10×4A11×0.46m+4A11×410×0.46m+ф127mmHWDP×138.84m+ф127mm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5、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事故调查综合分析后认为: 本次事故虽说存在地质和工程有一定的 意外因素外,但管理和人为因素是造成 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试油换装井口作业规程》中第4.2条明
5、事故原因分析
确要求“拆装井口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
本井驻井试油监督于12月23日起草的监 部署的重点评价井之一,但就是这样一口 要原因。 工程技术部门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夜班人 督指令上未有甲乙双方的签字,且指令中对巡 试油监督在12月23日下达的《塔中823井压井、下机桥、注灰作业 高难度、高风险的复杂井,钻井公司却为 员进行拆装井口作业,严重违反了上述规定 ⑵井队对地下情况认识不足,在井口压力不稳的情况下,擅自进行 井监督提出的两条关键性施工要求未被列 要求。由于没有技术管理人员在场,致使井 指令》中明确要求了挤压井的工作程序,和挤压井完后的具体观察的要 井队配备了一名于2004年7月毕业、现场 拆装井口作业,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入,而只是在生产碰头会上口头下达给井 求,即“压井停泵后,观察8-12小时,在观察过程中,在时间段内记录 口失控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延误 现场试油监督在生产会上明确要求:在进行拆卸采油树的施工作业 技术和管理经验都较贫乏的助理工程师 ⑶拆卸采油树之后,未能及时抢装上旋塞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 队。事发当日凌晨,驻井场试油监督未能及 静态下地层漏失量,出口无异常”后,方能拆采油树。而井队从6: 了控制井口的时机。 本井在拆装井口的应 前,必须往井筒内各反挤、正挤密度为1.25-1.26g/cm3的泥浆。但井队 接原因。 独立顶工程师岗。 时察觉并亲临井口组织指导井队拆卸采油 30~6:55井队往油套管环空内注入泥浆17m3,套压由4MPa下降至0, 人员却未给予应有重视,从6:30至6:55,往油套管间的环空内注入 试油巡井监督反复要求:要准备31/2"油管与31/2"钻杆之间的变扣 ⑷井队在拆装井口过程中,未及时通知试油监督和工程技术部井控 急预案中,对硫化氢的安全防护和应急 树,驻井试油监督在本次事故中负有监督不 7:05井队值班干部便指挥班组人员起吊采油树,严重违反了监督指令 17方泥浆,观察套压由4MPa降为0后,在未进行正挤泥浆及其它有效的 接头与旋塞连接好,在拆完采油树后,立即在油管挂上装上旋塞(配变 现场服务人员,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是导致本次事 方面的问题只字未提。该井队技术力量 的要求,是造成此次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 力的重要责任。 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便擅自组织拆装井口作业,致使拆装作业过 扣接头)。但井队未能在拆卸采油树前将变扣接头和旋塞连接好,并在 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薄弱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较多。 程中井口失控。 井口出现溢流抢接旋塞和变扣接头时失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另一直接 ⑸井队技术力量薄弱,井队施工作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也是造 原因。 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⑹监督指令下达不规范,也是其中一个间接原因。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4、现场处理结果 12月26日中午,组成抢险小组携带H2S监测仪和正压呼 吸器进入井场,勘查现场情况,经检测:现场距离井口10米 左右H2S浓度不超标,同时,塔中823井方圆20公里以外的 作业区场所,由专人负责监控现场H2S浓度。根据勘查结 果,制定了两套压井作业方案,并报请股份公司通过。 先进行清障作业,清除井口采油树,准备4台2000型压 裂车组,储备水200方、密度1.30g/cm3泥浆400方,从油管 头四通两侧接压井管线并试压合格。于12月30日进行反循环 压井施工作业,共泵入密度1.15g/cm3的污水110m3,压稳 后抢装旋塞。然后,正反挤1.30g/cm3的泥浆173m3,事故 解除。
作,拆装井口作业应由监督指导,井队工程 凝析油气井,是塔里木油田公司2005年 ⑴井队未严格按照试油监督的指令组织施工,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 师亲自指挥”。但井队在未通知试油监督和
塔中823井是高压、高产、高含硫的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6、塔里木油田对事故认识
⑴对高含硫油气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配备。 对高压、高产和高含硫的油井必须从甲乙方两个方面加强技术力量, ⑵应进一步加强对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的管理。 加强硫化氢知识的安全培训,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护硫化氢,并明确责任, 由于油田勘探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钻井及相关作业队伍出现供不应 ⑶进一步加强对监督队伍的人才储备 。 密切协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危害和风险的识别评价,从技术方面制定出科 求的局面。一些施工作业队伍将一些工龄较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的技 油田近年来钻井及相关作业现场监督力量严重不足,油田固定监督 ⑷健全完善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大防硫安全投入。 学周密的措施。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建立针 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推上一线关键岗位。新增加的临时工人员比例增大, 短缺:由于种种原因,技术好的监督招不来,近年来监督的综合素质不断 油田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硫化氢 ⑸进一步增强对硫化氢安全防护用具的配备。 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分解到各相关岗位予以贯彻落实。 上岗培训时间较短,业务不熟悉等因素。 降低,使油田监督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下滑,基层监督数量严重 应急预案,为今后含硫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本次抢险应急过程中也暴露出油田对硫化氢安全防护用品投入不 ⑹进一步加强对油田相关人员硫化氢的培训。 不足。 足,在整个抢险应急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安全防护器具配备不足,而临 从油田长远考虑,应进一步加大对油田相关作业人员的防硫培训。 时从别处紧急调配的情况。 油田今后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国内外油气田在防硫 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迅速提升塔里木油田的防硫技术和管理能 力。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黄26-34井
作 业 机
出口
车 射孔 弹车
井架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值 班 房
出 口
抽 油 机
抽 油 机
黄26-34井井场平面示意图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黄26-34井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电缆头 放炮闸门
北侧套管闸门
南侧套管闸门
井下作业井喷案例分析
井下作业井喷案例分析
一、两口井的井喷情况分析 ㈠塔中823井 ㈡黄26-34井 二、我们从中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按照公司召开的井控会议部署及要求, 今天由我来就塔中823井、黄26-34井两 口井井喷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我们应 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两口井的井喷情况分析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1、基本情况
塔中823井是一口重点评价井,位于巴州且末县境内,距 沙漠公路直线距离5公里,距塔中1号沙漠公路直线距离9公 里,距塔中作业区约40公里,距最近的村庄约200公里。该地 区为沙漠腹地,无长住居民。 该井于2005年7月23日开钻,11月8日钻至井深5550米, 一开用12 1/4″钻头钻深 803 . 00m ,9 5/8″套管下深803.00 m ;二开用8 1/2″钻深5371.00m ,7″套管下深5369.00m; 三开用6″钻头钻至5550.00m,回填固井至5490.00m 。油管 下深5365.73m,封隔器坐封不成功 ,油套管相互是连通的。2 005年11月10日完井。
四通
黄26-34井井口示意图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2、基本数据 完井日期: 2001年6月20日 套管尺寸:φ339.7×342.21 人工井底: 89枪常规射孔 2681.0m 21.0m/9层 预射井段:2095.2-2028.0m 设计压井液密度1.05g/cm3 测井油气显示综合解释结果:油层及低油层。 完钻井深:2695.0m φ139.7×2694.77 生产井段:2206.4-2656.0m 层位:沙河街组中部 孔密16孔 /m;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3、事故发生经过 该井2005年12月24日13:00该井开始试油压井施工,先 反挤清水90m3,再反挤入密度为1.25 g/cm3、粘度为100s的 高粘泥浆10m3 ,随后反挤注密度1.25 g/cm3粘度50s的泥浆 120 m3 ,此时套压下降至0 MPa 。18:00正挤注清水 24m3、密度1.25g/cm3粘度50s的泥浆35m3 ,此时油压、套 压均为0MPa。观察期间套压上升2至4兆帕,往油套管环空内注 入泥浆三次 ,共注入泥浆27m3 ,其中26日6:30-6:55往油套 管环空内注入泥浆17m3,套压由4MPa下降至0 ,开始将采油 树与采油四通连接处的螺丝卸掉 。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3、事故发生经过
人员撤离后的井喷现场
井喷案例分析
(一)塔中823井
4、现场处理结果
塔里木油田公司接到塔中823井井喷报告后,立即 按程序向中油股份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做了汇报,并迅速 启动了油田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立即成立以总经理 为组长的抢险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组织以塔中823井为半径7至100公里范围内的10家 单位1374人全部安全撤至安全区。为确保过往车辆人 身安全,巴州塔里木公安局分别对肖塘且末民丰至塔中 的沙漠公路进行了封闭,油田抢险车辆携带H2S监测仪 和可燃气体监测仪方可通过。
井喷案例分析
(二)黄26-34井
3、事故发生经过
⑵作业施工过程 2月3日11时30分,测井公司四分公司射孔16队到达施工 现场,射孔车辆三台,队长,射孔队人员八人。这时作业队还 有70多根油管没起完。 2月4日1时10分,起出井内全部丢封管柱,带出丢手头, 安装放炮闸门。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副队长与射孔1队长核 对射孔通知单,准备好简易井口、管钳、电缆钳等。 2时30 分,射孔队开始施工准备,电缆车摆放在井口北部,距井口20 多米,计划共七炮。准备完毕,开始下第一炮,井段 2095.2m-2092.5m,枪身长3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