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全面辨识、管控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设施设备和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安全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各单位(部门、班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4工作程序

4.1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岗位人员组成“双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实施全员培训

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识别范围

识别范围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无论由本组

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4.4风险管控流程

(1)根据识别范围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危

险源可简单理解为发生危险或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2)根据危险源辨识的情况对风险进行分级。对风险点和各类

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以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来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3)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

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4)根据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具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

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5)根据风险分级情况确定管控层级,并按照管控层级下发到

各负责部门及个人。

低风险\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一般风险\黄色\显著危险: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

较大风险\橙色\高度危险: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

重大风险\红色\不可接受危险: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

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6)风险告知。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除全员培训外,还需将风险信息公布于各重要场所、岗位,明示风险及管控措施,提高员工及外来人员的风险意识。主要营业区域、厂区、车间可设置风险公告栏、风险分布图;重要岗位及较大风险点可设置风险告知卡;危险部位可张贴警示标识。

(7)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情况持续运行隐患排查体系。

4.5更新及评审要求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 记录、资料管理

(1)安全部统一保存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资料和记录。

(2)各部门保存本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资料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