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交际第一章

合集下载

跨文化商务交际(窦卫霖)

跨文化商务交际(窦卫霖)

①课本第三页1-Needs and Purposes for Communication•(1) survival (6) power•(2) cooperation (7)social needs•(3)personal needs (8) information•(4) relationships (9) making sense of world•(5) persuasion 劝说(10) self-expression用P4—P6 Survival、Co-operation、Personal needs. Relationships.persuasion……回答,不要求全部都写出来,但是至少要答四到五个,理解读懂还要有对这个词的解释②P6掌握交际的概念(Definition)•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act and process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s among people.•Eg: buy computer via Internet•Communication—someone perceives behavior or its residue and attributes meaning to it.Communication has taken plac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at behavior is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③P10(很重要)交际的过程(the process)1. th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Message•Sender•Receiver•Channel•Noise•Feedback•Encoding/Decoding2. Models of communication•(1) the linear model•(2) the circular model•(3) the contextualized model④P14 交际的特征(Characteristics)里的黑体标题要看懂• 1. communication is dynamic 动态• 2. communication is irreversible不可撤销• 3. communication is symbolic符号性• 4. communication is systemic 系统性• 5. communication is self-reflective自我反映性• munication is interactive 交互性•7. communication is complex 复杂性⑤P22里的最后一段中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三个因素Language barriers,different values,different cultural patterns of behavior⑥ICC与ICBC的概念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C)•--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2.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CBC)•--communic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businesses that involve people from more than one culture⑦P31课后练习中的Discussion Questions的前三个问题⑧P41 关于文化的概念在这页的第五段•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积累)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习俗)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样式)that are shared, learned and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⑨P42 文化的特点还要解释四个到五个• 1. culture is not innate; it is learned (e.g. sneezing)• 2. culture is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 culture is selective• 4. the facets of culture are interrelated (e.g. women’s movement)• 5. culture is ethnocentric• 6. culture is subject to change⑩P46价值观的概念(definition of value)•One’s principles or standards, one’s judgment of what is valuable or important in life • A broad tendency to prefer certain states of affairs over others. (Hofstede P46)• A conception, explicit or implicit, distinctive of an individual or characteristic of a group, of the desirable which influences the selection from available modes, means, and ends of action.⑾P45(重点)values from the core of culture• 1.values form the core of culture• 2. values are the deepest manifestations of culture and mos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y an outsider. (symbols-heroes-rituals-values, by Hofstede)⑿P48 价值观的分类• 1.universal values (e.g., happy life)• 2.cultural-specific values (e.g.. modesty for Chinese culture)• 3. peculiar expression or devia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in cultures (subjective culture)⒀P49 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how to get one’s value?• 1. from one’s family• 2.from 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3. from one’s peers• 4. from society at large⒁P59(很重要)hofstede-Bond's Value Dimensions•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P.61)•Power Distance•Uncertainty Avoidance•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回答这个题目时要说这个理论是谁写的,叫什么名字,理论是什么(从P60-64四个角度回答)还要解释,还要给例子,比如P62的图表。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学习大纲课程名称: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英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学习大纲课程名称: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英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学习大纲课程名称: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英文《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学习大纲课程名称: 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编码: 401022060 学时/学分: 32学时 3学分适用对象: 商务英语专业编写人: 张宁一、课程介绍《跨文化商务交际》为我国高等英语专业商务类核心课程之一。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应用英语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的主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各类交际形式有所认识;对对象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讨论有关文化适应和相容的问题。

学习目标一览表1. 掌握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学的需求,发展简史及内涵等基本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知识2. 对跨文化交际理论有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目标3. 能够结合本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把握其基本规律。

1. 通晓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基本理论和技巧。

2. 了解文化差异产生的过程。

能力目标 3. 掌握基本的沟通方法和策略。

4. 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1. 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执着探索、创新改革的科学精神。

文化素质2. 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跨文化交际和人际交往意识。

目标三、课程教学内容《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构成,基础性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第1至4章以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为框架,阐述阐述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基本概念、交际与文化的关系;介绍文化差异在言语和非言语交际方面的表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理论划分,以及在文化层面上分析了人们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存在的众多价值观念差异。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下的个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的第一章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原则和意义,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下,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同时要注意自己在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原则1.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不应该对对方的文化进行歧视或偏见。

2.适应变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情境。

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3.建立共同语言:虽然语言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但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者使用一种中性的语言来建立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4.接纳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要意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

四、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冲突和误解。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基础。

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多元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2.语言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和经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4.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和问题。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一、概述跨文化商务交际(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是一门介于文化语言学科和商务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是指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工程施工、国际联合研究、国际职业拓展及国际文化传播等方面,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进行商务活动时的沟通交流方式。

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培养商务人员在跨文化领域内从事商务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商务跨文化能力教育”。

跨文化商务交际不仅包含语言交流,还应当涵盖文化差异的认知、文化背景的熟悉以及语言交流技巧等多方面内容,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已成为企业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基本内容1.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概念:(1)概念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企业、组织在拓展国际市场、开拓国际业务等活动中,在实施国际战略时,探索文化影响下的商业交流模式,实现交际效果的一门科学。

(2)定义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工程施工、国际联合研究、国际职业拓展及国际文化传播等方面,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商务活动时的沟通交流方式的学科。

2.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内容(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取向的状态,是影响商务沟通的重要因素。

(2)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指每一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彼此的做法和思维方式,为了有效地实施跨文化商务交际,必须有效地探索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基本特点。

(3)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是指双方运用不同语言在跨文化商务实践中实现有效沟通的过程,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洞察语言的双重性、多样性以及有效表达语言信息的方式。

(4)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包括言语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技巧、文化表达技巧等,是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跨文化商务技能的关键因素。

三、结束语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一门介于文化语言学科和商务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它涵盖了文化差异的认知、文化背景的熟悉以及语言交流技巧等多方面内容。

跨文化商务交际

跨文化商务交际

跨文化商务交际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窦卫霖编著前言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而且取决于它的文化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还取决于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效益。

如果一个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经济效益,那么就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都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培训,许多经贸类大学都把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作为必修课。

21世纪的中国是走向国际广泛合作的中国。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著名跨国集团公司、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都纷纷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招聘大量的中国雇员。

同时,中国工商贸易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出口力度,在国内外建立跨国公司,雇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

文化合作已成为当代中国商务合作的重要内容。

文化交融现象激励商务英语教学加速培养复合型的经贸外语人才,促进他们不仅要掌握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跨文化交往的技能。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那么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中,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在我国,经贸学校一般都开设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跨文化交际专著、论文也不断涌现。

但总体来说,跨文化商务交际在我国商界和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如何把商务活动实践与跨文化交际理论结合起来,如何把国际商务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还是一个难题。

这方面的书籍也特别少,适合商英类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更少。

有鉴于此,作者根据多年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的经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最新相关材料,编写了这本《跨文化商务交流》教材,希望成为大学英语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商务人员进修提高的可用教材。

文化的定义跨商务文化交际

文化的定义跨商务文化交际
饮食、节日、礼仪等方面的习 俗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
商务环境中的沟通障碍与解决方式
误解与偏见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 对对方行为的误解和偏见。
缺乏共同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 的语言或术语,导致沟通困难。
沟通风格不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Hale Waihona Puke 能有不同的 沟通风格,如直接或委婉。
适应沟通风格
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 沟通方式。
跨商务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交流和合 作。成功的跨商务文化交际 需要具备文化意识和跨文化 沟通能力,以促进相互理解 和合作。
文化差异对商务交流和合作 产生重要影响,包括语言沟 通、谈判技巧、决策方式等 方面。因此,在跨商务文化 交际中,需要充分了解和尊 重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和 冲突。
文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社会和谐
文化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 它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 规范和价值观,促进社会 和谐与稳定。
塑造个体行为
文化对个体的思想、行为 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塑造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 和行为方式。
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能够 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化的影响因素
非语言信息差异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 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语言障碍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媒介,但不同语言的语 法、语义、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 信息传递的误解。
应对策略
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学习 并掌握目标文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培养有效 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反馈;利用专业机 构和人士进行跨文化培训和指导。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商务跨文化交际.doc

商务跨文化交际.doc

课题:商务场合中的跨文化交际前言:现今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随着外商在华投资与日俱增和我国本土企业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越发频繁。

人才市场对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涉外活动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趋势不断上升。

作为对外贸易,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一、跨文化的基本概念二、商务场合中的跨文化常出现问题及其原因<一>价值观的迥异<二>思维模式的不同<三>环境的影响<四>民族中心主义三、商务场合的跨文化策略<一>多多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多了解不同的价值观<二>比较目标语言和母语文化的异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三>模拟真实情景,强化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四>易位思考,改正民族中心主义弊端。

结束言:在商务场合中,如果能够尊重双方的文化差异,灵活使用跨文化交际策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合作的成功进行。

商务活动无论是建立、合作、后续的各个环节一方都要熟悉对方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稳定因素,这样才能增加与对方行为的协和性,从而使商务活动变得更为顺利,增加达成合作的机会。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活动而言是重要的,有了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原因,对症下药实现有效的沟通。

商务场合中的跨文化交际【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现代化商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为了经济目的而走到一起,相互交往,进行各种经济活动。

这种交际活动既涉及不同的文化或相同文化的不同亚文化,又涉及交际各方不同的经济背景,交际过程往往会因种种因素而中断甚至失败。

本文分析了导致商务交往中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探讨关于商务交际中断或失败的各种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In 1970: ICC was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area of study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国际传播学会) 5. In 1972: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held in Japan. 6. In 1983 : Gudykunst ,American well known scholar in ICC, edited the first 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Intercultural
• The focus of this course li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
Course Overview
• Seminar organization • Assessment: • 1)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 3 contact hour per week (lecture) • 6 additional hours per week:
- course book - “fieldwork” (in preparation for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
1.Preview the text :Looking up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fore class. 2.Take an active part in class discussions and performances. 3. Choose and read two recommended textbook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at least one in English. Books Recommended: [1] 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Communication Theories.
7. In the 1990s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continues.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of ICC:
Interdisciplinary:
1. Linguists : Edward Sapir and Benjamin Whorf and their hypothesis :the Edward Sapir-Whorf hypothesis(萨丕尔 沃尔夫假设 ) 2. Anthropologists Edward Hall and his works: The Silent Language 3. Psychologists : Gordon Allport and his classic study,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Break the ice!
• Quick class survey
• Speed dating/the story of your name
Welcome!
• The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are for you:
• • • •
To acquire knowledge related to ICC (terminologies and definitions) ; To develop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you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o understand how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differ among culture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issues concern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Project presentation and handout (the required essay ). 3)Essay.
• • Subject course book •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Time commitment
•Contact hours: 36 class period total •time commitment / 9 hours per week:
Getting started: Find your other half
With the person next to you, discuss the following:
•1) Introduce yourself •2)Were you involv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 If you were, what difficulties you met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A brief introducthe study of ICC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1.In 1946 : The US government passed the Foreign Service Act and established the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The institute hired Edward T. Hall… 2.In 1959 :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ilent Language by the American cultural anthropologist, Edward T.Hall marked the emergence of ICC. 3.In 1966: ICC was regarded as curriculum in the U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ecturer:李仪(Maggie) Email: lyzjyl@
My story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Worked for AMES(Australian Migration English Service) Was an IELTS & TOFEL teach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