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科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方

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方

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方
治风寒湿痹方
处方:麻黄、白芍、黄芪、炙甘草各 10克,制附子(先煎)6克。

加减:湿邪偏胜,肢体重着,麻木肿胀,身体沉重,舌苔白腻者,加羌活、独活、防己、薏苡仁各10克,以散寒除湿;阳气不足,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腰酸者,加淫羊藿、巴戟天各10克,干姜6克,以温阳散寒祛湿;风邪亦胜,关节疼痛游走,可加防风、秦艽、白芷、海桐皮各10克,以祛风通络。

用法:每日l剂,水煎,加蜂蜜适量,分3次服。

功效:温经散寒。

主治:风寒湿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范梦雯
治风湿热痹方
处方:仙灵脾20克,千年健、络石藤、生地、黄柏各15克,杜仲、秦艽、宣木瓜、威灵仙、当归各10克,没药、乳香、川芎各6克。

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

主治:风湿热痹,症见肌肉疼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行动困难,每逢刮风下雨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据报道,本方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4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风湿性肌炎12 例,治愈32例,显效40例,好转20 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一92%,服药天数最长40天,最短7天,平均20天。

黄绘斌。

成人斯蒂尔病中医分证治疗法

成人斯蒂尔病中医分证治疗法

成人斯蒂尔病中医分证治疗法*导读: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它表现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热,达39-40℃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不等,伴有躯干、四肢皮疹,不痒,随热退而消失,多数患者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数升高,亦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

……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它表现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热,达39-40℃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不等,伴有躯干、四肢皮疹,不痒,随热退而消失,多数患者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数升高,亦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病之范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分为发热期和恢复期两期,发热期以湿热痹阻证、气营两燔证和寒热错杂证多见,恢复期则以阴虚血瘀证多见。

对于此病的治疗,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制宜;临床用药主张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类激素作用的植物药物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1.湿热内蕴证临床表现:发热,日晡热甚,口苦,饮食无味,纳呆或有恶心,泛泛欲吐,关节肿痛以下肢为重,全身困乏无力,下肢沉重酸胀,浮肿或关节积液,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多见于疾病的发热期。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味。

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30g,川牛膝20g,秦艽15g,泽泻20g,车前子20g,青蒿15g,穿山龙20g,萆薢15g,木瓜20g,紫草10g,栀子10g,生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若湿重于热,应重用方中苍术、薏苡仁、泽泻、萆薢以祛其湿;若热重于湿,应重用方中黄柏、秦艽、青蒿、紫草、栀子以清热凉血解毒;另外伍以穿山龙、川牛膝活血通络。

如证见关节明显红肿热痛、甚或浑身壮热,当须酌增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苦参等。

2.气营两燔证临床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口干渴较甚,咽痛甚吞咽困难,汗出,烦躁不安,关节疼痛较剧,身体多发红色皮疹,溲黄,便干,舌质红或绛,苔黄燥少津,脉洪数。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热痹是机体由于风、湿等邪气郁而化热或热毒痹阻经络,引起发热、关节痛,伴见皮疹斑块、瘰疬肿大或结节等症状,甚至可伴有脏腑损伤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成人still病。

具体标准:(1)发热≥39℃;关节痛或关节炎;典型皮疹,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

(1)美国Cush标准必备条件:①发热≥39℃;②关节痛或关节炎;③RF<1:80;④ANA<1:100。

另需具备下列任何2项:①血白细胞≥15×109/L;②皮疹;③胸膜炎或心包炎;④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

(2)日本标准主要条件:①发热≥39℃并持续I周以上;②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③典型皮疹;④血白细胞≥10x109/L。

次要条件:④咽痛;②淋巴结和(或)脾肿大;③肝功能异常;④RF和ANA 阴性。

此标准需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风湿性疾病。

符合5项或更多条件(至少含2项主要条件),可做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热犯卫证:发热恶风或伴恶寒,汗出,头痛,四肢关节肌肉酸痛,咽痛,口干微渴,瘰疬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气营两燔证:高热起伏,汗出,不恶寒,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肢体红斑皮疹随热而出,瘰疬灼热肿痛,关节疼痛较剧,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红绛少苔,脉滑数或洪数。

3.湿热蕴毒证:日晡潮热,四肢沉重酸胀,关节肿胀、灼热疼痛,以下肢为重,全身困乏无力,口苦咽干,瘰疬肿痛,纳呆恶心,尿黄赤,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4.阴虚血瘀证:低热昼轻夜重,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皮疹隐隐,面色潮红,关节隐痛,心悸失眠,小便赤涩,大便干秘,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犯卫证治法:疏风清热,解肌透邪。

株洲中医徐慧医生巧治风湿热痹

株洲中医徐慧医生巧治风湿热痹

株洲中医徐慧医生巧治风湿热痹江某男 63岁初诊时间:2019-8-3主诉:双跖趾关节、左踝关节、右膝关节红肿热痛3天。

现病史:患者诉3天前突发双跖趾关节、左踝关节、右膝关节红肿热痛,自服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后症状略有缓解,纳食可,寐欠安,小便黄,大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痹症证型: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薏苡仁30g,苍术10g,黄柏6g,川牛膝10g连翘15g,知母10g,防己10g,滑石20g苦杏仁6g,法半夏10g,蚕沙20g,威灵仙30g土茯苓30g,延胡索15g,鸡血藤30g,海风藤10g车前草20g,金钱草30g,甘草10g×7剂,上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热痹熏洗剂:大黄15g,芒硝90g(后下),鸡血藤30g,路路通15g桑枝15g,伸筋草15g,赤芍15g,醋乳香10g醋没药10g×剂,上水熬水,熏蒸患处,日一剂。

复诊:2019-8-10,患者诉服药后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缓解,舌体偏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略数,下肢稍浮肿,为巩固治疗,遂续用前方,水煎服10剂,熏洗5剂不适随诊。

按语:本案症属中医痹症范畴,西医属:急性痛风;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易郁而化热,湿热壅滞经络,流注关节,气血郁滞不通,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湿热蕴久,易化火,故舌尖红,患部红肿,发病急,热痛明显,故脉弦数;方中重用四妙散和滑石、车前草、金钱草、土茯苓清热利湿;连翘、知母清热泻火;苦杏仁、法半夏、威灵仙清泻风邪、散结;蚕沙、鸡血藤、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络;延胡索、防己通络止痛;熏洗方中选用“不通则痛”,故方中用清热散结、通络的药熏洗,以热使血行则络通,经络通、湿热除,则痛止,红肿退。

故效果佳。

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及方剂

治疗风湿(痹症)经验及方剂

2023-11-06•痹症的概述•痹症的治疗方法•痹症的方剂•痹症的护理与预防•典型病例分享目录01痹症的概述•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者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痹症的定义痹症的病因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有关。

气候异常,如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会诱发痹症。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等个体差异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处于特殊工作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也容易患痹症。

痹症的典型症状是关节疼痛,可伴有肿胀、僵硬、变形等症状。

疼痛可以表现为游走性或固定性,可伴有局部压痛和肌肉萎缩。

痹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痹症的症状02痹症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达到舒筋活络、止痛消炎的目的。

针灸疗法通过手法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推拿按摩根据个体差异,开具针对性的中药煎汤,进行内服治疗。

中药煎汤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酒,涂抹于疼痛部位,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外敷药物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用于减轻疼痛和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手术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用于控制免疫反应,减轻关节炎症。

如抗肿瘤坏死因子、B细胞抑制剂等,用于治疗难治性风湿性关节炎。

对于严重的关节病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等。

03痹症的方剂中药方剂活络效灵丹主治风寒湿痹,症见关节疼痛、腰膝酸痛、屈伸不利等。

薏苡仁汤主治风湿痹阻经络,症见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

身痛逐瘀汤主治瘀血痹阻经络,症见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夜间加重等。

乌头汤主治寒痹,症见关节疼痛、遇寒加剧、得温则舒、关节不可屈伸等。

宣痹汤主治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剧、得凉则舒、关节活动受限等。

西药方剂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Still病探析

参、 赤芍 、 丹皮 、 水牛角等清营凉血 , 并竹 叶、 银花 、 连翘等透 气转
营。而对于以四肢关节疼痛酸胀 、 浮肿 , 并伴 全身乏力 、 纳呆 、 尿 黄、 大便不爽 、 舌苔黄腻者 , 则 可认为 乃湿热 蕴结证 , 与中 医“ 热 痹” 相参 , 方选 蒿芩 清胆汤 、 四妙散 、 白虎加 桂枝 汤等加 减 , 同时 应当注意加用石楠藤 、 青 风藤 、 海风藤等藤类 药物 以加 强通利关 节的作用。药选苍术 、 黄柏 、 薏 苡仁 、 川牛 膝 、 土茯苓 、 虎杖 等解 毒燥湿 , 泽泻、 茯苓 、 瓜蒌 皮等通 利小便 以祛 湿 , 少佐 羌活 、 独活
退, 渴喜冷饮 , 汗出不恶寒 , 烦躁 、 神 昏, 并随高热 出现红色皮 疹 , 便 干溲赤 , 舌红苔黄燥 或舌绛 少苔 , 脉洪大滑 数 。所谓 “ 疹 为风
首先单独使用非 甾体 类抗 炎药 ( N S A I D s ) ; 对单 用 N S A I D s 不 能 缓解 再加用糖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对 该病反应 较好 , 大多数病 人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以缓 解。对于经上述 治疗仍不 缓解或激 素减 量复发者 , 临床 上常加用抗风 湿药物 ( D MA R D s ) , 并 首选 甲
成人 S t i l l 病( A O S D) 是一种多关节炎症的全身性疾病 , 临床
以发热 、 皮疹 、 关 节炎 三联征 为主要 临床表 现 , 同时伴周 围血 白 细胞增高 、 肝脾 及淋 巴结肿 大等 多系统受 累… 。因其 主要 临床
2 祖 国 医学 对 A oS D 的认 识
祖 国医学并没有关 于 A O S D的记 载 , 根据 该病 临床表 现如
张遵涌 , 林 玩 福

彭江云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辨治成人Still病经验

彭江云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辨治成人Still病经验

彭江云教授运用桂枝汤类方辨治成人Still病经验作者:孟凡雨刘维超殷建美张昊喆晏蔚田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年第02期【摘要】云南省名中医彭江云教授结合多年风湿病诊疗经验,认为成人Still病发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营卫失调,指出治疗上应以调和营卫为主,临床常用桂枝汤类方辨治。

根据病程之长短辨证使用玉屏风桂枝汤、柴葛桂枝汤、补中桂枝汤,并根据主证酌情加减用药,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成人Still病;桂枝汤类方;营卫;经验;彭江云彭江云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岭名医,云南省名中医。

从事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从扶阳立法诊治风湿病。

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以高热、关节疼痛、皮疹、咽痛、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自体炎症综合征[1]。

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发病高峰集中在15~25岁和36~46岁,发病率为(0.14~0.40)/10万人,且不同个体之间预后差异大[2-4]。

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为主[5]。

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辅助激素撤减[6]。

AOSD病名在中医古籍中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可从“暑温、热痹、热病”等论治[7]。

现总结彭江云教授运用桂枝汤诊治AOSD的经验,旨在为本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营卫不和为核心病机AOSD起病急,临床表现多样,发热常为首发症状,且大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8]。

中医学认为,病机与素体阳盛、外感邪气、湿热蕴结、阴血亏虚有关。

《素问·痹论篇》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

卫者,水谷之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膜。

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热痹的中医治疗

热痹的中医治疗

热痹的中医治疗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

中医分风寒湿痹与热痹两大类。

风寒湿痹用疏风、散寒、祛湿等法辨证治疗,用药得当,收效较快,但热痹与上述论治迥然有别。

有初起关节部分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有病久由风寒湿痹转为热痹者;有过服温燥药以致伤阴化热成为热痹者。

前二者为实热,后者为虚热。

热痹无论是实热或虚热,在症状上有某些共同,如痛势剧烈,口干口苦,全身燥热,脉象弦细或沉细数,舌赤或红,少苔或黄苔。

虚热尤为顽固,实热奏效较快。

实热相当于风湿热,有发热汗多,关节肿痛,或出现红斑和结节,易引起医患的注意。

虚热则痛处如虎咬,皮肤干燥,肌肉瘦削,治疗很不理想,若辨证不确,甚至越治越剧烈。

治疗热痹,常采用甘寒养阴通络法,收效满意。

其方法是:实热型以甘寒清热,和营解肌法,用桂枝白虎汤加味(生石膏90~120克、知母15克、生甘草10克、桂枝6克、白芍18克、丹皮10克、银花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

虚热型以养阴通络法,方选滋阴养液汤(生地、玄参、麦冬、钩藤、桑枝、石斛、怀牛膝、草决明、狗脊、杜仲、海桐皮、当归)。

若久痹不愈,按本法辨证治疗,疗效较好。

如龚某某,男,34岁。

10年来经常肌肉关节痛,初不介意,其后反复发作,逐步加剧,乃四处求医,前后采用中医药物、针灸、按摩、理疗效果不佳。

近两月来发作更甚,痛势如虎咬,不敢动弹,在某医院检查:抗“O”及血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脉弦数,舌赤无苔,口干、汗多、津枯液少、大便干结、皮肤干燥、形体消瘦,日夜呼痛不能入寐,据了解,原服方药均属温燥通络药物。

辨证:风湿侵犯经络,留连不去,久则化热,加以药物耗津损液,经筋失养,脉络受阻,其疼痛者可知。

治法:滋阴养液,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桑枝30克、石斛15克、生石膏6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知母10克、钩藤10克、忍冬藤15克、海桐皮10克。

3剂。

二诊:上方服后疼痛有所减轻,已能入睡片刻,余症同前,嘱再服3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痹(成人still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热痹是机体由于风、湿等邪气郁而化热或热毒痹阻经络,引起发热、关节痛,伴见皮疹斑块、瘰疬肿大或结节等症状,甚至可伴有脏腑损伤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成人still病。

具体标准:(1)发热≥39℃;关节痛或关节炎;典型皮疹,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2.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成人still病诊断标准。

(1)美国Cush标准
必备条件:①发热≥39℃;②关节痛或关节炎;③RF<1:80;④ANA<1:100。

另需具备下列任何2项:①血白细胞≥15×109/L;②皮疹;③胸膜炎或心包炎;④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

(2)日本标准
主要条件:①发热≥39℃并持续I周以上;②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③典型皮疹;④血白细胞≥10x109/L。

次要条件:④咽痛;②淋巴结和(或)脾肿大;③肝功能异常;④RF和ANA 阴性。

此标准需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风湿性疾病。

符合5项或更多条件(至少含2项主要条件),可做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热犯卫证:发热恶风或伴恶寒,汗出,头痛,四肢关节肌肉酸痛,咽痛,口干微渴,瘰疬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气营两燔证:高热起伏,汗出,不恶寒,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肢体红斑皮疹随热而出,瘰疬灼热肿痛,关节疼痛较剧,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红绛少苔,脉滑数或洪数。

3.湿热蕴毒证:日晡潮热,四肢沉重酸胀,关节肿胀、灼热疼痛,以下肢为重,全身困乏无力,口苦咽干,瘰疬肿痛,纳呆恶心,尿黄赤,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4.阴虚血瘀证:低热昼轻夜重,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皮疹隐隐,面色潮红,关节隐痛,心悸失眠,小便赤涩,大便干秘,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犯卫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肌透邪。

推荐方药: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

柴胡、葛根、黄芩、羌活、川芎、银花、连翘、板兰根、淡竹叶、薄荷、荆芥、苏叶、芦根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正清风痛宁、昆明山海棠片,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珍黄丸等。

2.气营两燔证
治法:清热泻火,清营凉血。

推荐方药:柴胡桂枝石膏知母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柴胡、桂枝、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黄芩、黄连、银花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正清风痛宁、昆明山海棠片,莲花清瘟胶囊、黄连解毒丸、清热解毒胶囊、清开灵胶囊(口服液)等。

3.湿热蕴毒证
治法:清热祛湿,解毒通络。

推荐方药:四妙散合宣痹汤加减。

黄柏、苍术、川牛膝、米仁、汉防己、滑石、连翘、山栀、半夏、晚蚕沙、木瓜、鬼箭羽、土茯苓、虎杖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正清风痛宁、昆明山海棠片,新癀片、四妙丸、湿热痹片等。

4.阴虚血瘀证
治法:养阴清热,散瘀通络。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合增液汤加减。

青蒿、鳖甲、生地黄、丹皮、赤芍、知母、玄参、麦冬、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天花粉、北沙参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正清风痛宁、昆明山海棠片,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选择具有清热作用(如痰热清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或活血化瘀作用(例如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用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多用泻法,急性期每日1次。

肩部:取肩髃、肩贞、巨骨、曲池;肘臂部:取曲池、外关、阳溪、腕骨;膝部:取犊鼻、梁丘、血海、阳陵泉、曲泉;踝部:取昆仑、太溪、照海、悬钟、解溪;手指、足趾:取八穴、八风。

发热:取大椎、陶道、照海、外关。

2.穴位注射
用柴胡注射液或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位可注射1~2ml,取穴同体针,每日1次,穴位轮流注射。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选择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中药薰治、中药全身浸浴、中药穴位贴敷、咽部吹药及其他中医理疗设备。

1.熏洗法
用忍冬藤40克、桑枝40克、红花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海桐皮30克、黄柏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熏洗关节部位,每日1~2次。

2.离子导入法
将金银花液放在病变处,做直流电离子导入,适用于热证。

(五)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原先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MTX、HCQ 等)治疗药物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对症处理并发症。

(六)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护理:卧床休息,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切忌汗出当风,多饮水。

2.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钾和钙丰富、易于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忌用油腻辛辣之品;可以用西瓜汁、梨汁或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亦可食用甘润多汁的瓜果;高热不退者可用温水、薄荷水擦浴。

3.情志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和需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症状分级、疗效评价,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