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名称的由来

合集下载

红螺寺景区

红螺寺景区
历史地位: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 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 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 教丛林,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我国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均与本寺有缘, 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自然资源:
环拥着整个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山川灵气,造就了这里“独占地 里风水之妙,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苑林景观。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了红螺寺、观音寺、 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一日游”的观光格局,构成 了“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
红螺寺庙周边林壑荫蔽,古树参天,各种树木有 600 多种,植物种类 60 多个,林内生活繁 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据林业部门测算,红螺寺辖区内有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林木覆 盖率 90%以上。寺东的松林浴园生长着 1000 多亩茂盛的古松林树,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 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
景点景观: 翠竹与千亩古松林
家乡旅游胜地----红螺寺
地理位置: 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 5 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 55 公里,景区总
面积 800 公顷,国家 AAAA 级旅游区。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 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悟禅红螺寺(外多篇)

悟禅红螺寺(外多篇)

悟禅红螺寺(外多篇)红螺寺是佛教圣地,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

佛教界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称。

终于在金秋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和朋友一行七人来到位于怀柔城北的千年古刹红螺寺脚下。

走出停车场,远远地便看到红螺寺大门前气势恢宏的四柱三门式巨星牌楼,明英宗书写的楷体“红螺寺”三个鎏金大字镌刻在正上方。

牌楼两侧高悬楹联“一脉珠泉参妙谛,双峰螺岫证如来”,散发着参悟透彻的佛家气息。

穿过苍朴的景区大门,一座巨大的影壁伫立在眼前,上书四个篆体巨字“须弥胜境”。

影壁两侧是大片密不透风翠绿的竹林。

走进生机盎然的竹林,没有了喧哗,四周安静了下来。

清嗅着竹的芳香,品着竹的气息,抛开喧嚣的红尘,穿越世事的纷扰,心境刹那间悠远起来。

阳光从竹林间的缝隙里洒落下来,如碎银落地,摇曳不定。

秋风袭来,摇动着翠竹,竹林和着风的节拍翩翩起舞。

几声婉转的鸟鸣打破了竹林的静谧,风吹鸟鸣,竹影婆娑,霎时热闹了起来。

漫步竹林幽径,不禁思绪万千:古往今来,有多少达官巨贾在此驻足赏竹,有多少凡夫俗子成为此间过客!南朝刘孝先赞美翠竹高尚节操的《咏竹》不由浮现在脑海:“竹生空1/ 10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不由感叹高僧在寺院门口种植竹林的良苦用心。

一行人走出竹林,穿过松柏掩映的廊榭,一汪清澈的湖水出现在红螺寺山门前,估计这便是红螺湖了。

湖水中,两个国色天香的仙女,亭亭玉立于两个巨大的红色螺狮壳旁。

传说玉皇大帝带两个女儿来禅寺降香,这两个女儿,相中了红螺山的景致,不肯走了。

白天以男身出现和寺里的僧人一起清扫劳作;晚上就化为两只美丽的红螺,藏身于这片湖水中,并且放出祥和的红光,将寺院和山麓笼罩在红霞祥云之中。

这祥瑞光芒,护佑当地风调雨顺、林茂粮丰。

后来玉帝发现,便把儿女召回天宫了。

久而久之,大名鼎鼎的大明寺就改名为红螺寺了。

不知道当初费尽千辛万苦创建寺庙的高僧佛图澄,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红螺山红螺寺之登山小记

红螺山红螺寺之登山小记

红螺⼭红螺寺之登⼭⼩记红螺⼭红螺寺之登⼭⼩记我这个⼈不信佛,但⾮常尊重那些信佛的⼈。

早就知道我们北京就有⼀处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古刹,都叫它“北京名刹”,那就是红螺⼭的红螺寺,红螺寺的开⼭缘起,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可以说是我国北⽅佛教发祥之地。

红螺寺原名“⼤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为“护国资福禅寺”,⽼百姓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历代主持多为皇家命派,⾼僧频出,佛法超群,中国净⼟宗两代祖师均与本寺有缘。

红螺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候条件,成就了⼀⽅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佛国。

⽽在今天,作为北京地区最具魅⼒的休闲旅游胜地之⼀,它那深静典雅、⾼古幽邃、揣摩不尽的三昧深韵,继续滋养着⼤众信仰的福⽥,开启着⼈们智慧的灵光。

其实北京⼈去红螺寺“⼀⽇游”,有相当⼀部分⼈是爬⼭的。

红螺⼭⼀⼭双峰,⽐肩矗⽴。

最⾼的西峰海拔812.9⽶,东峰海拔也有811.9⽶,双峰之间的正中,有⼀⼩峰。

西峰下侧,有⼀似峰⾮峰的馒头状⼭岗,浑圆丰满,由岗下分出五条岭脉,这五岭的形状,酷似五只⼿指,难怪有⾼⼈指认为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时所施触地印的印相。

上⼭的台阶就是沿着东西两峰⽽建,中间有休息的凉亭,西峰的台阶还算平稳,⽽东峰的台阶就较陡⽴,尤其是下⼭的台阶更是让⼈胆却。

登⼭的⼈总的来说还是中年⼈和⽼年⼈居多,⽽且许多的是⼀家⼏⼝或祖孙⼏代同登,我在凉亭歇息的时候,就与⼀家五⼝攀谈起来,⽼两⼝带着⼩两⼝,还抱着孙⼦,他们每周六都要登⼭,已经成为习惯,两位⽼⼈的⼀席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现在的年轻⼈⼯作压⼒很⼤,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释放的空间,作为后勤保障的⽼家们,谁都希望⾃⼰的孩⼦在⼯作上顺顺利利,⼼情愉快,所以不管⾃⼰的⾝体能不能吃得消,也要为他们创造⼀个途径释放⼀下,带着他们来登⼭。

真是可怜天下⽗母⼼哪!红螺⼭红螺寺把最美的景致,奉献给了可爱的⼈们。

⼈们可以登⾼远眺,尽情⾼歌,⼜可以漫步林间,尽情感悟⼈间的亲情和休闲的乐趣,还可以⾛进千年古刹,瞻仰佛仪,焚⾹顶礼,参悟⼼性,祛除烦恼。

净土佛国红螺寺

净土佛国红螺寺

关 : 红螺寺 的传说 有f 是多种 。其 中一 , \ 是I ; { 很/ , \ 以前 寺岳宵 一深潭 , 潭中有二螺 体火色红 . } 寸 民们 i 人 为十 分奇异 ,f 是将 山和寺部 件 “ 螺 “ 。还 仃一 个是说 ,玉皇 人帝 有两 个薹 丽善 良
的 女 儿 ,下 凡 游 玩 时 喜 欢 』 - 丫 这 里 的 山 山水 水 .
蛳 的神 灵之 气 能不施 于寺内憎 众和广大 的善 吗
信 女 吗 ? 可 以说 ,红 螺 传 说 正是 借红 螺 寺 得 以 传
5 9
大的水来 安慰 ;水过 于平和轻软 ,还有矗 立的 山
峰来顶 天立地支撑 ;山山水 水地折腾跌 宕 ,又有
这 1 O个 支干 又有 一个 非常 神奇 的传 说 ,当地 人 相 传 ,每换一 个朝代 ,这棵 雄银杏树 就从根部 长 出一 个新 的支干 ,现在是 1 O个支干和一 个主干。 这 两棵银杏树 春天是古 树吐新芽 ,夏天 则枝 繁叶 茂绿树成 荫 ,到了秋 天,金黄 色银 杏叶把大 雄宝
在 占代,以 “ 、 两 红螺 山,福建闽 憔县仃螺
峰 山等 。 均什 么 这 l j _ 睾爱 以 “ 螺 ” 命 名呢 ? 来 古 人常 用螺 髻 来 比 喻 双 峰 并 峙 的 山 峦 。 螺 髻 是 古 代 次 人卡 口 佛 仙 的 一 种 发 型 ,端 庄 优雅 , 决发 螺 旋 宅 而 际螺 髻 。古 人认 均.螺 形 L l J 是 水 土 地 , 是 占许 之 处 ,经 常 建 寺 筑 庙 。 而 且 螺 又 是 佛 教 【 { 1
争土佛 国红螺寺
P u r e La n d Bu d d h i s m Ho n g l u o Te mp l e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分别是:广济寺、三圣庵、潭柘寺和红螺寺。

北京四大求姻缘寺庙分别是广济寺、三圣庵、潭柘寺和红螺寺。

广济寺始建于宋朝末年。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

广济寺:广济寺是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

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

占地2.3公顷。

始建于宋朝末年。

很多人来广济寺的圆通殿求观音结善缘。

想要求桃花的话。

来这里就没错了。

三圣庵:三盛庵的姻缘树至今仍健在于后院南侧一隅。

400年来。

凡人有求姻缘者。

取红绳系于此树树枝之上。

诚心默念爱人之名。

莫不灵验。

久之。

这里落下了“天好姻缘。

三圣护佑”之名。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北里黑窑厂街14号。

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

距阜成门41公里。

潭拓寺风景秀美。

到处都是古老的树木。

在哪里有种说不出的宁静感。

如果想问爱情在何方。

可以求一支姻缘签。

红螺寺:红螺寺。

原名“大明寺”。

始建于东晋年间。

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

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

由此得红螺之名。

南有普陀。

北有红螺。

红螺寺自古便香火旺盛。

是拜佛祈福的圣地。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东路2号。

寺庙建造特点: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

只是规模较小。

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

供奉佛舍利。

音译称为“浮屠”。

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

称为汉式塔。

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寺庙由来:坛庙建筑是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

有天坛。

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

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

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

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北京著名古建筑——红螺寺

北京著名古建筑——红螺寺

北京著名古建筑——红螺寺红螺山上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

红螺寺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的画卷。

红螺文化长廊有绘画介绍 [3] 。

坐落在“御竹林”东侧的“红螺寺文化长廊” 长350 延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戏台和小广场。

复建的“红螺寺文化长廊”为仿古式建筑,灰墙红窗、雕梁画栋,与景区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螺寺文化长廊”将展出红螺寺诗词楹联、风光图片、影视资料、文物拓片等内容。

其中“红螺寺文化长廊”的彩绘图案,集中表现了红螺寺景区“千年古刹皇家寺院佛家苑林”的内涵特点。

红螺山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

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寺古园林大,树古花气浓”——红螺寺佛家苑林独具古朴、庄严的禅境之美。

茂林修竹,珍花异卉,松柏翠竹掩映下的青砖素瓦与苑林融溶合一,悠然而成清静佛国。

红螺寺独占地理风水之妙,具足自然环境之美,历经千年而始终兴盛不衰。

开山鼻祖佛图澄红螺文化长廊 [3] 彩绘之——西域僧,感梦千里寻圣地。

红螺寺的开山鼻祖佛图澄,是以“神异”著称的第一个僧人。

据《高僧传》记载,他是一位精通咒术、了悟禅机,能洞察过去预知未来神通广大的高僧。

西晋末年,佛图澄由于感梦来寻找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二十余年无果。

东晋咸康四年他跟随后赵石勒、石虎北征段辽来到渔阳城(现怀柔地区),发现红螺山山形上部如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触地印”瑞像,此山暗契圣教,瑞显佛仪,恰合他感梦之境,于当年创建此寺,起名“大明寺”,即红螺寺。

北京红螺寺

北京红螺寺

弥 勒 大 佛
青 龙 山
慈 云 霞 影 壮 禅 林
松 海 涛 声 惊 昧 客

红螺寺文化长廊
谢 谢 欣 赏
之为济颠,尊称济公。以其不遵戒律,被灵 隐寺逐出,入南屏山净慈寺作书记。其文字 清丽幽默,每有文章问世,市井争相传阅。 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圆寂,焚化后得舍 利甚多,杭州市民取舍利回家供奉,其弟子 收聚剩余舍利,在虎跑泉建塔供养。
盛 茂 和 尚 塔
盛茂和尚塔 林中此塔是盛茂和尚灵骨塔,此僧法 名盛茂,法号林公,是资福堂上第三代传 临济正宗第三十八世高僧。据说,此僧生 前每天晚上念完佛后都要来林中打坐一个 时辰,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飘空,从 来没有间断过。光绪戊寅(公元1878年) 春的一个晚上,他又来此打坐,第二天清 晨,众僧发现他一夜未归,忙到林中来找, 见他手结弥陀印如罗汉,端坐在松林之下, 近前呼唤,才知他早已圆寂,故此在原地 起塔而葬。
红 螺 塔
吉 祥 大 钟
吉 祥 大 钟 钟的功能:钟为佛教主要法器之一, 寺院有晨钟暮鼓之规,击钟有“闻钟声烦 恼轻、智慧长、菩提长、除妖孽、度众生” 之说,民间有免除灾祸,祈求和平之作用, 也可借钟声遥祝远方亲人平安吉祥。也有 祈盼和平,祝爱情圆满成功。 撞 钟 颂 古刹钟声祝吉祥,佛教文化自品味。 一家和睦,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 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八方进宝,九九大寿,十全十美。
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康熙帝来寺降香时, 看到南竹北种感到新奇,命寺僧善加管护, 于是这片竹林由康熙来时的613竿发展为30余 亩百万余株。后来寺院毁了,这竹林却坚挺 依然,现今竹林焕发一派生机。当年的怀柔 知县吴景果曾有诗一首。
护 取 龙 孙 补 旧 林 , 我 欲 频 来 参 玉 版 。

红螺寺文案短句

红螺寺文案短句

红螺寺文案短句红螺寺,又称红螺山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它是中国佛教宗派龙泉宗创纪念寺,并且也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螺寺座落在绍兴市郊外的一片山脉之中,因其独特的红砂岩而得名。

传说红螺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寺庙建在螺山上,因此得名螺山寺。

后来,为了纪念龙泉宗祖师昙照,寺庙改名为红螺寺。

红螺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每座建筑都彰显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

红螺寺的山门,高耸入云,朱红的色彩比较鲜明,上面雕刻着精美的佛陀图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进入山门后,便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

大雄宝殿是红螺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巨型金身,金光闪闪,庄严肃穆。

藏经阁内收藏了大量的佛经,是许多学僧们前来探求佛法的重要场所。

红螺寺周围的山脉环抱,清澈的泉水从山间流淌而过,沿途有着茂密的树林和美丽的花草。

在这片山脉中,游客们可以尽情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纯净。

除了寺庙本身,红螺寺还有一个独特的景点,那就是螺山大佛。

螺山大佛位于红螺寺的后方,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石雕佛像,高约26米。

它是东南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也是红螺寺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红螺寺不仅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纷纷来到红螺寺,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寺内的佛事活动也吸引了许多虔诚信仰的人们前来参与,亲身体验佛教的智慧与艺术。

红螺寺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

它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座佛教文化的重要瑰宝。

红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绍兴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无论是信仰佛教的朝圣者,还是喜欢探索历史文化的游客,红螺寺都值得一游。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佛法的智慧和宁静,也可以领略到红螺寺所承载的浓厚历史底蕴。

红螺寺的美丽风光和宁静氛围,必定会为每一位游客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关于红螺寺名称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结伴下凡,云游人间美景时,见这里山水相依,风景优美。

她们便决定留在这里。

她们白天化作人,夜晚,她们化作一对斗大的红螺,愉快地生活在寺前的放生池中,她们还运用自己的神力,保护着寺庙和百姓。

后来,被玉皇大帝发现,便把她们召回了天宫。

当地的人们为了感谢这两位红螺仙女,便把寺庙称为“红螺寺”。

红螺池也称荷花池、放生池,池水清澈见底,池中有两位美丽的仙女石雕,配着清清的水声,赏欣悦目,在两位仙女下方池中有一群群的红鳟鱼,在水中快活的游着。

在池的上方有两个又红又大的红螺立在水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块小路通向我的脚下,我连蹦带跳的从石块上钻到红螺里去玩。

五百罗汉园坐落在寺东千亩松林中, 500尊罗汉像他们或坐或立,相貌神态各异,最著名的就属济公了,通过看电视我知道他是降龙尊者转世。

弥勒大佛,是最大的一尊,也是最气派的一个,贡奉的香火非常丰盛,一个人躲在这儿笑得合不拢嘴。

雕像与松林互相衬托,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文化氛围。

十二生肖园坐落在寺东千亩古松林当中,它是由上百个大小不一的十二生肖雕像而成,虽是炎炎夏日这里却浓荫蔽日、清爽宜人,在您观赏十二生肖的同时享受夏日里的清凉,感受远离城市里的喧嚣与宁静,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爱美丽的红螺寺。

撞钟亭是人们祈福之处。

一个房一样高的大钟挂在上放,发出“当”“当”的声音,每撞出一声响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每撞一下要收一块钱哟。

简单描述: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

这景是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这棵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为这棵松树增添了媚妩之感,而且松藤并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遮荫面积近300平米。

每年5月初,满架的藤萝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玛瑙坠满整个枝头,如一片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

古时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会邀请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长老、名人雅士来红螺寺,坐在树下赏花论道。

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而红螺寺中的松藤却和睦相处了800多年,藤不离松,松不辞藤,相亲如初,
所以它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简单描述: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这棵雄的银杏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0多米,整个树的围度达到7米之多,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

每年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象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称他们为夫妻树。

有句俗语说:“独木难成林”,而红螺寺中的雄银杏树却有“独木成林”之势,因为它从根部长出了十个笔直笔直向上发展的枝干,而且这十个支干又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十个支干和一个主干。

这两棵银杏树春天是古树吐新芽,夏天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到了秋天,金黄色银杏叶把大雄宝殿衬托得辉煌壮观,惹人驻足留连。

银杏树是孑遗植物,我国特有的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树种,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所以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简单描述:三圣殿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

殿内两边墙上为二十诸天护法神的壁画。

红螺寺属于佛教中的净土宗派。

净土宗又称为莲宗,是专门修行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只重信仰,不重理论,是佛教中的易门。

在《佛经》中记载,西方极乐净土是一个圆满无缺憾的世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本师,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观音主“悲”,表示下化众生,势至主“智”,表示上求菩提,两位菩萨协助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众生,合称为“西方三圣”。

简单描述: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

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

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进了门区的牌坊后就能看到,金灿灿的,如果是太阳光下估计能晃人眼球,其实这也就是用黄铜做的。

鼎身铸有两组“红螺寺赐福”字样。

民间有“手摸黄金鼎,财源顺势涌”,“绕鼎转一圈,四季都平安”的说法。

不管可不可信,摸一摸也无妨。

可能是因为它太显新了,所以,我一直怀疑原来这里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只是人们为了一种信念而设立在此。

进大门沿石板路漫游,忽听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顺着声音寻去来到一座人工小石桥,说是桥,可却不能让游人打桥上过。

桥洞下挂着一枚超大号的铜钱,铜钱正中的方口处又悬挂一口钟,桥下没有水,却撒满了硬币,而那叮叮当当的声响就是人们在祈福时用硬币投掷在古钱币和钟时发出来的。

站在近处听,还真有些震耳朵。

/hongluosi/tupian1283.ht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