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老三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老三篇”

中安读书吧专栏作家——石象斌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生在湖南韶山,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3周年。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时,我已13岁,正在地处宣城麻姑山下叶家湾安徽劳动大学附属中学上初二,对举国同悲、万民皆哀的记忆十分深刻。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毛主席逝世已30年了,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我这般年龄的中年人都是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滋润下成长到少年的,都是唱着《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长大的,大多数人对主席都有一颗崇拜和感恩的心,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认识的增强,这种情感往往变得更为深厚绵长。每年的12月26日,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读一读毛主席的书,从字里行间感受毛主席的热情和温暖,以此表达一种对人民领袖的热爱、敬仰与怀念之情。

近些年来,每到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除了官方开展的纪念活动,以及毛家亲属表达缅怀之情撰写回忆文章和谱写颂歌外,民间总是热衷于宣传主席的伟大诗人和卓越书法家的形象,出版了许许多多装帧精美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大部头书籍,更有甚者竟然用999的纯金制作毛主席的像章、怀表、像册等纪念品,价格动辄上万,竭力鼓动先富起来的人收藏,而普天下的劳动人民对此只能望之兴叹。在这种透着浓烈的商业气息的热潮中,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片处女地仍然空在那儿,那就是如何从散文的角度,来进入研究毛主席的领地。

1972年2月21日晚,毛主席在他的寝室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赞美道:“主席的文章推动了中国,改变了世界”。的确,在相当一个长的历史时期,主席文章的号召力可谓傲视群雄,深入革命者的灵魂,在国内外达到了竞相学习的高潮。有国外研究专家认为,毛主席是“话语权力”的始作俑者,并指出主席早在1942年《反对党八股》中就为“话语权力”作过最准确的解释。什么是“话语权力”?主席已经在此文中告诉我们了:“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我觉得毛主席的“老三篇”,即千古名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堪称现代汉语的一个里程碑,很多人能够熟练地背诵这些文章,还有人把“老三篇”谱成歌曲来唱。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主席用“老三篇”为我们统一了新社会、新国家、新主人的口径,约定了口气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新人用起来极为方便,报纸、电影和讲话、甚至年轻人谈情说爱、书信往来都采用了这种语法和修辞,影响广泛而深刻。其实,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去度过自己有用的一生,许多为人处事道理,毛主席在“老三篇”里已经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了。

《为人民服务》是主席1944年9月8日在追悼张思德同志会上的讲演,距今有近62年。《为人民服务》行文不多,一篇千字文,深刻地议论了“生与死”这一重大主题,从生死观引申出为人民服务这个伟大思想,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蕴意深刻。我从记事起,就经常看到机关、部队、学校墙面上制作的模仿毛主席书法“为人民服务”五个醒目的金光闪闪大字,自己也十分自豪地背过印有主席书法的“为人民服务”鲜红字样的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可以说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人民服务有着不同的内涵。如今为人民服务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一大批党员干部在创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但毋庸讳言,“为人民服务”却是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一些人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还给了别人,处处设置“玻璃门”,让老百姓看得见,进不去,一迈腿就碰壁,更有甚者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小好处慢办事、给了大好处就乱办事,把老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一些人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概念炒作,出题目时个个是高手,做答案时却一个都找不到,让为人民服务在强调重视当中忽视,在高喊落实当中落空,在学习榜样当中变样;一些人更是在为人民服务问题上半心半意、虚情假意,遇事推诿扯皮、各行其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纪念白求恩》除去标题和标点,只有短短880个字,但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很深邃的。毛主席写这篇

文章运用了讲故事似的叙事方式,一开始介绍白求恩的基本情况,运笔极为简洁,笔端饱含着深沉和含蓄的情感,接着,从白求恩“不幸以身殉职”一事引伸出来,开始论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文笔从叙述随即转入议论,过渡十分完美。主席在总结白求恩同志的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时只用了两句话、22个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于每个人来说,要做到这短短的22个字需要一生始终如一的奋斗,而做到了这22个字,也将是终身的幸福与安宁。同时对一些人的批评也只用了四句话、94个字:“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个像画得十分形象和准确,虽然这篇文章发表已过去60余年了,但事到如今,现实生活中的确还是这样,那些“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的人,形形色色,尤其是在台上台下有天壤之别的人,常常就出没在我们的身边。

《愚公移山》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所致的闭幕词。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中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感动”的力量。它流传了几千年,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毛主席在七大闭幕大会上以古喻今、以古证今,意味深长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并赋予这个寓言故事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他不仅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还要做“感动”上帝即感动人民群众的工作,使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能建立起必胜的信心。《愚公移山》中流传最广的名言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一名言从小就注入了许多人的内心,教会了我们怎样用语言去表达有关奋斗的决心的勇气,鼓励我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现在总有那么些瞧不起愚公的“智叟”,自己稍有点能力,有了点业绩,便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

劳动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毛主席的一生和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近代史紧紧相连,也同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光辉历史紧紧相连,他以劳动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劳动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劳动人民的愤怒为愤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依稀记得《地道战》里,八路军武工队长伴着油灯夜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到黎明,雄鸡报晓,他推开大门,主题歌随之而起,歌是这样地唱道:“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的咱心里亮,照的咱心里亮。”那场面非常激动人心,感染力极强让人难以忘却。我始终认为但凡世上,人都希望接近完美,都想远离奢望和罪恶。在毛泽东时代,人的私欲和怯弱被压抑住,勇气和奉献被激发出来。为什么到现在,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主席的“神”化的地位,似仍相当巩固呢?我想主要因为主席向来关心小人物的命运,有着与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并善于从他们身上中引出正确决策的超人智慧。无数事实证明,小人物总是谨小慎微,自甘卑微,绝不会主动去招谁惹谁,身上蕴涵有许多质朴的美德和旺盛的创造力,例如在张思德身上,就表现出为人民服务不是句空话,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的品德;从白求恩身上,主席就发现和提倡人们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抒发了他老人家所追求的道德境界;从愚公身上,主席揭示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吃苦在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世上的许多创举,属于劳动人民的专利,例如改变当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包干”,就是十几个“泥腿子”的专利。在称为高科技的今天,踏踏实实地干活出力的仍然是小人物们。

毛主席写文章一贯感情充沛,这一特征非常鲜明。他最爱用排比句,如波涛阵阵,十分讲究气势和语流的贯通,诗人的无穷想象力加上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得文章闪烁着伟大光芒。毛主席文章中的许许多多的话语早已成了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生活等的习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被毛主席美丽、豪迈的语言培养和武装起来的一代新人。在毛主席诞辰纪念日,重温文情并茂、词彩斐然的“老三篇”,我再一次被文章的精辟见解和生动文风所感染,在字斟句酌过程中,感到很亲切、很激奋、很有感悟,甚至很有震憾。光辉灿烂的思想,反复读之,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特别是对比时下在许多场合盛行的,那些没有散文艺术,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味同嚼蜡的套话、空话、大话,掩卷沉思,不安与羞愧便闪烁其中,久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